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浦东新区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试...

更新时间:2023-12-31 浏览次数:36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 1.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按要求填空。
    1. (1) ,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2. (2) ,知至而后意诚。(《礼记•大学之道》)
    3. (3) 推此志也,。(《史记•屈原列传》)
    4. (4) 杜甫在《蜀相》中以 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与奉献。
  • 2.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对《红楼梦》中人物出场解说不正确的是( )
    A . 林黛玉——由远及近,先借贾雨村介绍其言语举止非同凡人,登岸后以黛玉之眼写贾府的环境,也借对贾府环境的观察表现黛玉性格。 B .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写屋外一阵放筵的笑声,再让人物亮相,还要由贾母调侃一番,显示其地位与众不同。 C . 贾宝玉——欲扬先抑,先借贾母和王夫人的口言其顽劣,叮嘱黛玉适当保持距离,再让宝玉以光彩照人的形象出场。 D . 薛宝钗——随着哥哥与母亲顺带出场,借下人的口表现其深得人心,再通过与周瑞家的对话引出冷香丸的话题。
  • 3.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下面这篇校园广播站的广播稿需要修改的地方共有( )

    同学们:

    大家中午好!

    欢迎大家再次聆听校园广播电台的午间音乐会。在下是今天的主持人晨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古风流行音乐”。如果说世界上有时光机器,那么“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首当其冲。每个年代都有风靡一时的全新流行,把传统美学带进新的潮流。下面就诚邀大家欣赏。

    A . 一处。 B . 两处。 C . 三处。 D . 四处。
二、阅读(70分)
  • 4.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尽管宗白华自觉通过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思想对“世界真相”有了明确的看法但他觉得哲学并不能表现这世界的“真相”,而欲表现这“真相”只能诉诸文学艺术,故他预感自己虽起于爱智之学可最后却会终于爱美之术。他认为将来最真确的哲学就是一首“宇宙诗”,而自己将来的事业也就是尽力加入做这首诗的一部分。而王国维在三十岁时也曾决定从哲学转为文学,之前他虽然“酷嗜”哲学,觉其可爱而不能信”而生“最大之烦闷”,移情于文学,而欲求直接之慰藉者也。”这显然与宗白华由哲学而文学艺术的理由不同,宗白华并不是困惑于哲学的“可信”与“可爱”之间的矛盾才放弃哲学,宗白华在面对哲学时既未感到王国维的那种“知力”不逮,也无后者那样的矛盾心理,他对哲学的态度也比后者要平易得多,在对哲学予以知识化的处理时也并无过多的忌惮之情。他在“顿悟”众妙之门之际,也顺势将其构建的“意志—理念—自然(即大自然与生活)—艺术”的艺术生成系统改造为“活力—自然—艺术”

    ②叔本华的理念来自对柏拉图的“理念”(Idea)的挪用,他指出,就其显著的原始性说,只能是从生活自身,从这世界汲取来的。”

    ③但宗白华并不完全认可叔本华的这个观点,他在将叔本华的意志置换为活力后,同时把放置在意志与自然之间的理念抽除,并且将理念的作用融合到自然之中,转面将自然作为艺术的“范本”与“美的真泉”。他认为“自然始终是一切美的源泉,不外乎将这种瞬息变化,起灭无常的‘自然美的印象’,雕刻的作用,扣留下来,永久化。”

    ④而在明确艺术的目的就在于描摹自然而不是“体会”和“传达”叔本华的理念之后,宗白华又进一步探讨了艺术把握自然的方式。

    ⑤宗白华认为,正是因为“自然”的本质就是永远的“动”,艺术若要表现自然,从而表出生命与精神之实质。

    ⑥不过,虽然宗白华认为艺术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去把握“自然”中的这个“动”去表现这个“动”,去创造“动象”,就像镜子或照相一样去机械地反映“自然”,“艺术家要模仿自然,乃是直接去体会自然的精神,然后以自己的精神,感觉意志,贯注到物质里而制作万形

