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恪
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以荫登第,调郴尉。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①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②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最闻,握提举河东常平,江东转运判官。
徙沧州。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未报,悉便宜罢行之,民大悦。
【注释】①俾(bǐ):使。②萃遗(cuì bū):聚集逃亡之徒。
县 豪 子 雄 于 乡 萃 逋 庇 奸 不 输 公 赋 前 后 莫 敢 诘 。
否将为君累( )
更俾亡辜死乎( )
益治水( )
乃上疏请暂免诸县租,等第振贷,以宽被水之民。
董永,少偏孤①,与父居,肆力田亩②,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③。道逢一妇人曰:“愿为子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惠④,父丧收藏⑤,永虽小人⑥,必欲服勤⑦致力,以报厚德。”主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⑧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⑨百匹。”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注释】①偏孤:年幼时死了母亲。②肆力田亩:(父子)一起尽力种地。③供其奴职:再去做主人的奴仆。④蒙君之惠:蒙受您的恩惠。⑤收藏(zàng);收葬。⑥小人:贫穷无知的人。⑦服勤:勤劳服侍。⑧尔:这样,如此。⑨缣:细绢。
①知其贤
②与钱一万
③天之织女
④凌空而去
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
【甲】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乙】夏日绝句①
[南宋]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①公元 1127 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
【丙】
京师节女者,长安大昌里人之妻也。其夫有仇人,欲报其夫而无道径,闻其妻之仁孝有义,乃劫其妻之父,使要其女为中谲①。父呼其女告之,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不孝不义,虽生不可以行于世。欲以身当之,乃且许诺,曰:“旦日,在楼上新沐,东首卧则是矣。妾请开户牖②待之。”还其家,乃告其夫,使卧他所,因自沐居楼上,东首开户牖而卧。
夜半,仇家果至断头持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仇人哀痛之,以为有义,遂释不杀其夫。君子谓节女仁孝厚于恩义也。夫重仁义轻死亡,行之高者也。
(选自《列女传》)
【注释】①谲:欺诈,玩弄手段。②户牖(yǒu):门窗;门户。
① ②
理解:诗人因为国中叛乱,途经乌江,情不自禁,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对项羽乌江自刎的无限遗憾:也许当年项羽肯过江东,历史将会被改写。
B . 女计念不听之则杀父,不孝;听之,则杀夫,不义。理解:此句为节女的心理活动,她想如果不听丈夫仇人的话,导致父亲被杀,则是不孝;如果听了他的话,导致丈夫被杀,则是不义。这个句子表现出节女矛盾而复杂的内心和两难的选择。
①小智同学在读到“仇 家 果 至 断 头 持 去明而视之乃其妻之头也”时不能读通,请帮助他划分这个句子的停顿。(限断三处)
②【甲】【乙】【丙】三文中都谈到生与死的话题,对于这一话题,同学们有着不同看法,请结合文章材料帮助小智同学写出他的看法。
小仁说:“【丙】文中的节女不够明智,如果以稻草人伪装丈夫,等仇家来了再抓住仇家,取其性命,便可永绝后患,保全自己。”
小义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一次失败算不了什么,项羽如果肯过江东,留下性命,养精蓄锐,说不定还能东山再起。乌江自刎,太不值得了。”
小智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 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洄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四,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四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节选自钟惺《浣花溪记》,有改动)
【注释】①玦(jué):有缺口的玉环。②琅玕(lóng gān):似珠玉的美石。③潭泪: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并(ji):养菜。⑥舁(yú)夫:轿夫。
卷石底以出( ) 皆若空游无所依( )
斗折蛇行( ) 西折纤秀长曲( )
①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
