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真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4-11-13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 1. 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
    A . 西欧手工工场兴起 B . 世界贸易总额骤减 C . 工业文明迅速发展 D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2. (2023八下·海珠开学考) 道光年间,福州一份官方文书记载;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充积于厦口,内地之商贩,皆在厦门运入各府销变,其质既美,其价复廉。由是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由此可知,鸦片战争后江浙地区
    A . 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 . 洋布明显滞销 C . 本土商品受到冲击 D . 土布供不应求
  • 3.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有学者评论道:作为当时国内最为完整和先进的近代化纲领,它代表着19世纪60年代以前国人在探索近代化道路方面的最高水准。这一评论提及的“近代化纲领”是指(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朝田亩制度》 C . 《资政新篇》 D . “明定国是”诏书
  • 4.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假如没有这场革命,清廷不会向西方学习,……汉人士大夫还会继续沉沦,不会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政治大变局”。“这场革命”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辛亥革命 C . 义和团运动 D . 洋务运动
  • 5. (2024八上·高安月考) 商务印书馆1906年版历史教科书认为:“自秀全倡乱十六省,蹂躏十六省。”而1933年版教科书则认为:“洪秀全等因势利导,唤起大众的民族意识。”上述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不同表述反映了( )
    A . 时空观念应该跟随民族立场 B . 史学研究必须揭露历史真相 C . 时局变化能够影响历史评价 D . 社会性质可以决定史观变化
  • 6.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义和团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这说明了义和团运动(     )
    A . 理性爱国 B . 与时俱进 C . 盲目排外 D . 英勇抗敌
  • 7. (2022·合肥一模) 1864年,李鸿章指出:“倘若外国要求之事有上侵国家利权,下夺商民生计者,皆可引万国公法直斥之。”1884年,总理衙门表示:“惟我中国办事,均系十分遵约,一本万国公法而行。”据此可知清政府(    )
    A .   逐步遵从国际外交规则 B . 试图主动融入世界舞台 C . 国际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D . 已成功向近代外交转型
  • 8.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下图是清政府各年财政收支盈余图。图中信息最能够反映出(   )

    A . 1838—1908年清政府的财政赤字逐年上升 B . 《马关条约》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C . 近代前期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D . 晚清政府已逐渐成为洋人的在华工具
  • 9. (2019·深圳模拟) “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方面……却完全被忽视了。”材料所述的“运动”指的是(  )
    A . 洋务运动 B . 太平天国运动 C . 维新变法运动 D . 新文化运动
  • 10.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对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解读准确的是(     )

    A . 中国民族危机加剧 B . 有识之士开始受到刺痛 C . 曾国藩预感清朝的危亡 D . 日本独霸中国局面的形成
  • 11.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历史事件纷繁复杂,学习时要及时梳理。如下所示知识结构的主题是(     )

    主题:?(1840-1901年)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A . 政治制度的变革 B . 资本主义的发展 C . 救亡图存的探索 D . 民族危机的加剧
  • 12. (2024八上·荔湾期中) 1907年,北京城一茶馆有4位当地居民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见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读过《民报》。”赵六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这几人中有几人在说谎(       )
    A . 1人 B . 2人 C . 3人 D . 4人
  • 13. (2024八上·荔湾期中)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主要表现在(     )
    A . 承认了鸦片贸易合法化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 .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 14. (2023八上·泸县期末) 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 . 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 . 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 .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 . 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 15. (2023八上·成都期中) 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士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当时中国(   )
    A .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改变 B . 民族危机加深,救亡意识凸显 C .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 自强求富理念的推广
  • 16. (2022八下·定远开学考) 下表是变法维新运动期间陕西维新人士的活动情况表。据此可知,变法维新运动(    )

    人物

    活动

    刘光菁

    先后创立时务斋.励学斋, 研讨西方国家富强之道和本国现状

    魏光焘等

    设立格致学堂, 筹备陕西中学堂、武备学堂

    阎培棠等

    创办《广通报》, 宣传废八股、兴学校.倡商等维新思想和主张

    A . 促进了思想启蒙 B .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 维护了清朝统治 D . 得到全社会支持
  • 17.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 18. (2023八上·郧西期中) 陈老师办公桌上翻开的书页如下,据此,你认为陈老师在读下列书籍中的哪一本?(     )

