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物质科学01物质变化与酸碱盐

更新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110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在5.6g铁粉中,先逐滴加入一定量的Cu(NO3)2溶液, 充分反应后再逐滴加入AgNO3溶液,剩余固体质量与所加溶液总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加溶液质量为M1g时,生成Cu的质量为m1g B . bc段发生的是Cu和AgNO3溶液的反应 C . m3的值为21.6 D . e点溶液中不含Cu(NO3)2
  • 2. (2018·台州)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 Na+、CO32-、SO42- B . Cu2+、CO32-、SO42- C . Cl-、CO32-、SO42- D . Na+、Ba2+、Cl-
  • 3. (2016·缙云) 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待完全反应后,再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
    A .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Fe2+、Mg2+ B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Fe2+、Mg2+ C .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Fe2+、Mg2+ D .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2+、Mg2+
  • 4. (2020九上·杭州月考) 某锥形瓶内盛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锥形瓶内溶液质量m1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m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至A点时,所加NaOH溶液的质量为40g B . 反应至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CuCl2和NaCl C .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的质量为280.4g D . 反应至B点时,锥形瓶内溶液中NaCl的质量为23.4g
  • 5. (2013·湖州) 图像能直观地反映某些科学规律。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      人体唾液淀粉酶的活性 B .         海波受热熔化 C .       稀硫酸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 .      加热KClO3与MnO2制氧气
  • 6. 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在一定量AgNO3和Zn(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B . 向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C . 常温下,向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 D . 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 7. (2021·江干模拟)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A图表示向一定量浓度的NaOH溶液中加水稀释 B . B图表示向BaCl2溶液中加入稀H2SO4至过量 C . C图表示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少量H2SO4 , 通电一段时间 D . D图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CaO
  • 8. (2021九下·浙江期末) 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镁在氧气中燃烧 B . 向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 . 向一定量铁粉和铜粉的混合物中加入硫酸铜溶液 D . 等质量的镁、铝分别与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9. (2021九下·秀洲月考) 某固体由Ba2+、Cu2+、Na+、Cl、CO32、SO42中的几种离子构成,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得无色透明溶液,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后得到5克白色沉淀。

    ②在沉淀中加入过量稀硝酸,仍有3克白色沉淀。

    ③在滤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   )

    A . Na+、CO32、SO42 B . Cu2+、CO32、SO42 C . Cl、CO32、SO42 D . Na+、Ba2+、Cl-
  • 10. (2021九下·西湖开学考) 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 .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 . 向氯化铁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 . 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11. (2020九上·新昌期末) 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 .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 . 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C . 在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D . 向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 12. (2020九上·镇海期末) 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分别含有Ba2+、Mg2+、Na+、H+、Cl-、CO32-、SO42-、OH-中的一种阳离子和一种阴离子。为确定四种溶液中所含的离子,小科进行了下面实验: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溶液混合,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将乙溶液与丁溶液混合,有气泡产生;

    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加稀硝酸后,沉淀不消失;

    分析实验得到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

    A . 甲溶液中一定含有Ba2+ B . 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 C . 丙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 丁溶液中一定含有Na+
  • 13. (2020九上·余杭期末) 我市某化工厂用废钢铁和稀硫酸生产硫酸亚铁。在一定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废钢铁,下列图像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14. (2024九上·越城月考) 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方同学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并用图象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現象。其中依据图像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A . 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B . 在NaOH溶液中加入CaCO3 , 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 在NaOH溶液中加入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 . 在NaOH溶液中加入Ba(NO3)2 , 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 15. (2020九上·椒江期中)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BC之间能看到有气泡生成,是Na2C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 B . 原白色固体一定没有氯化钾 C . 当稀硝酸加到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NaNO3、Ba(NO3)2、HNO3 , 可能有 Na2SO4 D . 步骤Ⅰ中反生反应生成的沉淀一定是BaCO3和BaSO4
  • 16. (2021·婺城模拟)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个数是( )

    ①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②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③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锌粉和铁粉

    ④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与稀盐酸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7. (2020九上·越城期中)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以外,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

