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洮南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56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高一上·大同月考) 2019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通过良渚考古发掘,学者们普遍认为当时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出现了权贵阶层。以下能作为直接证据的考古发现是(    )
    A . 城中发现20多万公斤的炭化稻堆积 B . 少数墓葬有精美的玉器和陶器随葬 C . 古城遗址布局与山形水势充分契合 D . 碳14测定年代为公元前3000年左右
  • 2. (2023高一上·涟源期末) 距今7000年左右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人工栽培稻谷,其数量之多,保存程度之完好,在已发现的同时代遗址中是极为罕见的。这说明(   )
    A . 新石器时代已产生了小农经济 B . 中国最早完成食物采集到生产的转变 C . 余姚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 D . 中国是世界上较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 3.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 根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即位后不敢明目张胆地将位置传给启,他先举荐培养了皋陶,因皋陶早卒,禹又举荐益作为接班人。禹死后,益让位禹之子启。这说明当时(   )
    A . 受禅让制的影响 B . 开始实行察举制 C . 禹仍然维护禅让制 D .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 4.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 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可称为君主分封制。据此可推知,周代( )
    A . 实行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 B . 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 C . 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国家 D . 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
  • 5. (2024高一上·官渡月考) 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
    A . 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B . 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C . 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D . 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 6. (2023高三上·浙江月考)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下列对各国变法目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巩固卿大夫掌握的实权 B . 希望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C . 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D . 试图恢复西周初年的分封制
  • 7. (2024高二下·潮州期中) 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   )
    A . 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 B . 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C . 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 D . 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 8. (2023高一上·江门月考) 秦统一后,秦郡的划分十分重视地理区域的作用,往往一郡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每郡都以肥沃盆地或平原为核心而推广于四周之高原或山地。这样的划分客观上(    )
    A .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B . 遵循“犬牙交错”的区划原则 C . 有利于古代经济的发展 D . 弱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经济控制
  • 9.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中国史纲要》中说:“秦王嬴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秦王政的这些活动,把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 徙民实边,修长城 B . 建灵渠,出兵南越 C . 统一文字,焚诗书 D . 除谥法,废“封建”
  • 10.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周初,周公之子伯禽被封于鲁,要求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秦朝时,殷通被朝廷任命为会稽郡郡守,警告他恪守尽忠,拱卫中央。两者相同之处在于(  )
    A . 职位世袭的权力 B . 建立武装的权力 C . 行政管理的权力 D . 设置官员的权力
  • 11. (2024高一上·云阳县月考) 先秦至西汉前期,山东东部地区得“鱼盐之利”,总体上是商业活跃的地方。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商人活动开始步入低谷。这是由于西汉政府(   )
    A . 重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B . 强化了经济控制 C . 开通了丝路贸易 D . 以儒家义利观教化百姓
  • 12. (2021高二上·安徽月考) 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为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 宗法制度再度复兴 B . 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 C . 士族享有政治特权 D . 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
  • 13. (2022高一上·玉溪期中)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而土为“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
    A . 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B . 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 C . 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 D . 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 14. (2023高二下·吉林期末)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人刘曜攻破洛阳,杀死贵族、官僚、庶民三万余人,洛阳变成一片瓦砾,从此北方再次陷入分裂战乱之中。上述历史事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A . 大大削弱了豪族势力,推动了社会发展 B . 造成北方人大批南迁,促进江南开发 C . 结束了北方门阀制度,社会趋于安定 D . 豪族趁机扩充实力,形成军阀混战
  • 15. (2024高一上·船山期中) 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   )

    A . 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 .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 D .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 16. (2024高二上·澜沧月考) 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 )
    A . 相权有所分散 B . 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 C . “外朝”参议要政 D . 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
  • 17. (2020高一上·古县期中)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A .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 .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 18.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   )
    A . 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B . 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C . 武后政治改革失败 D . 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 19.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项改革最重大的意义是(   )
    A . 保证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 . 简化税制便于赋税征收 D . 改变了赋税征收标准
  • 20. (2024高二下·内乡县开学考) 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但魏晋时期中国佛教僧人出家,还要尊敬父母,忠于国君,僧人也提倡忠君爱国。这反映出(   )
    A . 印度佛教隔绝家庭亲情 B . 中国佛教注重行孝尽忠 C . 佛教思想传播中产生分歧 D . 佛教吸收了本土思想文化
  • 21.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据《册府元龟》记载,五代后唐国子监开始雕版印刷儒家经典《九经》、《五经文字》、《九经字样》、《论语》、《孝经》和《经典释文》等。这是儒家经书第一次出现刊本。由此可知雕版印刷(   )
    A . 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B . 刊印儒家经书取代手抄本 C . 最早是出现在五代时期 D . 对唐诗宋词发展有推动性
  • 22.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北宋为此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 设枢密院和三司 B . 增设参知政事 C . 派文官出任知州 D . 杯酒释兵权
  • 23.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 . 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 . 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 C .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 . 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24. (2020高一上·肇东竞赛)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些成果, 但并未能挽救北宋灭亡的命运。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正确的是(   )
    A . 涉及范围广领域宽 B . 实现了富国强兵 C . 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D . 直接导致北宋灭亡
  • 25.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宋真宗曾作《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表明宋代科举(   )
    A . 推动了八股取士的形成 B . 完善了中央集权体制   C . 使社会各阶层热衷科举 D . 影响了社会价值取向
  • 26. (2022高一下·梅江月考) 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孙思邈著作《千金方》          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 . ②①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①②④③ D . ②③④①
  • 27. (2022高一上·阿城月考) 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
    A . 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 B . 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C . 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 . 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
  • 28. (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 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   )
    A . 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 B . 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C . 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 D . 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 29.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据记载,康熙帝时期“御门听政”成为中枢决策的主要形式,也就是皇帝定期在乾清门听取内阁等各部院衙门官员的奏事,或即时裁决,或留给相关部门进行商定。据此可知,“御门听政”( )
    A . 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 B . 提高了皇权统治效能 C . 剥夺了内阁的决策权 D . 减轻了君主政务负担
  • 30. (2023高二上·广东期中) 清代在内外蒙古、新疆、青海、 西藏和东北地区等地设置特别行政区,采取和内地不同的行政管理办法,例如对内蒙实行盟旗制度,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这里特别行政区的设置( )
    A .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B . 进一步加强君主的专制权力 C . 解决了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 D . 极大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
  • 31.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时代,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尤以德才为先,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据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表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宰相人数

    北宋(71)

    南宋(62)

    高级官员

    20

    8

    中级官员

    15

    10

    低级官员

    12

    8

    无官职记录

    24

    36

    ——据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III卷整理

    材料四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据《明史》卷七十《选举二》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汉与魏晋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并归纳二者的相同之处。
    2. (2)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科举制。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选官制度所蕴含的政治智慧。
  • 32. (2020高一上·洮南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宋、明时期,新儒学派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并与外来佛学相摩相荡,终于产生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宋明理学。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宪宗亲自派人迎接佛骨,历时一个多月。据统计,中唐时期,唐代的寺院多达四万余所,僧尼有二十六万五千余人,寺院大量占有土地,且享有免除徭役和租税的特权。

    ——摘编自曾绍发《浅议韩愈反佛的原因》

    材料三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力图挖掘儒学经书中思想内涵,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特别是希望通过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被称为理学或道学的学派影响逐渐增大,其代表人物是北宋的程灏、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这一学派被称为“程朱理学”。从南宋后期,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历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北朝时期佛教迅速发展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反对佛教的理由与目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