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甘肃省靖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2-13 浏览次数:6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4高二下·山西期末) 汉代,孝被确定为立国大纲。汉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西汉末期,乡里的学校中专置《孝经》师一人。东汉时,“自期门羽林之士,悉令通《孝经》章句”。东汉末年的经学家荀爽在对策中指出,“故汉制使天下皆讲《孝经》,选吏能,举孝廉,皆以孝为务也。”汉代的这些措施(   )
    A . 说明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确立 B . 有助于促进儒学思想的社会化 C . 保障了政府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D . 表明孝道开始扩展为社会伦理
  • 2.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秦灭六国后南征百粤,军队在湘桂两省边境遭到当地民族的抵抗,三年兵不能进,军饷转运困难。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士兵、民夫在兴安境内湘江与漓江之间修建一条人工运河,运载粮饷,公元前214年灵渠凿成,据此可知灵渠( )
    A . 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B . 便于中央加强对岭南统治 C . 完全阻绝两广的割据独立 D . 使岭南地区成为天府之国
  • 3. (2024高一上·珠海期中) 描绘北宋都城的水陆交通及日常生活的《清明上河图》中,缺乏两种市井常见动物——马和羊,画面上,开封的大车都用黄牛或水牛拖拉。对这一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宋代(  )
    A . 交通工具的落后导致马匹供不应求 B . 政府严格执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C . 文人阶层对市井生活缺乏基本常识 D . 边患使政府加强对战备物资的控制
  • 4. (2024高二下·乌鲁木齐期末)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 )
    A . 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 B . 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 C . 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 D . 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
  • 5.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魏书》载:“其穆、陆、贺、刘、楼、于、嵇、尉八姓,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杂)官,一同四姓(范阳卢氏、清河崔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由此可见,孝文帝改革(   )
    A . 平息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 . 借助宗法观念整顿社会风俗 C . 清除了封建政治统治祸根 D . 参照门阀制度吸取政治经验
  • 6.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强化,往往通过采取弱化相权、完善监察制、调整中央和地方关系等手段来实现,在这一过程中政治架构的设计与职权的变更较为突出。下列选项中,在地位和职权上大体相当的一组是(    )
    A . 西汉州刺史与明朝监察御史 B . 唐朝政事堂与宋朝中书门下 C . 宋朝知州与元朝行中书省 D . 唐朝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
  • 7.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遇上大饥荒,欲开仓赈济。被人以无朝廷批文,无法动用官仓粮食为由劝阻。郑板桥则回复道:“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毅然决定开仓放粮。这折射出清代(    )
    A . 政府注重发挥地方的能动性 B . 社会救济程序存在的弊端 C . 社会赈灾救济机制刻板僵化 D . 赈济灾荒完全由政府承担
  • 8.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1978—2005年,世界粮食计划署在中国实施了近70个无偿的粮食援助项目,总金额达9.25亿美元,有400多个县的3500万贫困人口因此受益。2005年,中国对外援助粮食共计57.7万吨,并于次年起停止接受来自世界粮食计划署的援助。这一变化表明( )
    A . 世界各国对中国粮食的依赖程度加深 B . 中国已经跻身世界农业强国与出口大国行列 C . 中国保障自身粮食安全的能力增强 D . 世界粮食计划署是中国实现脱贫的中坚力量
  • 9.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1802年至1803年,德意志艺术家格德在游历不列颠岛的伯明翰和什鲁斯伯里时,感叹方圆数英里“冒着火光的山川”像“喷火的火山”一样映红了地平线,“被煤炭闪耀的火光映衬得如此绚丽,使人仿佛置身于古罗马火与锻冶之神伍尔坎的工场!”这段艺术描写(  )
    A . 讴歌了工业化时代的恢宏气象 B . 说明工业革命激发了艺术灵感 C . 旨在使人们关注工业污染问题 D . 隐含对手工锻冶业衰落的惋惜
  • 10.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1931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英镑贬值30%,其后英国联合自治领、殖民地和一些与英镑关系密切的国家率先组成英镑集团。美国和法国在1934年也分别构建了美元集团和法郎集团,三者之间形成彼此抗衡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形成(  )
    A . 加剧了世界性贸易危机 B . 具有鲜明的霸权主义色彩 C . 确立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D . 使世界货币体系彻底崩溃
  • 11.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下图是康熙命人在宋代《耕织图》的基础上绘成的《御制耕织图》。图以江南农村生产为题材,系统地描绘了粮食生产从浸种到入仓、蚕桑生产从浴蚕到剪帛的具体操作过程,册页前有康熙亲题序一篇。《御制耕织图》的创作反映了( )

    A . 文化专制渗透到艺术领域 B . 统治者对农本思想的传承 C . 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 古代现实主义绘画受推崇
  • 12.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资本账户”专指对资产所有权在国际流动进行记录的国际收支账户。下图所示为 1970~2010年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资本账户开放度的变化情况。据此判断(   )

