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云”火炬 | “飞扬”火炬 | |
外壳材料的主要成分 | 铝合金 | 碳纤维复合材料 |
燃料 | 丙烷(C3H8) | 氢气(H2) |
选项 | 需鉴别物质 | 试剂或方法 |
A | 铁粉、木炭粉 | 磁铁吸引 |
B | 盐酸、氯化钠溶液 | 硝酸银溶液 |
C | 氧气、二氧化碳气体 | 用燃着的木条 |
D | 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钠固体 | 水 |
将反应后D、E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同学们马上否定了猜想四,请问他们否定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实验)请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的碳酸钠溶液。 | ① | 猜想二不成立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②_(填名称)。 | 产生气泡 | 猜想三成立 |
[作出猜想]
猜想①:CO;猜想②:CO2;
猜想③:CO和CO2。
[设计方案]打开K,缓缓通入干燥的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喷灯和酒精灯,充分反应后,熄灭酒精喷灯和酒精灯,打开K,再通一段时间氮气。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玻璃管+固) | m1 | m2 |
B+C+(广口瓶+混合液) | m3 | m4 |
若猜想②成立,则理论上(m4-m3)(m1-m2)(填“>”“=”或“<”)。
组别 | 废液缸中现象 | 现象解释 |
第1小组 | 无沉淀、有气泡产生 | |
第2小组 | 无沉淀、无气泡产生 | |
第3小组 | …… | |
…… | …… |
[原理分析]小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讨论后认为:任何一个化学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反应后物质的组成成分就会不同,这是最终导致各组废液缸中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
[交流讨论]
解释图中AB段和BC段溶液质量呈现不同增重趋势的原因。
思路二:将所需物质转化为中间物质,再将中间物质转化为所需物质。
二氧化氯消毒液 |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80% |
体积 | 5000mL |
密度 | 1.2g/cm3 |
强腐蚀性,阴冷,密封储藏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第6次 |
|
加入NaOH溶液的质量/g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g |
240 |
280 |
315.1 |
345.3 |
375.5 |
415.5 |
每次产生沉淀的质量/g |
0 |
0 |
4.9 |
m |
9.8 |
0 |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先在油漆桶(如图甲)筒壁上沿同一倾斜方向均匀地戳了三个小孔,然后将90克发热包(如图乙)置于桶内,倒入200mL的冷水后迅速盖紧盖子,用绳子提起油桶,大约20s后,观察到静止的油漆桶小孔冒出大量“白汽”(模型如图丙),并开始快速的旋转,再过10s,油漆桶旋转速度越来越慢直至停止。请用所学知识解释以上现象。【发热包主要成分:氧化钙、铝粉、碳酸钠;铝粉作用:在碱性热水中产生氢气,缓慢放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