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已经筑屋定居 ②建立了村落 ③以农业为主 ④以狩猎为主
①两税法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②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唐律疏议》的颁布 ④大规模编排民户
①实现了对边疆地区的稳定统治
②驿站通信速度达到史上最高水平
③驿路成为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④构成了四通八达的驿路交通网络
①按照中国传统礼制进行建造
②兼有商业功能和政治功能
③具有开放性和等级性相统一
④兼具宗教祭祀和教育功能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 | 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在普选的全国人大召开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行使人大职能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①1950年是中国开创新型外交的开端
②截止1976年,中国出现一次建交高潮
③1979年后,由于政策调整,外交成就取得重大进展
④截止2019年,外交成果丰硕,表明中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新路
类别 | 制造业 | 货物贸易 | 商品消费 | 外资流入 | 外汇储备 | 整体经济实力 |
世界排名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二 | 连续多年 世界第一 | 第二大经济体 |
①从迁徙过渡到定居
②疾病和饥荒盛行
③人口得以加速增长
④手工业劳动出现
16世纪中期 | 欧洲 | 马铃薯传入欧洲,起初被用作饲料和观赏、药用植物 |
1770年 | 法国 | 科学家帕门尔发表科学论文,详细分析马铃薯的营养优势 |
1795年 | 英国 | 泰晤士报刊出食谱,教人蒸煮马铃薯汤,用马铃薯做面包 |
1650—1850年 | 中国 | 人口增长了两倍(明末清初,马铃薯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 |
①用途广泛,是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②改变了当地人民的食物结构
③营养价值高,成为欧洲上流社会的主食 ④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增长
①黄金的货币地位始终没有变化
②世界金融霸权发生了区域性转移
③国家的经济实力影响货币地位
④1976年后美元仍居金融霸主地位
北京220个站点 柏林236个站
伦敦263个站点 巴黎411个站点
材料一:
材料二: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三:当中国社会进入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时期,科举制恰恰成了新旧经济、政治、文化三对矛盾的焦点,因而成了社会转型的一个综合性障碍。鸦片战争后随着国运日趋乖蹇(编者注:不好),科举制也步入日暮途穷之境了。1905年9月2日,清廷颁诏,谕令自次年起停止科举考试,从隋朝以来绵延了1300多年的科举取士制度至此被画上了句号。
——摘编自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中国古代官僚制是皇权的体现,官僚制中最基层的行政单位是县。因此,有学者提出“皇权不下县”的观点,但此观点也受到一些学者的反对。以下节选部分学者反驳“皇权不下县”的论据。
论据一:《儒林外史》第八回:“南昌人情,鄙野有余,巧诈不足;若说地方出产及词讼之事……若非纲常伦纪大事,其余户婚田土,都批到县里去,务在安辑。” 其意指乡村中的大事小情都须上报到县级政府,由县官亲自处理整个县辖范围内的纠纷与案件。
——王印红、朱玉洁《从明清小说管窥传统乡村治理中的“皇权”下县》
论据二:20 世纪末形成于魏晋时期的长沙走马楼吴简陆续发现并公布于众…… 从众多吴简中可以看出乡吏的职责颇广:春夏为“劝农”,秋冬除了课征租税役调外,还对上负责本地吏民户籍的管理,保证“人名年纪相应”,如果有误,“为他官所觉”,则本吏要承担罪责。
——秦晖《传统十论》
论据三:康熙二十二年修的《宛平县志》明确记载了巡检司所统村落,共分为捕卫南乡、卢沟桥巡检司、石港口巡检司、王平口巡检司、齐家庄巡检司。至此,巡检司与村落之间的统辖关系得以证实。
——胡恒《皇权不下县?清代县辖政区与基层社会治理》
英国历史教科书《工业、改革和帝国:英国1750-1900年》 |
中国历史教科书《世界历史》 |
|
基本情况 |
KS3 阶段(对应中国的初一至初二年级),牛津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 |
初三年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
目录 |
第一章 …… 第二章工业革命前的英国 第三章从农场到工厂 第四章交通如何改进的 第五章发明的时代 第六章可怕的城镇 …… |
第一目珍妮机的故事 第二目瓦特与蒸汽机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 |
主要内容摘录 |
第五章:第一节“机器的兴起”,介绍不同类型的发明;第二节介绍“什么是工业革命以及它为什么会产生”,教科书写道:诺德·汤因比最早使用“工业革命”一词,“ ‘工业’ 是‘工作’的另一种说法,‘革命’是‘变化’的另一种说法。”“随着时间流逝,工业革命这个词不仅仅指人们工作方式的变化了,它现在被用来形容这个时代的整体的变革—— 人口、交通、城镇、医疗、科学与技术等的变化”。关于工业革命的起因,下设5个小目:更多的人口、英国获得了一个帝国、一些聪明的企业家、许多天才的发明、英国有大量的煤和铁。第六章 第三节“阶级行为”用漫画展示:富人春天在乡间狩猎,夏天在伦敦参加舞会欣赏歌剧,秋天外出射鸟,冬天去热带逍遥;穷人一年300天每天工作10小时。 |
第一目 “珍妮机的故事”介绍了纺织、冶金和采矿等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人们把生产领域这种革命性的变化称为‘工业革命’”。 第三目“火车的诞生”第一段话介绍了轮船和火车的发明,另一段话对工业革命进行总结:1840 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等国都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教科书辅助栏目:在补充瓦特的知识细节时融入德育教育。活动与探究栏目:“以班级为单位,分成四组,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探讨一下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
——摘编自严鹏、陈文佳《工业革命》
英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 叙事 |
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
||
不 同 点 |
叙事风格 |
英国注重细节描写,叙事语言比 较通俗 |
① |
叙事的主要内容 |
② |
③ |
|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 |
④ |
中国注重渗透德育教育 |
|
叙事的视角 |
⑤ |
⑥ |
|
相 同 点 |
⑦ ⑧ ⑨ |
||
英国教学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
中国教科书中的工业革命历史叙事 |
||
不 同 点 |
叙事风格 |
①中国注重宏大叙事,叙事语言比较概括和学术化 |
|
叙事的主要内容 |
②英国注重背景和影响分析 |
③中国重过程介绍和结论、评价 |
|
叙事渗透的价值观 |
④英国注重渗透学术研究观点,并关注工业革命的双重影响 |
||
叙事的视角 |
⑤英国立足于英国自身,以国家为视角讲述工业革命本身 |
⑥中国立足于世界,关注世界历史的整体联系和东西方关系,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直接联系 |
|
相 同 点 |
⑦整体上都比较关注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利于塑造学生的历史记忆 ⑧主体内容都注重讲述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或成果及其影响 ⑨都注重对工业革命概念的解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