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丙】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呛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丁】太后崩,召为右司读……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①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犯,奏錫②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敞③十事。
……州大水,民田不得耕。仲淹疏五河,导太湖注之海,募人兴作。未就④,寻徙明州,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许之。
——《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宫掖:宫廷。②竭:免除(租税、罚款等)。③救弊:纠正弊端。④未就:未完成。
①树林阴翳( )
②乐其乐也( )
③寻徙明州( )
④许之( )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转运使奏留仲淹以毕其役
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日
资料夹
人物简介
刘禹锡(772年~ 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大事记
德宗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二岁
(一)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三十四岁
(二)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宪宗元和元年(806年)三十五岁
(三)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
此时的诗作《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甲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四十四岁
(四)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
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五十二岁
(五)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②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③之无余,可乎?……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 , 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此时的诗作《春日寄杨八唐州二首》:
淮西春草长,淮水逶迤光。
燕入新村落,人耕旧战场④。
可怜行春守,立马看斜桑。
漠漠淮上春,莠苗生故垒。
梨花方城路,获笋萧陂水。
高斋有谪仙,坐啸清风起。
穆宗长庆四年(824年)五十三岁
(六)和州在任期间,作《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乙____……
敬宗宝历二年(826年)五十五岁
(七)在扬州与老友白居易相逢,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丙 ____ 。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①材料中的文言文,节选自《新唐书·刘禹锡传》。②郁堙:读音是 yù yīn,意思是郁塞;湮灭。③廪庾:读音是lǐn yǔ,意指粮仓。④人耕旧战场:所借事件是杨归厚在淮西战后安抚百姓、恢复农耕的善治。
语句 | 方法 | 释义 |
①贞元九年擢进士第 | 查阅词典:A.拔;抽。B.提拔;选拔。(《古代汉语词典》) | (填字母) |
②禹锡以名重一时 | 联系课内: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
|
③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 词性转变:籍薄书也(《说文解字》) | |
④郁堙不扬也 | 结合语境 |
【甲】入峡次巴东①
[唐]白居易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②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
巫山暮足③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④。
两片红旌⑤数声鼓,使君艛艓⑥上巴东。
【注释】①元和十年(815年),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被贬为江州司马,不久又移官忠州(今重庆市忠县)。 诗人由江州赴任忠州刺史,途经三峡宿于巴东时作此诗。 ②王程:为王事而作的行程,即赴职任命。 ③足:充足,下透。 ④陇水:指长江上游。 逆浪风:指东风。江水自西而下,故称东来之风为逆浪风。 ⑤两片红旌:双旌为刺史仪仗。 红旌:红旗。 ⑥使君:即刺史,这里是白居易自称。艛艓(lóu dié):有楼的小船。
【乙】
二十一日,舟中望石门关,仅通一人行,天下至险也。晚泊巴东县。江山雄丽,大胜秭归①。 但井邑极于萧条,邑中才百余户,自令廨②而下,皆茅茨③ , 了无片瓦。 权县事秭归尉、右迪功郎④王康年,尉兼主簿、右迪功郎杜德先来,皆蜀人也。
谒寇莱公⑤祠堂,登秋风亭,下临江山。是日重阴,微雪,天气飂飘⑥ , 复观亭名,使人怅然,始有流落天涯之叹。遂登双柏堂、白云亭。 堂下旧有莱公所植柏,今已槁死。 然南山重复,秀丽可爱。 白云亭则天下幽奇绝境,群山环拥,层出间见⑦ , 古木森然,往往二三百年物。 栏外双瀑,泻石涧中,跳珠溅玉,冷入人骨。 其下是为慈溪,奔流与江会。