    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 .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C . 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D . 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 18. (2020九上·杭州期中) 在CuO和Fe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并微热,当反应停止后,滤出不溶物,并向滤液中插入一枚铁钉,发现铁钉并无任何变化.根据上述现象,确定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 . 不溶物可能是Cu B .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 但不一定含有Cu2+ C . 不溶物一定含Fe ,可能含Cu D . 不溶物一定含Cu,但不一定含Fe
  • 19. (2020九上·嘉兴期中) 已知反应CuCl2+2NaOH=Cu(OH)2↓+2NaCl。向一定量盐酸和氯化铜溶液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点表示的溶液pH=7 B . N点表示的溶液中含有一种溶质 C . 从M点到N点溶液质量增加20g D . P点表示的溶液比N点表示的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
  • 20. (2020九上·乐清月考) 在AlCl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

    AlCl3+ 3NaOH = Al(OH)3↓+ 3NaCl ,Al(OH)3 + NaOH = NaAlO2 + 2H2O ,NaAlO2易溶于水。

    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
  • 21. (2021九上·丽水期中)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一定量的某碱式碳酸铜晶体【Cu2(OH)2CO3·2H2O】投一定量入水中,后往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1. (1) 请预测一开始滴入盐酸(填“是”、“否”)会产生气泡。
    2. (2) 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到沉淀质量、气体质量与加入盐酸的关系如图1:当加入60 mL盐酸时的总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 (3) 若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全部通入100g 8%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所得溶液的溶质总质量为
  • 22. (2020九上·婺城期中)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小晨同学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首先她取了一定样品,先后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稀硝酸。0~t1时刻表示加入的氯化钡过程;t1时刻之后表示加入的稀硝酸的过程,她将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 (1) 由上述实验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
    2. (2) BD之间(不包括B、D端点)对应的溶液中的一定存在的离子有;(用离子符号表示)
  • 23. (2020九上·绍兴月考) 向一定质量的Na2CO3、Na2SO4混合溶液中先后滴加BaCl2、HCl溶液,反应过程中加入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m=
    2. (2) 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
  • 24. (2019九上·浙江期中)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氯化钡、氯化镁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探究该样品的组成,某小组取适量样品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过滤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 (2) 滤渣a的成分是,滤液中溶质的成分除氯化钠还有
  • 25. (2019九上·嘉兴期末)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2CO3、FeCl3、CaCl2、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探究它们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①取少量该固体粉末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②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粉末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
    2. (2) 若要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可采取的方法:取少量②中红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若,则证明该物质一定存在。
  • 26. (2018九上·奉化期中)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BaCl2、NaCl、Ca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白色粉末加入足量的水,振荡,静置,得白色沉淀和滤液.

    ②向所得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全部溶解,且有气泡产生.

    ③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稀硫酸,有白色沉淀生成。

    据此推断,

    1. (1) 该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
    2. (2) 一定不含有
三、实验探究题
  • 27. (2020九上·婺城期中) 某气体可能是CO、HCl、NH3、H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其组成,现在取2.0g该气体通过如下装置,A是初中常见的无色指示剂,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内的固体质量减少了1.6g。(各步反应均完全)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既可吸收水,也可吸收氨气

    ②NH3+HCl=NH4Cl

    ③2NH3+3CuO 3Cu+N2+3H2O

    [实验分析]

    1. (1) 实验中A装置从无色变为红色,说明气体中有

      B装置是利用了浓硫酸具有性。

    2. (2) 小金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理由是
    3. (3) 实验中D装置石灰水变浑浊,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烘干得5g白色固体。

      [实验结果]原混合气体中各物质的组成情况是。(算出质量)

  • 28. (2020九上·杭州期中) 某初三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1. (1) I.检查装置气密性:保持K1关闭,打开K2、K3 , 向乙中加水至浸没下端导管口,用热毛巾捂住甲瓶外壁,若观察到的现象,说明装置左侧气密性良好;用同样方法可以检查装置另一侧的气密性。

      II.向甲中加入石灰石,乙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连接装置。

      III.打开K1 , 用注射器向甲中注入稀盐酸,直至液面浸没下端导管口。

      IV.通过K1上方导管收集气体(收集装置略去)。

      V.打开K2、K3 , 关闭K1 , 最终观察到乙中溶液变浑浊,停止实验。

    2. (2) 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乙中液体变浑浊的方程式

    3. (3) 反应结束后,乙中溶质一定有,还有别的溶质吗?小组同学对此有如下猜想:

      猜想一.没有别的溶质            猜想二.还有氯化钙

      猜想三.还有氯化氢、氯化钙      猜想四.还有碳酸钠

      其中,猜想不成立,理由是

      为证明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可以选择下列试剂中的(填字母)。

      A.稀盐酸、碳酸钾溶液    B.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

      C.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D.二氧化碳、稀盐酸

  • 29. (2020九上·温州月考)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固体,为测定这瓶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做如下实验:现取M克样品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向烧杯中逐滴加入200克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NaOH+HCl==NaCl+H2O

