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育才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2-10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3八上·潮南期末) 英国人利洛在《缔约日记》中记载了中英南京谈判的情况: “在欧洲,外交家们极为重视条约的字句与语法。中国代表们并不细加审查,一览即了,很容易看出他们所焦,虑的只是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赶紧离开。”这种状况表明清政府(     )
    A . 政治腐败放任主权丧失 B . 缺乏近代国家外交意识 C . 实力不足导致谈判被动 D . 坚持天朝上国陈腐观念
  • 2. (2023八上·沙坪坝期末) 中国人习惯将中国以外的国家称为“夷”(不知礼仪的野蛮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虽然称西方为“夷”者仍然存在,但是“泰西”(即遥远的西方之意)和“西洋各国”的使用逐渐增多。甲午战争后,称外国为“夷”的已经微乎其微了。这说明(     )
    A . 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B .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逐步加深 C . 人们崇洋媚外心态基本形成 D . 人们的文化自信已经消失
  • 3. (2024八上·泸县月考) 某史学家说:“对于西方的挑战,中国的反应之所以迟钝,是由于中国社会在19世纪中叶面临很不平常的历史环境。内部事物万分火急,至于对西方则可以暂缓一步。”这里所说的“内部事务万分火急”主要是指( )
    A . 清政府准备发起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危及清政府统治 C . 清政府内部进行权力之争 D . 维新派试图改变中国落后现状
  • 4. (2023八上·潮南期末) 自强工业化运动首要关心的是国防。因此,国防和军火工业的发展首先受到关注,紧接着是直接支持军备制造的重工业(煤炭、重机械),纺织厂及其他生产消费商品的轻工业则较晚出现。以上论述反映中国洋务运动(       )
    A . 借鉴了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 B . 使近代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基础薄弱 C . 是“内忧外患”形势下的主动自救 D . 保护了国内消费市场免受外国渗透
  • 5. (2024八上·广州月考)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 6. (2019八上·无棣期中)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A .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 . 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 . 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 7.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记载,1871-1880年,江南制造总局刊印译书98种235册,译成未印者45种140余册;这些译书绝大多数是西方自然科学书籍,对当时的知识界,尤其是后来的维新变法骨干人物产生了启发和影响。据此可知,这些“西书”的翻译出版(    )
    A . 开启了传播西方自然科学之门 B . 抵制了西方列强的军事文化侵略 C . 推动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演变 D . 直接促使维新变法提上议事日程
  • 8. (2023八上·潮南期末) 1900年,面对八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的疯狂侵略,中国以农民为主体的义和团明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强敌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这反映了(     )
    A .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的反侵略精神 B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 帝国主义国家迫于压力停止侵华 D . 农民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 9. (2022八上·北辰期中)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临时大总统得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临时大总统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公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临时大总统得依法律宣告戒严;临时大总统得提出法律案于参议院。其直接目的是(    )
    A . 防范专制主义的复辟 B . 振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 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D . 扩大临时大总统的权力
  • 10. (2023八上·潮南期末) 下面是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由表格内容可以看出(     )

    党名

    发起人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所属政治派别

    国民党

    宋教仁

    392

    革命派

    共和党

    黎元洪

    176

    旧官僚

    统一党

    程德全

    24

    旧官僚

    民主党

    汤化龙

    24

    立宪派

    A . 国民党在国会中占据明显优势 B . 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C . 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D . 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
  • 11. (2023八上·浈江期中) 有学者认为“袁世凯明明是独夫民贼,却自我标榜为国民、‘公仆’,皇帝的产生,却采用‘国民投票’的形式。如果把它完全归结为袁世凯个人的阴谋、权术等,那是片面的。”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来
    A . 民主学说真正把人民武装起来 B . 民主共和思想已有一定的影响 C . 近代反专制斗争走向彻底失败 D . 民主制度已经真正在中国扎根
  • 12. (2023八上·廉江期中)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 . 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 B . 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 C . 民主与科学改变了黑暗政治 D . 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 13. (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 五四运动期间,天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工人罢工运动。天津总商会急电北京政府:“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牵延不决,演成事实,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市面欲收拾而不能矣。”材料反映了(    )
    A . 工人阶级有了革命政党领导 B . 工人阶级的斗争效果显著 C . 天津商人要求武力镇压工人 D . 五四运动是由工人发起的
  • 14. (2023八上·潮南期末) 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们感到“仅有学界运动,其力实嫌薄弱”“须要找一个共同奋斗的同盟军……于是一部分学生领袖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这一转变促进了(     )
    A . 独立工人运动的兴起 B . 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D .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 15. 国民党一大选出了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或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产党员李大钊、毛泽东、林伯渠等10人当选,约占总数的四分之一。这反映出(    )
    A . 共产党取得国民革命领导权 B .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精神 C . 共产党掌握独立的革命武装 D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 16. (2024九下·突泉模拟) 1927年秋,毛泽东在文家市前委会议上主张放弃攻打长沙;随后主持三湾改编,确立党的支部建在连队上;之后决定工农革命军主力在井冈山周围打游击。这说明(   )
    A . 建党建军原则的正式确立 B . 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确立 C . 国民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 D .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拉开序幕
  • 17. (2023八上·潮南期末) 某学者认为,历时两年的长征,中国共产党坚持把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与政治上的战略转变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 长征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 B . 中国共产党在长征中面临双重阻力 C . 长征促进了中国革命形势好转 D . 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方针
  • 18.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如下油画所示,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这就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一故事主要反映了