予自吴入楚,行五千余里,过十五州,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而止在县廨听事⑧之后。巴东了无一事,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其乐无涯;而阙令动辄二三年无肯补者⑨ , 何哉?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①秭归:地名。②令廨:县官办公的地方。令,知县。③茅茨:茅屋。 茨,用茅草、芦苇盖的屋顶。 ④权县事:代管县里的政事,代理知县。权,暂代。右迪功郎:一种文散官衔,从九品,品级最低。⑤寇莱公:北宋真宗朝宰相寇准,封莱国公。作者拜谒寇莱公祠堂时,宋王朝偏安江南,国力日下,与寇准时期已大不相同。⑥飂(liáo)飘:高风回旋。⑦间见:和“层出”意思一样,指山峰很多。 ⑧听事:厅堂,办公的处所。 ⑨句意:可是每逢知县空缺,动不动就两三年没有人肯补这个缺。 阙,通“缺”。
舟 中 望 石 门 关
①天下至险
②是日重阴
③奔流与江会
④而止在县廨听事之后
①亭榭之胜,无如白云者。
②为令者可以寝饭于亭中。
街市风貌 | A. 萧条 B. 雄丽 |
风景最美 | A. 双柏堂 B. 白云亭 |
政务繁忙 | A. 是 B. 否 |
官员向往 | A. 是 B. 否 |
【甲】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乙】英烈夫人祠记(节选)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①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丙】王昭君②(其二)
[唐]李 白
昭君拂玉鞍,上马啼红颊。
今日汉宫人,明朝胡地妾。
【注释】①梁氏:梁红玉。②王昭君:名嫱,字昭君。元帝时,将昭君赐给匈奴单于呼韩邪。后昭君出塞,单于上书表示愿意永保塞上边境。
文言词句 | 方法借鉴 | 解 释 |
愿驰千里足 | 课内积累法 | ① |
父祖皆行伍 | 课内迁移法:火伴皆惊忙 | ② |
于是意少懈 | 查阅字典法:①意料;②意识;③情趣 | ③(填序号) |
腰腹为敌刃割裂 | 成语解词法:鲜为人知 | ④ |
梁 氏 多 力 通 技 击 能 开 强 弓 射 二 百 步 无 不 中 的。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
(二) 秦良玉
奏良玉,忠州人,嫁石硅宣抚使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
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崇祯三年,永平四城失守。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七年二月,贼陷夔州,围太平,良玉至乃走。十三年,罗汝才犯夔州。良玉邀之马家寨,斩首六百,追败之。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①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
②贼陷夔州()
③围太平 ()
④良玉至乃走()
①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
②良玉奉诏勤王,出家财济饷。
【甲】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岫,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信然不动,似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乙】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①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概之形③;其旁,出堡坞④,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①,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⑧,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⑨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①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②垠;边界,尽头。③睥睨(pì nì);即“埤境”,城上有孔的矮墙。梁擢(li):屋的正梁。④堡坞(bǎo wù);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⑤箭:小竹子。⑥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⑦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⑧伎: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⑨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
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 石。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
③益奇而坚
④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唐雎不辱使命》)
【乙】
