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4-05-21 浏览次数: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4九下·南明模拟) 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    )
    A .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 .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 . 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 .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 2.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我国境内目前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北京人,他们所处的时代应该是( )
    A . 半坡文化时期 B . 河姆渡文化时期 C . 旧石器时代 D . 新石器时代
  • 3.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我国儒家经典《尚书•尧典》中有“尧舜禅让”的记载,《尚书•大禹谟》中则有“舜禹禅让”的记载。文献记载尧舜禹“禅让”的标准是( )
    A . 德能兼备 B . 部落势力 C . 治水功绩 D . 征战功绩
  • 4. (2024九下·阿瓦提开学考) 如图是1959年古人类学家根据发掘出来的头骨化石复原的某原始人类头像。这一原始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蓝田人 C . 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
  • 5. (2023七上·福田期中) 如图所示文物可用于研究我国史前时期( ) 

    A . 先民的审美观念 B . 国家的政治形态 C . 汉字的基本结构 D . 青铜的冶炼技术
  • 6. (2023七上·承德期末) 作家冯安泽在《尧舜禹的传说》一书中用充足的证据说明尧舜禹是人类文明的先驱,对他们先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方式进行了较为严谨客观的归纳与评价。该方式是( )
    A . 战争 B . 世袭 C . 禅让 D . 自荐
  • 7.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毛主席的词风格豪放、气象雄浑,在《贺新郎•读史》中,词风更是庄而不板、谐而不谑,其历史跨度,纵贯古今,对人类社会的全部历史发展进程予以概括描绘并深刻评价,写得博大宏阔。其中“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 . 人与猿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磨石头 B . 人与猿只在一起磨过几个石头后就告别了 C . 人与猿在几个磨过的石头边告别 D .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会制造工具
  • 8. (2023七上·西山期末) 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于2019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它代表了中国5000多年前伟大史前稻作文明的成就。下列遗址同属于“稻作文明”的是( )
    A . 山顶洞人遗址 B . 河姆渡遗址 C . 半坡遗址 D . 三星堆遗址
  • 9. (2023七上·期末) “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发明创造。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
    A . 炎帝和黄帝 B . 夏启和商汤 C . 孔子和孟子 D . 周文王和周武王
  • 10. (2024七上·东莞期中) 商鞅主张“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韩非认为“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据此可知,二人都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因势而变 C . 兼爱非攻 D . 尊卑有序
  • 11. (2023七上·苏州期中) 东周的都城是( )
    A . 阳城 B . 洛邑 C . 镐京 D . 陈县
  • 12. (2023七上·苏州期中) 孔子弟子三千,从出身看,其中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是鲁国贵族,端木赐是富商子弟,颜回和冉雍出身贫寒家庭。这反映了孔子主张(    )
    A . 无为而治 B . 以德治国 C . 有教无类 D . 因材施教
  • 13. (2024七下·嘉祥期末)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4. (2024七上·期末)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 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 15. (2023七上·苏州期中)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 B . 司母戊鼎 C . 毛公鼎 D . 利簋
  • 16.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把自己的子弟、亲戚、功臣或古代先王圣贤后裔等,分别授予一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去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诸侯要对周天子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朝觐述职、随王祭祀等义务,以起到捍卫王室、以藩屏周的作用。从材料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 . 分封制使周朝加强了中央集权 B . 分封的目的是笼络宗亲,奖赏功臣 C . 诸侯需要尽到自己的义务 D . 分封制的实行加速了周王室衰弱
  • 17. (2023七上·澧县月考) 大事年表是把重要历史事件按年代排列起来的一种参考资料。下列是春秋时期某位国君的大事年表,据此推断这位国君是( )

    公元前685年

    继任国君,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公元前663年

    率军大破山戎,解燕国之危

    公元前651年

    在葵丘会盟诸侯,确立中原霸主地位,是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A . 周武王 B . 齐桓公 C . 晋文公 D . 楚庄王
  • 18.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我国战国时期一项水利工程的赞扬,下列关于此水利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 B . 秦始皇派兵开凿的灵渠,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工程 C . 汉武帝征调数万人堵塞决口,并亲临现场,止住水患 D . 都江堰是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 19.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据史书《左传》记载:西周“将同姓子弟亲属封到地方诸侯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西周这种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 . 被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 B . 以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 C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D . 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 20. (2023七上·苏州期中) “承天景命,天下一统”,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追求。如图,是一个封建王朝在经济上巩固统一的措施。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

    A . 秦二世 B . 秦始皇 C . 汉武帝 D . 晋武帝
  • 21. (2023七上·姑苏期中) 观察如图漫画,它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

    A . 学术繁荣,百家争鸣 B . 首创县制,派员管理 C . 实现统一,创新制度 D . 名为推恩,实夺其权
  • 22. (2023七上·端州期中) 在睡虎地秦简《田律》中记载:如果下了及时的雨和谷物抽穗,应即书面报告受雨抽穗顷数,如有旱灾、暴风雨、害虫等灾害损伤了禾稼,也要报告受灾顷数。距离近的县,文书由走得快的人专程递送,距离远的县由驿站传送,在八月底以前传送。材料反映出秦朝(    )
    A . 灾害频发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B . 政府鼓励农业发展 C . 最早确立皇帝制度 D . 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 23. (2023七上·德阳期中) 《史记•过秦论》记载:“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是以陈涉……奋臂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这段史料适合用于研究(    )
    A . 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B . 秦末农民起义的经过 C . 秦末农民起义的特点 D . 秦末农民起义的影响
  • 24. 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两大集团进行了为期四年的战争,最终以项羽的西楚败亡,刘邦建立汉朝而告终,这场战争的实质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兼并战争 C . 农民起义 D . 争夺帝位
二、填空题
三、综合题
  • 28. (2023七上·苏州期中) 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000年前,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进入了早期农耕文明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业生产

    在晋东南一带,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晋东南地区的沁县古为沁州,沁州黄是这一带出产的一种小米,颗粒小,金黄色,被当地人称为“金珠子”。

    水稻作为全球主要的农作物,在世界上120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栽培种植。目前,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材料二:房屋建筑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粟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分别是哪些原始居民种植的。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和图二所示建筑样式的名称是什么?它们分别是哪一流域的建筑样式?
    3. (3) 中国古代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4) 综合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什么?
  • 29. (2023七上·苏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上,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 (1) 根据材料一请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当时在位的国君是谁?
    2. (2) 结合材料二回答,在商鞅变法后,某位平民想使自己的社会地位与卿大夫平等,那么最有效的途径是什么?
    3. (3) 商鞅后来被车裂而死,那么他变法的目的有没有达到?请说明理由。
  • 30. (2023七上·苏州期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其崛起与消亡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立篇)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巩固篇)

    材料二:如图一

    材料三:如图二、三

    (亡国篇)

    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1. (1) 材料一中“秦王”指的是谁?秦朝的统一有何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中的图一思考,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哪一制度并沿用后世?图一中①处设置的官职名称是什么?请写出这个官职的职能。
    3. (3) 材料三中图二和图三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什么措施?
    4. (4)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5. (5) 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秦朝建立与灭亡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