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立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43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 1.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这主要反映了(  )
    A . 农业家庭式劳作 B . 农业庄园式劳作 C . 手工业家庭式劳作 D . 手工业作坊式劳作
  • 2.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历史现象的存在离不开特定的时空。下图是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①处居民率先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B . ②处土地主要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C . ③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     D . ④处土地两年不耕作将被村社收回
  • 3.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中提到:汉朝农业产量高于中世纪的欧洲,欧洲每英亩500磅的产量就被视为高产,而且由于种植的谷物品种产出率低,收成中的1/3必须留作种子。中国人留种要少得多,而得到的回报却要多得多。汉朝农业高产是由于(  )

    ①翻车、筒车等灌溉工具的使用     

    ②龙首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

    ③铁犁牛耕技术的推广             

    ④精耕细作生产方式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4. (2022高二上·舟山期末) 2021年10月16日是第41个“世界粮食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造就未来。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更好生活。”“世界粮食日”的设立旨在(  )
    A . 从根本上解决世界粮食危机  B . 增强公众对世界饥饿问题的意识 C . 彻底摆脱世界粮食生产困境  D . 有效保证世界粮食的供应安全
  • 5.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0年,提取青霉素的方法被发明。1942年,青霉素得以批量生产,成为二战中重要的救命药品。上述材料反映出(  )
    A . 化工产业开始逐步兴起 B . 科研活动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 C . 战争是科技进步的主因 D . 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成熟完备
  • 6. (2022高二下·儋州月考) 酒器是商代青铜器中的主要种类,甲骨卜辞中也常见“酒、醴”字,西周早期的大盂鼎铭文记载了商君臣沉湎于酒而亡的教训。这一定程度反映了商代(  )
    A . 盛行占卜和鬼神崇拜 B . 青铜制造技术发达 C . 农业经济的发展程度 D . 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 7.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据文献记载,乾隆年间,河南巡抚陈宏谋“募间人种红薯”;江西大廣县知县余光璧也在当地大力推广种植红薯并“告以种法”。上述史料可直接说明当时(  )
    A . 民本思想的践行 B . 新型作物的传播 C . 饮食习惯的变化 D . 人地矛盾的加剧
  • 8. (2021高二上·诸暨期末) “世界是由一块被科学家称为“联合古陆”的巨大陆地构成。地质力量撕裂了这片广袤的大地, 将它分成欧亚大陆和美洲大陆……用历史学家克罗斯比的术语来说,哥伦布标志性的成就是让“联合古陆的裂隙重新弥合”。下列可以作为“重新弥合”的证据是(  )

    ①《本草纲目》中所附的葡萄和苜蓿图

    ②16世纪中叶德国学者绘制的番茄植株和果实图

    ③清朝吴其濬绘制的玉米图

    ④英国人于16世纪绘制的马铃薯图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9. (2021高二上·诸暨期末) 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中认为:植物的驯化意味着人类的粮食越来越多,因而也就意味着人口越来越稠密。因此而带来的粮食剩余和(在某些地区)利用畜力运输剩余粮食,成了定居的、行政上集中统一的、社会等级分明的、经济上复杂的、技术上富有革新精神社会的发展的先决条件。这说明(  )

    ①农业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②农业革命提供了比较稳定的食物来源

    ③农业革命促成了人类文明的出现      

    ④农业革命使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0.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一艘货船在1910年离开英格兰,带着铁轨和普通货物前往墨尔本,然后为阿根廷捎上联合收割机,此后装载运往加尔各达的小麦,在此装载运往纽约的黄麻。它在17个月里跨越了六大洲,而它的一切航程都是由身处伦敦的经纪人通过电报安排的。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材科信息有误当时无电报 B . 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 C . 英国当时以商品输出为主 D . 科技推动世界市场发展
  • 11. (2022高二下·台州期中) 有学者认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首先依靠各国自身努力,加大农业生产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产量。”下列项中属于“农业技术”的有(  )

