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六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

更新时间:2022-01-28 浏览次数:69 类型:期末考试
一、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1.  2021年7月28至29日,海外46个国家227所华校的华裔老师和学生共同“云游”江苏常州,在专家学者的讲解和教学展示下,邀游常州名胜,学习了解并体验中国传统非遗文化,共赴中国大运河文化的寻根之旅。与这种寻根问祖情结有关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郡县制
  • 2. 根据《史记》记,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夏王泄曾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商朝时诸侯众多,称号有侯和伯,这说明(   )
    A . 黄帝时期开始实行分封制 B . 分封制有久远的历史传统 C . 夏商时期分封制已经完善 D . 分封制有利于各地的交流
  • 3. 史载“汉家承秦之制……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下列能够体现该观点的是(   )
    A . 设中书省,总揽国家权力 B . 建立行省,加强中央集权 C . 设立中朝,限制丞相权力 D . 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大臣
  • 4. 秦朝,尚书是掌通奏章的文书小吏,后逐渐能劾奏朝臣,参与选官。至西汉元帝时,竟号称“国家枢机”。尚书地位和权力的变化(   )
    A . 推动监察机构力量的壮大 B . 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C . 顺应君主专制加强的需要 D . 开创了贤臣政治的先河
  • 5. “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重要政治制度,将相权分化,政令从起草、审核到执行均有相关部门合作共同处理。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同时还相互牵制,大大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材料中的“它”是(   )
    A . 三公九卿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二府三司制 D . 内外朝制度
  • 6. 古代皇帝分散相权常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西汉、唐朝分散相权的措施分别属于(   )
    A . 西汉属前者,唐朝属后者 B . 西汉、唐朝均属后者 C . 西汉属后者,唐朝属前者 D . 西汉、唐朝两者兼有
  • 7. 宋初统治者对节度使在内的州长官,一方面采取三年一易之法,经常调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通判一职的监督权,规定凡事须通判共同签署始得实行。这一举措(   )
    A .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B . 结束了藩镇割据局面 C . 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D . 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 8. 元朝行省的划界,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 . 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B . 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便于各行省扼险而守
  • 9. 洪武九年(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品秩下降,职权仅限于民政和财政。布政使司此前已在地方设立的都指挥使司(掌军政)、提刑按察使司(掌监察)形成分工,合称三司,级别相当,互不统属。这一改革(   )
    A . 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B . 推动了地方官僚行政理性化 C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D . 造成各部门之间的互相推诿
  • 10. 廷议也叫做朝议、朝会和大议等,是皇帝与大臣们在朝堂上定期集会议事的一种形式。所议有政治、经济、民族、文化、救灾、战争等等,参加廷议的官吏有文有武,职位自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诸侯王、众卿、将军,下至大夫、博士、令长等……讨论结果由皇帝最后裁决。由此可见,廷议制度(   )
    A . 有效协调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 体现了士大夫集团的政治品格 C . 有效限制君主专制 D . 有利于提升行政决策的科学性
  • 11. 伯里克利在悼念与外邦人作战中阵亡的雅典士兵时宣称:“我们不用财富相互吹嘘、炫耀,而是用财富来做真正有用的事情……雅典公民不会因为要照顾小家而忽视国家,甚至连我们当中从事商业的人也有很好的政治观点。”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 )
    A . 商人开始具有参政意识 B . 城邦至上理念盛行 C . 民主政治达到黄金时期 D . 理性主义成为主流
  • 12. 长老会议是斯巴达城邦的重要权力机构,两个国王为主持者,另二十八人由公民大会从年过六十的贵族中选举产生终身任职,凡国家大事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再交由公民大会通过。这一设计(   )
    A . 排除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B . 使公民大会职能发生了改变 C . 确保了行政决策的公正与无私 D . 体现了贵族寡头政治的特点
  • 13. 这是中古西欧的一种王权借助由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组成的代表大会实施统治的政权形式。这种政权形式是(   )
    A . 封建君主专制 B . 等级君主制 C . 君主立宪制 D . 选帝侯制
  • 14.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后,首相掌握了国家的行政大权。英国首相是(   )
    A . 由议会选举产生 B . 上院多数党的领袖 C . 国家权力的中心 D . 名义上的国家元首
  • 15. 英国1832年的议会改革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如人口不足2000人的56个城市被取消了下院议席,人口在2000-4000人之间的32个城市只能保留一个议席,空余下来的席位给予人口增多的地区,其中新兴工业城市得到了65个议席,这反映了(   )
    A . 新贵族与资本家联盟正在破裂 B . 封建势力在英国依然占据优势 C . 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政治生态 D . 英国率先实现了全民普遍选举
  • 1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主权。当联邦政府行使宪法未授予的权力时,各州有权拒绝。这表明该宪法(   )
    A . 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B . 促成了各州独立平等 C . 体现分权制衡原则 D . 扩大了地方政府权力
  • 17.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经多次悲叹,他要通过国会办成一件事情真是难上加难。因为总统提出的议案常常被搁置,如提出建立海军部的议案得到国会同意用了10年,建立内政部用了39年,劳工部用了45年。与此同时,国会的处境也不轻松,它通过的立法常常被总统否决,在罗斯福总统时就达580次之多。这反映出美国(   )
