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以上化简步骤中,第步是进行分式的通分,通分的依据是.
b.第步开始出现错误,这一步错误的原因是①_ , ②.
甲班 | 108 | 112 | 96 | 93 | 109 | 99 | 103 | 97 | 105 |
84 | 78 | 88 | 96 | 72 | 84 | 86 | 98 | 102 | |
乙班 | 113 | 94 | 111 | 108 | 75 | 86 | 80 | 77 | 74 |
99 | 105 | 100 | 86 | 89 | 76 | 93 | 88 | 84 |
[整理数据]整理以上数据,得到两个班样本数据的成绩频数分布表.
成绩 频数 班级 | 72≤x<84 | 84≤x<96 | 96≤x<108 | 108≤x<120 |
甲班 | 2 | 5 | 8 | 3 |
乙班 | 5 | 7 | 3 | 3 |
[分析数据]根据以上数据,得到以下统计量.
统计量 班级 | 平均数 | 中位数 | 众数 | 优秀率 (分数不低于96分) |
甲班 | 95 | a | 84,96 | m% |
乙班 | 91 | 88.5 | b | 33.3% |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方案一:第一步:在国旗杆前平地上选择一点A作为测量点,用自制的测角仪测出观察者看国旗杆顶端D的仰角α;第二步:在点A和国旗杆底端点C之间选择一点B,测出由点B看国旗顶端D的仰角β;第三步:测出AB两点间的距离;第四步:计算国旗杆的高度CD.
方案二:第一步:在国旗杆前平地上选择一点A,用自制的测角仪测出观察者(竖直站立)看国旗杆顶端D的仰角α;第二步:测量观察者眼睛到地面的竖直高度AE;第三步:测量点A到国旗杆底端C的水平距离AC;第四步:在点A处重复上述操作,得到仰角及距离;第五步:计算国旗杆的高度CD.根据以上方案,测量信息汇总如下:
课题 |
测量校园旗杆的高度 |
||||||||
方案 |
方案一 |
方案二 |
|||||||
测量示意图 |
|||||||||
测量数据 |
测量项目 |
α |
β |
AB的长 |
测量项目 |
α |
AE的长 |
AC的长 |
|
数据 |
33° |
45° |
5.99m |
数据 |
第一次 |
32.7° |
151cm |
17.47m |
|
第二次 |
33.3° |
153cm |
17.45m |
||||||
平均值 |
a |
152cm |
b |
②请判断哪个方案更好,并说明理由.
第一步:在直线l上任意取两点A,B,连接AC,BC,且AC>BC;
第二步:作△ABC的外接圆O;
第三步:以点A为圆心,CB长为半径作弧,交于点D,连接AD;
第四步:作直线CD,则直线CD即为所求作的平行线.
已知:如图,△ABC内接于⊙O,AC>BC,D为弧AC上一点,且满足.求证:.
如图,点C是半圆O上一动点(不与点A,B重合),直径AB=8cm.射线AD平分∠CAB交BC于点D,连接OD.当△AOD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线段AC的长度.
小明同学尝试结合学习函数的经验研究此问题.请将下面的探究过程补充完整:
AC/m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AD/m |
1.32 |
2.53 |
3.63 |
m |
5.54 |
6.41 |
7.23 |
OD/m |
3.13 |
2.53 |
2.25 |
n |
2.60 |
3.02 |
3.50 |
当AC=4cm时,无需测量,请直接写出m,n的值.(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参考数据:≈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