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检验CO2中混有HCl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B | 测定某废水的酸碱度 | 将润湿的pH试纸浸入样品中 |
C | 除去粗盐中混有的泥沙 | 取样,溶解、蒸发、结晶 |
D |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 取样,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评价及分析 |
A | 除去CuO粉末中的C粉 | 加足量的稀H2SO4过滤 | 符合题意:CuO和H2SO4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uSO4 , 而C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
B | 蒸发NaCl溶液获得NaCl固体 | 一直加热至溶液完全蒸干 | 不符合题意:完全蒸干溶液会造成固体溅出 |
C | 除去KCl溶液中的K2SO4 | 加适量的Ba(NO3)2容液,过滤 | 符合题意:因为K2SO4和Ba(NO3)2反应生成BaSO4不溶于水,可过滤除去 |
D | 除去CO2气体中的HCl气体 |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干燥 | 符合题意:HCl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可与NaOH反应被除去 |
这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混合物 |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洗涤、烘干 |
B | 鉴别硫酸铵和硫酸钠 | 分别取样,溶于水后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是否变浑浊 |
C |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杂质碳酸钠 |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再蒸发结晶 |
D |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 | 先通入足量的碳酸氢钠溶液,再通入浓硫酸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
A | 鉴别(NH4)2SO4和K2SO4 | 取样,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
B | 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C | 除去氮气中的少量氧气 | 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木炭 |
D | 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 将铜丝、铁丝分别插入硫酸锌溶液中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A |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 取样,分别加适量水,溶液温度升高的是NaOH固体 |
B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取样,分别加适量肥皂水,产生泡沫少的是软水 |
C | 鉴别木炭和氧化铜粉末 | 观察颜色,黑色的是木炭粉 |
D | 检验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的说明含有HCl |
A.室温下,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B.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
C.探究燃烧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D.探究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的高低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CO2中的HCl气体 |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
B | 鉴别氮气和氧气 | 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 |
C | 鉴别NaOH和NH4NO3固体 | 分别溶于水,测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
D | 从KCl与MnO2的混合物中回收MnO2 |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序号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实验目的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探究蜡烛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 探究不同溶剂中物质溶解性强弱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除去氧化钙中的碳酸钙 | 加足量水、搅拌、过滤 |
B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C | 鉴别硝酸铵和氢氧化钠 | 分别加适量的水,用手触摸容器外壁 |
D | 鉴别化肥KCl和NH4Cl |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
选项 | 实验目的 | 所选药品或方法 |
A | 提纯: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硝酸钾 | 降温结晶 |
B | 除杂:铁钉表面的铁锈 | 长时间浸泡在过量的稀盐酸中 |
C | 检验:肥皂水的酸碱性 | 用玻璃棒蘸取肥皂水滴到pH试纸上 |
D | 鉴别:氯化铵、氯化铜、硫酸钾 | 氢氧化钠溶液 |
在实验1中,用滴管缓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观察到烧杯内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该现象能证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依据是。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作用是。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不考虑酚酞)。
在实验2中,将稀盐酸全部注入试管中,立即固定活塞。观察到氢氧化钠固体全部消失,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部分同学由此认为氧氧化钠和盐酸发生了反应。但有的同学不赞同,理由是(装置气密性良好,稀盐酸挥发忽略不计):他认为仍利用此装置,再补充一个实验才能达成实验2目的,实验需要的试剂及用量为。
①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反应 ②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只有NaCl;
小亮认为:可能有NaCl、BaCl2;
小明认为:可能有NaCl、BaCl2、Na2SO4
