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

更新时间:2022-11-27 浏览次数:5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 1.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远古时期,中华先民们对龙的崇拜是一种原始自然崇拜,而到商周时期,从质朴、多样化的龙发展到统一、规范的龙,龙也逐渐走向了权力中心。中华先民对龙崇拜的演进历程主要反映了(    )
    A . 早期文明浓厚的神权色彩 B . 多元一体格局的逐步形成 C . 中央集权制度的正式确立 D . 宗教信仰已趋向基本统一
  • 2. (2022高一上·濮阳月考) 在研究西周某一政治制度时,学者董恩林指出:周代受封侯从周天子手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权力便是因地制宜、开疆拓土,在分封各诸侯“并国”“开地”的过程中,周王的天下一统局面才得以形成和扩展,达到空前广袤的程度。作者意在强调 (    )
    A . 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B . 西周的国家政权开始逐渐趋向严密 C . 宗法制保证了各级贵族的政治特权 D . 礼乐制度保证了周王具有至尊权威
  • 3.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李山在《中国文化史》一文中写到“古代中国人缺少外战的热情,但有守卫家邦的意志。重视血缘家族,关注人伦情感,崇尚家国认同,它不足以激发主动征战的热情,却足以产生‘执干戈以卫社稷’的道义精神。家国对于他们来说是生死于斯的土地。”对这一民族精神的形成有深刻影响的是(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礼乐制 D . 军功制
  • 4. (2024高二上·辛集期末) 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 . 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 C . “天下为公” D . “郡”“国”并行
  • 5. (2022高一上·沈阳月考) “华夷之辨”最初指的是对中原及其四周文化区系的空间划分,具有一定的种族色彩,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它成为一个不折不扣的文化概念。“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萌芽 B . 不同地区文化差异的急速消亡 C . 华夏文化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D . 部落联盟向世袭制国家的过渡
  • 6.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进入战国后,各诸侯国运用政权的力量,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改革,如李悝变法在魏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这些改革都(   )
    A . 顺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B . 遏制了新兴诸侯纷争 C . 增强了华夏观念的认同 D . 加速了周王室的衰亡,
  • 7. (2023高一上·阳江期中)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新旧贵族,还是新兴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这一变化(    )
    A . 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 . 标志着选官制度的成熟完善 C . 进一步强化封建等级秩序 D . 是国家开疆拓土的主要手段
  • 8. (2024高一上·北京市月考) 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这突出反映了秦朝官制设置(    )
    A . 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 . 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C . 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D . 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 9. 汤因比在《人类与大地母亲》中指出,统一了中国的诸侯国秦国国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华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作者认为嬴政最大的贡献在于(        )
    A . 废除分封制 B . 实行郡县制 C . 建立皇帝制度 D . 开创统一格局
  • 10.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现藏于岳麓书院的岳麓秦简抄录于秦王政时期至秦始皇三十五年,其中不仅包含大量的令文,而且这些令大多是比较完整的,往往还带有令名。此外,岳麓秦简律令还有细节性规定,反映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法律及习俗等情况。在岳麓秦简新出现的秦律篇名中,10种见于睡虎地秦简,4种则未见。下列有关岳麓秦简的理解说法合理的是(    )
    A . 远离政治核心区,史料价值有限 B . 大多为抄录,主观删减色彩浓厚 C . 为二手史料,可多角度研究秦朝 D . 可弥补原有秦令研究材料的不足
  • 11.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西汉文景时期,在恢复经济的同时,实行“约法省禁”的政策,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诽谤妖言法、妻奴连坐法、段残肢体的肉刑等,并减轻笞刑,这反映出汉朝(   )
    A . 摒弃依法治国方针 B . 践行兼爱尚同精神 C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 强化大一统的思想
  • 12.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下列为西汉时期若干帝王在位时,太学中博士弟子人数变化统计表(注:据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第二卷改编)。表中人数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   )

    帝王

    汉武帝

    汉昭帝

    汉宣帝

    汉元帝

    汉成帝

    汉哀、平帝

    博士弟子

    50人

    100人

    200人

    1000人

    3000人

    7000人

    A . 儒学的社会地位在不断提升 B . 进入官学成为入仕的唯一途径 C . 官位被垄断的情形彻底改变 D . 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结束
  • 13. (2022高一上·射洪期中)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大多年幼继位。皇帝年少不能亲政,实际权力控制在外戚手中,皇帝长大后,便依靠宦官铲除外戚势力,宦官因此又掌握朝政。宦官专权的局面实质上反映了(    ) 
    A . 君主专制的没落 B . 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宦官与外戚相互争斗 D . 豪强地主的发展
  • 14.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 . 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 . 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 . 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 15.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 
    A .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己初步形成 C . 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 16.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翻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   )
    A . 各民族文化上互鉴交融 B . 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 C . 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 D . 汉族文化占主体地位
二、材料题,共三个大题,共52分
  • 17.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孔子企望周之复兴,“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孟子提出“定于一”,……重现孔子所说“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盛世。

    ——据《论语》《孟子》

    材料二:“故治民无常……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是故诸侯之博大,天子之害也……万物莫如身之至贵也,位之至尊也,主威之重,主势之隆也。”

    ——《韩非子》

    1. (1) 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与孟子主张的相同点,并分析他们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韩非子“兼天下”思想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秦在实践法家思想上的成败。
  • 18.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施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商鞅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对孝文帝汉化问题,史学界存在着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  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自觉的、坚定的比较彻底地推行汉化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他的以封建化为实质的汉化,是一种使少数民族文明化的进步的历史运动。

    观点二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缛腐朽,吸收的多是汉文化的糟粕,丢掉的却是拓跋族的勇武质朴的特点和长处,因此是迂腐的汉化。

    ——摘编自景有泉《近年来北魏孝文帝改革研究综述》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经济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并评价商鞅变法的作用。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文帝汉化问题的认识。
  • 19. (2022高一上·涪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费孝通的多元一体论是中国人类学、民族学整体性宏观研究的典范。80年代末他指出: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

    20世纪90年代他又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中华民族是包括中国境内56个民族的民族实体,并不是把56个民族加在一起的总称,因为这些加在一起的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

    ——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结合中国史相关史实评价材料中费孝通关于中华民族实体认识的观点。(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