    A .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制约 B . 民主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C . 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 . 分权制衡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 18.  1791年9月14日,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1791年宪法》规定,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立法议会,行政权归国王,司法权由选举产生的法官掌握,实行司法独立。宪法规定了公民具有信仰、言论、出版等自由。1791年宪法(   )
    A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 . 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 C . 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D . 根除了封建专制复辟危险
  • 19. “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本主义民主的关键和核心是(   )
    A .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B . 革命的彻底性 C . 市民的整体素质 D .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20. 近代以来,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美国创立了总统共和制,法国融合总统制与议会制,德国确立的是二元君主制。这最能说明近代欧美民主政治发展具有的特点是(   )
    A . 曲折性 B . 继承性 C . 多元性 D . 发展性
  • 21. (2021高一上·魏县期末) 如图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 . 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 B . 照搬了美国政治体制 C . 废除了封建制度 D .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 22. (2021高二上·罗平月考) 1928年8月,中国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决定按照孙中山的建国程序结束“军政”,进入“训政”,明确由国民党承担“训政”全责,培养训练人民行使政权的能力。这表明国民党意在(   )
    A .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B . 发扬三民主义理论 C . 扩大人民政治权利 D . 营造专制的合法性
  • 23. 下图是出席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统计的统计图(共662人)。这一统计图能够说明(   )
    A . 社会主义政治体系正式形成  B . 新政权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D . 民主法制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 2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国家机关,必须厉行廉洁的、朴素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工作作风,严惩贪污,禁止浪费,反对脱离人民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该纲领的颁布(   )
    A . 推动了社会风气的改良 B . 确保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 . 与中共工作重心转移相适应 D . 加速了国家经济计划的开展
  • 25. (2021高二上·辉南月考) 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是从政权建设的现实需要出发的,是立足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和孤立顽固势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这凸显了该政策的( )
    A . 灵活性和创造性 B . 武装斗争的精神 C . 原则性和国际性 D . 社会主义革命性
  • 26. 中国现代有一种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 政治协商制度 C . 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27.  1954年宪法指出:“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这(   )
    A .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B . 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C . 宣告了中国进入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新时期 D . 宣布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正式确立
  • 28. 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人大代表的名额,由此可见(   )
    A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 .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 . 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 .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 29.  1953年3月1日,《选举法》正式颁布施行。根据《选举法》的规定,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下图是当时的选民证,由此可知(   )
    A . 人民当家作主有了法律保障  B . 人民民主专政得以实现 C . 人民当家作主新的纪元开启 D . 统一战线工作得到落实
  • 30. 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图①到图②反映了君主专制政体的结束 B . 图②具有民族团结的寓意 C . 图③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 D . ①②③的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
  • 31. (2021高一上·贵州期中) 《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
    A . 世卿世禄制 B . 军功爵制 C . 郡县制 D . 科举制
  • 32. 北魏孝文帝时期,曾下令奴婢不准出家为僧,地方出现私度为僧的,根据情况,要对邻、里、县、郡官员进行处罚或免官,此举旨在(   )
    A . 维持国家赋役征发 B . 维护儒学正统地位 C .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D . 打击分裂割据势力
  • 33. 有学者在评价孝文帝时认为他“汲汲于用夏变夷”,完全接受了中原封建文化及其价值观,而全未虑及 其不良成分之腐蚀性。虽然在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全面地实行“汉化”,而代价是本民族的消融;而 他的“欲传之子孙”,使北魏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也没有达到。由此可知,该学者(   )
    A . 反对民族融合力主维护本民族特色 B . 认为北魏灭亡源于孝文帝改革 C . 强调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D . 批判了孝文帝的全面汉化政策
  • 34. 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有如下说法,对这些说法理解正确的是(   )