【交流讨论】从物质共存的角度分析,你认为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
你的猜想是。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小亮猜想不正确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BaCl2溶液 |
|
你的猜想成立 |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2SO4猜想三:。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不成立 |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硫酸 | 有白色沉淀生成 | 猜想三成立 |
I、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既要考虑生成物,又要考虑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Ⅱ、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步骤二中除可用稀硫酸外,还可选用(填字母序号)也能达到同样的实验目的。
a.稀盐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钠溶液
近年来,自热食品种类繁多。只需将撕去塑料膜的发热包放入凉水中,就能享用美食,很受年轻人的追捧。实验小组同学买来一份自热食品进行以下探究。
【资料】Ⅰ、发热包中物质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碳酸钠、铝粒。
Ⅱ、铝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和氢气,偏铝酸钠溶于水。
小组同学取出发热包,撕去塑料膜,放入适量凉水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迅速膨胀,同时还可观察到发热包内固体变硬结块,其可能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根据以上操作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Ⅰ的名称是。
一种常见铵盐的微观模型示意图为 , 则它表示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已知硝酸铵溶液显酸性,则该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和(填离子符号)。
【查阅资料】浓盐酸靠近浓氨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烟。
【进行实验】
将一根玻璃管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盐酸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甲。
浓盐酸与浓氨水未直接接触就产生白烟,是因为浓盐酸和浓氨水都具有。
再取一根V型玻璃管,开口向上竖直放置,在左右两端同时塞入分别滴有浓盐酸、浓氨水的脱脂棉,再塞紧橡皮塞。稍后,在靠近浓氨水的一端最先出现白烟,如图乙。
图乙实验中,最先出现白烟的位置与图甲实验相反,说明相同条件下。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样品加水溶解,加入过量稀盐酸至反应完全 | 有产生 | 样品中有NaCl |
向上述溶液中继续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有产生 |
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有不正确,正确方案应选用(填字母)代替稀盐酸。
a.CaCl2溶液 b.稀硝酸 c.BaCl2溶液
【方案1】将样品溶解,加入过量CaCl2溶液,搅拌至反应完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的质量,计算Na2CO3的质量分数。
【讨论】上述两个方案中,你认为方案更优。
a.40-10 b.60-30 c.70-40
①“问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没有变质。
②“梦天”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部分变质。
③“天和”小组的猜想是:该溶液全部变质。
三个小组的同学们根据各自猜想,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小组名称 | “问天”小组 | “梦天”小组 | “天和”小组 |
药品种类 | 酸 | 碱 | 盐 |
实验操作 | |||
实验现象 | 有生成 |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红 | 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不变色 |
实验结论 | 该溶液已经变质 | 该溶液部分变质 | 该溶液 |
“问天”小组的实验中,能证明该溶液已经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在不改变被检验物质成分的情况下,排除干扰,能帮助我们得出正确结论。
②“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科学探究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拓展与延伸】
经过以上探究活动,同学们认为取用药品后,应及时瓶塞,防止药品变质。
对于同学们发现的这瓶溶液,下列处理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
用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60克。
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体积是。(结果保留整数)
化学兴趣小组发现,实验室有一瓶装满生石灰的塑料瓶已经膨胀且破裂。
为探究破裂处生石灰变质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燥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① | 取少量瓶中破裂处的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用手触摸烧杯外壁,然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 烧杯壁无发热现象 | |
② | 取①中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2CO3溶液 | 有Ca(OH)2 | |
③ | 取①中少许滤渣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 有气泡产生 |
实验结论:由上述实验可确定所取白色固体的成分。
④将②③两支试管中所有物质倒入一洁净干燥的烧杯中静置,则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对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进行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CaCl2 猜想三: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烧杯中的混合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 |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拓展】实验后的废液若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需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查阅资料】
