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胚 ②子叶 ③种皮 ④胚乳
①在遮光盒中一半撒上干土,另一半撒上等体积的湿土;
②将20只鼠妇放入遮光盒中;
③静置2分钟后,在保证环境相对安静的情况下,每隔1分钟观察干土和湿土中鼠妇的个数,并记录在如下表格中。
观察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干土中鼠妇个数 | 8 | 5 | 3 | 6 | 5 | 2 | 1 | 1 | 2 | 1 |
湿土中鼠妇个数 | 12 | 15 | 17 | 14 | 15 | 18 | 19 | 19 | 18 | 19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化学反应,人类对它由疑惑到认知、再到利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开始,海尔蒙特、普里斯特利、英格豪斯、谢尼伯、梅耶和季米里亚捷夫等多个国家的科学家们相继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逐渐帮助人们开始探寻光合作用这个神秘而伟大的生命活动。但对于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一直不得其解。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先把绿叶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选取一个叶片,让其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将这个叶片取下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气进行处理。最终发现曝光的区域呈深蓝色,遮光的区域则没有颜色变化。
1883年,美国的恩吉尔曼把一些好氧并能运动的细菌放入盛有一条丝状绿藻的溶液中并制成装片,放在没有空气且黑暗的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丝状绿藻,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在此之后,美国的科学家鲁宾、卡门、卡尔文等人通过更精确的方法对光合作用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人们才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面纱。光合作用的发现不仅彰显了人类的智慧,对其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帮助人们更好地解释生活现象,应用于农业生产。
2016年11月11日,新华社太空特约记者——航天员景海鹏在天宫二号空间站上为网友们报道了中国人的首次太空种菜试验。
天宫二号上选择栽培的蔬菜是生菜。生菜是常见的食材,在地面上的种植技术比较成熟,重要的是生菜从种子长到可食用植株需要大约30天时间,这与神舟十一号飞船本次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很相近。
航天员们就像是太空的“农民”,每天至少要花10分钟的时间来照料生菜;给幼苗灯光照射,用注射器往栽培基质中推入空气,检测栽培基质的含水率、养分含量等。
种子发芽后,航天员打开培养箱顶部的灯光,为生菜提供光照。灯光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合而成,生菜对红光吸收效率非常高,在红光照射下生长得很好;采用绿光是因为它照射到生菜叶上,视觉效果非常好;蓝光则是对植物形态舒展具有较强的作用。生菜进入成长期后,在光照的作用下,就开始变绿并快速生长。
航天员们还要定期给生菜间苗和补水。间苗是把长得相对差一些的生菜连根拔出来,第一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保留两棵菜苗,第二次间苗后在每个单元格里只保留一棵菜苗。航天员们发现,间苗后留下的菜苗长得更健壮。太空种生菜使用的栽培基质是蛭石,航天员们用注射器将水注入生菜根部的蛭石中,由于蛭石的吸水性非常好,水分会在其中均匀地分布。
这是我国首次在太空人工栽培蔬菜,暂时不让航天员食用。航天员们要把植物采样带回来,进行生物安全性检测,比如检测植物表面的微生物是否超标。只有检测合格后,才会在下次航天实验中考虑让航天员食用太空栽培的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