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中山市中山纪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12-05 浏览次数: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答案后,将其字母代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的对应位置上。
  • 1. (2024七上·射阳月考) 如果你去陕西旅游,你可以参观的原始人遗址是(     )
    A . 蓝田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元谋人遗址 D . 马坝人遗址
  • 2. (2024七上·中山期中) 山东省2021年度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跋山遗址”,出土了丰富的打制方法制作的工具,如石锤、刮削器等,“对于……论证中国-东亚人类的连续演化……具有重大价值。”由材料我们可以推知该遗址属于(     )
    A . 农耕时代 B . 旧石器时代 C . 新石器时代 D . 青铜时代
  • 3. (2024七上·长春月考)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环境决定了远古居民早期社会形态,下列描述准确的是(     )
    A . 制造工具,发展生产 B . 永居山洞,躲避虫蛇 C . 原始群居,共同生存 D . 发明弓箭,追逐野兽
  • 4. (2024七上·长春期中) 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部分墓葬中出土了象牙梳、象牙雕筒等,同时期的良渚文化遗址权贵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钺、漆器、象牙器等。这说明,当时( )
    A . 原始农业形成 B . 社会分化出现 C . 禅让制度盛行 D . 中央集权确立
  • 5. (2024九下·阳谷模拟)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材料可作为我国原始农业发展证据的是(       )

             

    A . 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B .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C . 农耕生活想象图 D . 曲辕犁模型
  • 6. (2024七上·中山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华夏族是单一民族发展而来 B . 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 . 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的 D . 蚩尤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 7.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 早期国家的产生 C . 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 D . 早期文明的起源
  • 8. (2024九下·北京市) 以下北京地区的考古发现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序号

    考古发现

    结论

    北京人遗址: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会使用磨制石器

    山顶洞人遗址:穿孔骨针

    会建干栏式房屋

    门头沟东胡林遗址:距今10000-8000年栽培粟和黍的遗存

    原始农业形成

    平谷上宅遗址:距今约7000年前的陶器

    贫富分化出现

    A . B . C . D .
  • 9. (2024七上·中山期中) 七年级某同学在历史教材上绘制了如下的示意图①和②两处应该填写的依次是(     )

    A . 世袭制、禅让制 B . 世袭制、分封制 C . 禅让制、世袭制 D . 世袭制、郡县制
  • 10. (2024七上·中山期中) 新华中学计划到如图所示遗址游学,同学们可在该地了解到(     )

    A . 商纣王的残暴统治 B . “国人暴动”的原因 C . 齐桓公“尊王攘夷” D . 秦统一的经过
  • 11. (2024七上·中山期中) 后人赞美商朝是“邦畿千里”的大国,考古工作者在今天的河北、山东、辽宁、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发现了大量的殷商文化遗存。这说明(     )
    A . 商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 . 商朝的统治中心在长江流域 C . 商朝的统治区域已经十分广阔 D . 商朝统治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 12. (2024九下·突泉模拟)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准。(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

    A .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 .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 13. (2023七上·惠州期中)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多,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     )
    A . 鲁国进贡周天子 B . 鲁主动与齐晋结好 C . 周王室地位衰落 D .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 14. (2024七上·衡阳月考) 在江苏、湖南等地的春秋时期墓葬中,出土了一些人工冶炼的生产工具。它们是以上高温冶炼的产物,其冶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为。这类工具的出现表明(       )
    A . 我国早期国家开始形成 B . 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 七国之间兼并战争激烈 D . 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 15. (2024七上·中山期中) “贤臣佐明君,尊王来攘夷”。观察图片,可知图中的“明君”是(  )

    A . 晋文公 B . 齐桓公 C . 楚庄王 D . 秦孝公
  • 16. (2024七上·高州月考) 栗劲《秦律通论》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所示,商鞅变法在这种战局中起着极大的作用。从材料看,其直接作用是(     )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A . 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 B . 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C . 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 . 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 17. (2024九下·北京市模拟) 都江堰在修建过程中,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这说明都江堰的修建(     )
    A . 加快了经济重心南移 B . 加强了南北地区的联系 C . 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 . 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 18. (2023七上·青山期中) 《秦颂》中有这样一幕,燕国太子丹说道:“燕丹请陛下停止攻韩。燕丹请陛下与六国相安无事。”秦王嬴政道:“五百五十年了,小国想要变成大国,大国想要吞并小国,战争不停止。百姓好像活在水火之中。”这一幕反映出当时( )
    A . 秦国积极招募各国的人才 B . 统一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C . 秦国在诸侯国中实力最强 D . 六国想与秦保持长久和平
  • 19. (2024七上·昆明期中)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其中,不仅提到252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这表明,《诗经》(    )
    A . 文笔清新节奏明快 B . 内容通俗易懂 C . 蕴含朴素科学意识 D . 韵律典雅优美
  • 20. (2024七上·白银期中)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东周时期朝廷软弱无力,列国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看来是个多事之秋。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历程的时期。”据此,说明当时社会呈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为(     )
    A . 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 B .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 . 春秋霸主相继,战国七雄并存 D . 铁犁牛耕,生产飞跃
  • 21. (2024七上·中山期中)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如图示意图,据此判断该地图属于哪一历史时期(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 22. (2024七上·中山期中) 下图是汉字“妆”的演变历程。据此判断(     )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隶书

    楷书

    A .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B . 汉字不具备象形特征 C . 汉字造字方法固定单一 D . 甲骨文反映商周历史
  • 23. (2024九下·高邮模拟)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节律、气血盛衰顺应时序的变迁,是有节律地运行的,并提出对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养生方法。据此可知,《黄帝内经》(     )
    A . 论述辨证施治观念 B . 奠定中医理论基础 C . 凸显顺应自然理念 D . 蕴含儒家人本思想
  • 24. (2024·呼和浩特) 2024年5月,四川三星堆文物在呼和浩特市博物馆展出,它既有与中原夏商王朝类似的青铜器和玉器,又有独具古蜀特性的金杖、青铜人像、面具等。这体现出中华文明的(   )
    A . 地域文化特征 B . 草原文明基因 C . 外来文化元素 D . 农耕文明内涵
  • 25. (2024·成都) 毛泽东评价秦朝,“百代皆行秦政制”;史学家钱穆评价秦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他们都肯定了秦朝(  )
    A .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B . 儒学独尊地位的形成 C . 政权统治的长治久安 D . 万里长城的坚不可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
  • 26. (2024七上·中山期中)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优秀精神品质历久弥新,引导我们正确的价值追求。根据下面的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材料二   “(孝公)有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材料三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1) 名人名言启迪思想智慧。下面名言分别反映出怎样的思想内涵?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百家争鸣的影响。
    3. (3) 根据材料二,说说材料中的“商君”推崇的是哪一学派的思想?请列举在这一学派的思想影响下, “商君”在经济方面所推行的改革措施的两项内容。
    4. (4) 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27. (2024七上·中山期中)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文化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三 秦朝(秦始皇)搭好了大一统的框架,创立的大一统是个全面的大一统,包括政治大一统、经济大一统、社会大一统、交通大一统、文字大一统。

    ——摘编自《中华文化要义:大一统》

    1. (1) 图一、图二所示文物按照史料类型,都属于哪种史料?图一能够实证秦朝推行哪个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在文字方面大一统的措施,并指出其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