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第六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1-12-29 浏览次数:7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西周末年到春秋初期,在人神关系方面出现重人轻神的思想,怀疑天命神学已经从社会情绪深化为理性思考。这一变化( )
    A . 表明民众普遍怀疑神学 B . 利于诸子百家思想兴起 C . 体现人们开始思考人性 D . 说明神学淡出历史舞台
  • 2.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周人认为上天具有“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的超凡能力,所以上天既能“遐终大邦殷之命”,也能把这个命赋予文王,“皇天不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这反映出西周( )
    A . 权力继承方式革新 B . 人文主义思想萌发 C . 君权神授观念出现 D . 民本观念较为浓厚
  • 3. (2021高一上·仁寿月考) 汉武帝在皇宫里设一个大司马大将军来辅政,并任命外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于是就变成外有宰相、内有大司马大将军的局面。这说明汉代( )
    A . 出现外戚专权现象 B . 改变了秦朝以来的政权结构 C . 以机构改革来加强皇权 D . 大司马大将军成为权力中心
  • 4. (2022·渭滨模拟) 全民公投是直接民主的典型模式。近年来,英国对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问题动辄诉诸全民公决,比如英国脱离欧盟等问题。但全民公投的结果往往不能对英国政府产生约束作用,它充其量不过是对政府提了个建议而已。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
    A . 民主政治的建设尚不完善 B . 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 C . 全民公决的推行弊端众多 D . 责任制内阁的制度约束
  • 5.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237年、1300年和1301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连续召开议会,确认《大宪章》和《林区宪章》,增加《大宪章》的附加条款,对违反宪章造成民怨的犯禁者处以“罚金、监禁”直至“逐出教会”的绝罚。这一做法( )
    A . 践行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B . 主要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 C . 体现了“议会至上”的思想 D . 巩固和完善了议会君主制
  • 6.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723年,在剑桥大学一次会议上,本特利博士的神学博士学位被取消。本特利却没有获得任何申辩的机会。王座法庭裁决恢复了本特利的学位。担任该案首席法官的普拉特评论道:“此次会议在对他进行与之不利的指控、降低其资格的时候,拒绝听取他的申辩,这与自然公正是不相容的”。这里的“自然公正”是指( )
    A . 程序公正 B . 无罪推定 C . 证据充足 D . 法律条款
  • 7.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953年进行了人口普查,颁布了选举法,授予除地主和反革命分子以外所有年满18岁的公民以投票权。1954年初举行了选举,村和乡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人民代表大会,随后县人大选出省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再选出全国人大代表。材料不能说明( )
    A . 社会主义革命尚未完成 B . 人民民主的原则得到体现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建立起来 D . 全国人大成立的法律和组织基础已经具备
  • 8. (2021高二上·哈尔滨期末) 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是从政权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的,是立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凸显了该政策的( )
    A . 灵活性和创造性 B . 武装斗争的精神 C . 原则性和国际性 D . 社会主义革命性
  • 9. (2022高二上·克拉玛依月考) 辛亥革命爆发后,无论是政府还是议员均被冠以“临时”字样,所通过的宪法也被称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这一做法解读合理的是( )
    A . 革命政权面临颠覆威胁 B . 列强对革命派的不承认 C . 临时政府缺乏民众支持 D . 政权建构彰显民主理念
  • 10.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清末日、俄都曾是中国学习的对象,舆论论有“自小而大者,俄罗斯;自弱而强者,日本”的说法。但1905年日俄战争后,朝野上下都认为日本战胜,“非日本之胜,乃世界立宠政体之胜。”而“朝廷推求俄、日胜败之故,乃悟专制政治之结果,国虽大无当也这一舆论转变( )
    A . 加快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到来 B . 推动了中国政治机构现代化转型 C . 导致清政府的统治日益孤立 D . 为预备立宪的开展做了思想动员
  • 11.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951年新中国发起厉行节约运动。一份提交中央政府的报告称江门海关有价值5600万美元的货物和食品。九龙海关有306203港元和大量的黄金。武汉海关有1000公斤高价值的钨,同时还有2万公斤铁钉和96箱纸,等等。这份报告( )
    A . 其主要目的是追回国家金融资产 B . 为实施三大改造提供了物质基础 C . 一定程度上捍卫了国家经济主权 D . 意味着中西方正常贸易将要中止
  • 12.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有学者在评论十一届三中全会时说:“国内的困局,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材料中的“道路”是指( )
    A . 包产到户 B . 扩大企业自主 C . 改革开放 D . 建立经济特区
  • 13.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在科举制的推动下,官本位思想日益占据人们思想的主导地位。士子们为了中举入仕,只学习考试内容,其他的一概不问。蒙学教育也强调“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金榜题名、功名利禄的诱惑来规劝学童读书。据此可知,科举制( )
    A . 助长了士人功利的读书观念 B . 实现了士人追求享乐的愿望 C . 促使社会阶层开始发生流动 D . 强化世家受教育的优越地位
  • 14.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下表是唐代科举考试策问的部分试题描述。据此可知,唐朝科举考试( )