    ①“中国超级杂交水稻”的培育        

    ②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③有自动装置的铧式犁的使用          

    ④大型农场和养殖场的推广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2.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图3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  )

    普通工作日从每天早上6点准时开始,每天有半个小时的早餐时间、一个小时的午餐时间以及下午半个小时的喝茶时间;工人迟到2分钟将会被扣除半个小时的薪水……工作期间禁止聊天。

    A .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 . 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 C . 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 D . 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 13.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机器人(英文名:Robot)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可以辅助甚至替代人类完成危险、繁重、复杂的工作。1962年以来,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三代,即操纵型机器人、自动型机器人和智能型机器人。机器人的使用( )
    A . 大大缓解了人口压力 B . 体现了科学技术的综合运用 C . 促进了经济持续繁荣 D . 使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
  • 14. (2023高二下·元氏期中) 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其出现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耕作工具——铁犁铧                

    ②灌溉工具——翻车

    ③纺织工具——陶纺轮                

    ④制瓷工具——支钉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①②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②①③
  • 15. (2023高二上·慈溪期末) “何足挂齿”的“齿”原指织机上的定经齿,能挂在齿上的丝,就能被织成锦,后“挂齿”引申为“重要的事物”;“丝丝入扣”之“扣”通“筘”,原是织机上的主要机件,织布时每条丝线都要从筘齿间穿过,后引申为细致之意。这些成语的由来折射出古代中国(  )
    A . 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 B . 士大夫精通纺织技术 C . 民营纺织生产效率高 D . 手工业生产精益求精
  • 16.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2019年12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明确对辣条类食品统一按照“方便食品(调味面制品)”生产许可类别进行管理。据悉,辣条原料主要为小麦和大豆,此前多次因食品安全问题被曝光,问题产生原因可能在于(   )
    A . 小麦生长过程农药化肥残留 B . 原料加工过程违规使用了添加剂 C . 辣条加工过程机械化程度不够 D . 辣条生产过程工人操作不够规范
  • 17. (2023高二下·肇州月考) 1895年,清政府发出一道“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的上谕;1903年,清政府设立商部,同时鼓励各地设立商会,并制定了奖励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这些举措(  )
    A . 带动了民间投资设厂热潮出现    B . 导致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C . 客观上延迟了反清革命的爆发   D . 推动了洋务企业的较快发展
  • 18. (2023高二下·泉州期中) 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了1万年前的稻作遗存,以及打制石器、动物遗骸等。其中动物遗骸包括28种哺乳动物、27种鸟禽类、5种鱼类、33种螺蚌、龟鳖类及昆虫,出土了117种植物的种子。这些证据说明当时居民生活状况是(  )
    A . 稻谷是唯一的粮食作物 B . 农业出现推动科技的发展 C . 手工业从农牧业中分离 D . 采集渔猎和稻作提供食物
  • 19.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董必武曾赋诗云:“鱼嘴分江内外流,宝瓶直扼内江喉。成都坝仰离堆水,禾稻年年庆饱收。”董老歌颂的是(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井渠
  • 20. (2022高二下·东莞期中) 1874年,西方人报道了机器缫丝业在广州的窘境:采用机器来缫丝引起了很多人反对。……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这是主要的反对理由。……第二个理由是因为男女在同一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第三个理由是……工匠操纵机器,技艺不纯熟,容易伤人。该报道反映出(   )
    A . 民族资本家和封建势力联系紧密 B . 洋务运动并没有得到民众的支持 C . 机器生产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变动 D . 传统观念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21.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通过“十二年科技规划”的实施,中国逐步摆脱了对苏联援助的依赖,突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独立自主地建成了自己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和国防科学技术体系。这些科技成就(  )
    A . 有力捍卫了国家安全 B . 得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扶持 C . 直接推动了经济发展 D . 铸就了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 22.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唐代陈廷章在《水轮赋》中写道:“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法式)。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这里的“水轮” (     )
    A . 最早出现在曹魏时期 B . 利用水力来鼓风冶铁 C . 利用人力来引水灌溉 D . 采用了水力运转原理
  • 23.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19世纪的英国人“以分钟、秒为单位”“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
    A . 钟表的发明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B . 工业革命导致人们时间观念加强 C . 资本家严格厂规使工人压力增大     D . 工业文明已经完全取代农业文明
  • 24. (2022高二下·东莞期中) 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修正案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据此可知(  )
    A . 国家以法律手段保障食品安全 B . 食品生产标准体系确立 C . 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完善 D . 食品安全问题开始受到国家重视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25. (2022高二下·龙江月考) 民以食为天,食物物种交流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迎来了高潮;在当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食物物种日益丰富的同时也使得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北美洲向世界食品作物库贡献了玉米、马铃薯、木薯、番茄、可可、花生、红薯、南瓜、瓜笋、菠萝和其他一些物种。例如,马铃薯很好地适应了从爱尔兰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地区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它的引入对18—19世纪这一地区的人口激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激增的人口为海外帝国提供了大量人力,并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足够的劳动力。马铃薯营养丰富,容易保存,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尤其如此。在马铃薯的原产地安第斯山区,人们已经开发出了极高的生产及储存马铃薯的技术。15世纪,马铃薯为安第斯印加帝国的扩张提供了能量。马铃薯在欧洲,特别是在爱尔兰的经历也揭示了过于依赖单一主食的危险性。1845—1852年,由于一种马铃薯疾病而导致的歉收使爱尔兰陷入了马铃薯饥荒之中:100万人死亡,另外还有100万人移出国境,爱尔兰因此丧失了1/4的人口。

