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河南省新乡市新誉佳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历史开...

更新时间:2023-04-30 浏览次数:23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 1.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距今约4300—4000年的陶寺都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东北处,该遗址中部的宫城被围墙环绕,内有多处大型夯土建筑基础。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但众多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墓葬的随葬品差异巨大。由以上考古发现可以推断当时历史状况是(    )
    A . 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文明社会 B . 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分化明显 C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 D . 宗法制、分封制成为统治基础
  • 2.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西周青铜器利鼎的铭文记载,九月丁亥日,王在般宫召见利,利站在殿中面向北,“王乎乍命内史册令利”,册命辞说“赐你礼服、车上的銮铃和旗帜”,利跪拜叩头。此铭文(    )
    A . 证实了贵族生活的奢华 B . 反映了周王室衰微的局面 C . 记录了西周的册命仪式 D . 揭示出内外服制度的作用
  • 3. (2024高一上·大庆月考) 西汉学者刘向曾有言论:“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放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此番言论概括的是(    )
    A .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 B . 春秋战国诸侯纷争 C . 秦末暴政起义不断 D .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
  • 4.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诸子百家是先秦时期对各个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有一流派提出“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由此可知,该思想家流派主张(    )
    A . 法治管理 B . 无为而治 C . 隆礼重法 D . 兼爱非攻
  • 5. (2024高一上·唐山月考)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实现了国与民的利益均衡,推动了国家的崛起;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秦制推广至全国,导致制度僵化、效率下降,最终二世而亡。秦亡的教训说明(    )
    A . 制度建设需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 B . 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秦朝的灭亡 C . 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 D . 商鞅变法埋下了秦国灭亡的隐患
  • 6.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两汉时期,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脍炙人口,广为流传。这反映了当时(    )
    A . 昂扬进取的时代精神 B . 以武力安天下的情怀 C . 天下一家的民族追求 D . 中外交流的世界视野
  • 7. (2024高一下·阳山月考) 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大批流亡南下,带来的影响有(   )
    A . 北方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B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C . 南方政权更加统一稳定 D . 促进北方经济恢复
  • 8.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唐朝最初的宰相就是三省长官,政事堂形成后,皇帝不断派遣一些代表参与其中,宰相的数量开始增加,其官职称号也非常复杂,有参知政事、平章政事、同掌机务等,最多时名号竟然多达40多个。这表明唐朝(    )
    A . 政事堂议政制度遭到破坏 B . 君相矛盾解决 C . 政府的治理能力不断下降 D . 相权趋于弱化
  • 9. (2023高一下·天山开学考) 韩愈在《原道》中以儒学为尊,将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 理想,极力倡导复兴儒学。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 . 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B . 社会上出现无神论思想 C . 佛教思想获取正统地位 D . 朱熹思想受到官方尊崇
  • 10. (2023高一上·威远月考) 宋朝知府虽然总理郡政,但受通判牵制,重要公文必须与通判联署才有效。通判虽是知府的副手,但是可以监督知府,并且可以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这一现象体现宋朝政治的特征是(   )
    A . 削弱专制皇权 B . 强化中央集权 C . 防止武将专权 D . 推行守内虚外
  • 11.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宋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人。这说明了宋朝(    )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   
    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管主持科举考试   
    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①②③
  • 12.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作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这些措施(   )
    A . 实现了农耕经济取代原来的游牧经济 B . 加剧了汉族与蒙古族的民族对立 C . 推动了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深度交融 D . 推动了专制主义制度达到了顶峰
  • 13. (2022高一上·宁波期末) “西域”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都把西域视为故土,行使着对该地区的管辖权。下列各西域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③②④① B . ②①③④ C . ④②③① D . ④③①②
  • 14.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清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
    A . 中书省、伊犁将军 B . 驻藏大臣、台湾府 C .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 .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 15.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万历初年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前后当国10年。“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这一现象说明了内阁(   )
    A . 获得了宰辅的地位 B . 取得了中央的权力 C . 形成了皇权的威胁 D . 实质仍是皇帝专制
  • 16. (2024高一下·樟树月考)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以及《望厦条约》开启了帝国主义征服中国的世纪,……中国人民为了挽救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存权利,就必须打败两个敌人,不仅要打败外国侵略者,而且要打败既不愿意也无能力保卫这个国家的封建统治者。”该论述揭示了(    )
    A . 中国革命的性质是反帝反封建 B . 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遭到破坏 C .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 D . 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 17.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1881年开平矿务局投产之时,李鸿章以“恤华商而敌洋煤”为由,向朝廷奏请税厘减至每吨一钱,得到了清政府的批准。煤炭的大量生产不仅把洋煤排挤出华北市场,而且使天津、唐山一带濒于倒闭的传统工业得到复苏与发展。材料表明,开平煤矿的创办(    )
    A .   开启了工业近代化进程 B . 得益于政府对军事工业的扶持 C . 推动近代民族工业产生 D . 一定程度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
  • 18.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为中国 2132 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意在强调,辛亥革命(   )
    A .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B . 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 .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 建立了共和政体
  • 19. (2022高一上·安徽期末) 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A .   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 B . 学习西方,建立民主共和国 C . 批判封建伦理,提倡自由民主 D . 效仿苏俄,传播马克思主义
  • 20.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毛泽东曾说:“我们过去就是由先生抓着手学写字。从一九二一年党成立到一九三五年,我们就是吃了先生的亏。……真正懂得独立自主是从遵义会议开始的。”这是因为中共通过该会议(    )
    A . 结束了党内存在的“右”倾主义 B . 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C . 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 D . 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 21.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抗日战争时期,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书籍和实验设备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海外华侨也捐款捐物甚至回国参战。这些壮举(    )