    社会现象

    试题描述

    安史之乱后.落镇割据成为唐代政治的棘手问题

    主考官元结问进士,“其策安出,子其昌言”

    中唐以后,魏音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被打破

    进士考试时,考生须针对这一现象分析其中的原因

    780年实行两税法后,唐代社会出现“钱重物轻”的现象

    李翱在《进士策问二道)中要求考生提出具体的对策

    A . 命题遵循经世致用原则 B . 选才标准趋向公平合理 C . 士族子弟的仕途被阻断 D . 有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
  • 15.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据统计,唐代科举考试共取士20619人,平均每年71人;宋代科举考试共取士110130人,平均每年344人。这一变化( )
    A . 对社会矛盾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B . 说明科举考试参考人数增加 C . 使宋代统治者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削弱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 16.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卑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 B . 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 C . 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 D . 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
  • 17. (2022高二上·玉环月考) 在英国,常务次官是各部的永久性的常务副部长,不受政府更替的影响,英国前首相张伯伦总是对常务次官们说:“你们没有我们也能办事,而我们没有你们则不能做任何事情。”这一传统( )
    A . 践行了三权分立的思想 B . 表明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C . 体现文官系统的独立性 D . 带有浓厚民主共和色彩
  • 18. (2024高二上·曲阳月考) 1870年6月,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明确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原则,规定在任文官不得参与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这一举措 (    )
    A .   保证了英国文官群体的素质 B . 体现政府对政党的监督制衡 C . 表明英国政党之间斗争激烈 D . 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有序
  • 19.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902年8月12日,《申报》载:“考泰西各国,人才之所以胜于中国者,取士之法不同也,今中国宜仿其法,人才概取诸学堂,方可用世。”该报认为科举应被停废的立足点是( )
    A . 科举本身的历史积弊 B . 西方国家无科举有学校 C . 推行新政,兴办学堂 D . 科举制度的时代局限性
  • 20. (2024高一下·丽江月考)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系统共有副部长以上干部500名,其中非共产党员人士约1/3以上,而在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委员,及一些部委中,非共产党员人士占到1/2或1/2以上。这个高级领导干部的阵容(    )
    A . 反映了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特点 B . 说明政协是协商国家大政方针的机构 C .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D . 体现了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
  • 21. 1898年,清朝礼部颁布的乡会试章程中规定: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请通行各省,一体遵照。以上材料说明清政府( )
    A . 改变了选拔人才的方式 B . 废除了八股取士制度 C . 变革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 . 建立了近代学校制度
  • 22.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
    A . 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 B . 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 . 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 D . 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 23. (2024高二上·新会月考) 《大清律例》由体现法律总则的“名例律"和按照六部管理范围划分的“六律”组成,是清代最为系统的成文法典。在财产继承方面,户律规定:“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材料反映出当时( )
    A . 专制主义空前强化 B . 法律制定程序趋向近代化 C . 传统宗法观念淡化 D . 土地兼并之风日益盛行
  • 24.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清代的《大清律例》和《六部则例》中规定:不仅雇工、佃户手工业者商人具有较完整的民事权利,即使改变身份的贱民也作为主体参加民事活动。这些规定反映出清代法( )
    A . 具有民主主义色彩 B . 注重以人为本 C . 民事权利主体扩大 D . 体现重农抑商
  • 25. (2024高一下·成都月考)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 . 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B . 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 . 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D . 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 26. (2024高二下·成都月考) 早期的罗马法规定债的关系不可转移,后来罗马法采用替代制度,即指定或准许他人替代原债权人或原债务人,以实现债权或债务在不同主体间转移。这一转变(    )
    A . 动摇了保护私产的观念    B . 旨在保护奴隶主特权地位    C . 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表明罗马法形成完整体系
  • 27. (2024高二上·大庆月考) 1873年5月,法兰西共和国总统梯也尔对君主派议员说:“你们不要弄错,民众绝大多数都站在共和国一边。”君主派议员占优势的议会随后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梯也尔被迫辞职。这反映了(    )
    A . 巴黎公社的政治影响 B . 主权在民观念的淡化 C . 代议制度的曲折发展 D . 三权分立体制的确立
  • 28.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林岗《超大规模国家的近代化》一文说:“中国近代化的故事很可能由四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是挣扎和崩溃;第二章是主权重建;第三章是城市经济;第四章是自由民主的法制程序。”对应文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一章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民族危机加深 B . 第二章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 . 第三章是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转到城市 D . 第四章是指把“依法治国”写人宪法,开启法制新时代
  • 29. 2014年中国十八届四中全会把编纂民法典作为重要的立法任务;此后立法机关逐步对原有民法中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旧规则进行纠正,并补充必要的规则;2017年作为开篇之作的民法总则获全国人大表决通过;2020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些举措( )
    A . 为社会主义民主初步建立奠定法律基础 B .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需要 C . 标志我国进入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时代 D . 使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制度化和法律化
  • 30.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下图是1953年考古工作者从新疆新和县玉奇喀特古城发掘出的一枚铜制印章,卧羊钮,钮和印座之间有孔,可穿绶佩戴,印面有五个阴刻篆书“汉归义羌长”,应是汉朝颁发给新疆南部地区古代羌族首领的印章。该文物有助于研究汉代的( )