①Na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下可与O2、H2O等物质发生反应,加热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较复杂的氧化物。
②Na2O为白色固体,溶于水并与H2O反应生成NaOH,还能与CO2反应生成Na2CO3。
【实验过程】
③打开活塞,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盐酸,让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后面装置。
④待F中石灰水变浑浊,点燃酒精灯加热,金属钠熔化并开始燃烧,熄灭酒精灯,待钠燃烧完全且试管冷却后再关闭活塞,观察产物为白色固体。
①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先通一会CO2再点燃酒精灯而不是直接点燃酒精灯?。
②C和E装置中盛放的试剂都是(填试剂名称);B装置的作用是。
【进行猜想】
猜想一:只有Na2O;猜想二:只有Na2CO3;猜想三:既有Na2O又有Na2CO3
【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请填写表格中空白处。
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将固体样品溶于水,取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盐酸,观察现象。 | 猜想一不正确 | |
Ⅱ | 再取样品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先向其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BaCl2溶液呈中性),待沉淀完全后静置,再取上层清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 溶液变红 | 猜想正确 |
小组有同学提出将实验Ⅱ中的无色酚酞溶液改成MgCl2溶液也可验证相同的猜想,请写出相应的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BaSO4不会被人体吸收,对身体无害,但 Ba2+是重金属离子,对身体危害较大。
【提出问题】与 BaSO4一样,BaCO3也不溶于水,有同学提出 BaCO3是否也可用作“钡餐”?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 BaCO3粉末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 |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 BaCO3 不可用作 “钡餐” |
①写出仪器a的名称:。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在燃烧的酒精上,火焰熄灭。火焰熄灭的原因是降低了温度和(填序号)。
A.隔绝空气 B.降低着火点 C.清除可燃物
选项 | A | B | C |
实验 | |||
实验描述 |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 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吸收热量使烧杯中溶液温度降低 | 水溶液呈紫色,汽油的颜色不变,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
【查阅资料】碱石灰的主要成分是CaO和NaOH。
【设计与实验】
方案甲:“气体质量法”
①按上图所示连接好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一定质量的碳酸钠样品于装置A中。
②打开止水夹K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后,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③关闭止水夹K,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A装置中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
④待装置A中无气泡产生后打开止水夹K,再次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止水夹K,第二次称量装置C的质量,并记录。
⑤计算。
①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装置B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③步骤(4)中再次通入氮气的目的是。
④装置D的作用是。
方案乙:“沉淀质量法”
写出上述流程中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经过实验,最终都计算出了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请你根据方案乙中测定的相关数据,求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100%(用含有m、n的代数式表示)。
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方案乙优于方案甲,理由主要是____(填字母序号)。
Ⅰ:Cu+2H2SO4(浓)=CuSO4+SO2 ↑+ 2H2O
Ⅱ:2Cu+O22CuO CuO+H2SO4=(完成化学方程式)
Ⅲ:Cu+H2O2+ H2SO4=CuSO4+2H2O
将反应物混合,观察到:开始有少量气泡,而后反应剧烈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呈蓝色,试管发热。逸出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该气体为。他们对反应产生大量气泡非常好奇,推测是某些因素导致了H2O2分解。
甲同学认为是反应生成的CuSO4所导致,乙同学认为是反应放热使温度升高所导致。于是设计了下表实验进行探究。
编号 |
试剂 |
温度 |
现象 |
① |
10mL30%H2O2、1mL10%CuSO4 |
30℃ |
产生少量气泡 |
② |
10mL30%H2O2、 |
30℃ |
无明显现象 |
③ |
10mL30%H2O2、1mL10%CuSO4 |
80℃ |
快速放出气泡 |
甲同学对比实验①②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请将表中实验②补充完整。
乙同学对比实验(填编号)认为自己的推测正确。
丙同学认为,甲、乙同学的结论都不严谨,其理由是。
步骤一:加入一定量除锈后的碎铁皮
步骤二:加入含有少量铁黄晶种的悬浊液;
步骤三:滴加少量FeSO4溶液;
步骤四:控制合适条件,边搅拌边鼓入空气,充分反应48小时,得到大量FeOOH沉淀。
①将三颈烧瓶中所得FeOOH沉淀分离出来的实验操作是(填操作名称)。
②为提高产品纯度,需洗涤分离出的沉淀。洗涤前沉淀表面吸附的阴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③实验中仅滴加少量FeSO4溶液,就能得到大量FeOOH沉淀,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