郑同北见赵王。赵王曰:“子南方之传士也,何以教之?”郑同曰:“臣南方草鄙之人也,何足问?虽然,王致之于前,安敢不对乎?臣少之时,亲尝教以兵。”赵王曰:“寡人不好兵。”郑同因抚手仰天而笑之曰:“兵固天下之狙①喜也,臣故意大王不好也。臣亦尝以兵说魏昭王,昭王亦曰:‘寡人不喜。’臣曰:‘王之行能如许由②乎?许由无天下之累,故不受也。今王既受先王之传;欲宗庙之安乎?’王曰:‘然。’‘今有人持万金之财,时宿于野,内无孟贲③之威,外无弓弩之御,不出宿夕,人必危之矣。’今有强贪之国,临王之境,索王之地,告以理则不可,说以义则不听。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王若无兵,邻国得志矣。”赵王曰:“寡人请奉教。”
(《战国策•赵策三》,有删改)
【注】①狙:狡猾,文中指狡猾的人。 ②许由:尧舜时代的贤人。 ③孟贲(bēn):战国时期卫国人,是古代著名的武士。
①长跪而谢之
②寡人谕矣
③亲尝教以兵
④许由无天下之累
①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②王非战国守圉之具,其将何以当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四)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句子 | 词性 | 意义 |
安知鱼之乐 |
| |
固不知子矣 |
①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②请循其本。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农夫相与忭③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忭(biàn):喜乐,欢欣。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俄而希有鸟①见谓之曰:伟哉鹏乎,此之乐也。吾右翼掩乎西极,左翼蔽乎东荒。跨蹑地络,周旋天纲②。以恍惚为巢,以虚无为场。我呼尔游,尔同我翔。 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此二禽已登于寥廓,而斥鷃③之辈,空见笑于藩篱④。
(节选自李白《大鹏赋》)
【注】①希有鸟: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异鸟。②跨蹑地络,周旋天纲:跨越疆域的界限,盘桓上天的纲维。③斥鷃(yàn):亦作“斥鴳”,即鷃雀。④藩篱:指认识事物的局限。
①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②亦若是则已矣
例句:南冥者,天池也。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于是乎大鹏许之,欣然相随。
故事两则
向有友人馈朱鲫①于孙公子禹年② , 家无慧仆,以老佣往。走送之,及门,倾水出鱼,索盘而进之。及达主所,鱼已枯毙。公子笑而不言。以酒犒佣,即烹鱼以维飨③。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答曰:“欢甚。”问:“何以知之?”曰:“公子见鱼使欣然有笑容,立命赐酒,且烹数尾以犒小人。”主人骇甚,自念所赠颇不粗劣,何至烹赐下人。因责之曰:“必汝蠢顽无礼,故公子迁怒耳。”佣扬手力辩曰:“我固陋拙,遂以为非人④也!登公子门,小心如许,犹恐筲斗不文⑤ , 敬索盘出,一一匀排而后进之,有何不周详也?”主人骂而遣之。
灵隐寺僧某,以茶得名,铛臼①皆精。然所蓄茶有数等,恒视客之贵贱以为烹献:其最上者,非贵客及知味者,不一奉也。一日,有贵官至,僧伏谒甚恭,出佳茶,手自烹进,冀得称誉。贵官默然。僧惑甚,又以最上一等烹而进之。饮已将尽,并无赞语。僧急不能待,鞠躬曰:“茶何如?”贵官执盏一拱曰:“甚热。”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朱:红鲫鱼,一种名贵的观赏鱼。②孙公子禹年:孙禹年,淄川人,清代顺治年间兵部尚书之子。③飨(xiǎng):用酒食款待。④非人:不懂事理的人。⑤筲(shāo)斗不文:用小水桶盛着鱼,不够体|面。筲斗,小水桶。⑥铛(chēng)臼:煎茶用具。
例句:主人骂而遣之
①向有友人馈朱鲫于孙公子禹年。
②既归,主人问:“公子得鱼,颜欢慰否?”
(甲)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小石潭记(选段)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例:全石以为底
①问君何能尔 尔() ②心乐之 乐()
③亭亭净植亭 亭() ④日光下澈 澈()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名家评论】
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
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①,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月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②,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
呜呼!自公仕宦四十年,上下往复③,感世路之崎岖;虽逃遣困踬④,窜斥流离,而终不可掩者,以其公议⑤之是非。既压复起,遂显于世;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呜呼!盛衰兴废之理,自古如此,而临风想望,不能忘情者,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
——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人物作品】
黄溪夜泊⑥