    实验数据如图所示。试分析计算回答;

    1. (1) 与P点对应的溶液溶质是
    2. (2) 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精确到0.1%)
    3. (3) 在往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过程中,烧杯中溶液各个量随盐酸质量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则正确的有_______(可多选)。
      A . B . C . D .
  • 30. (2020九上·萧山月考) 海螵蛸是一味中药,其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测定其中碳酸钙的含量。

    ①在锥形瓶中加入质量为 m 的海螵蛸粉末,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并称量烧杯及氢氧化钠溶液总质量 m1。

    ②先打开止水夹,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滴加盐酸并及时关闭活塞。完全反应后, 再次称量烧杯及其中液体的总质量 m2

    1. (1) 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方法是:用止水夹夹住橡胶管,往分液漏斗中加入适量水,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2) 该反应生成的 CO2 质量为(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下同),海螺蛸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 (3) 下列情况会致海螵蛸中碳酸钙质量分数测量值偏小的是    (可多选)
      A . 海螵蛸中滴加盐酸过量 B . 锥形瓶内部分水蒸气随二氧化碳逸出 C . 反应结束后,锥形瓶内有二氧化碳残留 D . 反应速度过快,大量气泡从氢氧化钠溶液中出
    4. (4) 请从实验装置的角度出发,提出该实验的一个改进建议:
  • 31. 已知NaHCO3在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 ,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 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 (1) 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

    2. (2) 若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 (选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样品 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g,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g;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g。

    3. (3) 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
    4. (4) 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已知2NaHCO3 Na2CO3+H2O+CO2↑)
  • 32. (2020·萧山模拟) 小明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请回答:

    1. (1) 实验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并检验气体的纯度,再对图甲装置进行加热,加热前还要进行的一步操作是
    2. (2) 为分离得到CO和CO2 , 应该对图乙装置进行怎样的操作?
    3. (3) 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小明又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Cu2O);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能与酸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取少量该红色固体放入盛有的试管中,振荡

      实验现象及结论

四、解答题
  • 33. (2020九上·衢州期中) 实验室用碳酸钠溶液与氯化钙溶液反应制取高纯度碳酸钙粉末,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Cl2=2NaCl+CaCO3↓。现有100克碳酸钠溶液,将150克氯化钙溶液分4次

    加入,充分反应,测量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第4次

    加入氯化钙溶液的质量/克

    40

    40

    40

    30

    所得溶液的总质量/克

    134

    168

    202

    232

    1. (1) 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总质量为克。
    2. (2) 第4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填化学式)。
    3. (3) 求氯化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34. (2020九上·余杭期中)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用铁碳合金制作的校徽中单质铁的含量进行了测定。他们将几枚校徽样品进行粉碎处理,四组同学各取6.0克粉末样品置于烧杯中,然后加入不同体积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对烧杯中剩余固体进行称量。相关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组别 样品质量(克) 加入稀硫酸体积(毫升) 剩余固体质量(克)
    1 6.0 20.0 3.2
    2 6.0 30.0 1.8
    3 6.0 40.0 0.4
    4 6.0 50.0 0.4
    1. (1) 判断第3次加入的稀硫酸有没有完全反应,并说明理由。
    2. (2) 6.0克样品与稀硫酸完全反应能产生氢气多少克?
  • 35. (2020九上·鄞州期中) 将铁粉(on段)和稀硫酸(n点后)先后加入到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搅拌使之充分反应。过程中加入物质的质量与烧杯中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 (1) a 点对应的剩余固体是
    2. (2) m=
    3. (3) 实验过程中共产生 FeSO4的质量是g。
    4. (4) 取 c 点对应的溶液加Zn粉,产生气泡。(填“会”或者“不会”)
  • 36. (2020九上·慈溪期中) 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1. (1) 整个反应过程中,离子个数不变。
    2. (2) 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3. (3) m1的值为
    4. (4) 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37. (2020九上·慈溪期中) 将100克不纯的BaCl2粉末(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参与化学反应)加入到一定量的Na2SO4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生成46.6克白色沉淀(不含原杂质)和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溶液,请计算:
    1. (1) 不纯的BaCl2粉末中BaCl2的质量分数?
    2. (2) 原来的Na2SO4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