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5-2016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展华学校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物...

更新时间:2016-11-15 浏览次数:2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b >选择题</b>
  • 1. 一同学用刻度尺去测量一块大衣柜玻璃的读数是118.75cm,那他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 . 1mm B . 1cm C . 1dm D . 1m
  • 2.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B .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C . 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D . 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mm
  • 3. (2016八·广南月考)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 .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 星光闪闪 C . 海水奔腾 D . 春风拂面
  • 4. 甲、乙两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所用的速度之比为3:1,路程之比为2:3,则甲、乙的时间之比是(   )
    A . 2:9 B . 2:1 C . 9:2 D . 1:2
  • 5. 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km/h,后40min内的速度是60km/h,则该汽车在这1h内的平均速度是(   )
    A . 35 km/h B . 40 km/h C . 45 km/h D . 50 km/h
  • 6.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
    A . 1.5m/s B . 2m/s C . 1m/s D . 2.5m/s
  • 7.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①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②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③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④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
  • 8.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 . 声音只能传递信息 D . 高速公路两旁安装的隔音板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 9. 一短跑运动员在5s内跑完了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 运动员、汽车、羚羊 B . 汽车、羚羊、运动员 C . 羚羊、汽车、运动员 D . 运动员、羚羊、汽车
  • 10.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 . 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 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 . 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11.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音色会逐渐改变 B . 音调会逐渐降低 C . 响度会逐渐降低 D . 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 12. 古筝校音时把弦调紧点,是为了(  )

    A . 增大响度 B . 减小响度 C . 升高音调 D . 降低音调
  • 13. (2016八上·惠来期中) 下列的实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   )

    甲: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乙: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丙:吹自制的哨子,上下拉动活塞可使声音变得悦耳或低沉

    丁: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

    A . 甲、乙、丁 B . 甲、丙、丁 C . 乙、丙、丁 D . 甲、乙、丙
  • 14. 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对教学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 .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 C .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
  • 15. 下列事例中,能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 . 用扫把将地面上的水扫开 B . 将盘子中的水倒入瓶中 C . 把湿衣服上的水挤掉一些 D . 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
  • 16. 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 . 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会变干 B . 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啤酒瓶上会出现小水珠 C . 有风的天气,游泳后从水中出来会感觉特别冷 D . 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块立即熔化成水
  • 17. 冰雕是一种以冰为主要材料来雕刻的艺术形式.当地气温持续在0℃以下,但冰雕作品仍会一天天变小,这是由于冰雕作品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   )
    A . 汽化 B . 液化 C . 升华 D . 凝华
  • 18. (2017八上·双城期末) 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 这是一种晶体物质 B . CD段时物质处于气态 C . 物质的初温是40℃ D . 加热5分钟时物质的温度是48℃
  • 19. 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 . 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 C . 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D . 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
  • 20. 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是不会发生汽化现象的 B . 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 . 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较高,高于水的沸点且水沸腾时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D . 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温度将保持不变,若撤去酒精灯火焰,则水将不会沸腾
二、<b >填空题</b>
  • 21. 放暑假了,小明乘坐“和谐号”动车组外出旅游.列车开动后,小明看到窗外的人群在往后退,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站台为参照物,则小明是的.
  • 22. 甲、乙两物体都做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所用的时间之比是2:3,则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之比是
  • 23. 单位换算:

    56m/s=m/min;

    48km/h=m/s.

  • 24.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2min内通过了300m的路程,它运动的速度是 m/s,这个物体在前10s内的速度是 m/s.
  • 25. 现代城市在主要街道上装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装置显示的示数为50.62,这个数字的单位是,当有几辆重型汽车并排通过时,显示屏上的数据将会.(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26. 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造成的.
  • 27. 暑假小波参加学校举办的生存夏令营,学到了一些野外生存知识和技能,如要在山上获取饮用水,方法之一是清晨在树上收集.叶片上的小水珠是由于空气中遇冷经过而形成的.
  • 28. 医生抢救中暑病人时,通常在病人的额头和身上擦酒精.这种方法称为“物理疗法”这种疗法的依据是:酒精(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时.会(吸收/放出)热量.
  • 29. 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三、<b >实验题</b>
  • 30. 小丽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 (1) 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2. (2) 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3. (3) 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选填“增加”“减少”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4. (4) 丁图是小丽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 31. 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

    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下表:

    编号

    琴弦的材料

    琴弦的长度/cm

    琴弦的横截面积/mm2

    20

    0.3

    40

    0.5

    尼龙丝

    30

    0.5

    尼龙丝

    40

    0.5

    1. (1) 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2. (2) 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
    3. (3) 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四、<b >计算题</b>
  • 32. 驾车前行,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该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 (1) 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 (2) 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33. 一名同学骑自行车从家路过书店到学校上学,家到书店的路程为1 800m,书店到学校的路程为3 600m;当他从家出发到书店用时5min,在书店等同学用了1min,然后二人一起又经过了12min到达学校.求:
    1. (1) 骑车从家到达书店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 (2) 这位同学从家出发到学校的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大?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