[宋]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释】①豪健俊伟:豪放、强劲,英俊、奇伟。②雄辞闳辩:雄伟宏广的文辞。③上下往复:升升降降,调出调进。④迍邅(zhūn zhān):处境艰难困苦。困踬(zhì):困厄不得升迁。⑤公议:公众的议论。⑥此诗是作者被贬夷陵时经黄溪所作。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⑴苟能如此足矣 | 查阅词典法:①随便,苟且; ②假设,如果;③只要。(《古代汉语词典》) | (填序号) |
⑵临风想望 | 参考成语法:如临大敌 | |
⑶其谁与归 | 课内迁移法:微斯人,吾谁与归 |
果敢之气刚正之节至晚而不衰
我在朗读的过程中发现,“呜呼”一词,虽然只是个语气词,但不同的语气却能表达出非常丰富的情感。只要找准句中关键处,就能把握好语气,读准情感。比如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呜呼”,我抓住“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发现要用高昂、缓慢的语气来读,因为这样能表达出杜甫关心民间疾苦、宁愿牺牲自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我也发现了。像文中第三段的“呜呼”,我抓住正阳“感世路之崎岖”一句,觉得应该用①的语气朗读,因为这样能表达出②。
我也来试试看。我认为最后一段的“呜呼”语气不能和前面的一样,我抓住了“念公之不可复见而其谁与归”一句,觉得可以用③ 的语气朗读,因为这样才能表达出④。
材料一: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其五)》晋·陶渊明)
材料二:
东篱小院,放翁告归之三年,辟舍东第①地,南北七十五尺,东西或十有八尺而赢,或十有三尺而缩,插竹为篱,如其地之数。埋五石瓮②,潴③泉为池,植千叶白芙蕖④,又杂植木之品若干,草之品若干,名之曰东篱。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选自宋·陆游《渭南文集》)
【注释】①弗(fú):指杂草丛生。②瓮:一种器具,此处引申为酒。③潴(zhū):积聚。④芙蕖:莲花。
材料三:
折桂令·叹世(其二)
马致远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
严子陵①他应笑我,孟光台②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③江湖,也避风波。
【注释】①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②孟光台:隐士之名。③倒大:非常大。
材料四:
陶①一日谓马②曰:“君家固不丰,仆日以口腹累知交,胡可为常!为今计,卖菊亦足谋生。”马素介,闻陶言,甚鄙之,曰:“仆以君风流雅士,当能安贫;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陶笑曰:“自食其力不为贪,贩花为业不为俗。人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
【注释】①陶生,寄居于马家,善治菊。②马子才,顺天人。世好菊,至才尤甚。
①君家固不丰
②人固不可苟求富
③其将固可袭而虏(《周亚夫军细柳》)
A.一定 B.本来 C.固然 D.坚决
“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评陶渊明《饮酒》(其五)
上片以“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池塘”等事物表现景物的①,反衬出作者②;下片以③ 的形象反衬出作者④的处境。
⑴放翁日婆娑其间,掇其香以嗅,撷其颖以玩,朝而灌,暮而锄。(表达了陆游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内容回答。)
⑵今作是论,则以东篱为市井,有辱黄花矣。(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为什么?)
【甲】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郭①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郭,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默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
(《笑林》)
【乙】许衡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元史·许衡传》)
【注释】①祁:同“障”。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郭,问其妻曰:“汝见我不?”
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①楚人为何一再问妻子“汝见我不”?
②许衡为什么能做到“危坐树下自若”?
文化常识卡 慎独
【释义】“慎”指小心翼翼、随时戒备。“独”指独处,独自行事。闲居独处时,行为仍然谨慎不苟且。“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讲究个人道德水平的修养,看重个人品行的操守,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材料一】
陶靖节①诗,东坡谓其“质而实绮,癯②而实腴③”。余谓靖节不徒诗为然,即以此二语评其文,亦复若此。或云陶渊明文不多作,且若未经意,不可以学而能。非学之难,有其胸次为难。往读《五柳先生传》,有曰:“环堵④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⑤也。”知靖节之于文,特以明其志耳。语云:“文如其人。”靖节人品极高,其文则直写胸襟,岂后人所能学而至?即就诗言,东坡而外,学之者颇多,然如书、柳诸家,皆不能及其自然,所谓有其胸次为难也。或谓靖节人非六朝之人,文亦非六朝之文,真知言哉!