    ⑦就是说,艺术家所把握的是“自然”内在的“精神”,与之神会以后,方能创造出“精神化”的艺术来。而这最终的艺术里的“精神”,既有“自然”的精神

    ⑧一言以蔽之,宗白华心目中的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在把握了使“精神物质化”的“自然”的精神后,所以,他始终对罗丹念念不忘,帮助我理解艺术。”当然,宗白华之所以“看了罗丹雕刻”后“理解”了艺术

    (节选自《因惊宇宙之美,遂忘人世之苦》张生)

    1. (1) 第①段中加点词“宇宙诗”在文中指的是 
    2. (2) 关于宗白华的艺术生成系统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以“活力”替代“意志”,本质就是借艺术表达理解世界真相。 B . 宗白华对艺术生成系统的贡献就在于用“自然”替代“理念”。 C . 叔本华艺术生成系统中的“自然”的概念范畴比宗白华的更广。 D . 宗白华艺术理论与叔本华的本质区别是对艺术目的的理解不同。
    3. (3) 下面这段引文最适合放在原文中 ____处。

      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变化,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艺术家要想借图画,当然要能表现动象,才能表现精神

      A . 第③段后。 B . 第④段后。 C . 第⑤段后。 D . 第⑥段后。
    4. (4) 根据原文能够做出推断的一项是 ____
      A . 王国维在学术研究上应该比宗白华更加感性。 B . 宗白华擅长哲理小诗创作与其理论偏好有关。 C . 精神物质化的前提是认识到自然的本质是动。 D . 物质精神化的最终艺术成果不能是无我之境。
    5. (5) 概括文章的行文思路。
  • 5.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吃水很深的城

    范晓波

    ①回到鄱阳古镇以前,它已经在雨水里浸泡了三十,多天,除了蛤瑜、霉菌、水边的植物和我,大概没有谁能忍受这样的天气,每天面对耐心崩溃的危险,并伴随着对洪水的隐隐担忧。

    ②但从开着空调的深圳一下子到了穿毛衣的江南小城,我感觉是从炎夏返回了春天。有一些逃逸者的失落和心虚,有更多浪子还乡的快乐。

    ③正如一个写书的人说的,一个从未背井离乡的人其实是没有故乡的。多年的异乡生活重塑了家乡在我心里的形象,就像反复的擦拭使瓷器光可鉴人,还有世故……当5月下旬的淫雨将我笼罩在它绵绵无期的阴郁中时,我享受到了臣服于乡情的愉悦。

    ④岭南的瘴热和强紫外线伤害了我原本就粗粝的皮肤。突然置身湿润沁凉的水汽中,就如同进入了桑拿室,体内蓄积的垢物和热毒一点一点蒸发出来。这使得我一回来便表现出疗伤的姿态。在零污染的空气中疗皮肤之伤,我的美学生态遭到了比皮肤更严重的破坏,半年中,我只写出了一篇一万多字的小说和几篇叙述分裂与抗争的散文。

    ⑤有事没事,我每天都要出去走一走。去码头看被雨淋湿的河;去城池边缘触摸那些曾在我的想念中无边地蔓延的绿色植物。我像个水文观测者,有时我深夜也要去河边走走,在弥散着干虾和水腥味的湿润夜空下抽一两支烟再回去睡觉

    ⑥城后的芝山是我每次回家都要去的。它究竟用什么东西吸引了我的朝拜?住满白鹭的密林?没有多少古意的古庙?赭色的采石场?公墓?火葬场?作为县城天然浴场的韭菜湖?山后绿荫掩映的小村落和村前的黄泥小径?我说不出哪些东西对我更重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芝山用不同的元素为我虚亏的脚步进补。我曾经着迷于把采石场残破的岩体作为爱情的经典布景反复使用,一次次用一颗青春灼热的心去逼近那其实遥不可及的冰凉。但这段时间,我恋物癖般地挚爱着它的碧绿。可能是在广东的工业城患了视觉饥荒,相反,在我的记忆中它已经成了春天的唯一颜色。无论是华盖如伞的银杏和槐柳,它们共同组成了我心灵的环境色。

