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律文件 | 主要内容及实施 |
1856年《工业法》 | 规定城市卫生局应使工作条件恶劣的工人参加疾病保险基金 |
1876年《疾病登记援助法案》 | 规定参加疾病保险组织的病人可以在所在城市报销医疗费用,但仅有少数城市执行这项法案 |
1883年《疾病保险法》 | 规定投保市民在生病期间可以获得免费的医疗服务 |
1968年前 | 政府按官员承担责任大小和官阶高低把文官分为行政人员、执行人员、专业和科学技术人员、办事员、助理办事员和勤杂人员六个等级 |
1968年后 | 实行以职业划分为基础的统一的等级结构,包括十类(综合、科学、专业技术、秘书类、社会安全、训练、法律、警察、研究和资料处理等) |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学派为了论证以法治取代礼治的必然性和优越性,对于法的概念等进行了探讨。慎子说:“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韩非也认为只有“去私曲,就公法”,才可以“民安而国治”。
——摘编自张晋藩《法尚公平:中国古代的法治追求》
材料二 自秦以来,中国二千年的法律是“为上而立”的,是专制帝王用来“驱迫束缚其臣民”,使臣民“恐怖慑服”的“防奸”手段。他强调政府应该为民立法,这样才合乎“天理人情”,才是“治国之法”……“法之既立,虽天子不可以不循也”。
——摘编自严复《法意》(1909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执政确定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取得历史性成就。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法治政府建设稳步推进,司法体制不断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
材料一 英国城镇化进程始于中世纪早期,而中世纪中晚期是城镇形成的关键时期。11世纪末,英国城镇数量仍然不多,很可能低于200个。但到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城镇数量迅猛增加到650个左右,包括大中城镇52个和小城镇600个……12世纪后,随着内陆贸易、沿海贸易的增长以及对外贸易的繁荣,作为水陆交通集结点和枢纽的港口应运而生。
——摘编自沈琦《中世纪英国交通史稿(1150—1500)》等
材料二 近代英国交通发展概况
时期划分 | 主要概况 |
16、17世纪是交通困局期 | 一方面,随着英国城镇的发展,水陆交通需求剧增;另一方面,交通需求剧增导致既有交通养护机制不堪重负。 |
18世纪上半叶是初步缓解期 | 公路方面,英国率先设立收费的公路信托。到18世纪中叶,航道改造几乎覆盖了所有河流等。 |
1750—1830年是全面改善期 | 公路方面出现“收费公路热”。陆路交通服务的数量、类型和范围大大扩展;运河的兴建和开通等。 |
1830—1870年是加速推进期 | 铁路是轨道交通持续改进的结果等。 |
——摘编自沈琦《近代英国建设交通强国的历史进程》
材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学界先后出现多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的视角:
角度 | 内涵 |
邓小南的“活”的制度史 | 提出应从过程、关系等视角关注古代政治制度运作的路径和流程。“过程”包括历史性和现实性,前者强调不同朝代间制度的关联;后者重视实际运作中的制度面貌。“关系”既包括制度与其他制度相互的外在关系,也包括决定制度本身性质的内在关系。 |
阎步克的制度史观 | 立足法定成文制度,致力于挖掘政治制度或政治体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巨大意义,以及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
侯旭东的日常统治研究 | 强调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进入观察,揭示以往或被忽视的制度现象。 |
——摘编自邓小南《走向“活”的制度史》、阎步克《波峰与波谷》等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角度,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写出选取的角度,说明须有两个以上史实依据,逻辑清晰,且要有结论)
材料 广东在中国,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抗战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从文化方面看,广东不但是新文化策源地,而且是旧文化的保留所。宋室南渡之后,北方人士之有气节与能力者,多向南迁移,因而我国固有文化重心也向南推进。这些固有文化在北方,因受少数民族统治之下发生变化或逐渐湮没,而却存在于南方,而尤其是在广东者,实在不少……自中西海道沟通以后,西方文化不断输入,中国文化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宗教上、教育上……都受了重大影响,逐渐趋于新文化的途径……因为地理以及其他原因,粤人遂为这种新文化先锋队,广东成为新文化的策源地。过去广东人曾利用这种新文化去推翻满清,去抵抗外侮,而今后,广东人愈要格外努力发展这种新文化,去抵抗外侮复兴民族……只要广东精神不死,不但广东前途乐观,就是中国前途也大有把握。
——摘编自时任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广东与中国》(1939年1月)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广东精神与民族发展”为主题,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