(节选自孙德谦《六朝丽指》)
[注释]①陶靖节,即陶渊明,又号五柳先生。②癯:瘦③腴:丰满④环堵:四周土墙⑤晏如:安适自若的样子。
【材料二】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 和①陶《归园田居》(其三) 苏轼 新浴觉身轻,新沐感发稀。 风乎悬瀑下,却行咏而归。 仰观江摇山,俯见月在衣。 步从父老②语,有约吾敢违? |
[注释]①和:“和”读hè,指唱和,和答。②父老:老人。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不徒诗为然 | 查阅字典:①白白地②只:仅仅③门徒,学生④党徒;同一类人 | |
亦复若此 | 参考课内所学“关山度若飞” | |
有其胸次为难 | 可与文中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来推断 | |
或谓靖节人非六朝之人 | 从上下文推断 |
要求:内容上有自然之景和自己的生活体验,韵律不作要求,可不写标题,3-5行即可。
[小贴士]和(hè)诗,人们因喜爱他人诗作,“和其韵,应其意”,创作相应和的诗作。
送别湖南部曲
辛弃疾
青衫匹马万人呼,幕府当年急急符。
愧我明珠成薏苡,负君赤手缚於菟。
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
万里云霄送君去,不妨风雨破吾庐。
【注】①部曲,即部属。诗人被弹劾罢官,退居带湖。数年后,他当年任湖南安托使时创建的飞虎军中的老部下来拜访,临别时作者写了这首诗相送。②急急符:紧急命令。③薏苡(yì yǐ):语出《后汉书·马援传》,马援从交趾还朝,带回一车薏苡,有人诬陷说他私载一车珍珠。后世用“薏苡明珠”喻被人诬蔑,蒙受冤屈。④於菟(wū tú):虎的别称,楚人“谓虎於菟”。
乾道六年,辛弃疾为湖北转运副使,寻知湖南。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奏疏曰:“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又以湖南与溪峒蛮獠接连,草窃①间作,乃复奏疏曰:“乞别创一军,以湖南飞虎为名,庶使夷豫知有军威而慑服。”诏委以规画。经度费钜万计② , 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③日下住罢。疾受而藏之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上遂释然。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居民家取瓦,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有删改。)
[注】①草窃:掠夺。②经度费钜万计:经营耗费数以万计。③俾(bì):使。
疾 受 而 藏 之 责 监 办 者 期 一 月 飞 虎 营 栅 成违坐军制
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版面一
旧唐书·高适传(节选)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①。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会禄山之乱,征于翰②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③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版面二
唐才子传(节选)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④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⑤迄大历述作才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版面三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有道科:唐朝科举制科的一个科目,兴于汉代。高适天宝八年经推举考中此科。②翰:哥舒翰,唐朝名将,曾屡次打败吐蕃,爵至凉国公。③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④衮衮:同“滚滚”,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⑤至德:唐肃宗李享年号。后文的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及翰兵败 | 关联课内:及其家穿井 | ① |
谒见玄宗 | 结合语境 | ② |
未足为耻 | 联系成语:微不足道 | ③ |
以功名自许 | 查阅字典:①答应②表示约数③期许 | ④(序号) |
高适语言: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 | 小贴士:朗读脚本就是从感情基调、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朗读设计。 |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 , 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②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③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节选自《汉书•霍光传》)
【注释】①突:烟囱。②灼烂者:被火烧伤的人。③乡(xiàng)使:当初如果。乡:通“向”,从前;使:如果。
①傍有积薪
