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兴化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历史期初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17-10-31 浏览次数:865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18高二下·新疆开学考)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 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 B . 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 C . 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D . 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
  • 2.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下列诗句与此制度有关的是(    )
    A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B .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C . 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 D . 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 3.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史记·平准书》:“(汉兴)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百金。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材料反映了(    )
    A . 汉高祖开始实行盐铁官营 B . 汉代因势调整商业政策 C . 汉高祖废除秦朝经济政策 D . 抑商导致汉代物价飞涨
  • 4.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一位学者曾对弟子说:“人胸中各有个圣人,只自信不及,都自埋倒了。”下列属于这位学者的观点的是(    )

    A . 格物致知 B . 克己复礼         C . 致良知、知行合一 D . 天子之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 5. (2017高二上·肇庆月考) “扬州八怪”是一群聚集在扬州的画家共同形成的一个画派,也称“扬州画派”。清朝中期,扬州富裕的盐商喜欢用活泼的、有生命力的绘画来装饰家园,扬州画派就是中国富有的商贾支持绘画的重要见证。扬州的画家们继承了明朝城市市民绘画的传统,把书法、诗歌、绘画与篆刻融合起来,趣味表现更加自由,颜色更加鲜明,有活泼积极的入世精神。据此,可以判断“扬州八怪”的出现(    )
    A . 标志着绘画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B . 完全摆脱了文人画的影响 C . 反映商品经济发展后的市民文化需求 D . 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弱化
  • 6.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1864年,薛福成在《上曾侯相书》中说:“方今中外之势,古今之变局也。”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并付诸实施的对策是(    )
    A .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B . “何以立国?曰富。何以制夷?曰强。何以致富强?曰在治人。人不自治,治之以法。” C .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D . “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 7.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1902年清廷颁布《劝行放足歌》诏书:“照得女子缠足,最为中华恶俗。惟当缠足之时,任其日夜号哭。对面置若罔闻,女亦甘受其酷!为之推原其故,不过扭于世俗。意为非此不美,且将为人怨怒。务各互相解释,切勿再事拘囿。”这从实质上说明(    )
    A . 世俗偏见阻碍社会进步 B . 清末女子普遍放足 C . 清政府顺应近代化潮流 D . 清末政府迫令放足
  • 8.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农会是国民革命时期中共领导建立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权。1927年中共提出了“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口号,这是对传统乡村社会政治关系的有力冲击。它推翻了地主阶级政府,成为新的政权形式。这说明当时(    )
    A . 国内形势变化导致革命性质变化 B . 土地革命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 . 乡村民众政治追求高于经济诉求 D . 中共注重政权建构动员农民革命
  • 9.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材料

    结论

    A

    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

    我国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1956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形成

