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广州市真光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中...

更新时间:2022-11-29 浏览次数:59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 1.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

    A . 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 B . 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C . 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 D . 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 2.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良诸遗址以良诸古城为核心,考、古学界认为“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对遗址的考古发现证实,距今5000年左右长江下游地区已经出现早期国家,进入了文明社会。下列有关良渚文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仍然处于旧石器时代 B . 是奴隶社会繁荣时期 C . 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D . 此时私有制已经产生
  • 3. (2023高二下·云南月考) 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
    A . 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 B . 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 . 宗族根据血缘亲疏决定内部等级 D . 不同宗法家族的社会地位平等
  • 4.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史载:鲁襄公十四年,姜戌首领驹支在诸侯集会中,赋诗言志,诵读《诗经》。楚国申叔时要求对贵族子弟教之以春秋,教之《诗》,教之礼,教之乐。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
    A . 分封制度走向衰落 B . 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C . 华夏认同观念加强 D . 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 5. (2023高三上·如皋开学考) 商鞅在变法中提出了"废除世卿世禄制,建立论功行赏的赐爵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等措施,这有利于(   )
    A . 强化对基层社会的管理 B . 推动新的社会阶层出现 C . 阻断旧贵族的上升通道 D . 促进分封制和井田制的瓦解
  • 6.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中华元典“六经”诞生后,先秦诸子皆从中获取养料,特别是儒家学者强调“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旨在传承与守护“六经”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这一现象反映出先秦时期(   )
    A . 价值观念日益趋同 B . 儒学影响力不断增强 C . 统一成为时代潮流 D . 文明发展具有延续性
  • 7.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下列表述符合其特征的是(   )
    A . 由“公天下”转向“家天下” B . 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 .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型 D .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 8.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战车车轮宽度各有区分,车轮印记就成为甄别不同国家军队的方法。国君们也故意制造不同的战车区分敌我,防范外敌。据此可推知,秦始皇的“车同轨”(   )
    A . 促进了文化心理的融合 B . 实现了华夏族的身份认同 C .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消除了区域地理间的隔阂
  • 9. (2022高二下·顺德期中) 有学者认为,在东方六国文化和秦国文化尚未完全融合,战国时代的文化布局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传承秦朝制度,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六国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习俗。材料意在说明(   )
    A . 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的深层背景 B . 战国文化和习俗对秦制影响深刻 C . 汉初继承秦朝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 . 楚、齐、赵人之习俗影响汉朝文化
  • 10. (2023高一上·广东期中) 前119年,汉武帝实行盐铁国营,在各地设盐官、铁官,掌管盐铁的生产和销售,全国建立了大约50个铸造厂,每个铸造厂都有几百至千个囚犯或劳役作为工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   )
    A . 实行盐铁官营政策,干预国家经济 B . 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强化中央集权 C . 实行货币改革,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D . 解决了对匈奴战争的资金问题
  • 11. (2023高二下·定远开学考) 如图是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该线以北是游牧区,以南是农耕区。引发农牧界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 . 政府边疆政策的影响 C . 北方气候条件的恶化 D . 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
  • 12.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有学者指出,两汉时期,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央集权构成了威胁、但在国家和个体农民之间起着制衡两者利害冲突的作用,可以稳定地方,是社会的润滑剂和缓冲利。“它”指的是(   )
    A . 诸侯封地 B . 地主田庄 C . 繁重徭役 D . 郡国并行
  • 13.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西汉农学经典《氾胜之书》是以关中地区作为试验区的农书,代表东汉农学最高成就的《四民月令》记述的则是以洛阳地区为主要对象的农耕生活规范。这折射出两汉时期(   )
    A . 土地耕作方式的重大变革 B . 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增强 C . 土地占有形式的根本变化 D . 政治中心东移的历史变化
  • 14.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西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下图为出土文物“晋归义胡王”金印。诸如此类的还有"晋鲜卑归义侯"和"晋鲜卑率善中郎将"等金印。316年,西晋被匈奴所灭。据此推之(    )