    A . 红军长征的危险性与艰巨性 B . 国民党统治下农民阶级的极端贫困 C . 日本侵华的残酷性和野蛮性 D .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 19. (2023八上·饶平期末)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派发起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实行变法,救亡图存;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这种变化历程(       )
    A . 与民族危机加深息息相关 B . 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 . 体现出无产阶级的先进性 D . 与政府倡导是紧密相连的
  • 20. (2023八上·潮南期末) 蒋介石曾称:“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因此他判断,“国军如能在上海多保卫一二个月,将可引起国际方面的干涉和支援,因而应不错牺牲,尽力固守上海”。后来,淞沪会战中,这一策略的实施(     )
    A . 打破了日军速决战侵华计划 B . 说明蒋介石固守不抵抗政策 C . 完全阻挡了日本侵华的步伐 D . 促成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21. (2023八上·潮南期末) 1938年,八路军总政治部印发的《抗日战士政治课本》中写道:“中国有四万万五千人口,组成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包括汉、满、蒙、回、藏等几十个民族……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这一认识(  )
    A . 推动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形成 B . 起到了扭转抗战战局的作用 C . 有利于增强人民民族认同感 D . 体现了全民族抗战即将到来
  • 22.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在英美盟军接连失利的时候,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消息传到海外,罗斯福总统发送贺电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表明,此次会战(     )
    A . 揭露了日军的野蛮行径 B . 促进了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C . 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声望 D . 促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 23. (2024八上·封开期末) 有统计资料显示,在卫国战争中,苏军平均消耗炮弹30发、子弹1300发、手榴弹9枚和航空炸弹230公斤才毙伤一名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美军平均消耗3吨弹药毙伤一名日军。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平均消耗约30发子弹、7枚手榴弹毙伤一名日军。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 . 德军的战斗力强于日军 B . 八路军的抗战最为艰苦 C . 苏联工业生产能力最强 D . 美对二战胜利贡献最大
  • 24. (2023八上·潮南期末) 租界是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行在华租借的,并拥有行政自治权和治外法权的土地。据《中国收回租界一览表》统计,国民政府在1943年收回4处租界、1945年收回11处租界,1946年收回4处租界。这一时期收回租界主要得益于(   )
    A . 列强对殖民地政策发生改变 B . 西方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消失 C . 中国坚持并取得抗战的胜利 D . 租界内国人进行的反帝斗争
  • 25. (2023八上·潮南期末) 抗战胜利后,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为人民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这一壮举表明中国共产党(   )
    A . 开始与国民党的第一次合作 B . 开辟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C .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 . 坚持以中华民族利益为重
  • 26. (2024八上·惠城期末) 电影《车轮滚滚》主要内容为:1948年冬,胶东解放区的一支民工小车队在淮海战场冒着枪林弹雨运送弹药。随后,小车队又随大军渡江南下,取得解放战争胜利。该电影的主题应该是(   )
    A .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 .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C .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D . 人民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 27.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张謇以《易经》中“天地之大德曰生”之意,为纱厂取名“大生”,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可以从中深深感受到张謇(    )
    A . 有深厚的文化素养 B . 局限于轻工业发展 C . 有爱国利民的情怀 D . 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 28. (2023八上·来宾期末) 根据1894-1920年中国产业资本分布情况(表1)可知, 当时( )       

    时间

    私人资本比重(%)

    国家资本比例(%)

