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郴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道德与...

更新时间:2023-03-26 浏览次数:4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 1. 关于青春期的变化,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青春期成长的主要是心理

    ②青春期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身体外形的变化,内部器官的完善和内心的成熟

    ③青春期是一个特殊阶段,身心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

    ④青春期的矛盾心理,是成长的阻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D . ①④
  • 2. 一位初中学生在日记中说“自从进入青春期,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自信,时而自卑;有时希望得到长辈的帮助,有时又对长辈的建议特别抵触……”这样的矛盾心理(    )

    ①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契机    

    ②会阻碍我们的健康成长

    ③是成长中的正常现象    

    ④是我们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①④
  • 3.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给学生的回信中写道:“每每飞临祖国上空……我的内心升腾起的除了震撼,更多的是为生在伟大祖国感到骄傲、生逢伟大时代感到幸运。”她的话引发了学生的共鸣。这说明(    )
    A . 美好的情感能够传递正能量 B . 只有积极情绪才会引发共鸣 C . 情感总是短暂而且不稳定的 D . 情绪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
  • 4. 下列情境中,小明调节情绪的方法对应正确的是(    )

    ①进入考场后,感觉紧张,便用深呼吸做调整——放松训练法

    ②面对疫情居家隔离,感到心情烦闷,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我看书学习的好机会吗?”——转移注意法

    ③线上模拟测试成绩不理想,心情很不好,于是独自去足球场踢足球,踢得大汗淋滴——合理宣泄法

    ④遇到烦心事,通过听音乐进行自我调节——转移注意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5. 青春的校园洋溢着浓浓的同学之情。在青春期,与异性交往,其作用有(    )

    ①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②萌发一些对异性的情感是正常现象

    ③从异性身上学习某些优秀品质    

    ④我们应该做到内心坦荡、举止得体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
  • 6. (2021七下·蚌埠月考)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句话提示我们(   )
    A . 独立思维和创造精神 B . 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C . 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思想 D . 批判精神和质疑精神
  • 7. 以下古语所蕴含的道理有益于“学会学习”的有(    )

    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②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8. 对“明白自己远比搞懂别人重要”这句话的解读,错误的是(    )

    ①人贵自知,自知者明    

    ②要接受他人对自己的一切评价

    ③正确认识自己非常重要    

    ④要用“放大镜”认识别人,弄清别人的优缺点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9. (2019八上·颍州期末) “世界上最美丽芬芳的花朵,应是礼貌之花。”下列语句符合这一观点的有(    )

    ①“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

    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③“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④“不学礼,无以立”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成为法律。这告诉我们(    )

    ①孝敬父母是已成年子女应尽的义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

    ③不“回家看看”是违法行为

    ④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 11. 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下列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③教师是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教书育人离不开教师

    ④要承认老师间在风格上的差异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④.
  • 12. (2018·烟台) 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兴国必先强师,深刻认识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新时代,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这是因为(    )

    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②教育是影响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

    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能够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 13. (2022八上·宜州期中) 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社会秩序就是交通秩序   

    ②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

    ③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④有了社会秩序,就不会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 14. (2022八上·港口期中) 漫画《请您保持一米距离》主要提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

    A . 尊老爱幼,互帮互助 B . 遵守规则,自觉自律 C . 团结友善,相互礼让 D . 关爱儿童,善于包容
  • 15.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告诉我们(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国家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④文明有礼主要表现为语言文明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 16. (2022·张家界) 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关于尊重他人,以下同学的做法错误的是(    )
    A . 小朱是班上的热心肠,对同学们的请求总能给予热情的帮助 B . 小刘有很多朋友,因为他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大家愿意和他做朋友 C . 小罗是班长,当有同学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时,她总会站出来制止 D . 小周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但回到家中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对家人总是大喊大叫
  • 17.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中,当志愿者代表走入会场中心,全体运动员起立,向他们致敬,感谢志愿者为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做出的卓越贡献。志愿者的行动表明(    )

    ①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一定可以获得回报

    ③要在奉献社会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④参与志愿服务就是为了获得赞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8. 2022年3月24日,在江西宜春,一位孕妇着急挂号请求插队,排在第一位的男士让出自己位置后毫不犹豫地转身,主动站到了队伍最后,没想到接下来发生了更加动人的一幕,队伍里的人看到后,都主动依次站到了队尾,又把让位的男士“让”回了原位。两次相“让”(    )
    A . 虽心怀善意,但容易伤害到孕妇的自尊心 B . 都是为了赢得他人的赞扬,获取精神回报 C . 体现出一个人谦让、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D . 说明全体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 19.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有时恰恰是为自己铺路。”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正能量    

    ②关爱他人,收获幸福

    ③关爱他人就是关爱和善待自己    

    ④关爱他人,自己定能获得收益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0. (2022八上·北辰期中) 下图漫画《沙漏》告诉我们沉迷网络会(   )
    A . 让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 B . 让信息交流更方便快捷 C . 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 D . 不可避免走向违法犯罪
二、分析说明题
  • 21. 情境一:

    情境说明:王某在公司挨了批评,回到家把正在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骂一顿。孩子心里窝着火,看见自己家的猫,就狠狠地踢了一脚,这就是“踢猫效应”。

    情境二:进入初三后,很多同学因为学习、考试压力大,从而产生了担心、紧张、考前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面对人生第一次比较重大的选择——升学或就业的选择,有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主见,只想听父母或好朋友的意见。

    1. (1) 请你运用情绪的有关知识,分析情景一中“踢猫效应”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
    2. (2) 请你帮助情境二中压力大的同学缓解压力,摆脱烦恼。
    3. (3) 面对升学或就业,即将毕业的我们该怎样进行正确选择?
  • 22. 时政点评题

    2022年3月25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该课程包含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传统工艺制作、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等内容。不少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了,孩子们上的是劳动课,也是人生课。

    请运用所学知识,从学习及劳动两个方面对上述新闻材料进行点评。

  • 23. 材料“无力回天”:白云飘飘,一只风筝在天上飞。风筝许了一个愿,乞求天空能让自己挣脱那根线,让自己不再被束缚。突然,一阵狂风袭来,风筝被吹得摇摇见见,它一心想挣脱线的约束,昂头借风拼命挣扎。线终于断了,风筝如愿以偿,满心欢喜的它来不及拥抱蓝天,就一头栽了下来,再也无法飞了。

    请你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1. (1) 分析得到自由的风筝却“无力回天”的原因。
    2. (2) 风筝最后的“下场”给我们什么启示?
  • 24. 在生命的旅程中,点一盏心灯,照亮前路,温暖他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点赞·公益少年】

    13岁的张宸瑞是某市“公益先进个人”。小小年纪却已有6年的公益经历。用压岁钱资助困难小学生、为山里的孩子寄文具、为环卫工人送快餐饮料、组织公益读书会……这些都有他乐当小小“公益人”的身影。

    【致敬·人民楷模】

    “感动中国人物”朱彦夫在长津湖战役中失去双手,双脚以及左眼。他放弃国家的优厚待遇回到家乡,以顽强的毅力苦练自理能力。在他担任村支书期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晚年,他自己口述并由人代笔,出版了多部作品……朱彦夫的人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1. (1) 请运用社会责任相关知识,分析张宸瑞被评为“公益先进个人”的原因。
    2. (2) 从“生命的意义”角度,说说为什么朱彦夫的一生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3. (3) 从“战胜挫折”角度,说说朱彦夫的事迹对你有什么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