②主人乃寤而请之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冷泉亭①记(节选)
白居易
东南山水,余杭郡②为最。就郡言,灵隐寺为尤。由寺观,冷泉亭为甲。亭在山下,水中央,寺西南隅。高不倍寻③,广不累丈;而撮奇得要,地搜胜概,物无遁形。
春之日,吾爱其草薰薰,木欣欣,可以导和纳粹,畅人血气。夏之夜,吾爱其泉渟渟,风泠泠,可以蠲烦析醒④,起人心情。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坐而玩之者,可濯足于床下;卧而狎⑤之者,可垂钓于枕上。矧⑥又潺湲洁彻,粹冷柔滑。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潜利阴益,可胜言哉!斯所以最余杭而甲灵隐也。
[注]①冷泉亭: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飞来峰下。②余杭郡:唐时即称杭州,治所在今浙江杭州市西。③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倍寻:两寻,合古尺一丈六尺。④蠲(juān):消除。析醒(chéng):解酒,使头脑清醒。⑤狎(xiá):亲昵,亲近。⑥矧(shěn):况且。
云归而岩穴暝
觥筹交错
太守谓谁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离之酒也。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山树为盖岩石为屏云从栋生水与阶平
(二)
【甲】宿夹江寺
[明]方孝孺
窗开觉山近,院凉知雨足。
淡月透疏棂①,流萤度深竹。
心空虑仍澹②,神清梦难熟。
起坐佛灯前,闲抽易书读。
【乙】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③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底④前批答。时修《太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
乙丑,燕兵入,帝四自焚。是日,孝孺被执①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 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
(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
【注释】①棂:栏杆或窗户上的雕花格子。②澹:动荡。③迁:官职调动,此处指升职。④康(yǐ):门窗之间画有斧形的屏风。⑤檄: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⑥帝:指明朝建文帝朱允收。⑦执:逮捕,捉拿。
文言词句 | 方 法 | 示 例 | 解 释 |
流萤度深竹 | 查阅字典 | (dù)①气度,胸襟;②越过; (duó)③揣测,估量;④衡量 | ①(填序号) |
读书日盈寸 | 联系成语 | 热泪盈眶 | ② |
及惠帝即位 | 勾连课文 | 及鲁肃过寻阳 | ③ |
先是 , 成祖发北平 | 联系语境 | 根据上下文推断 | ④ |
城 下 之 日 彼 必 不 降 幸 勿 杀 之 。
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极乐寺纪游(节选)
[明]袁宗道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豆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型,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③。殿前别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地 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取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 何日挂进贤冠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四乎?
【注释】①高梁桥:高梁河上的一座桥,在北京西直门外。②螺智;螺形发片。③盖:车盖。车上用以魂阳避雨的伞形篷子。④挂进贤冠;辞去官职。⑥情障;佛家语,佛家认为对世俗生活 某些爱好,会形成心情上的解障。这里指久存于心的愿望。
①道此入玉河
②思立亦以为然
松 身 鲜 翠 嫩 黄 斑 剥 若 大 鱼 鳞 大 可 七 八 围 许 。
①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
②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甲】唐永泰中,樵者蓝超遇白鹿,逐之,渡水,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主翁谓之曰吾避秦人也留卿可乎?超云:“欲与亲旧诀,乃来。”遂与榴花一枝而出,恍若梦中,既而寻之,不知所在。
(选自《闽中实录·榴花洞》)
【乙】南阳刘之,字子骥,好游山水。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水南有二石困①,一闭一开。水深广,不得渡。欲还,失道,遇伐薪人,问径,仅得还家。或说困中皆仙方、灵药及诸杂物。之欲更寻索,不复知处矣。
长沙醴陵县有小水,有二人乘舟取樵,见岸下土穴中水逐流出,有新斫木片逐流下。深山中有人迹,异之。乃相谓曰:“可试入水中,看何由尔。”一人便以笠自障,入穴。穴才容人。行数十步,便开明朗然,不异世间。
(选自陶渊明《搜神后记》)
【注释】①困:古代一种圆形的粮仓。
①不知所在
②异之
③穴才容人
主 翁 谓 之 曰 吾 避 秦 人 也 留 卿 可 乎?
