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东莞市厚街某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

更新时间:2024-03-12 浏览次数: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3七下·高州月考) “近几十年来在亚,非、欧等洲一些地区发现的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被认为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我国湖北建始县、湖北巴东县、广西南宁市都曾发现可能属于南方古猿的牙齿化石。”以上发现表明(   )
    A . 人类最早制造的工具是石器 B . 我国广袤大地孕育着最早的人类 C . 古人类起源的研究缺乏依据 D . 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之一
  • 2.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 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 ”, 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 . 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B . 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 C . 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 D . 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
  • 3. (2019·苏州) 许倬云在《万古江河》中提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许倬云认为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 . 天然火的运用 B . 打制石器的使用 C . 群居生活出现 D . 原始农业的兴起
  • 4. 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现在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一般都处在沿海地区。而半坡和河姆渡遗址则都处在大 河流域,这主要是因为(  )
    A . 交通便利,适宜发展商业 B . 战略地位重要 C . 土质肥沃,适宜农耕生产 D . 便于生活用水
  • 5. (2020七上·揭西月考) 1973年,浙江省余姚市农民在建排涝站挖地基时,意外地发现一处原始时期人类生活遗址。遗址中有稻谷、稻秆堆积。这处遗址是(    )
    A .  北京人遗址 B . 山顶洞人遗址 C . 半坡居民遗址 D . 河姆渡人遗址
  • 6. 三星堆考古使古代青铜器成为今年的网红。对如图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四川三星堆  出土铜目面具

    河南二里头  遗址出土铜鼎

    陕西岐山遗址  出土西周毛公鼎

    湖北随县出土

    战国铜冰鉴

    A . 体现中华文化领先世界 B . 说明青铜铸造水平最高 C . 印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 . 反映王公贵族世袭特权
  • 7. (2019七上·成都期中) 每年清明节,全国各地的民众和海外赤子纷纷前往黄帝和炎帝陵进行祭奠敬拜,表达对炎、黄两帝的景仰之情。后人尊敬他们主要是因为( )
    A . 教人们挖井,发明车船 B . 是中华文明的“人文初祖” C . 发明农业和医药 D . 打败蚩尤
  • 8. (2023七上·相城期中) 在我国古文献中,记录有这样的传说:神农“作耒耜,教天下种谷,立历日……”这一传说( )
    A . 没有来源完全不可信 B . 含有原始农业的信息 C . 反映了私有制的出现 D . 与考古发现完全一致
  • 9. (2021·广东模拟) 某公众号一篇推文的标题为《在这里读懂中国最早王朝》,据此推测这篇文章介绍的是(    )
    A .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 B . 安阳殷墟博物馆 C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D . 西汉南越王墓
  • 10.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 ”中的“鼎 ”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 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  )
    A . 商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汉时期
  • 11. 中国的书法艺术开始于汉字的产生阶段,“声不能传于异地,留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 之迹。”我国最早的“文字 ”指的是(  )
    A . 甲骨文 B . 金文 C . 小篆 D . 隶书
  • 12. 作为一名学习中国古代史的初中生学会判断时间是基本能力之一。公元前 1046 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 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
    A . 公元前 9 世纪下半叶 B . 公元前 10 世纪下半叶 C . 公元前 11 世纪下半叶 D . 公元前 12 世纪下半叶
  • 13.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 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 14. (2021七上·柳江月考)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钱财)”,以安葬周平王。这一事件反映了(    )
    A . 诸侯争霸 B . 百家争鸣 C . 群雄兼并 D . 王室衰微
  • 15. (2016九上·常熟期末)

    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东汉
  • 16. (2022七上·南海期中) 如图是四川省出土的青铜器战国水陆攻战纹铜壶,画面第一层,习射和采桑。第二层:宴乐战舞和弋射、习射。第三层,水陆攻战。借助它可以了解战国时期(   )

