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教育家 |
主张 |
1912年 |
蔡元培 |
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主张五育并举 |
1904年 |
张伯苓 |
最早把奥林匹克教育列入学校课程,通过实施奥林匹克教育推动较园体育课程建设。他在创办南开学校之初,就明确提出,教育一事,尤要在造成完全人格,德、智、体三育并进而不偏废 |
1928年 |
粱漱溟 |
东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异,中国人传统的教育侧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倒重“知识"教育,例如自然科学之教。东西方教育各有得失,应该相互借鉴 |
阶层 |
卖土地数 |
卖出百分比 |
买土地数 |
买入百分比 |
工人 |
4 |
0.11 |
29.80 |
1.35 |
雇农 |
7.3 |
0.2(弱) |
102.15 |
4.63(强) |
贫农 |
492.46 |
13.4(强) |
669.89 |
30.396 |
中农 |
765.0 |
20.93(弱) |
1192.18 |
54.1(弱) |
富农 |
1061.33 |
29.06(强) |
113.77 |
5.16(强) |
地主 |
1320.61 |
36.13(强) |
35.25 |
1.59 |
小工商业者 |
4.50 |
0.12(强) |
60.70 |
2.71(强) |
1602年 |
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阿姆斯特丹办公室开始出售自己的股票,并成为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 |
1609年 |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进行股票交易的证券交易所 |
1609年 |
荷兰的威瑟尔银行成立,奠定了现代中央银行基础模式 |
代表 |
土地投机者 |
高利货者 |
工商航运者 |
持大量公债者 |
奴隶主 |
人数 |
14 |
24 |
12 |
40 |
15 |
年份 |
国家 |
||||
英国 |
美国 |
德国 |
法国 |
俄国 |
|
1870年 |
22% |
8% |
6% |
10% |
— |
1913年 |
15% |
11% |
13% |
8% |
4% |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文化自觉,同样表现为“人的自觉”,有时也被称之为“人文主义”或“人本主义”。无论是孔孟学说还是程朱理学,儒家文化始终执着于强调人之为人的道德性。同时,它对道德性的强调以维持社会的秩序为出发点和归宿,对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道德要求,这便使其所强调的道德限定在伦理道德的范畴。儒家文化在晚明时期发生了裂变与分化。李贽发挥王艮的“百姓日用即道”的思想,提出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对自然人性的肯定,着眼于“我”之真实;对个性意识的推崇,侧重于“我”之独立,二者共同体现出晚明人文精神的“人”不再是儒家文化中伦理型的人。但这股人文主义思潮并未掀起类似西方文艺复兴那样深入持久的文化运动,它只作为儒家主流文化的一股逆流在中国文化史中昙花一现。
——摘编 自孙桂丽《对中国古代主流人文精神的反叛浅谈晚明人文主义思潮对“人”的发现》
材料二:近代中国的文化自觉发展可以追溯到1840年。自幼学习儒家经典的洪秀全在偶然接触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后,在基督教义的基础上,融入儒家思想文化中的“大同思想”;而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是对儒家“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和发展;改良派在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基础上,自觉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主张采用西方君主立宪制;19世纪末,革命派以中西思想文化融合创新中提出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为文化精神的旗帜;进入20世纪后,不同政治派别思想家无不把文化作为民族自觉自立的要素。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用“民主”“科学”大旗猛烈冲击中国的封建思想文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文化则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融合创新中自我创建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摘编 自杨正军《“文化自觉”视野下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变迁与转型》
材料:
——摘编自陈争平《1895~1930年中国国际支收研究》
阅读材料并从中任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后,有鉴于隋文帝“不悦儒术,专尚刑名”和隋炀帝“法令滋章,教绝四维”,以致滥用酷法,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因而提倡以儒教为宗,以刑罚为辅,进行统治。命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拟改《武德律》,历时十载,于贞观十一年(637年)完成。贞观十年(636年),唐太宗令房玄龄等人删武德、贞观以来的制敕三千余件,“定留七百条,以为格十八卷,留本司施行”。唐朝的法有律、令、格、式四类,律是问刑的科条,令是关于各项制度的规定,格是对律令所作的补充和修改,式是各种行政法规和活动细则。这四者同时并行,构成严密.的法网。主要形成于唐太宗时期的《唐律》,条目简明,内容完备,概括了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婚姻家庭等各个方面,是一部综合性的封建大法,它在中国古代法制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它不仅通行于有唐一代,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宋元明清各代修律所沿袭和效法。《唐律》的影响远被朝鲜、日本和越南等东方各国,甚至在世界法律中成为独树一帜的一大法系。
——摘编自漆侠《中国改革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