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第六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道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2023七上·深圳期中)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 . 遗址中发现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 B . 《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 . 《山海经》中有关天文地理知识的记载 D . 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2. (2024七上·白云期中) 比较下图“古猿头像”“北京人头部复原像”“现代人头像”可知,北京人(     )

    A . 仍然保留了猿类特征 B . 能够使用磨制石器 C . 完全具备现代人特征 D . 开始原始农耕生活
  • 3. (2024七上·白云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     )
    A . 成分单一、文明先进 B . 文化信仰、大相径庭 C . 交通便利、联系紧密 D . 族群众多、碰撞融合
  • 4. (2025七上·阳山月考) 归纳、比较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类所具有的共同点是(    )
    A . 都会缝制衣服 B . 都使用打制石器 C . 都会人工取火 D . 面貌都与古猿相似
  • 5. (2024七上·增城期中) 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嫘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山西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
    A . 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 . 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 . 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 . 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 6. (2024七上·白云期中) 2021年3月,四川三星堆遗址发布了重要考古成果,新发现的六个“祭祀坑”中已出土金面具残片、巨型青铜面具等500余件文物,部分文物与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浙江良渚文化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极度相似,这些考古发现最能印证(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 . 中华文明内涵丰富 C .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D . 中华文明不断趋于统一
  • 7. (2024七上·泉州期末) 研究发现,商代甲骨文卜辞中大量出现商王“受禾”“求雨”“省黍”等字样。这反映了商代(     )
    A . 王权至高无上 B . 占卜主题多样 C . 农业的重要性 D . 事事依赖占卜
  • 8. (2023·潮阳模拟) 良渚古城遗址发现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墓地里出土了祭祀的玉琮、玉璧、玉钺等,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材料反映了良渚古城(     )
    A . 最早出现文明 B . 建立了早期国家 C . 阶级分化严重 D . 进入旧石器时代
  • 9. (2024七上·白云期中) 陶寺遗址目前已清理出宫城、贵族居住区、普通居民区、王族墓地、礼制建筑区、仓储区、手工业作坊区等功能区域,发掘墓葬千余座,出土了许多精美文物。这些重要发现表明(     )
    A . 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 B . 陶寺文化时期具备早期国家雏形 C . 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D . 陶寺文化长期领先世界
  • 10. (2024七上·长春月考) 2024年是中国甲辰龙年。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 . 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 . 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 .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 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 11. (2024七上·白云期中)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     )
    A . 夏王朝人口众多 B . 夏朝出现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C . 夏王朝正式形成 D . 西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王朝
  • 12. (2024七上·白云期中) 下面的文物“利簋”的铭文中提到商军溃败之后,身为有司(官职名称)的利得到周武王赏赐给他的青铜,并铸造了一件铜簋,作为永世的纪念,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该文物印证了历史上的(    )

    A . 涿鹿之战 B . 夏朝建立 C . 商汤灭夏 D . 牧野之战
  • 13. (2024七上·白云期中) 周初,宴饮时的乐舞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常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是因为(     )
    A . 封建制度的确立 B . 音乐和舞蹈的发展 C . 诸侯崛起、王室衰微 D . 等级制度完全被打破
  • 14. (2024七上·期末) 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
    A . 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 . 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 . 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 .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 15. (2023七上·封开期中) 商朝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A . 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 B . 真实记录了商朝先民的生活状况 C . 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 D . 推动商王室贵胄文化普及到了民间
  • 16. (2023七上·珠海期中) 在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今河南洛阳)发掘了一批与殷人习俗相同的墓葬,其随葬品种中,青铜礼器种类繁多。这说明(   )
    A .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周 B . 商周王朝存在文化传承 C . 西周加强对殷人的控制 D . 西周王朝社会等级分明
  • 17. (2023七上·珠海期中) 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

    A . 周王室的衰微 B . 铁犁牛耕的使用 C .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 诸子百家的出现
  • 18. (2023七上·珠海期中)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组同学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馆,看到题下图所示的一组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公元前632—前564年的近百年间,晋国发生的重大战争有23次,其中争霸之战占30%以上,如城濮之战、鄢陵之战等。