    ⑦闲散和轻度郁闷是水乡古镇的美学核心,我的气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它的濡染,因为我曾以怀才不遇的时髦情绪在这里活到了二十五岁,我仍在别处有意无意地复制着这种有利于酿制诗学氛围的郁闷。不久前在网上看到一个调查,说中国最有幸福感的年轻人不是月薪逾万元的职业经理人(他们虽有成就感却担负着对某个集体的巨大责任)(他们虽有优越感,但工作压力和害怕失去工作的压力都很大);真正有幸福感的是中小城市月收入在两千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工作清闲,并普遍患有轻度郁闷症,以利于滋生对于未来的种种热望。这种文章也许有作秀之嫌,正在一家著名企业的总裁办公室里过着不折不扣的白领生活,对这段生活的水土不服使我几乎认同了这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调查。

    ⑧就算习惯了西餐厅烛光的抒情和商业宴会的奢靡,我在老家和朋友见面的首选地仍是河边的排档。一方面我的胃对炒田螺、炒粉皮、黄丫头和鄱湖啤酒抱有饥饿感,一方面对互相倾吐郁闷的气氛十分珍惜,是没有这一项的,没有时间,有一些愤青的自我美化倾向,也有坚韧的理想主义担当。我的朋友圈子目前仍主要划定在县城里,朋友们的赞美和讪笑声检验着我青春期的种种狂想在现实中的存活率,而我现在的全部努力均与此有关。

    ⑨我想,每个写作的人都会有自己的情感和美学的故乡吧。它们在地缘和文化上也许差异很大,却都是那样强烈地影响着我们的艺术与人生。而作为故乡的另一层含义,便是我们必须不断地与之疏离以腾出审美的空间。

    ⑩我在这座千年老城小住的曼妙时光,必将在数日后的一声汽笛声中随风飘散。那时,我旧伤痊愈,新添的伤情使它在一个游子的心里吃水更深。

    1. (1) 以第⑥段为例,赏析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
    2. (2) 文中三次出现“美学”一词,请简析其含义。
    3. (3) 本文为何以“吃水很深的城”为题?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
    4. (4) “一个从未背井离乡的人其实是没有故乡的”,请结合《乡土中国》的阅读体验来评析这句话的思想意义。
  • 6.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各题。

    杂兴

    林逋

    湖上山林画不如,霜天时候属园庐。

    梯斜晚树收红柿,简直寒流得白鱼

    石上琴尊苔野净,篱阴鸡犬竹丛疏。

    一关兼是和云掩,敢道门无卿相车。

    1. (1) 命题者在《林和靖先生诗集》抄录本诗时不小心抄错了颔联中的一个字,最可能是 ____
      A . “梯”应为“睇”。 B . “红”应为“江”。 C . “简”应为“筒”。 D . “白”应为“百”。
    2. (2) 对这首诗歌艺术手法解说不正确的是 ____
      A . 以湖上山林衬托园庐美景。 B . 善用白描手法,营造意境。 C . 画面静中含动,富有生机。 D . 全诗语言清浅,余韵悠长。
    3. (3) 晨晨读到最后一联时在理解上犯了难,不确定“门无卿相车”是在表达远离官场的清高自得,还是在曲折抒发没能踏上仕途的怨念呢?晖晖启发晨晨说,探究解决晨晨的疑问。
  • 7.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谓伦曰:“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耶”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母。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湌。”帝大笑,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吾子有疾,虽不省视,岂谓无私乎?”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材料二

