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庸 ②调 ③徭役 ④两税法
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材料二: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材料一:汉代的制度是由董仲舒设计的一套相当清楚的察举制,将过去不是很制度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落实为定期由地方官员选择当地优秀人才送到中央,在中央实习种种政务,然后再派到各处去工作。这样一个察举制度,使得中央和地方一直不断地有人力资源的流转,把地方讯息无时不经过这些实习人员带到中央。
材料二:唐朝真正走向灭亡,应当是唐末的大规模农民战争导致的。……唐末的气候并不寒冷,照说不应该有过不下日子的情形,也只能是因为课税太重,而政府上层不了解民情,百姓实在没法忍受的时候,才会铤而走险起来造反。……唐朝政府的上层是由一小群贵族长期垄断的,那些来自民间的科举进士,其中不少也是贵族的子弟。更何况,科举出身的寒士很难真正进入决策阶层。另外一方面,唐朝的地方官员在回避本籍的制度下都是外来者,对地方情形并不了解,而且又经常更换职务。因此,汉代地方官员可以承担的回馈信息的职能,在唐朝并不能实现。于是,小乱变成大乱,大乱连续不断,那么庞大辉煌的朝代,也就在农民的锄头和镰刀下,分裂成许多小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许倬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
朝代 |
民族融合的表现 |
先秦时期 |
远古时代,黄河中游的炎、黄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击败江汉流域的苗蛮集团。春秋时期,经过激烈的兼并、分化、吸收、统一,到战国时期只剩下齐、燕、韩、赵、魏等大国,原来被称为“蛮夷”的秦、楚已同被称为“诸夏”或“中国”。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在北方,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在黄河流域建立了政权,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北魏后期,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在南方,自秦汉以来,就有不少华夏或汉族大批进入蛮族区、西南夷及岭南地区,与传统的蛮、俚、僚等族聚居。 |
辽宋夏金元时期 |
建立辽的契丹,东灭渤海,频繁征伐。回鹘、新罗、吐蕃、党项、室韦、沙陀、乌古等民族逐渐发展起来。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吸收了氐、羌、吐蕃以及西北地区其他民族成分。东北女真,灭辽亡宋,承继了辽汉文化。元代将女真人、汉人、契丹人列为第三等级。迨至元末,中原地区的女真人已完全融入汉族。 |
——摘编自管彦波《中国古代史上的民族融合问题》
结合表格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