    A . 齐桓公称霸的经过 B . 战乱的频繁 C . 中原文化的厚重 D . 中央集权的加强
  • 17. 据考古报告,考古学家在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其中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  )
    A .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国以前的社会发展水平 B . 战国以前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很紧密 C . 战国以前的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和欢迎 D . 战国以前人们的陪葬品主要是铁质制成品
  • 18. (2021·潮阳模拟) 有学者指出:“把全社会激励体系向农战聚焦,通过建立明确的以战争和耕织为取向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掘、调动了全社会的潜力。”能够支撑这一论述的是(    )
    A .     周王实行分封制 B . 秦国的商鞅变法 C . 汉武帝实行 “推恩令 ”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 19.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记载“ 民之见战也,如恶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者, 王。”基于此认识,商鞅变法(  )
    A . 鼓励耕织 B . 奖励军功 C . 严明法度 D . 确立县制
  • 20. (2018·赤峰) 秦惠文王下令逮捕商鞅,商鞅逃亡途中投宿旅店遭到拒绝。店主说商君定有法律,谁让没有凭证的人住宿,就要连坐,商鞅因此无可何。这个“作法自毙”的故事,说明了(    )
    A . 变法违背民意 B . 变法深入贯彻 C . 变法遇到阻力 D . 变法宣告失败
  • 21. (2021七上·登封月考)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此时,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他们之间相互批驳又相互影响,这一思想繁荣的局面被称为“百家争鸣”。由此可以看出(      )
    A . 社会变革推动思想繁荣 B . 百家争鸣推动社会进步 C . 百家争鸣导致时局动荡 D . 社会变革导致诸侯混战
  • 22.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的吗? (   )

    A . 儒家思想 B . 道家思想 C . 墨家思想 D . 法家思想
  • 23. (2020·南模拟) 诸子百家对于统治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在由春秋战国走向天下一统的过程中,法术首先奠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行政基础。“法术”的核心内容是(  )
    A . 为政以德 B . “兼爱”“非攻” C . 无为而治 D . 中央集权
  • 24. 如图历史地图能反映出(  )

    A .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 B . 统一趋势不断增强 C .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D . 战争不止社会倒退
  • 25. (2023·广东) 秦时,南郡郡守向所属各县重申朝廷律令,规定:各县长官若不能及时发现民间的违法行为,就是“不胜任”,发现了不敢管就是“不廉”,都要受到严惩。这表明,当时( )
    A . 地方治理强化 B . 南方土地开发 C . 社会矛盾缓和 D . 中央机构完善
  • 26. “(秦始皇的某项措施)便于国家政令的发布和贯彻执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利沟通,有利于中华民族 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材料所说的措施是(  )
    A . 统一文字 B . 统一货币 C . 统一度量衡 D . 修筑长城
  • 27. 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 . 皇权专制 B . 任免官吏 C . 思想控制 D . 言即法律
  • 28. (2023·佛山一模) “历史人物评价辩论赛”中,刘铭同学说:“秦始皇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民心和民力。”以下最能为他的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    )
    A . 刑罚残酷、修筑长城 B . 自称始皇、巩固统一 C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D . 北击匈奴、统一岭南
  • 29. (2022·株洲)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 . 黄巾起义 B . 陈胜、吴广起义 C . 李自成起义 D . 黄巢起义
  • 30. (2022七上·南山期中) 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人物

    评价

    司马迁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 . 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 . 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 . 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 . 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二、材料题(本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
  • 31. 生产力提高是社会进步的根源,农业的发展又与多种因素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炭化稻粒

    材料二:

    生产力的发展,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千耦其耘 ”(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劳动场面不再存在。一些

    奴隶主贵族改变剥削方式,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奴隶耕种,从中收取地租,这样,新兴地主阶级成长起来。

    ——摘编自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

    材料三: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 ’也 ”。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请从以上图片中任选取一个,说说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新表现,并概括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材料中“某水利工程 ”是什么并简述其修建意义。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 32. 古代政治制度是古代政治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既有延承也有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摘编自《礼记·礼运》

    材料二:“禹传子,家天下。”——摘编自《三字经》

    材料三: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shào)公奭(shì) 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编自《史记·周本纪》

    材料四: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材料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指的是原始社会末期哪种更替首领位置的制度?这种传位的依据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更替首领位置的方式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描述的是的什么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四中的“新皇帝 ”指的是哪位皇帝? 由材料分析这位皇帝是怎样治理广阔的国土的?这种方式和材料三描述的制度有何显著的区别?
  • 33.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祭孔是民间的一种对先贤的尊敬和反思的纪念活动,祭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典礼,称为“释奠礼 ”。释、奠都有陈设,意思指在祭典中陈设音乐、舞蹈,并且呈牲、酒等祭品,对孔子表示崇敬之意。

    ——《中国古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及其政治主张,并分析孔子被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的原因。
    2. (2) 材料二中人物代表的学派之间曾在历史上展开激烈的辩论,请从材料二中任选一个人物代表的学派,提炼一个 观念,结合所学知识并用具体的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条理清楚)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