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开荒种地(亩) | 产粮(石) | 蔬菜(斤) | 养猪(头) |
1940 年 | 2450 | 200 | 1155000 | |
1941 年 | 11200 | 1200 | 1648000 | 2000 |
1942 年 | 26800 | 3050 | 3600000 | 1983 |
1943 年 | 100000 | 12000 | 59550000 | 8410 |
1944 年 | 261000 | 37000 | 5624 | |
说明:1943年自给率达到100%,1944年实现“耕一余一” |
材料
(1)依据图1、图2、图3的信息,分别概括当时革命形势的特点。
(2)以“变与不变”为主题,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认识。
材料 梁启超的“抨击”与“赞美”
1899年、1902 年梁启超两次游览美国。1904 年,他在美国发表《新大陆游记》,在书中他大力推介美国的现代文明,尖锐的批评中国固有文明:“吾中国人之缺点:一曰有族民资格而无市民资格;二曰有村落思想而无国家思想;三曰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四曰无高尚之目的。”
1918—1920年,梁启超访欧,归国后发表《欧游心影录》。梁启超向中国青年大声疾呼:“我可爱的青年啊,立正,开步走! 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你来超拔他哩。我们在天的祖宗三大圣(指孔子、老子、墨子)和许多前辈,眼巴巴盼望你完成他的事业,正在拿他的精神来加佑你哩。”
——摘编自冯天瑜《小词语 大文化》
提取材料信息,以“梁启超·缩影”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 农具的西洋化倾向在洋务运动时就开始了。最先明确倡导西式农业机械者,是思想家冯桂芬。他在1861年撰写了《校邠庐抗议》,谈到“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今欲采西学……如农具、织具、百工所需,多用机轮,用力少而成功多,是可资以治生”。1877年,张德彝出使英国,接见英国制造耕田机器的工匠郎茀娄,郎氏展现耕田机器的图纸:“各有铁轮关键,而皆驾之以马,可代十数人之力。”张德彝认为“可谓巧夺天工矣”。维新政论家王韬多年游历英国、日本,于1883年提出建议,以京师为首的北方官地,“或济之以西国机器水火二气之力,务使之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
材料二 北洋政府时期,中央设农商部、省级设实业厅、各县设劝业所,颁布农业法规,指导农业经济和农具改良。1913年,王章昺在《农具篇》中说,“泰西诸国农具,讲求器械,一人能力可兼数十百人。吾华号称农国,却以农具不精,农业日惰,处此人类竞争,天择物竞之时”,“倘不及时改弦更张以利农者利国,则民生国计之前途宁复堪问哉”,将改革农具和采用西方机械上升到中国在世界能否生存的高度。1927年到1937年,从中央到县都设立了相应的农业管理机构、农业试验机关。留学欧美的学者也更多归国,投入经济行政、农业教育和乡村建设之中。1944年,农业经济学家曲直生指出:“育种防腐病虫害各工作,今年已有相当成绩……惟农具问题,至今仍属停滞不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金铮《机械与机械化:近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共识及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