    C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新中国向

    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

    D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A . A B . B C . C D . D
  • 10.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61岁的原古城老居民郭承志珍藏着一张1956年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发给的“公私合营股票”,上面写着:“兹有照相业私方郭兆仁于1956年1月向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投资,经资产估价定股为人民币四千三百六十元九角七分……由聊城县福利事业公司按季付息,特此凭证,发给投资人郭兆仁”。此股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见证了(    )
    A .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B .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C . 新中国改造民营资本的壮举 D . 新中国利用市场关系发展经济
  • 11. (2020高三下·启东开学考) 2016年6月24日,习近平出席上海合作组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会上中方倡议继续弘扬“上海精神”,就加强上海合作组织团结互信,深化安全、务实、人文、组织建设等各领域合作提出倡议和主张,与各方共同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实现新一轮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互利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B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 . 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区域性反恐政治合作组织 D . 为了国家安全中国积极与欧亚国家结成政治联盟
  • 12.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1985年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此次教育改革
    A . 是对传统教育体制的彻底否定(    ) B . 践行了“三个面向”的方针 C .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 . 贯彻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 13. (2018高三上·如皋模拟) 公元前367年,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242年,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推动了(    )
    A . 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B . 罗马贵族与平民矛盾的缓和 C . 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 D . 罗马帝国自由民差异的消除
  • 14. (2022·肇庆模拟) 中世纪教会倡导“日月说”:教权是太阳,皇权是月亮,月亮依附于太阳。但丁提出“两个太阳说”:教权是一个太阳,皇权也是一个太阳。他们分工不同,教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精神的世界,皇权这个太阳照耀着现实的世界,他们起着不同的领导作用。但丁本意在于(    )
    A . 坚持教权的至高无上 B . 厘清王权与教权职责 C . 阐述王权与教权平等 D . 弱化教权并强化王权
  • 15. (2017高三上·湖南期中) 阿诺德·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到:文明成长的动力来源于挑战激起成功的应战,应战又反过来引发新的挑战。……大多数文明之所以未能持续成长,是因为这些文明在许多重大关头未能连续应战,这种应战不仅要有效回应所应对的调整,还要能够激发出大量需要做出不同应对的新挑战。以下史实不能论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是(    )
    A . 英国确立“日不落帝国”推动工业革命开展 B . 工业革命推动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 C . 西葡新航路开辟加速国内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D . 甲午战争激发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开展
  • 16.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脱离欧盟,之前的民意调查显示,“留欧”和“脱欧”的支持率不相上下。2017年1月,英国最高法院就“脱欧”问题裁决,强调政府启动“脱欧”程序必须经议会投票批准。据此可知(    )
    A . 欧洲一体化走向崩溃 B . 英国政府受到议会制约 C . 欧洲一体化不得人心 D . 英国全民一致脱离欧盟
  • 17.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由于没有彻底改革农业制度,原有耕地的产量还是上不去。苏联的严冬气候也不适于玉米种植,部分地区干旱引发了严重的粮荒,国家不得不动用黄金储备购买粮食。这年,还实行了类似余粮收集制的计划收购办法。与材料中“改革”相关的是(    )
    A . 加强指令计划,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 B . 推广玉米种植,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 C . 建立家庭农场,忽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D . 降低收购粮价,引发了经济政治危机
  • 18.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有学者认为:“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修正的方向是企图‘超越’民族国家,但并不是消灭民族国家。”下列不符合第一个“修补”方向的是(    )
    A . 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 缩小贫富差距,建立“福利国家” C .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 D . 大力推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模式
  • 19. (2017高三上·湖南期中) 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中描述道:“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旗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对材料中所说的“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描述准确的是(    )
    A . 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B . 多极化趋势出现 C . 形成“一超多强”局面 D . 多极化格局形成
  • 20. (2020高一下·启东开学考) 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
    A .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 .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 . 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 .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二、非选择题
  • 21.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扬州盐商泛指古代两淮地区的盐业商人群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扬州繁华以盐盛”,其发轫期远可追溯到西汉时期。从隋朝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来,扬州逐渐形成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成为盐运漕运的重镇。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扬州也出现了继汉唐以后的第三次繁荣,形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资本集团。

    ——摘编自王伟康《两淮盐商与扬州文化》

    材料二:扬州盐商在寓居城市大兴土木,兴建园林、会馆、书院、码头等,因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们乐善好施,赈灾济贫,积极倡办公益事业,造福于民众,推动了地方事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保护和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救世济民的抱负。……他们竞重风雅、善交名儒硕士、吟诗作画的文化风尚,也流及盐商活动的广大区域。

    ——摘编自王雪萍《扬州盐商文化线路》

    材料三:扬州文化铸就与官员有巨大的热忱,总持风雅,盐商的乐此不疲慷慨解囊,群众的直接效力尽显才智都有关系。如大型玉雕《大禹治水图》的制造,是乾隆直接过问指挥,扬州政府官员负责,扬州艺人悉心制作,才成就了工艺史上的极品。再如源于盐商“例蓄花雅两部”的对戏剧的情有独钟,四大徽班才次第晋京,是皇上倡导,扬州政府官员亲自组织,盐商的积极效力,扬州戏曲的繁荣土壤,才使中国戏剧有了划时代的里程碑。

    ——摘编自扬州大学学报《扬州盐商对扬州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理念的现实意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扬州盐业兴盛的背景。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扬州盐商的具体活动。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扬州盐商文化形成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 22.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有重要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如果抛开其中的专制主义等不良成分,其与时俱进的变革精神、按规则办事的理性精神和“大公无私”的正义主张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

