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问题:该黑色固体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黑色固体是生成的二氧化碳
乙同学:黑色固体是未烧完的石蜡
丙同学:(写出丙同学的猜想)
Ⅰ甲同学的猜想立即遭到其他同学的反对,因为。
Ⅱ小花认为乙同学的猜想也不对,因为。
Ⅲ小丽发现碟子底下黑色固体可以擦去,而且可以点燃,且生成了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丙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
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横放在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外焰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此处温度高的原因。
(信息检索)
a医用双氧水是3%的过氧化氢溶液。
b过氧化氢酶主要存在于动物的肝脏、红细胞及某些植物体组织中,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为水与氧气。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许医用双氧水于一支试管中,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缓慢产生极少量气泡,带火星木条没有复燃。 |
产生的气体不是氧气。 |
步骤二:向步骤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再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现象:。 |
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
步骤三:待步骤二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并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
现象:。 |
产生的气体是。 |
小红认为上述步骤一得出的结论不严谨,请你说明理由。
①磷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密闭的装置内,由于被消耗,生成固体物质,该装置内气体压强。
第一步:集气瓶装入少许水,然后将集气瓶空的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②该实验证明了氧气具有的性质;同时也证明了氮气有哪些性质?(写一点)
②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B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已知: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固体),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简要说明理由.答:(填“能”或“不能”),理由。
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
②小明发现图II实验完成需等待较长时间,他采取(填实验操作)的方式,很快就观察到了现象,这说明;
③实验结束后,小张发现滤纸放在空气中一会儿后红色消失了,因为浓氨水;
④对比图 I 的实验,图II实验的优点是;
①从a端通氮气②将有酚酞成分的干燥纸花放入广口瓶中③从b端通氨气④从分液漏斗中滴加适量水
①图一实验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②图二实验中B烧杯中液体变成红色,说明分子的性质是。
③图三实验过程中,A处白烟较多较浓。请回答:氨气、氯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说明分子性质与分子质量的关系是。
④湿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原因是。
⑤由图四可知,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⑥由图五可知,水分解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微粒是(填微粒符号)。
(提出问题)碳燃烧时可能生成CO2也可能生成CO2 , 那么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否也有多种可能?
(作出猜想)猜想I:CO;
猜想Ⅱ:CO2;
猜想Ⅲ:。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①实验时装置A处的现象是。
②若B中无明显现象,D处的气体能点燃,则猜想(填序号)成立。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玻璃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混合液) |
m3 |
m4 |
若猜想Ⅱ成立,则理论上(m4-m3)__(m1-m2)(填“>”“<”或“=”)。
(交流反思)实验开始前缓缓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提出问题)该瓶干燥剂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1:含有CaO;
猜想2:含有Ca(OH)2 ;
猜想3:含有CaCO3。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I.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
试管外壁有热感 |
含有 |
Ⅱ.向步骤I加水后的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色 |
含有Ca(OH)2 |
Ⅲ.向进行完步骤II 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
含有CaCO3 |
(实验分析)小明同学认为步骤Ⅱ不能确定Ca(OH)2是否存在,原因是。
根据小明的实验结果,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
(拓展延伸)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同学们向实验室提出保存、使用易变质的试剂时的建议,其中合理的是(填字母)。
A.密封保存
B.使用完后及时盖好瓶盖
C.禁止使用这种试剂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
(实验1)废干电池的拆卸与处理
①兴趣小组同学将废旧干电池卸下的锌筒、碳棒冲洗干净,备用。
②将铜帽放入盐酸中,除去锈污,冲洗备用。
(实验2)检验废干电池筒内黑色固体中MnO2的存在
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用锌皮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用适当的发生装置,采用排水法收集并测定氢气的体积(如图),气体从装置A导管口(填“a”或“b”)进。
①把干燥纯净的24.5g氯酸钾和5.5g二氧化锰混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
②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20.4g残留固体。
③再将残留固体经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5.5g黑色固体。
[数据分析]
①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不变。
②完全反应后制得氧气的质量是g。(提示:已知所有化学反应遵循如下规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反思]
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还要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等质量的2份氯酸钾粉末,其中一份加入少量的上述实验所得二氧化锰混匀、装入试管,另一份装入另一试管,加热,比较的大小。该实验说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反应前后,不变。
已知:向收集满CO2的集气瓶内倒入等体积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二氧化碳纯度越高,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时间越短。
比较项目 |
排水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收集方法可行性分析 |
CO2气体生成和从水面逸出的速率远大于其溶解和与水反应的速率 |
,且不与空气发生反应。 |
收集过程分析 |
集满现象:。 |
“验满”分析:因气体无色,是否集满难确定,即便用燃着的木条移近容器口熄灭,也难以证明空气完全排尽。 |
石灰水变浑浊又变澄清所需时间分析 |
时间较短。 |
时间较长。 |
由上述实验可得结论:①二氧化碳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②与排空气法相比,排水法的优点是。
①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
①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观察到蜡烛,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因素之一是。
甲:镁条灰黑色,不易点燃,放在白醋中反应很慢,较长时间以后才有气泡冒出。
乙:镁条有银白色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可以燃烧。在白醋中很快溶解并产生气泡,产生气泡的速率先是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直至停止,且试管壁发烫。
已知: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的性质、反应物的浓度、温度、接触面积等因素有关。
差异分析:你认为甲同学在实验过程中缺少了哪一个步骤:。
到C点烧瓶内气压达到最大值说明,CD段气压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a 镁条的表面积 b 白醋的浓度 c 温度
某研究小组对H2O2分解的各种催化剂的催化效果进行定量对比探究。小组人员选用海藻酸钠(海藻酸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物质,在本实验中性质稳定,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作为催化剂支架,制备负载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利用数字化手持技术展开探究。
(实验过程)取负载各种等量催化剂的海藻酸钠微球各30粒分别放入a、b、c、d四个锥形瓶中,每个锥形瓶上连接压力传感器和注射器(如图3所示)。
用注射器分别向每个锥形瓶中注入20 mL浓度为5%的H2O2溶液,溶液全部注入后立即采集200 s内压强数据,最后用软件绘制实验图形如图4所示(猪肝研磨液富含过氧化氢酶,酶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温度升高时,其活性会降低)。
(实验分析)
上述四种催化剂中催化效果最差的物质是。
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锰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里能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如图 1 所示实验:将 68g 5%的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推入锥形瓶中(装置气密性良好),并用数字化实验设备测定容器中的压强变化,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1 装置(不含数据采集系统)气密性检查的方法是夹住(或堵住)右侧导管口,向外拉注射器的活塞,一段时间后,松开手,注射器的活塞,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小强认为上述实验还不够严密,其理由是(写出一条即可), 由此可见在进行对比对照实验时应该要。
(查阅资料)①碱石灰可用于吸收CO2、水蒸气
②含有Fe2+的盐溶液可与 发生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③含有Fe3+的盐溶液可与KSCN发生反应生成红色溶液
(提出问题)样品完全分解后,除水蒸气外还生成哪些产物?
