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蒸发结晶 |
B | 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稀硫酸 | 将4g浓硫酸加入到46g水中,搅拌 |
C | 鉴别碳粉、铁粉、氧化铜三种固体 | 取样,分别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 |
D | 检验CO2中混有HCl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①泡腾片中柠檬酸发生反应: ,X 的化学式为 。
②泡腾片中维生素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下列“天宫食品”中富含维生素 C 的是 。
a.苹果 b.酱牛肉 c.米饭
①电解液采用 4%的 NaOH 溶液,用 100g8%的 NaOH 溶液配制,需加水 g。
②通电一段时间后,若 B 管中收集 10mL 的气体,则 A 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约 为 mL。
氢在太阳中的核聚变放出大量光和热,是太阳能的来源,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对人类未 来文明发展至关重要。2021 年 5 月,中科院“人造太阳”EAST 实验装置创造了氘、氚核聚 变在 1.2 亿摄氏度下运行 101 秒的新纪录,为世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氢气是高热值清洁燃料,目前主要通过电解水和天然气重整的方法获取氢气,其中天然 气重整制氢的一种原理为:① ,② 。氢氧燃料电 池已被用作汽车驱动电源,H2 和 O2在电池内部(含有 H2SO4 或 KOH 等物质的溶液)发生 反应产生电能。另外,CH4、酒精(C2H5OH)等也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它们在燃料电池中的反应本质上与它们在 O2中的燃烧相同。
原子名称 | 质子数 | 中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氘(dao) | 1 | 1 | 1 |
氚(chuan) | 1 | 2 | 1 |
则,氚原子和氧原子(Ar:16)结合的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①该反应中涉及的氧化物有 种。
②该反应生成 C 和 D 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③该反应中,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的是 (填元素符号)。
方案一:用熟石灰与氯化铵研磨制备氨气;
方案二:用生石灰和浓氨水混合制备氨气。
方案三:用熟石灰与氯化铵混匀,共热制备氨气;
①有同学认为方案一不适合实验室制取氨气,理由是 。
②实验发现,方案二能快速制取氨气。原因是 , 。
③若选择方案三,则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 (填写装置字母)。检验氨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猜想与假设】
小知的猜想:气体是二氧化硫;小辰的猜想:气体是氧气;小彬的猜想:气体是氢气。 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 。
①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 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②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
他们设计了图 3 装置进行实验,并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 4 中的装置连接,验 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小知 | 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 | 小彬的猜想正确 | |
小辰 | 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 木条不复燃 | |
小彬 | 连接导管a与导管(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气体燃烧,有轻微“噗”声 |
图 1 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面获得电子生成 氢气。
【学生感悟】
图 3 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小辰认为也可能是铜失去电子,形成铜离子。需继续探究。小彬认为可以借助图 2 实验 中一个的实验现象,就足以说明铜没有参加反应,无需再次实验。该现象是:一段时间 后, 。
图 2 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金属活动性较 (选填“强”或“弱”)的金属在水溶液中先失去电子。
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延缓铁的锈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嵌入某种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 ____ 。(填序号)
[实验1] 学习碱的性质时,甲组同学分别向澄清石灰水 和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如图①、②)。观察到:
①中澄清石灰水很快变浑浊,②中无明显现象。
甲组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乙组同学提出异议,如果生成物具有 性质,就无明显 现象。他们设计如图③所示的实验,若软塑料瓶变瘪就可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 反应。他们的依据是 。
结论:二氧化碳能与碱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2] 丁组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一段时间二氧化碳,发现也变浑浊了。
已知:①室温下某些物质的溶解度:氢氧化钠 109g,碳酸钠 21.5g,碳酸氢钠 9.6g。
②向碳酸钠溶液中不断通入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
【猜想与假设】
猜想 1:可能生成了难溶物。
猜想 2:可能与二氧化碳的量有关。
猜想 3: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有关。
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正确是 ,理由 。
组别 | 氢氧化钠溶液 | 通入CO2的体积/mL | 实验现象 |
1 | 10% | 300 | 没有明显现象 |
2 | 10% | 450 | 出现较少浑浊 |
3 | 10% | 500 | 出现较多浑浊 |
4 | 10% | 600 | 出现大量浑浊 |
解释与结论 1:溶液变浑浊的原因主要是: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 碳酸氢钠的 ,导致溶液浑浊。所以,猜想 2 (填“成立”或“不成立”)。
组别 | 氢氧化钠溶液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1% | 持续通入等体积的CO2气体 | 没有明显现象 |
2 | 5% | 出现很少浑浊 | |
3 | 10% | 出现大量浑浊 |
解释与结论 2:由此可知,猜想 3 (填“成立”或“不成立”)。
结合所给数据,丁组推测实验 3 中出现的不溶物还可能是碳酸钠,理由是 。
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如果始终不能产生浑浊现象,氢氧化钠溶液 的浓度最大值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查阅资料】①;
②;
③BaSO4 为一种不溶于水和盐酸的沉淀;
④BaSO3为一种不溶于水、溶于盐酸的沉淀。
【实验探究】
Ⅰ.称取 3.20g 黄铁矿样品放入如图 1 所示装置(夹持和加热装置省略)的石英管中, 从 a 处不断地缓缓通入空气,高温灼烧石英管中的样品至反应完全。
Ⅱ.反应结束后,将 B 瓶中的溶液按图 2 流程进行处理。
【问题讨论】
根据题中提供的数据,计算该黄铁矿中 FeS2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