    ——摘编自彭新武《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

    材料二:罗马人在公元前449年开始了成文法的传统,他们颁布《十二铜表法》作为共和国早期公民的基本法律。随着罗马人的征服,立法者们创建了一套合理的法律体系,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所有人。在共和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立法者明确了正义的标准(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他们建立起一些原则,即被告在被定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允许法官废弃那些不公平的法律条款。罗马法有助于帝国内分散的地区一体化,罗马法律的原则直到帝国消失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法的分类及其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3. (3) 据上述材料,归纳先秦法家与罗马法在“正义”标准和民众“权利”上的差异。
  • 23. (2019·蓟州模拟)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

    家数

    资本(千元)

    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

    63

    10658

    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

    65

    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 (2) 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 (3) 据材料三,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 24.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美国战略家斯特劳斯·海普宣称:“为了美国的利益,最好能适应这样一种世界秩序,即在世界上只有一个势力中心,由这个中心来控制平衡和稳定,而这个控制权最好在美国手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二战”之后是美国军事战略最多变的时期。因为美国受到了世界人民革命、中国和苏联崛起以及核武器这三大因素的影响,出于争夺世界势力范围的考虑,美国军方围绕其全球战略制定了不同的军事战略。

    ——陈海宏《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材料二:美国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是所谓的“地缘政治思想”,即以美国为中心,其他地区均属于美国的“边缘地区”。美国要用外交和军事上的努力来使这些边缘地区的国家服从其控制。这些边缘地区主要是:西欧、近东、东南亚和远东各国。耶鲁大学教授斯皮克曼毫不掩饰地说:“谁要能占有边缘地区,谁就能统治欧亚,谁要能统治欧亚,谁就能支配世界的命运。”

    ——[苏]沙夫罗夫《局部战争今昔》

    材料三: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当前,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没有竞争对手,美国的最高战略就是要维持和扩展美国的这种优势地位,越久远越好。但是,仍然有一些潜在的大国对这样的世界格局不满,试图改变它。

    ——唐岚俞晓秋《“美国新世纪计划”介绍》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战后美国军事战略的根本目的及影响美国制定军事战略的因素。
    2. (2) 据材料二,概括美国“地缘政治思想”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在欧洲和远东是如何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的最高战略能否实现?并说明原因。
  • 25. (2017高三上·江苏开学考) 促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是加速农业现代化和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进入第二次高潮(见下表)。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集约式耕作使独立经营的连成片的大农场成为迫切的需要。农业产量的增加和粮食上涨,使农场变成牧场的趋势减缓,而农场所需的劳动力比牧场多。同时城市逐渐兴起,工场和工厂的发展,吸收了被逐出土地的农民,这些因素都使圈地运动的阻力大大减小了,最终完成了圈地运动。

    18~19世纪英国圈地运动表

    年份项目

    1760年以前

    1761~1796年

    1797~1820年

    发布圈地法令

    208项

    1482项

    1727项

    圈占农民土地

    310000英亩

    1830000英亩


    ——改编自杨民《土地改革与工业化的相互作用》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在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农庄是国家直接支配的经济单位,其播种结构、播种面积、单产量、总产量、牧畜种类数量、农艺措施以及农蓄产品的分配等各项指标,都由国家决定。为保证工业化所需资金,国家实行义务交售制,以远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收购农庄的产品。1953年斯大林逝世时,农庄义务交售的产品价格与成本之比为:粮食13.2%,土豆7.5%,牛肉5%。与此相对应的是严峻的农业形势;1953年的人均粮食和肉类的产量只有432公斤和30公斤,比革命前1913年的540公斤和31.4公斤还要低。

    ——吕奔《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研究(1927~1939)》

    材料三: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中国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人少地多,干部分配不公,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从机耕到人耕,确实令人感到可笑,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了。他们不惜出力出汗,也要把地种好,为了能畜耕,他们自动地互相换地,然后或一家买牲口,或两三家合买牲口,一时牲口的价值猛涨。”

    ——摘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圈地运动”的有利因素。
    2. (2)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与英国相比,苏联在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有何显著特点?
    3. (3) 概述材料三中关于“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两种观点。
    4. (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