    A . 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建立 B .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经济依赖程度加深 C . 发展中国家经济优势明显 D . 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取决于政治的多极化
  • 13.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发现美洲”等于发现了美食天堂。美洲的农作物,如烟草、玉米、马铃薯,甜菊、花生、西红柿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并使饮食有滋有味。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 . 欧洲的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 B . 工业化带来的粮食增长使世界人口激增 C . 物种交流有利于改善世界各地的饮食结构 D . 粮食作物是早期亚欧贸易的主要交易品种
  • 14.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 )
    A . 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 . 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 C . 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 D . 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
  • 15.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   )
    A . 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 C . 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 D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
  • 16. (2023高二下·临夏期末) 在苏联“一五计划”时期,农机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它在四年内增长了3.6倍。拖拉机的产量由1925年的538台,增加到1929年的4569台,各种播种机和打谷机的产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说明当时苏联(   )
    A . 国民经济比例没有失调 B . 工业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C . 计划经济利于农业发展 D . 集体化促进农业机械化
  • 17.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 . 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 . 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C . 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 . 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 18.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1902年,天津城墙拆除。1906年,汉口绅商要求拆除此前修筑的城墙堡垣,地方政府同意了这一请求,并在原址基础上修筑了一条马路。1914年冬,在绅商的强烈要求下,上海城墙全部拆除。城墙的拆除反映了(   )
    A . 中国近代城市半殖民地程度增强 B . 清朝统治阶层适应外国侵略需要 C . 商品经济作用下城市的逐步发展 D . 封建统治力量在城市的不断强化
  • 19. (2024高二上·通榆月考) 1533年,亨利八世通过了《禁止上诉法案》,将英国教会与罗马教廷之间的司法联系完全断绝。1534年,《至尊法案》使英格兰国王拥有了对英国境内所有教职进行任命以及教义修改的至高权力。1536年,国会通过《小修道院解散法》,宣布解散岁入在200镑以下的小修道院,其动产、不动产均归王室所有。英国的这些措施(    )
    A . 说明社会等级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B . 旨在满足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C . 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D . 促使国王与议会实现了结合
  • 20.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图1、图2可用于说明此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    )

          图1  美国农场劳动力总数变化                     图2  美国农业机械使用变化

    A . 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 严重缺乏劳动力 C . 推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D . 技术领先于世界
  • 21.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一

                      图二

    A .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 . 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 .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 . 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 22.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 . 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 . 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 . 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 23.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 . 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 . 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 . 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 . 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 24. (2024高一下·资阳月考) 据学者研究指出:1973-198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只有2.4%,仅为1965--1973年年均4.7%的一半。在1973年进入“滞涨”时期后,通货膨胀就迅速发展成奔腾式的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
    A . 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 . 放弃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 . 扩大政府公共事业开支
  • 25.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在公元前7000一前5000年两河流域的贾尔莫文明遗址的沉积物中,既发现了大量大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的种子,也发现了大量绵羊和山羊的遗骨,还有几个野生动物的骨头;工具组合包括石镰、磨石和其他耕作工具。这可以说明贾尔莫文明(   )
    A . 早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B . 具备了初始国家形态 C . 采用旧石器进行生产 D . 农业生产呈现多元特征
  • 26.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河西走廊地区发现了数千座魏晋十六国时期的壁画墓,图1和图2是这些壁画墓中出土的两幅壁画。两幅图可用于说明当时(   )

                图1  撒种耕地图                                  图2  打麦场

    A . 庄园式劳作的出现 B . 铁犁牛耕全国普及 C . 农业生产水平较高 D . 稻麦复种得以推广
  • 27.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公元前22-公元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公元前16-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出现了汇票的雏形;中国古代《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由此可知(   )
    A . 信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B . 信贷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及观念 C . 信贷便利了交换成为财富的象征 D . 世界主要文明区域早已出现信贷
  • 28.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指1565年至1815年的250年间,往来于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尼拉(菲律宾)与阿卡普尔科(墨西哥)之间的航运贸易。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风靡全球的中国丝绸为最。大量的丝织品通过马尼拉大帆船运往南美及欧洲市场:与此同时,产自西属拉美的白银则大量流入中国。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
    A . 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一直得以发展 B . 中国对外贸易格局开始发生逆转 C . 西方殖民扩张开启了中欧交往 D . 中国传统经济有一定竞争力
  • 29.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据研究,开平煤矿面值100两的股票在1881年底投产时已涨至150两左右,上海电报局100两面额的股票在1882年突破了200两大关,上海机器织布局的股票价格也溢出原价的15%左右。这表明当时(   )
    A . 经营形式创新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 民族资本主义迎来发展春天 C . 洋务运动推行的阻力已完全消除 D .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益扩大
  • 30.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关于马嘎尔尼访华,英方的记载多是马噶尔尼不认同英国是中国的藩属国,为了维护英王的尊严,选择了单膝下跪;而中方的记载却出现英使最终还是向乾隆皇帝行了代表藩属国的“双膝三跪九叩”礼。这种差异说明(   )
    A . 历史记载带有主观意图 B . 史料无法反映历史真相 C . 两则记载没有史料价值 D . 清朝同意英国贸易需求
  • 31.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中国内地第一支消防队是意大利人在天津租界组织的。1902年,清政府在天津成立南段巡警总局后,租界消防队移交清政府管理。其后,清政府在北京和各省会城市组建了消防警察队,均由当地警察厅、局直接管辖。由此可见,中国近代消防队(   )
    A . 成为中国警察部队的源头 B . 推动了城市治理近代化 C . 适应了近代城乡发展需要 D . 主导了社会治安的管理
  • 32.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1348年至1353年间,黑死病肆虐欧洲,薄伽丘因创作《十日谈》成为公认的文艺复兴运动的最早代表人物。这部作品的开头就描述这场瘟疫,尸体横陈,十室九空。浩劫中,有10个青年男女侥幸未染病魔,外逃到乡间,唱歌跳舞逍遥自在,并讲了一百个故事。由此可知(   )
    A . 灾难催生思想解放 B . 瘟疫促进医学进步 C . 天灾阻碍社会发展 D . 疫病增强人体免疫
  • 33.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图1、图2可用于说明此时期美国的农业生产(    )