①入石门,始极窄,忽豁然,有鸡、犬、人家。
②尝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
材料一:一人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得桃源,竟屠之, 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其人见繁荣尽失,惟有死寂,大骇,寻病终。
材料二:樵者见桃花灼灼,异于世间,欲留,但念亲旧,遂折桃枝。出穴,得其船,反武陵。渔人植之于野,抽枝发芽,今已十里桃花矣。
与子俨等疏(节选)
[东晋]陶渊明
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②将有限也。汝辈稚小家贫每役③柴水之劳何时可免 念之在心,若何可言!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①道旧。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③,家人无怨色。《诗》曰:“高山仰止,景行①行止。”虽不能尔,至心③尚之。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注释】①与子俨等疏;写给俨等五个儿子的书信。②大分;指寿命。③役:被迫从事。④班荆:在地上铺荆草,席地而坐。⑤同财:共同使用财产,指没有分家。⑥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⑦景行:比喻光明磊落的品质。⑧至心:至诚之心。
①鲍叔、管仲,分财无猜(两小无猜)
②兄弟同居,至于没齿(没齿难忘)
汝 辈 稚 小 家 贫 每 役 柴 水 之 劳 何 时 可 免
【甲】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节选自《答谢中书书》)
【乙】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也。幼有异操,年四五岁恒以荻为笔,画灰中学书。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未弱冠,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① , 多所取焉。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诏许之。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陶隐居。遍历名山,寻访仙药。性爱山水,每经涧谷,必坐卧其间,吟咏盘桓,不能已已。特爱松风,每闻其响,欣然为乐。谓门人曰:“吾见朱门广厦,虽识其华乐,而无欲往之心。望高岩,瞰大泽,知此难立止,自恒欲就之。”
武帝既早与之游,及即位后,恩礼愈笃书问不绝冠盖②相望屡加礼聘。并不出,唯画作两牛,一牛散放水草之间,一牛着金笼头,有人执绳,以杖驱之。武帝笑曰:“此人无所不作,欲学曳尾之龟,岂有可致之理?”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选自《南史·隐逸下》,有删改)
[注释]①故事:办事的制度、例行的事。②冠盖:指使者。
文言语句 | 方法 | 释义 |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 基本词义组词法。“高峰入云”的“入”可解释为“耸入”。 | ① |
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 | 字典查询法。A.<动>停止。 B.<动>住下。 C.<动>阻止。 | ②(只填字母) |
自恒欲就之 | 成语推断法。如:避害就利。 | ③ |
书问不绝 | 异课勾连法。如《与朱元思书》:猿则百叫无绝 | ④ |
武帝既早与之游 | 语境推断法。“诏许之”,根据句前“上表辞禄”,句后“止于句容之句曲山”,可推测为“答应”的意思。 | ⑤ |
恩 礼 愈 笃 书 问 不 绝 冠 盖 相 望 屡 加 礼 聘。
①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及长,读书万余卷,一事不知,以为深耻。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 , 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 , 亦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①请广于君
②寡人谕矣
①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①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②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 , 而异日不复有征成侵虞之患 , 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洞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踏(bó); 跌倒。③应候;顺应时令。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 岂 不 大 利 耶?
①岁苦支备
②虽有少劳
③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
④臣怪之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
【甲】当止不止
[清] 纪 昀
有樵①者, 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 而虎必欲搏樵者, 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 见旁一小窦④ , 仅足容身, 遂蛇行而入。 不意蜿蜒⑤数步, 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 窒虎退路, 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虎被熏灼⑥ , 吼震岩谷,不食顷⑦ , 死矣。此事亦足为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①樵: 打柴。 ②故: 同 “固”, 本来。③嵌空: 深陷的样子。④窦: 孔穴。 ⑤蜿蜒: 曲折延伸的样子。⑥灼: 炙、 烧。⑦不食顷:不到一顿饭的工夫。
【乙】黔之驴
[唐]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龙①然大物也, 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 愁愁然② , 莫相知。
他日, 驴一鸣, 虎大骇, 远遁, 以为且噬己也, 甚恐。 然往来视之, 觉无异能者。 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 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 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 蹄之。 虎因喜, 计之曰: “技止此耳!”因跳踉③大㘎④ ,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①龙(páng): 同“庞”。②愁(yìn) 愁然: 小心翼翼的样子。③跳踉(liáng):跳跃。④㘎(hǎn): 怒吼。
①遂蛇行而入②不意蜿蜒数步
③计之曰④技止此耳
遭遇 | 反应 | 结局 | |
樵夫 | 在山里走着, 遇到了一只老虎,(他) 就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 | 樵夫①。 | 樵夫走出了石洞。虎被烟火熏烧, 不到一顿饭的工夫就死了。 |
驴 | 驴被放到山下,虎②。 | 虎觉得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渐渐地熟悉了它的叫声。 | 虎③。 |
A.尼摩船长 B. 哈利·波特 C. 谢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