猜想二:气体产物中含有CO2
猜想三:气体产物中含有
探究气体产物。
小李同学对气体产物进行探究,设计如下实验(夹持装置及部分装置省略):
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装置D中的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猜想正确。
小赵同学对固体产物进行如下探究:取 热分解后的固体产物(经实验证明无磁性)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再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
取滤液加入硫酸 |
| 固体中含有K2CO3 | |
取滤渣加入硫酸溶解后,分成两份 | 一份中加入 |
| 固体中含有FeO |
另一份中加入KSCN | 溶液变为红色 | 固体中含有 |
(拓展延伸)晒制蓝图时,用 作感光剂,其光解反应有FeC2O4生成。
432gFeC2O4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一种具有磁性的黑色固体和两种含有相同元素的气体,则两种气体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
乙同学在实验时闻到制得的CO2有些刺激性气味,于是乙同学对气味的来源以及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酸性物质产生了疑问。针对疑问,探究过程如下:
(查阅资料)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热量;大理石无气味,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
(猜想与假设)实验时制得的CO2中混有的刺激性气味来源于稀盐酸,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混入与温度、气流的速率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下(两个实验中所用稀盐酸及紫色石蕊试液的体积、浓度均相同;夹持装置已略去)。
实验一 | 实验二 |
|
|
(解释与结论)
需在装置A、B之间增加装置C。装置C的作用是,装置C中药品应具有的性质是。
(探究一)用如图所示自制装置进行“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的探究。
(提出假设)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吸入气体。
(进行实验)实验1
步骤 |
操作 |
现象 |
① |
在饮料瓶中装水至浸没过长吸管底端,对着短吸管缓慢吹气
| 水从长吸管端快速流出 |
② | 将饮料瓶中装满水,对着短管吹气,水排空后,将燃着的木条快速伸入饮料瓶中 | 饮料瓶中木条熄灭 |
③ | 将水倒掉,向饮料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至没过长吸管底,从短吸管端吸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吸管端吹气30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
实验1中有同学发现,吹气一段时间后发现,浑浊的石灰水重新变得澄清。他用上述装置加入与实验1等体积的石灰水,做下列实验来研究这一问题。
实验编号 |
石灰水浓度 |
持续吹气时间 |
瓶底现象 |
2-1 |
0.16% |
30秒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2-2 |
0.16% |
2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2-3 |
0.08% |
30秒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2-4 |
0.08% |
2分钟 |
澄清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又变得澄清 |
(反思与评价)
石灰水变浑浊发生反应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能说明石灰水重新变澄清与石灰水浓度有关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某硏究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2发现,通常不选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CO2 , 原因是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物覆盖在固体表面,阻碍了大理石与稀硫酸接触,反应速率逐渐减慢甚至停止。该小组猜测,硫酸的浓度是否会对实验效果造成影响?他们试图选择出合适浓度的硫酸。(实验所用硫酸浓度均为反应速率合理范围内)
操作:在28℃时,分别向五支各盛有等量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等体积硫酸,15分钟内生成气体的体积见右表:
试管编号 |
1 |
2 |
3 |
4 |
5 |
硫酸浓度(%) |
15 |
20 |
25 |
30 |
35 |
气体体积(mL) |
35 |
47 |
55 |
51 |
42 |
请回答:
①稀硫酸与大理石反应,在28℃时,选用硫酸的浓度最合适为%。
②除选用合适浓度的硫酸之外,在反应过程中,为防止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应增加操作,更有利于气体的制备。
③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试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④提出猜想:请写出另一种你认为可能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⑤在该实验中,你认为可以用下列装置收集气体的是(填编号)。(假设液体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也不溶解二氧化碳)
(查阅资料)
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熔喷布易燃,只可能由C、H、O元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实验探究)
连接如下图所示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将mg某熔喷布样品碎片装入玻璃管中,先通入一段时间氧气,再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样品完全燃烧,无灰分残留。熄灭酒精灯,再持续通一会儿氧气。冷却,称量。计算得出:B、C装置共增重ag,D装置增重bg。
根据(1)、(2)得出熔喷布中一定含有元素(填元素符号)。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 , 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甲:CO2 H2O 乙:CO H2O 丙: NH3 CO2 H2O 丁:CO2 CO H2O
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中用纯净的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