    A . 西晋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 B . 西晋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激烈 C . 西晋政权国力有限 D . 西晋实施分封制度
  • 15. (2024高三下·河北模拟) 《门阀制度》一书认为,中古门阀制度,整个看来,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至于士族免徭役、婚姻论门第,“士庶之际,实自天隔”等特征,都是由前者逐渐派生的。据此可知(   )
    A . 士族因免徭役而经济实力强大 B . 政治地位决定了士庶的差别 C . 婚姻关系固化了当时的阶级 D . 门阀政治是当时政治的主流
  • 16.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的规模之大、历时之久、影响之深,超过以前任何一个历史时期。从4世纪初期到5世纪中叶,南迁人口不少于90万,即北方平均每8人中有1人南迁,南方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来自北方。据此推知,人口南迁(   )
    A . 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B . 推动农业商品化进程 C . 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D . 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
  • 17. (2022·济南一模) 北魏时,朝廷专门在洛阳设归正里接收南朝人,设归德里接收北方各族人,设慕化里接收“东夷”来人,设慕义里接收“西夷”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 . 政府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 北魏政权深受汉文化影响 C . 北魏正统地位得以确认 D . 北方经济水平仍超过南方
  • 18.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下图为隋朝主要粮仓分布图。图中粮仓投入使用主要得益于(   )

    A . 全国统一格局形成与社会稳定 B . 统治者个人喜好及北方农业发展 C . 大运河的开凿与江南经济发展 D . 造船业发达与粮食储备技术进步
  • 19.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新唐书·列传一百七》载,范阳人卢钧原是监察御史,后“迁给事中,有大诏令,必反覆省审,驳奏无私。”他调任的部门最有可能是(   )
    A . 中书省 B . 门下省 C . 尚书省 D . 吏部
  • 20.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中国古代对官员的定期考核,称为“考课”。《汉书·严助传》记载“旧法,专使丞奉计岁”,这些审计人员还可以由郡国长官推荐;《唐六典》则规定,国家官员的考绩由吏部下设的考功司专门负责。这种变化反映了唐代(   )
    A .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B . 行政效率提高 C . 官员管理的制度化 D . 官员腐败严重
  • 21.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预国家的政治。此制的另一优点,在使应试者怀臊自举,公开竟选,可以免去汉代察举制必经地方政权之选择。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而提高其爱国心。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材料中“此制”的积极作用在于(   )
    A . 形成了公开、公平的合理性竞争机制 B . 消除了社会阶层差异,加速社会流动 C . 阻止了特权阶层世袭做官的传统模式 D . 适应了“大一统”意识形态下的需要
  • 22.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赋税制度的变化反映出(   )
    A . 征税的主要标准从财产转为人丁 B . 土地兼并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 . 农民获得充分的生产时间 D .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放松
  • 23. (2024高一上·广州开学考) 唐高祖李渊定道教为国教,宣布道教第一。武则天支持佛教,亲自参与组织《华严经》的翻译工作。唐武宗受韩愈“儒家道统”观念影响,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灭佛运动,强令僧尼还俗,没收寺院所拥有的膏腴田地。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唐代(   )
    A . 儒家思想失去正统地位 B . 宗教兴亡取决于皇帝喜好 C . 统治者维护统治的本质 D . 社会发展影响了主流思想
  • 24.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某学者评论一历史地图集:“(它)是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历史地图集,也是目前所知中国第一部历史地图集。图集覆盖的年代上起《禹贡》时代,下至西晋初年”。据此可知,该地图集的作者是(   )
    A . 裴秀 B . 徐霞客 C . 贾思勰 D . 徐继畲
  • 25.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在述及唐朝时期邻国、藩属国遣送留学生来中国时,相关史料均有记载。据以下史料,可以得知(   )

    史籍书目

    记载内容

    《太宋文武皇帝实录》

    贞观元年,……上谓使臣曰:“朕(太宗)虽以或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寻建学舍数百间,聚四方生徒。无何诸蕃慕善,酋长请遣子弟受业,许之……

    《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一》

    “于是四方学者云集京师,乃至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诸酋长亦遗子弟请入国学,圣堂讲筵者至八千余人。”