    ①体现全民族坚强的抗敌意志    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

    ③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④奠定抗战胜利物质精神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22. (2023高一下·西夏开学考) 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东有580余万农民,冀中有480余万农民支援前线。淮海战役中,华东解放区组织出动民工150万人,担架30.5万副,大小车88万辆,牲畜6300头,为淮海战役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陈毅司令员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   民众的大力支援 B . 解放军作战勇敢 C . 国民党军战斗力低下 D . 党中央指挥正确
  • 23.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采取的重大决策彭德怀认为:“(它的胜利)雄辩地证明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这一重大决策是(    )
    A . 土地改革 B . “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 C . 剿匪镇反 D . 抗美援朝
  • 24. (2022高一上·宁波期末) 在日内瓦会议上,围绕印度支那问题,美、英、法、中、苏展开外交上的交锋。由于充分估计到实现和平目标的艰巨性,中共中央确定中国代表团参加谈判的方针是“集中力量打击美国,孤立美国;利用(对方的)矛盾和分歧,批判与争取英法;求得尽可能达成一定的协议,以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这直接体现了(    )
    A . 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B . 中国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 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得以解决 D . 中国积极通过谈判以解决国际争端
  • 25.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联欢大会,北京市市长彭真在会上宣布: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据此推断这次联欢会庆祝的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 . 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发展 C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 北京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
  • 26.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锤炼出鲜明的政治品格。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凝聚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各具特色的时代精神。其中,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代表人物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李四光 D . 华罗庚
  • 27. 2001年6月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20余年来,以“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基本内涵的“上海精神”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在所著的《欧亚巨人》中认为:“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的。”这说明上海合作组织(    )
    A .   利于建设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B . 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C . 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完善 D . 旨在构建协调合作的大国关系
  • 28.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习近平总书记将“红船精神”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一精神的形成始于(   )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七大 D . 中共十五大
  • 29.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公元前430年,雅典与斯巴达酣战不休,一种未知的疾病传到雅典。病魔短时间杀死了大约1/4的雅典陆军,至少有1/3的雅典人口死亡,更可怕的是,灾难还摧毁了人们的精神。雅典最终败给了斯巴达,不复强盛,这一切成为了西方文明史的“转折点”。以上表明(    )
    A . 文明存续取决于医疗水平 B . 疫病影响文明发展进程 C . 疫病有利于世界秩序重建 D . 古代文明无法应对疫病
  • 30. (2024高一下·滦南期末) 它是世界历史上唯一将地中海世界和古代文明,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希腊等文明发源地都统一在一起的帝国。“它”是(    )
    A . 波斯帝国 B . 亚述帝国 C . 罗马帝国 D . 赫梯帝国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1.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中国古代选官用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刘邦下求贤诏,令从郡国推举有治国才能的“贤士大夫”然而把察举作为一项选官制度确立下来则是从文帝开始的。汉文帝二年,下诏曰“唯二三执政……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者,以匡朕之不逮。”十五年九月,又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上亲策之,傅纳其言。”至汉武帝时期,察举人才的标准、科目、数额、时间等有了更为明确的规定。总之,察举制在实行的过程当中不断地调整、改革、充实,从最初的单纯依靠荐举发展为荐举与考试并行,然后根据成绩量才授官,逐步建立成为比较完备的选官制度。