    A . 兵器制造业十分发达 B . 开始出现铁制兵器 C . 诸侯争霸的时代风貌 D . 卿大夫势力的崛起
  • 19. (2023七上·深圳期中) 六国的人说“秦国的军队是‘虎狼之师’,秦国的军队打仗,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像猛兽一样,巴不得多砍几个人头”。秦国的士兵之所以能打仗,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政策在激励着他们。这个强大的政策是(     )
    A . 承认土地私有 B .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C . 奖励军功 D . 奖励耕织
  • 20. (2023七上·深圳期中) 晋被封时仅有今山西南部“方百里”的弹丸之地,周围布满戎狄之人。春秋时期,这些戎狄之人被打败,并被迁入晋地与晋人杂处,长期生活后已很难分清晋人和戎狄之人了。以上表述反映出春秋时期
    A . 民族矛盾已完全消除 B .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融 C . 诸侯林立,战乱频繁 D . 晋国势力强大并且成为霸主
  • 21. (2024七上·白云期中) 西周和春秋时期,从平民到贵族的社会各阶层人士,在生产生活、祭祀典礼等各种场合,创作并传唱诗歌。这些诗歌被收集整理成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     )
    A . 《离骚》 B . 《道德经》 C . 《诗经》 D . 《论语》
  • 22. (2023七上·深圳期中) 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     )
    A . 为秦朝完成统一奠定基础 B . 代表当时科技的最高成就 C . 成功解决长江流域的水患 D . 促进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
  • 23. (2023七上·深圳期中)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及思想家。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教”主要指的是孔子
    A . 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后世产生影响深远 B . 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 C . 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 . 撰写《论语》,为后世留下典范
  • 24. (2023七上·珠海期中) 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
    A . “仁者爱人” B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 . “兼爱”“非攻” D . “依法治国”
  • 25. (2024七上·白云期中) 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引经据典:“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14分,27题14分,28题12分,共计40分)
  • 26. (2024七上·白云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以上图片反映北京人生产生活境况的有_(只填序号)。反映山顶洞人生产生活境况的有____(只填序号)。

    材料二   

    (2)学会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请你完善上面年代尺的内容。

    材料三   

           

    (3)上面两幅图片分别是哪一远古居民使用的陶器和种植的作物?请分别写出他们建造的房屋名称。

    材料四   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他们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27. (2024七上·白云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初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因;受封者则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并受周王控制。

    材料二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秦、楚、晋始大,政由方伯(诸侯)。

    ——【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下表商鞅变法的措施(部分)

    序号

    措施

    确立县制

    鼓励耕织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奖励军功

    1. (1) 材料一反映了周初实行的哪种政治制度?实行此项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着怎样的影响或作用?
    2. (2) 材料二中的这段史料叙述的是什么时期的社会情况?根据上述史料,概述当时的政治局势。
    3. (3) 根据材料三、请你分别从农民、旧贵族的角度谈一谈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写“是”或“否”),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请回答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身份

      是否支持变法

      理由

      农民

      旧贵族

  • 28. (2024七上·白云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化

    材料一 从春秋到战国,中原各国和相邻的周边各族有频繁往来和密切的联系,华夏族吸收了周边民族大量新鲜血液,成为更加稳定和分布更广泛的族群。

    左图是历史故事连环画《胡服骑射》,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赵武灵王的故事。赵武灵王为了改变赵国日渐衰落的状况,改穿胡服,学习骑马射箭,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使赵国强盛起来。

    中山国透雕云形白玉佩

    中山国是唯一由戎狄(古时对周边民族的称呼)建立的国家。近年在中山国都城,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玉石器、漆器等文物,其游牧民族风格明显,突出了独具特色的游牧民族个性,同时也兼有中原文化的要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说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区、各族人民加强联系的表现。

    材料二 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的人说:“春秋无义战”

    列宁曾这样评价战争:“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加速破坏了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

    ——《列宁全集》

    (2)请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辨析以上观点。

    材料五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3)以上主张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道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即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