    A . 儒家文化开始辐射东亚 B . 日本、琉球和遢罗落后 C . 唐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 D . 唐朝大力倡导朝贡贸易
  • 26. (2023高一上·宝安期中) 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可以嫉妒、挑剔、改嫁、再嫁、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妇女可以和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据此可知,唐代(   )
    A . 男女地位平等 B . 受多元文化的影响 C . 市民阶层兴起 D . 出现儒学批判思想
  • 27.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宋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务”的局面,但也出现了“财己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己,民己因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因,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因,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的状况。上述文字意在说明(   )
    A . 分割相权解决了宰相擅权的问题 B . 制度创新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C . 行政不统一影响政府的治理效果 D . 机构重叠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 28. 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   )
    A . 强化集体议事制度 B . 分事权以相互牵制 C . 削相权以加强君权 D . 完善地方监察体系
  • 29.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苏辙在《栾城三集》中指出:“(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作者在此强调了王安石变法(    )
    A . 用人不当加重百姓负担 B . 并未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C . 没有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D . 涉及而广百姓莫安其居
  • 30. (2023高三上·仙桃月考) 1042年,辽兴宗在给宋仁宗的信中写道:“封圻(疆土)殊两国之名,方册(典籍)纪一家之美。”第二年,他又写道:“两朝事同一家。”其意在表达辽和宋(   )
    A . 政治上亲如一家 B . 经济上有互补性 C . 文化上有认同感 D . 关系上相互依赖
  • 31.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
    A . 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 . 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 . 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 . 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 32. (2022高二下·平阳期中) 据宋代《梦粱录》记载:“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据此可知,宋代(   )
    A . 坊市界限仍然普遍存在 B . 交易仍受官府直接监管 C . “市”打破了时空限制 D . 民间娱乐场所开始出现
  • 33.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如图,元朝开通了直通南北的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是因为(   )

    A . 海外贸易非常发达 B . 南方成为经济重心 C . 南方反元势力强大 D . 来自北方的威胁加重
  • 34.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 在宋代,传统的分餐制不符合消费者对美食和氛围的热切追求,也不符合经营者多元经营和对成本的要求。同桌群聚,同盘而食,各取所需,满足了官场结党、商业联系、亲朋联谊等各类需求。这一转变反映出,宋代(   )
    A . 坊市制度瓦解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商业发展引领饮食习俗新风尚 C . 社会流动性的加强和门第观念淡化 D . 新型义利观冲击了传统的礼制
  • 35.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
    A .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 . 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C . 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D . 淡化了阶级门第观念
二、非选择题
  • 36.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北边自敦煌至辽东万一千五百余里,乘塞列燧……(匈奴)攻之,而不能害。”“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汉两将军大出围单于,所杀房八九”是后匈奴远遁,而慕南无王庭。

    ——据《史记》、《汉书》整理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的重大事件。并分别指出元代对吐蕃、西域、台湾是如何管理的?

  • 37.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至宋,中国古代夜市跳脱开夜禁羁绊,首次以官方认可的身份跻身市场行列,它们较广泛地分布于北方、东南、川蜀(川陕)、荆湖、闽广五大区域的各级城镇。宋代夜市突破之前以酒楼、茶肆、歌、馆等为主要载体和以日市延伸为主的传统夜市形态,勾栏瓦舍、街市与摊贩成为与传统夜市形态并驾齐驱的主体形态,并且基本实现了由封闭式向开放式、由单一型向综合型的转变,实现了文化娱乐夜市由兼营、业余向主营、专业的转变,夜市消费人群由相对单一化、贵族化向多元化、平民化转变,形成了与近现代高度相似的夜市形态与景象,并使宋代成为中国古代夜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

    ——摘编自张金花等《宋代夜市规模、形态与消费主体分析》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夜市的特点,并分析宋代夜市兴盛的影响。

  • 38. (2022高一上·广州期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隋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而五代以来“婚姻不问阀阅”。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

    请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隋唐以前相比,宋时期婚姻观的变化,并做简要评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