    图1“汉归义羌长”铜印

    ①民族关系   ②对外贸易   ③篆刻艺术   ④行政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31.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汉代董仲舒认为三统循环是天意的显示,他提出“三统之变,近夷遐方无有,生煞者独中国。”认为只有华夏族才有资格统治天下;隋代大儒王通提出:“天命不于长,惟归有德。夷狄之德,黎民怀之。”上述变化反映出( )
    A . 中原王朝走向衰落 B . 儒家的民族思想日益开明 C . 儒家开始追求德治 D . 政府推行开化的民族政策
  • 32.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联合国吸取国联的教训,将制裁侵略的权力集中于安理会,实行形成决议的五个常任理事国的“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大国一致”原则(   )
    A . 标志着二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建立 B . 20世纪60年代因第三世界崛起而动摇 C . 对维护国际社会整体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D . 已经不适应新世纪国际局势发展的需要
  • 33. (2021高二上·徐州期中) 二战之前,人权一直被认为是纯粹的国内管辖事项,很少受到国际法的制约。二战后《联合国宪章》增加了七项关于人权的条款,1948年联大又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对《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作出权威解释。这说明( )
    A . 各国人权保护的权力已经转让 B . 二战后国家主权受到严格限制 C . 人权的国际保护得到一致认同 D . 人权保护上升为国际条约义务
  • 34.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关于中国第一个民族自治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自治区是少数民族回族聚居地 B . 该自治区成立于民国三十六年 C . 该自治区曾在1884年设立行省 D . 该自治区的活佛称号为“达赖”“班禅”
  • 35.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950年1月.北京市军管宣布收回美国等国兵营及其他建筑的地产权。新中国顶住美国威胁,一方面揭露美国“撤侨”真相,一方面催促前美国官方人员尽快离开中国。到4月30日,美国撤回其全部驻华外交人员。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外交( )
    A . 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 保持了对外关系的延续性 C . 面临两大阵营的激烈斗争 D . 打破了美国外交遏制僵局
  • 36.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在开辟民间外交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民间先行、以民促官”和“以官代民、官民并举”的方针。民间外交主体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为新中国构建新型外交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能够体现“以民促官”推动的外交事件有( )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②中美关系的解冻

    ③中苏关系波折后实现正常化   ④中日邦交正常化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37.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一般地讲,1973年3月以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就不复存在了,而被浮动汇率制度所代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美国经济地位下降,黄金储备剧减 B . 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渐走向瓦解 C . 美元贬值,导致美元出现信任危机 D . 越南战争造成美国国际收支逆差
  • 38. (2021高三上·邢台月考) 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英、美两国分别提出了凯恩斯方案和怀特方案,与会各国经过论证、权衡,最终采纳了怀特方案。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 . 美国具有影响世界的实力 B . 美英之间的合作走向破裂 C . 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影响力 D . 战后美国的经济迅速发展
  • 39.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1947年前后美国持有全球70%的黄金储备,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一比例降至50%以下,1968年这一比例进一步降到25%。影响这些变化的共同因素有( )
    A . 国际货币体系自身缺陷 B . “滞胀”经济危机的出现 C . 美苏两极冷战格局形成 D . 越南战争造成财政困难
  • 40. (2024高二下·西安月考) 1955年2月25日,美国国务院向驻美国的亚非各国使团发出一个长达4页的通函。通函指出,美国迫切希望友好国家代表团做好应对共产党代表的各项准备,提出那些有利于自由世界的议题。据此可推知,当时的美国( )
    A . 依然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 B . 反对万隆会议的召开 C . 拉拢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 D . 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
二、材料分析题
  • 41.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政府行政虽然从制度设计形式上实现了王朝的安全,但自秦汉以来,家天下统治并没有万世长存,改朝换代仍频频发生。只不过皇权的颠覆大多不是源于行政官员的反叛而是源于基层百姓的造反。传统政府也曾试图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如连坐、保甲等,但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因为基层社会被其锻造的特殊绅士阶层所控制,绅士的乡土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基层控制只能通过绅士才能发生作用。州县以下的广大基层社会也正是绅士发挥作用的空间领域。

    ——摘编自张福坤《论中国古代的绅士自治》

    材料二   自治管理在19世纪下半期,分三个阶段迅速发展起来。最初.的推动出现于19世纪中期的叛乱期间,当时地方名流组织了民团,并承担税收和其他通常由官吏行使的地方权力。第二个推动出自叛乱后重建的需要。承担救济与亚建的主要责任的地方人士,把他们在教育和福利方面的活动扩大到官府外的管理中属于地方民政结构主要部分的领域。这些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捐赠,即名流和企业的捐助,以及官吏不能完全控制的商业税款。扩展的最后阶段开始于90年代中期,当时有功名者和绅董开始在教育和工业方面从事自强活动。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地方自治的特点及其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中国地方自治管理发展的条件和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