    人问汉第五伦,公有私乎?伦举二端,以不自隐饰,伦以为自知之,而卒未尝自知也。当馈马时,不当为国家立想。其人素无交欤?不受可也。与选举无与也。其人素有交欤?受千里马报以其值,可也。与选举又无与也。当选举时,不当为己身立想。其人无益于国欤?不用可也,不必因其曾馈马也。其人有益于国欤?不受马可也,则伦但知立一己之名,而不知为国家收用人之效。伦之罪大矣。又曰:兄子有疾,还竟安寝。己子有疾,终夜不往,而不知伦之私又不在此。礼,兄弟之子犹子也。犹之云者,子为言,而固已亲亲之杀矣。伦于兄子疾十往,则己子疾更宜十往。己子疾不往,则兄子疾亦不必往。伦贪爱兄子之名,则固己身往而心不随,且既悉其病状,安得不眠?伦不自知其矫情钓誉之私,而犹以为与人共有之私,是所谓一言而再过者也。

    (【清】袁枚《小仓山房集》)

    【注】①篣:通“搒”,笞击。②滄:同“餐”,吃(饭)。③杀:差别。

    1. (1)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而不以祠者 

      子为言 

    2. (2) 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言事无所依违

      A.迟疑

      B.依仗

      C.违和

      D.模棱两可

      ②伦不自知其矫情钓誉之私 

      A.强词夺理

      B.违反常情

      C.故作姿态

      D.掩饰真情

    3. (3) 材料一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耶

    4. (4) 把材料一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百姓以安。

    5. (5) 材料二中是如何围绕“犹之云者,准子为言,而固已亲亲之杀矣。”一句展开论述的?
    6. (6) 晖晖同学在年幼时曾听闻过“一夜十往”的故事,而当他读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两段文字后,对如何看待历代书籍中的人物形象产生了疑惑。请你为晖晖同学写一封信
  • 8. (2023高三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寻乐斋记

    陈献章

    ①五年,伍光宇始构亭于南山之岩以坐。明年,复于吾居第之左结草屋三间,而光宇死矣。

    ②草屋之成,光宇斋戒沐浴焚香更衣危坐。厥明请余,问曰:“云不自知其力之不足,不得其门而入,不知其所谓乐寻常间,言愈多而心愈用。盖用则劳,劳则不乐,圣贤垂世立教之所寓也,奚宜废?将其所以乐者非欤?愿先生之教之也。”

    ③余复之曰:“大哉,吾子之问也!顾余何足以知之。□,有一说愿吾子之思之也 , 周子程子大贤也,其授受之旨曰:‘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当是时也,师亦不言。其去仲尼颜子之世千百年,今去周子程子又几百年。呜呼!果孰从而求之?仲尼饮水曲肱,不改其乐。将求之曲肱饮水耶?求之陋巷耶?抑无事乎曲肱陋巷而有其乐耶?吾子其亦慎求之,毋惑于坐忘也。圣贤垂世立教之所寓者书也,用而不用者心也。愿吾子之终思之也。仲尼颜子之乐,此心也,吾子,亦此心也。得其心愿吾子之终思之也。”

    ④语已,光宇整步而出,充然若有得者。归揭其榜曰:寻乐斋云。

    (选自《陈献章全集》,有删改)

    【注】①周子程子:周敦颐和他的学生程颢。②坐忘:物我两忘,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

    【资料链接】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论语•述而》

    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

    ——《河南程氏遗书》

    1. (1) 最适合填入第③段方框内的一项是 ____
      A . 虽然 B . 然则 C . 既然 D . 诚然
    2. (2) 围绕伍光宇形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开篇交待伍光宇构亭、造屋、学习,不久死去,语言简洁平淡却饱含惋惜。 B . 次写屋成后伍光宇斋戒、沐浴等一系列行为,表现其故弄玄虚的错误态度。 C . 再通过伍光宇向我求教的语气谦虚态度诚恳,塑造出苦苦求索的君子形象。 D . 首尾呼应,伍光宇脚步有力神态昂然,充分显示其困惑得解后的心满意足。
    3. (3) 对第③段作者反复劝伍光宇“思之”的心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
      A . 表达自谦 B . 引出启发 C . 殷切叮嘱 D . 提出批评
    4. (4) 结合第③段及资料链接,分析作者是如何解决伍光宇的困惑的。
三、写作(70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