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分界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1-11-09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 (2021·无锡)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初二某同学准备制作一期题为《近代中国民族英雄》的墙报,并设置了相关栏目。林则徐可归入的栏目是(   )
    A . 甲午英烈 B . 农民领袖 C . 禁毒先驱 D . 变法志士
  • 2. 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 . 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 . 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 . 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 .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 3. (2021·定西)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其中直接导致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的内容是(   )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 割香港岛 B . 五口通商 C . 协定税款 D . 战后赔款
  • 4. (2021·南充) 19世纪中期,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就社会转型而言,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
    A . 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B .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 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5. 为了寻找查禁鸦片的围际法律依据,林则除请人翻译了《各国律例》,了解外国对走私与偷渡的处理办法,从而使查禁鸦片“人即正法,货尽入官”有理有据。由此可见林则除的做法(    )
    A . 适应了对外交涉需要 B . 丰富了中国法学内容 C . 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D . 打击了国际贩毒集团
  • 6. (2021·天水) “我们就这样以最野蛮的方式,摧毁了世界上最宝貴的财富……想象不到这座宫股有多么华美壮丽,更不能设想法军、英军把这个地方蹂躏成什么样子。”使“这座宫殿”惨遭摧毁的战争是(   )
    A . 鸦片战争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 甲午中日战争 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7. 下图所示起义的发动者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来铲除妖魔,拯救百姓。他发动这次武装起义的背景不包括(    )

    A . 鸦片战争失败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B . 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不断在各地发生 C .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并积极传教 D . 洪秀全初步建立起太平天国政权组织
  • 8. 1851年,中国爆发了以“废弃偶像,崇拜上帝;诛灭妖朝,创建新朝”为目标的农民运动。这次运动(    )
    A .   彻底推翻了清朝反动统治 B . 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 C .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 . 成为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9. (2021·怀化) 1856年秋,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石达开的意气用事 B . 杨秀清的过错 C .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D . “扶清灭洋’
  • 10. 《马关条约》签订以后,《申报》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正面报道逐渐增加。这一变化(    )
    A . 说明了媒体引导国人反思和图强 B . 反映了清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监控 C . 证明了国人开始关注日本的文化 D . 折射出中国报刊等传媒迅猛发展
  • 11. (2021·自贡) 1871年曾国藩《拟选子弟出洋学艺折》中“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书,约计十余年,业成而归,使西人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悉,然后可以渐图自强。”可见,清政府派遣留学生的主要目的是(  )
    A .   游历西洋 B . 兴办洋务 C . 学习科技 D . 富国强兵
  • 12. 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的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则材料反映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
    A .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 . 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13. (2021·河南) 随着近代企业的创办,民族资本家、近代产业工人、近代知识分子群体随之产生。这表明近代企业的创办(   )
    A . 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B . 维护了封建统治 C . 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D . 改变了社会性质
  • 14.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按相关?(    )
    A .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 .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 15. 在清政府被迫签订某一不平等条约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下列哪一项是对材料中“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评论?(    )
    A . 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B .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C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16. 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一手(直接)史料是(    )
    A . 学者所著《戊戌变法史事考》 B . 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 . 影视作品中“公车上书”的片段 D . 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 17.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 . 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 .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 .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 18.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A . 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B . 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C . 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D . 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19. (2021·宿迁)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 20. (2021·潍坊) 面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慈禧太后不顾一切地扼杀了一场旨在进行“现代化的尝试”。这场“现代化的尝试”(   )
    A . 挽救了民族危亡 B . 完成了反帝任务 C .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 促进了思想解放
  • 21. 下图是小张同学所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口号:“扶清灭洋”