    《中国:传统与变革》

    作者费正清和赖肖尔

    他的一些改革是在经济和行政上向前迈出的步子,而其他的措施只是以前制度的恢复。王安石像汉代的王莽一样,宣称他的改革符合古代经籍的内容

    《世界文明史》

    作者伯恩斯和拉尔夫

    王安石的利农主张成为近代各国政府推行某些措施的先声,他的总纲领接近一种“国家社会主义”

    《中国通史》

    作者吕思勉

    王安石所行的政事有一定功效,但引起的弊端极大。免役法利大于弊,裁汰冗兵确是收到很大的效果,但所置将兵未必精强等

    A . 王安石变法过于久远难以评价 B . 没有客观公正的评判标准 C . 评价会因立场、角度不同而不同 D . 文献与实物史料须相互印证
  • 35. 浙江省奉化中学诞生于1901年,那年奉化把锦溪书院改建为龙津学堂,率先开设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外国史、舆地、外语等课程。这一奉化教育大事件的发生直接源于(   )
    A . 《辛丑条约》的签订 B . 清末“新政”的推行 C . 科举考试的废除 D . 学部的设立
  • 36.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等学堂如下课程、课时。从中可以看出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 . 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B . 新旧交替的发展特征 C . 西学课程占据主导地位 D . 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 37. “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都是从这次会议开始的。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由这次会议揭开序幕的。”这次会议是(   )
    A . 中共八大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 38. 我国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 . 加强与各国友好往来 B . 推动国内经济体制改革 C . 增进外汇创收 D .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 39. 新中国建立过程中,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土改;在上海等大城市与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物价;同时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由于美国组成的“联合国军”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
    A . 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B . 实现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C . 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完全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40. 翦伯赞先生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商鞅)又下令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权,为地主经济的发展铺平道路。”然而当今许多学者研究指出,此说并不符合战国历史的实际情况。战国时各国都要加强君权,君主和国家势必要把土地牢牢地抓在手中,这样才有富国强兵的物质支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中允许土地买卖的措施不存在 B . 历史材料的分析年代越靠后越客观准确 C . 多数学者的观点一定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D . 历史问题的研究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非选择题
  • 4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雍正时,出现了一个新的内廷秘书机构军机处,其最重要的职掌,是将皇帝口谕拟写为文字“上谕”下发。……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控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它事实上成为清朝君主集权的得力工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四十三)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四十四)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四十五)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及发布命令之时,须副署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参议院、大总统、国务员三者关系中赋予参议院广泛的权力,国务员有实际的责任,临时大总统的权力却受到限制。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机床边、矿井下、田野里的工人和农民的代表;来自课堂、实验室、医院、研究机构、文化部门的知识分子代表;来自军营和边防的解放军代表;来自内蒙古草原、西藏高原、天山脚下和西南边陲的蒙、藏、维、壮、苗等少数民族代表;共产党员、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大会的任务是制订宪法和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人。

    ——摘编自林蕴晖《向社会主义过渡:中国经济与社会的转型》

    1. (1) 据材料一,概括军机处的职责和实质,据材料二,列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的制度,并分析其目的。
    2. (2) 根据材料三,概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特点和任务。
    3. (3)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政治制度的历史发展趋势。
  • 42.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材料一:中国的传统: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材料二:雅典模式:“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材料三:英美模式: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改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政治传统与雅典民主的特点。
    2. (2) 据材料三,概括“光荣革命”创造的完美政治设计,并说明该设计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
    3. (3) 材料三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