            图1  美国农场劳动力总数变化                    图2  美国农业机械使用变化

    A . 率先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 严重缺乏劳动力 C . 推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D . 技术领先于世界
  • 34.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图一、图二依次为东汉水排、唐代筒车。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  )

    图一

    图二

    A . 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的趋势 B . 生产工具动力有了新发展 C .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历程 D . 生产关系发展演进的趋势
  • 35.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公元前两千年,巴比伦的商人和银行家之间就在使用票据和支票;罗马知道开设往来账户,账本上有借方和贷方;伊斯兰国家的商人从十世纪起已知道使用所有信贷工具;中国早在九世纪起就使用庄票。”该学者意在强调(   )
    A . 信贷工具在世界主要文明区域都使用 B . 信贷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 C . 信贷工具改变着人们生活方式和观念 D . 信贷工具扩展了商业贸易活动的领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共30分)
  • 36. (2024高二下·靖远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 年德国铁路营运里程仅为6公里,1865 年则达到了14690 公里。1846年,“德意志铁路管理联合会”建立,全德范围内的基本铁路网形成。在此期间,德国与比利时(1843 年)、法国(1852 年)等周边国家的铁路网也相继接通。各邦政府出于对本邦经济、交通以及安全等利益因素的考虑,在铁路建设中出现了一种赛跑性竞争。铁路建设直接刺激了采矿、冶金、木材加工、铁加工和机器制造等一系列行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到19世纪中期,德国已经成为机车制造业强国。1840年1870年间,货物每吨/公里运价从16.9芬尼下降到了5.6芬尼。盘踞于德国市场的英国煤炭也被“排挤”出去了。人们通常将铁路建设与德国的工业化紧密联系在一起。

    ——摘编自马冰《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特点及其意义探析》

    材料二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铁路,是1881年修筑的唐胥铁路。此后,随着开埠通商逐渐扩大与外贸需求、行政控制、国防与垦边的需要,也由于俄、日、英、德对在华利益的争夺与瓜分,缺少水运条件和拥有政治中心的华北、东北地区率先在建筑港口的同时修筑了京汉、津浦、胶济、北宁、陇海、南满、中东等诸条铁路。这些铁路线路不仅与港口连通,形成原料、农产品出口与工业品进口的重要通道和经济腹地,强化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也成为清末民初中国行政管理的重要通道和国防运输线,构成了今天中国铁路网络的基本格局。

    ——摘编自江沛《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近代铁路建设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晚清时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铁路建设的意义。
  • 37. (2024高二上·江西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1871年,曾国藩、李鸿章的《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规定,根据回国毕业生各人所长“分别奏赏顶带官阶差事”。1899年,总理衙门提出,对毕业回华得有文凭之各类学生,由总理衙门或各省督抚考试,以“评定优劣,量材委用”,在此尚未规定授予科名。1901年,清廷要求对于学成得有优等凭照回国者,统一组织考试,并分别给子各项出身奖励。1904年,清廷学务处拟订第一份留学毕业生考试章程《奏定考验出洋毕业生章程》,并于1905年举办第一届考试。该考试将学成考试和入官考试分开,学部举办的是学成考试,只授科名(如进士出身、举人出身等),不授官职,须再通过廷试(入官考试),才能授予实官,廷试仿照旧式科举办法举行。学成考试均须先行预试(甄录试),预试平均成绩不满50分,不得参加正场考试。当时,学部针对留学生中的旁听生、插班生等现象,指出“存取巧,论其成绩,既与本科正班生有别,又非预备进入本科,似非国家遣生求学之意。”

    ——摘编自荆月新《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机制创新及其局限》

    材料二  清末留学生考试的部分情况

    预试

    正场考试

    廷试

    年份

    参加人数

    合格人数

    时间

    合格人数

    届数

    录取人数

    1908

    178

    127

    1905〜1911

    1 388

    4

    824

    1909

    383

    235

    1910

    721

    560

    1911

    587

    526

    ——摘编自谢青《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形成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留学生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