    1894年

    20.54

    79.46

    1913年

    51.01

    48.99

    1920年

    61.34

    38.66

    A . 中国经济已摆脱了列强控制 B . 自然经济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C . 民族工业获得了发展的良机 D . 私人企业比官僚企业利润高
  • 29. (2023八上·潮南期末)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予国民财产占有和人身安全的自由权利,解除之前强加给民族工业的各种限制;设立实业部,并通电各省都督设立实业公司。这些举措
    A . 改善了近代经济的发展环境 B . 消除了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C . 奠定了国家统一的物质基础 D . 推动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 30. (2024八上·潮安期末) 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材料中旗袍的演变体现(       )
    A . 政治法令改变社会习俗 B . 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 C . 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D .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4分,32小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2023八上·潮南期末) 家书是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流毒中华,每年外溢金银致千万,漏卮不塞,足以贫民。吸烟者众,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痼癖不除,足以弱种。英吉利以此毒物贻祸中华,其肉不足食矣。愚兄正拟奏请严禁……得邀圣鉴,有旨令各督抚各抒所见,妥议禁烟章程具奏……自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后,兴贩者不能不敛迹,吸食者亦不能不戒绝。

    ——编选自林则徐写给其弟林元抡的书信

    材料二   日本觊觎高丽之心有年矣。兹值土匪作乱,高兵大败,将至王城,危在旦夕。高王请救兵于中国,中国兴兵靖难。日本乘此机会亦兴兵,名为保商,实为蚕食……且此番中堂奉上谕,亲临大阅海军,方奏北洋海军操练纯熟,大有成效,请奖等语,自应不能奏和,必请战……但皇上以今年系皇太后六旬万寿,不欲动兵,屡谕以和为贵……然素受爵禄,莫能退避,惟备死而已。

    ——北洋海军主力舰“经远”舰二副陈京莹战前写给父亲的书信

    材料三   卢沟桥事件后,迄今已两个多月了,日本已动员全国力量来灭亡中国。中国政府为自卫应战亦已摆开了阵势,全面的战争已打响了……红军们已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并改编为第八路军……我们将以游击运动战的姿势,出动于敌人之前后左右各个方面,配合友军粉碎日敌的进攻。

    ——1937年9月18日左权写给叔父左铭三的书信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流毒中华”的危害。指出与“销化趸船鸦片二万余箱”相关的历史事件。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和清政府的态度。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左权信中所反映的历史信息?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家书在历史学习中的价值?
  • 32. (2023八上·潮南期末)

    书籍、报刊的发展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对它的需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晚清翻译西学书籍统计表

    类别

    1861-1900年

    1902-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社会科学(历史、法学等)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生物、天文等)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工程学等)

    225种

    41%

    56种

    11%

    ——摘编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下)》

    (1)根据材料一,指出译书在内容上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报刊

    创办时间

    主要内容

    《天铎报》

    1910年3月

    主张以革命手段解决中国的问题

    《克复学报》

    1911年2月

    鼓吹革命,反对立宪

    《国民报》

    1911年9月

    宣传反对清朝统治,呼吁民主,倡导民众团结起来抵制当局腐朽统治

    《光复报》

    1911年11月

    动员民众向革命党军捐献物资和现金,支持革命

    《民舌报》

    1912年8月

    宣传民主,支持国民党,反对袁世凯

    ——摘编自李润波《辛亥革命报刊举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报纸所发挥的作用

    材料三   以胡适为代表的那一代中国的知识精英都把商务印书馆看成“一个支配几千万儿童的知识思想的机关”,媲美于北大甚且“比北大重要多了”,以此足见其影响和在近代文化史上的作用了。在他们眼里,出版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成为新文化知识精英为生民托命的一个重要阵地。

    ——黄宝忠《近代中国民营出版业研究——以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为考察对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商务印书馆的作用。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书报业的认识。
  • 33. (2023八上·潮南期末)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5—1913年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

    项目

    总计

    上海

    武汉

    天津

    广州

    杭州

    无锡

    其他

    厂矿数(家)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

    资本额(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5

    ——摘编自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

    材料二   民国政府建立后,仿照西方国家模式,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达八十多项,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据有关统计,1912年至1921年6月的10年间,在农商部注册的工商企业达764家,资本总额近28540万元,与1911年前相比,企业总数增长1倍左右,资本总额增长了近2倍。

    材料三   抗战前,中国数量有限的工厂,大半集中于沿海省份,七七事变后,政府即下令沿海各厂矿

    迁入内地。从1937年7月到1940年底,三年半时间,完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至于迁往省别,以四川为最多,占内迁总数的54.67%,湖南次之,占29.21%,陕西占5.90%,广西占5.11%,其他各省占5.11%。这些内迁厂矿,为战时大后方工业的重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吴景平、曹振威《中华民国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民间资本厂矿企业地域分布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呈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工业大迁移”出现的原因并分析其意义。
    4. (4) 综上所述,你能从我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