    ——摘编自【美】约翰·麦克尼尔(著),夏天(译)《世界历史中的物种交流》

    材料二:疫情背景下国际食物市场失灵问题更加凸显,使得低收入国家、地区和脆弱群体面临更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加强食物安全领域国际合作的需求日益迫切但同时国际合作也面临着受疫情冲击导致的治理目标和手段变革、预算削减等挑战。

    ——摘编自陈志钢等《疫情下的全球食物安全及国际合作:中国的角色和应对策略》)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马铃薯迅速传播的原因及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思考,我们应当如何应对疫情背景下较为严峻的食物和营养安全形势?
  •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历代政府均把粮食安全摆在治国安邦的重要地位……汉代贾谊积极主张发展粮食生产,重视粮食储备,认为粮食储备是“天下之大命”。唐宋时期,形成了体系健全的救荒救灾的仓储制度,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历代政府一方面发挥政府在粮食流通中的干预作用;另一方面,还发挥自由贸易在调节粮食余缺方面的作用。清乾隆皇帝对建立全国统一粮食市场的必要性就有着清醒的认识,并给粮食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摘编自吴宾等 《试论中国古代的粮食安全观》

    材料二     圈地运动早在15世纪就已经在英国盛行,它为资本家提供了雇佣劳动力,并将封建土地所有制转化为资本主义大土地所有制……16世纪中期,土豆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17世纪时,土豆已经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842年,英国和德国兴建了制造过磷酸盐化肥的工厂……1861年,美国拥有的收割机已超过10万台。

    ——摘编自王荣生《近代欧美国家农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材料三     随着我国大规模经济建设开始,大批农民从农村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就业人数激增。1953年 国家收入粮食540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7亿斤。而农民在土改后生活改善,对粮食消费的需要提高了,有余粮也不急于出售。东北等产粮区遇到灾荒,使供销局势更显紧张。一些私人粮商又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市场粮价大幅上涨,一些经济困难的城市居民已难以购得必须的口粮,造成人心惶惶……据现有情况,只能采取这样的政策: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实行定量分配……

    ——摘编自金冲及《20世纪中国史纲》第3卷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重视粮食安全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欧美各国能实现粮食安全的主要原因。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粮食政策出台的历史背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