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泰兴市珊瑚初中2020-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5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共20分)
二、非选择题(30分)
  • 21. (2020七上·泰兴期末)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秦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地理志》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 (1) 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终为诸侯所丧”的“周制”指什么制度?秦朝吸取历史教训,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
    3. (3) 上述材料中的“秦王”指的是谁? 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经济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 (4) 材料四中汉武帝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5. (5) 根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 22. (2020七上·泰兴期末) 习近平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张骞传》

    材料二:塞外的大漠戈壁,单调的驼铃跋涉……,这是全长七千多公里的世界古代陆路交通要道留给诗人的印象之一。第 38 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由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的项目通过审议,正式将这条“古老的商道”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材料三: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指出,“在中国汉朝时期,以丝绸贸易为媒介和主要动力,开通了世界上最长的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留下一连串璀璨夺目的文化遗产”。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汉朝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等技术传到西城;西城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材料四:武帝时,西域内属,有三十六国。汉为置使者校尉领护之。宣帝改日都护……永平中,北虏乃胁诸国共寇河西,郡县城门昼闭。十六年,明帝乃命将帅北征匈奴,取伊吾卢地……遂通西域……           ——《后汉书 西域传》

    1. (1) 材料一中的“骞”指的是谁?“凿空”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2. (2) 材料二中的“古老的商道”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关联?
    3. (3) 根据材料三,写出你怎样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照抄原文不得分)
    4. (4) 材料四中“宣帝改日都护”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5. (5) 张骞出使西域经历千辛万苦。你认为张骞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精神和品质值得学习
  • 23. (2020七上·泰兴期末)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意思是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 方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故汤武不循(遵循)古而王,夏殷不易(改变)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

    变法之令。﹣﹣摘自《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这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魏主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北师大版教材

    1. (1) 材料一中卫鞅还有一个名字叫什么?他的理论属于哪家学派的思想?
    2. (2) 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材料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 (3) 材料三中魏主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把都城从平城迁到什么地方?这场改革有何历史作用?
    4. (4) 中国古代这两次成功的改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 24. (2020七上·泰兴期末) 材料一:“(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宋书》描述东南朝时期:江南非常富饶,丰收年头,一年收获的粮食能消满足几个郡人口的需要,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穿用。

    材料三: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稻麦兼作…… 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1. (1) 对比材料一《史记》与材料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 (2)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至少两点)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的表现
    4. (4) 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