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用铁丝代替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
B | 区分氧气、空气、二氧化碳 | 用燃着的小木条 |
C | 比较石蜡和水的密度大小关系 |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中 |
D | 闻气体气味 | 将鼻孔凑近集气瓶口直接闻 |
氮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为1.25克/升,(空气密度为1.293克/升)。熔点-210℃,沸点~196℃,在0℃时大约一体积水可溶解0.02体积的氮气。氮气常温时很稳定,在高温时不但能和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如锂、镁、钙、铝、硼等)化合生成氮化物,也能与氧气、氢气直接化合。氮气主要用于合成氨、由此制造化肥、硝酸、炸药等。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体,以防止某些物体暴露于空气时被氧气氧化。此外,用氮气充填粮仓可达到安全地长期保管粮食的目的。液态氮可作深度冷冻剂。工业上大量的氮气从分离液态空气得到。实验室可用以下方法制备氮气:加热氯化铵饱和溶液和固体亚硝酸钠的混合物来制备氮气,生成物之一是亚硝酸铵,它不稳定,受热即分解成气和水。
上述反应反应物中涉及的微粒为______(选填字母)。
测定时间 | 第1天 | 第2天 | 第3天 | 第4天 | 第5天 | 第6天 |
质量/g | 3.5 | 2.7 | 3.1 | 2.4 | 2.5 | 1.5 |
表100g西瓜每天减少的质量
目前,科研人员还在致力于海藻酸钠保鲜膜性能改进的研究,以推进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实际应用。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请根据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氮气 ②氧气 ③稀有气体 ④二氧化碳 ⑤水
为探究分子运动现象,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1)图1进行的实验一段时间后,A烧杯中的实验现象是。
(2)图2与图1相比,优点是(写一条即可)。
【实验延伸】为了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微型实验。
【查阅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NH3),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二者接触会反应产生白烟,白烟是氯化铵(NH4Cl)固体。
(3)用长柄V形玻璃管进行实验,向左、右两端的V形玻璃管口分别同时滴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产生白烟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填“发生”或“没有”)改变。
(4)由图3实验可知,相同条件下氯化氢分子的运动速率比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填“快”或“慢”)。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外实验,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充分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一:有氧气剩余;猜想二: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如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用高能激光笔分别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和白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白磷无明显变化;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被点燃。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2:课本上“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是不严谨的,其理由是。
【拓展延伸】如图2是该小组同学从开始实验到最后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浓度变化的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