    ●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A . 虎门销烟 B . 戊戌变法 C . 太平天国运动 D . 义和团运动
  • 22. (2021·天水) “惩办伤害诸国国家及人民之首祸诸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活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这些条款出自(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 23. (2021·河北) 英国驻汉口的代理总领事法磊斯曾说:“(《辛丑条约》规定的)赔款须向全国征收,但由于祸乱所及各省已被联军洗劫一空,实际上这些省应出之款项仍须由那些忠诚的,并已付出自己份额的省份来额外负担,”法磊斯口中的“祸乱”指的是( )
    A . 太平天国运动 B . 英法联军的侵略 C . 义和团运动 D . 八国联军的侵略
  • 24. (2021·河南) 《辛丑条约》规定凡是有义和团活动的地方,停止科举考试五年;规定条约内容及附件都要以皇帝的名义在全国各地张榜公布,以警告全国官民。这反映了列强企图(   )
    A . 划分“势力范围” B . 增设通商口岸 C . 废除科举制度 D . 进行心理征服
  • 25. (2021·临沂) 《辛丑条约》规定:“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按照诸国酌定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从该规定可以看出,“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名称及地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 帝国主义列强的决定 B . 清朝政府的自身需要 C . 中国对外贸易的要求 D . “六部”已经无足轻重
  • 26.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 .   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B . 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C . 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 . 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7. “冲击——反应”模式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l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史实对应关系最符合“冲击—反应”模式的是(    )
    A .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 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 C . 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 . 八国联军侵华——五四运动
  • 28. 有学者认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启动并非始自中央,而是地方。中国早期近代化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部分区域的近代化。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该观点的是(    )
    A . 晚清政府限制私人投资工商企业 B . 早期近代企业多由地方要员兴办 C . 通商口岸地区小农经济最早解体 D . 江南地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29.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
    A .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 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 30. 在1949-1979年反西方“冷战”语境中,义和团运动被描绘成一场英雄主义的爱国运动:1979年后,在和平与发展的新语境中,义和团运动成为一场反现代化运动,落后的象征。这表明(    )
    A . 历史研究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 B . 时代的需要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动力 C . 历史事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D . 历史研究受时代发展影响十分深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0分,32小题15分,33小题15分,共40分。)
  • 3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夜郎自大,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时代发展步伐,鸦片战争则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

    材料二:鸦片战争大事记

    1840年

    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6月,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

    2月初,英军强占香港岛。

    1842年

    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材料三:《醒来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

    ——《百年中国》

    1. (1) 根据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原因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清政府是怎样处理“英军强占香港岛”的。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原因,并说说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什么。
  • 32. 经济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中国市场。1845年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yong,堵塞)滞不能出口。……自从根据1842年的条约而开放中国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丝、茶等农副产品经海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入西方。

    ——摘编自王方中《中国近代经济史稿》

    材料二:1895年7月,清政府发布上谕,确定了“以筹饷练兵为急务,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基本经济政策。1896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准各省设立商务局,以显示“恤商之诚”“行护商之政”。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又设农工商总局。1899年,清政府令在沿海省份设立保商局,保护回国侨商。——摘编自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三

    年代

    田赋

    田赋

    田赋

    田赋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岁入(两)

    比重(%)

    1842

    29575722

    76

    4981845

    13

    /

    /

    4130455

    11

    1885

    32356768

    48

    7394228

    11

    12811708

    19

    14472766

    22

    1888

    33243347

    42

    7507128

    10

    13600733

    18

    23167892

    30

    1894

    32669086

    43

    6737469

    9

    13286816

    18

    22523605

    30

    1903

    37187788

    38

    13050000

    13

    16252692

    17

    30530699

    32

    1911

    48101346

    27

    46312355

    26

    43187097

    24

    43139287

    23

    :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比较表

    注:厘金是中国自清代至中华民国初年征收的一种值百抽一的商业税,创行于1853年。

    ——摘自申学锋《清代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变化述论》

    1. (1) 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政府经济政策调整的历史背景及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晚清财政收入结构有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说明变化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推动中国近代经济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 33.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下图为京师同文馆(1862年成立于北京)部分科目

    首年:认字写字。浅解辞句。讲解浅书

    二年:讲解浅书。练习文法。翻译条子

    三年:讲各国地理。读各国史略。翻译选编

    四年:数量启蒙。代数学。翻译公文

    五年:讲求格物。几何原本。……练习译书

    六年:讲求机器。微分积分。航海测算。练习译书

    七年:讲求化学。天文测算。万国公法。练习译书

    八年:天文测算。地理金石。富国策。练习译书。

    . .....

    至汉文经学原当始终不已,故于课程并未另列

    材料三: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被誉为“教育家”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学科设置的特点及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废除科举制,发展近代教育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教育兴起的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