    第七章 新生中国的领导人——袁世凯和孙中山

    ◎袁世凯如何在清皇室与革命者间周旋

    ◎笃信基督教的革命领袖孙中山

    ◎让中外人士倍感疑虑的总统职位大移交

    A . 《这个天国不太平》 B . 《洋务运动》 C . 《戊戌政变记》 D . 《传教士眼中的1911》
  • 19. (2024八上·荔湾期中) 武昌起义后到1911年底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说明了(     )
    A . 清政府统治已土崩瓦解 B . 反帝反封建任务的完成 C . 人民群众广泛支持革命 D . 扶清灭洋思想成为共识
  • 20.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对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旧邦新造》曾这样描述:“从实力政治上,南方进了袁世凯的‘瓮’,而从法律上,则是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袁世凯进了南方的“瓮”意味着(       )
    A . 辛亥革命成果完全破坏 B . 中华民国称号被废除 C . 袁世凯声明拥护共和制 D . 袁世凯没有掌握实权
  • 21. (2024八上·徐州期中)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袁世凯称帝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A . ④①③② B . ④③①② C . ④②①③ D . ①③④②
  • 22. (2024八上·荔湾期中) 在探索资产阶级革命道路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仁人志士,其中蔡锷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
    A . 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 B . 南下反袁,发动“二次革命” C . 讨伐段祺瑞,举起护法大旗 D . 逼迫宣统帝,宣布下诏退位
  • 23.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下图是1918年沈伯尘针对时弊创作的漫画,该作品旨在(     )

    A . 揭露清政府统治腐败 B . 歌颂义和团运动荣光 C . 反映军阀割据的危害 D . 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
  • 24. 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 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
    A . 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 . 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 . 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 . 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
  • 25. (2024八上·东湖期中) 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风云变化。下面年代尺中,对发生在北京地区的重大事件描述不准确的是(     )

    A . 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摧残文明 B . ②洋务运动创办京师大学堂,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C . ③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 D . ④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下被镇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26.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材料二

    1885—1913年一些国家在中国开办的企业(投资在10万元以上的)

    行业名称

    行业数量

    投资量的顺序

    矿业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1.3亿元

    共计

    113家

    材料三 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下之盟”的名称。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开办大量企业得益于哪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该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材料三中“到了1901年,它(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这一观点的得出是由于条约中的哪一条款?请写出具体内容。
    4. (4) 按顺序概述三则材料所涉及的不平等条约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 27. (2024九下·安徽模拟)

    中国是怎样进入近代的,每个人眼中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近代中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93年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礼物(部分)

    牛顿发明的天体望远镜;

    反映探险最新成果的地球仪;

    节省人力的新式机器;

    弹炮、毛瑟枪等新式式器;

    英国最大的军舰模型……

    1793年乾隆皇帝给英国使团的回礼(部分)

    珐琅、珍宝、玉器、漆器;

    花缎等丝织品;

    画册、鼻烟壶、扇、签;

    普洱茶和各色食品等。

    ——《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英两国互赠的礼物的特点。

    材料二   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在五四之后其刚萌生为一个学科时就有不同观点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史发展主线研究》

    (2)读材料二,请围绕材料中“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线”,提炼一个观点,根据近代前期的相关史实,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鲜明,史论结合、时序清晰,字数不超出格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8. (2024八上·荔湾期中)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更是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厂……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材料三:当洋务运动压制中国资本主义,而以“富强”自夸时,微弱的代表资产阶级要求的改良主义者提出了经济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开始破产时,他们进一步提出了政治方面改革的要求,当洋务运动完全破产后,终至酝酿为戊戌变法,这是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相互关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论》

    材料四:“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辛亥革命一度成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

    ——摘自臧运祜《2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系列举措在中国历史上有何积极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对比洋务运动有哪些超越?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的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已经实现”的理由。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