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中高一10月月考历...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287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2020高一上·陕西期中) 《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军功爵制 D . 中央集权制
  • 2.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孟子·告子》曰:“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奖赏),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贪官)在位,则有让(责罚)”这说明(  )

    A . 中央集权已经确立 B . 周王权威至高无上 C . 奖赏诸侯以地为据 D . 考察监督维护分封
  • 3. (2017高一上·长春期中) 周代分封制下,一些大诸侯不断向周围的夷、戎、狄等少数民族用兵,进而兼并其土地,进行文化渗透;受封的偏远诸侯国也逐步接受了中原文化。这表明分封制(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B . 构建了国家大一统局面 C . 激化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矛盾 D . 推动了中原文明的传播
  • 4.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 分封制度被破坏 B . 周天子权力至高无上 C . 礼乐制度被破坏 D . 贵族世袭特权被废除
  • 5. (2017高一上·重庆月考) 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  )

    A . 男尊女卑思想 B . 专制王权影响 C . 个人主义心理 D . 家族宗法观念
  • 6.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这一论述说明西周时期(  )

    A . 宗法制度开始遭到破坏 B . 分封制度以宗法关系为基础 C . 分封制度凸显中央集权 D . 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 7.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各子详细信息

    妻(正室)

    老三(20岁,天性顽劣)、老二(22岁,老成持重)

    妾一(侧室)

    老大(25岁,天慧聪颖)

    妾二(侧室)

    老四(18岁,智勇双全)

    A . 老三 B . 老四 C . 老大 D . 老二
  • 8.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缶:古代的一种乐器)表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礼乐文明。礼乐制度是在西周形成和完备起来的。《礼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秩序也。”从中可以看出(  )

    ①礼乐制和分封制、宗法制共同维护统治秩序的稳定②秩序与和谐是礼乐文明的宗旨③礼乐文明仅存于奴隶社会④礼乐制是了解西周社会的窗口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 9.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

    A .   中央集权 B .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 . 独断性和随意性 D .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 10.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立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 B . 设立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C . 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D . 推行行省制度,加强地方控制
  • 11. (2021高一下·万宁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对材料中“现代化”的内涵理解准确是(    )

    A .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 B .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 C .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 .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
  • 12.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 开创皇帝制度 C . 建立三公九卿制 D . 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13. (2020高一上·南宁期中)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有叛国而无叛郡……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现象对应的朝代分别是(    )

    A . 西周、秦朝、西汉 B . 战国、秦朝、西汉 C . 秦朝、西汉、三国 D . 秦朝、西汉、唐朝
  • 14. (2018高二下·平阴开学考)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 . 重农抑商 B . 中央集权 C . 君主专制 D . 削弱相权
  • 15.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郡国并行制 D . 行省制
  • 16. (2024高一上·兰州期中) 唐朝前期设立政事堂作为宰相议事处所,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会议商议决定,经皇帝批准后,以诏令形式颁布执行。当时所有以皇帝诏敕形式颁行的政府诏令,既须皇帝画敕,又须中书、门下两省共同认可,并经政事堂盖印,否则便不具有合法性。由此可知(  )

    A . 皇帝与宰相的权力都受到了限制 B . 政事堂会议形成了民主政治的雏形 C . 朝议制度减少了君主的决策失误 D . 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机构已形成
  • 17.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据史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王沈所处时代的选官制度最有可能是(  )

    A . 禅让制 B . 九品中正制 C . 世官制 D . 科举制
  • 18. (2018高二下·平阴开学考) 《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  )

    A . 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 . 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 . 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 . 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 19. (2018高一上·汽开区月考) 十八世纪,不少启蒙思想家都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本质是(  )

    A . 公平竞争 B . 以文治国 C . 分科考试 D . 重视教育
  • 20.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宋代134位宰相,123人出身科举,他们中多为学者型官员,如范仲淹、司马光、王安石、苏轼、苏洵、欧阳修、柳永、张载、沈括等等。这表明当时(  )

    A . 官场门阀恩荫的现象彻底杜绝 B . 科举制提升了学术研究的水平 C . 人才选拔真正做到了公正公平 D . 科举制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 21. (2022高二下·华宁开学考)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 . 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 . 中朝、内阁、军机处 C . 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 . 中朝、三司、尚书省
  • 22.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皇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汉初“封建王侯”的主要目的是(  )

    A .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 打击官僚政治 C . 强化君主专制 D . 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23. (2018高一上·通榆期中)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对这项措施认识正确的是(  )

    A . 王国取得较大的地方自主权 B . 分封制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C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以加强 D . 解除了王国割据的物质基础
  • 24.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并且还有—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由此可见,宋代通判(  )

    A . 兼有地方行政权和垂直监察权 B . 拥有对地方守臣的领导权和司法权 C . 资料不可靠,通判只在唐朝存在 D . 单独掌握地方军政财权
  • 25. (2022高一上·花山期中) 北宋时,科举高中状元是头等光荣的事情,就算是大将军带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敌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这反映了(  )

    A . 科举完善促进民间教育繁荣 B . 文武并重导致边患危机消除 C . 重文轻武导致价值观念变化 D . 武将专权遭到中央政府压制
  • 26.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据此分析北宋强化君权的显著特点是(  )

    A . 分化事权 B . 频换丞相 C . 重用亲信 D . 废除宰相
  • 27.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  )

    A . 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 B .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 C . 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D .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
  • 28.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洪武皇帝(明太祖)……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中级官员”的主要职能是(  )

    A . 协理政务 B . 参与决策 C . 执行政令 D . 监察百官
  • 29.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据记载:“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材料说明了(  )

    A . 内阁随着军机处的建立而废止 B . 军机处由内阁演变而来 C . 雍正时期军机处成为中枢机构 D . 军机处因时势变化而设
  • 30. (2019高一上·运城月考)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 . 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 . 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 C . 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 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 31. (2020高二下·枣庄月考) 宋仁宗对谏官张升说,你很孤单,没有朋友,要注意说话方寸。张升明知年老仁宗儿子都夭折了,却回敬皇帝道:臣不孤单,妻儿俱全;陛下才孤单,只有宫女相伴。仁宗没怪罪张升。清代士大夫却没这种“脾气”,大学士曹振镛总结的为官秘诀是“多磕头少说话。”士大夫“脾气”变化表明(  )

    A . 儒学思想渐趋衰微 B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 . 官场风气世俗化 D . 经济文化没有协调发展
  • 32.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

    A . 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 . 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 . 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 . 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二、材料分析题
  • 33. (2016高一上·大连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针对上述言论,秦始皇曾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材料二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材料三

    材料四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明史职官志》

    材料五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锺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一,分理天下庶务,彼此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皇明祖训》

    1. (1) 请概括秦始皇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主要观点?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2. (2) 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为此,北宋统治者是从哪些方面加以解决的?

    3. (3) 材料三中,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央官制的设置有何重大变化?这一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据材料三为什么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

    5. (5) 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是如何认识丞相作用的?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六清人评价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6. (6)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军机处的作用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7. (7) 综合上述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