    ——摘编自刘园园《汉代察举制探析》

    材料二:隋唐初设进士,岁取不过三十人……明经中科者亦不过百人。在宋太祖开国时,进士登科寥寥,岁无十数。其时进士甲科亦不过授司寇,或幕职官,至太宗时,亲御便殿临试贡士,博于采拔,待以不次……宋代既立意要造成一个文治的局面,故一面放宽了进士的出路,一面又提高文官的待遇。处处要礼貌文官,使他不致对武职相形见绌。

    ——摘编自钱穆《国史大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介西汉王朝的选官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选官制度的新发展,并分析唐宋时期选官制度对其政治局面形成所起的作用。
  • 32. (2022高一上·宁波期末) 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会议

    内容

    1921年7月

    上海-嘉兴

    中共一大

    确定党的名称,明确党的奋斗目标

    1923年6月

    广州

    中共三大

    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1935年1月

    B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937年8月

    陕北洛川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通过《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

    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1945年春

    延安

    中共七大

    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立C 为党的指导思想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材料二:建立沿海经济特区,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等。这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深圳是最成功的特区。经济特区的意义不单是开辟对外开放的窗口,更重要的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探索从计划体制转向市场体制的路径,并具有示范和吸引效应。……以后,对外开放逐步扩大,从沿海到沿江,再到内陆边界口岸。

    ——章百家《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变迁》

    材料三:李捷认为,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程,中国的发展实现了三大历史性突破。第一大突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十四大,解决了“松绑发展”的问题。松什么绑呢?松社会主义传统观念和教条主义束缚之绑。第二大突破,是从中共十四大到中共十七大前夕,解决了“借力发展”的问题。借什么力呢?就是借从20世纪9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第三大突破,是从中共十七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开始,主要是解决“转轨发展”的问题。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师教学用书

    1. (1) 写出材料一中B、C的内容,并指出洛川会议的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特区的意义,并结合所学说明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共十四大“松绑”的内涵,以及21世纪初中国借“经济全球化大潮之力”的标志。
  • 33. (2023高一下·新乡开学考) 现代化潮流浩浩荡荡,中国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前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现代化的最初启动可以上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自强运动。从十九世纪后期的世界发展来看,以内燃机和电动机带来的“电工技术革命”正以新的力量推动现代化的第二次浪潮。从国内形势来看,这时正处于一次全国性农民运动的平息与社会恢复时期,对外贸易大都是顺差,对外关系也有新近的调整(只有中法关系趋于恶化)。这正是幸存的清王朝得以推动改革的有利时机。在陈腐土壤上,嫁接若干近代工业的植株,其前景虽然未必美妙,但启动了中国早期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工业化进程。

    ——整理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

    材料二: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的第二次现代化大浪潮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三十年的停滞与徘徊。……二十世纪初,西欧北美资本主义的大发展孕育了空前的内部危机:首先是各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集团之间争夺市场的斗争白热化,加之军国主义兴起与经济军事化,引起了两次世界大战;其次是首次席卷全球的生产过剩经济危机;随之而来的是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猖獗一时。这些新因素导致现代生产力的阻滞,延缓了现代化推进的势头。在此期间,世界分裂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现代经济体系,对后来的国家的现代化道路选择与新探索发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三: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十九世纪后期中国“自强运动”面临的“有利时机”。结合所学,指出在这场运动中最初创办的工业企业所体现的现代化因子。
    2. (2) 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
    3. (3) 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中国现代化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