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复习专题:说明...

更新时间:2023-10-26 浏览次数:34 类型:复习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2七上·麻章期末) 阅读下面说明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和律诗、京剧都属于中国文化的国粹,其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可分成若干种类。按所用之处分,有门联、楹联、厅堂联、胜迹联等。按内容分,有春联、寿联、婚联、挽联等。按技巧分,有迷联、隐联、巧趣联等。按字数分,有短联、中联、长联、特长联。按句数分,有单句联、多分句联。区分上下联的方法,是看句末字的平仄,即“仄起平收”。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祝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气氛的应时之作,被称之为春联。史料记载,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过年时在家门前悬挂桃符的习俗。人们在桃树做的木板上画符以辟邪、祈福,每年总把“旧桃换新符”。随着吉祥话越写越多,桃木板不够写了,就把桃木板上的句子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所谓的春联。

    据说最古老的春联是孟昶在寝室门板桃符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谓文“题桃符”。到朱元璋时,正式有了“春联”的命名,他命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春联,且亲自微服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自此,对联正式成为民间过年的一项重要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选自《中国科学报》,有删改)

    材料二:

    “脱单脱贫不脱发,高个高颜求高分”……春节将至,年轻人把不加班、不脱发、不出BUG这些接地气的愿望写进春联,还融入了音符、代码、英文甚至化学元素,写成了别有一番风味的“现代春联”,让年味有了浓浓新意。

    提起春联,不少人都会联想到那一副副对仗工整、结构精巧的传统对联。如“人勤三春早,地肥五谷丰”“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等,文字的搭配组合不仅表达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对辞旧迎新的欢喜心境,更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而且平仄相调,让春联的音韵动听悦耳,或错落起伏,或铿锵有力。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春联这项传统习俗被赋予新的形式与内容。不少年轻人将互联网中的流行文化套用到春联中,产生许多忍俊不禁的“现代春联”,从学生的“不挂科”,到白领的“不加班”,以及养宠人士的“喵言妙语”,各种“脑洞大开”的春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还形成一门特色的定制春联生意。

    有人担心这种“万物皆可写春联”的做法,会拉低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其实,春联无论是高雅还是通俗,其本质还是反映人们对未来生活的期盼。简单地说,就是图个吉利。而这种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才是春联得以延续至今的根本原因。再说,春联不只是人们撰写新年愿望的工具,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展现个性的平台。与其千篇一律地挂着那几句重复多年的“生意兴隆”,不妨给这些“返璞归真”的现代春联一些包容和空间。

    (选自《广州日报》,有删减)

    1. (1) 下列对材料中“对联”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对联和京剧、律诗同属中国文化的国粹,是一种独特的中文语言艺术形式。 B . 对联按用途、内容、技巧、字数、句数、平仄,可分成不同的种类。 C . 最早的对联是为了庆春节,添气氛而作,因而被称为“春联”,也称“桃符”。 D . 新时代的春联有了新的形式与内容,但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没有改变。
    2. (2)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秦汉以后,人们觉得桃木板不好写,就把吉祥话改写到红纸上,就出现了春联。 B . 朱元璋下令家家户户都要张贴对联,并命名为“春联”,贴对联成为过年的一种习俗。 C . 春联中不同的文字的搭配组合,音韵和谐,体现出各行各业对新年的热切期待。 D . “脑洞大开”的现代春联,虽受热捧,但拉低了春联的门槛,消费春联的传统蕴意。
    3. (3) 春节快到了,你家也准备在大门口贴一副对联,你会选择“传统春联”还是“现代春联”?请结合材料谈谈你选择的理由。
  • 2. (2023七上·双鸭山开学考) 说明文阅读

    味道是怎么来的?

    最近,美国普渡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了根本味觉——酸甜苦咸鲜之外的第六种根本味道:肥。敏感的味觉是长期进化的产物,能帮助动物寻觅营养,避开毒素。“味道”如何被感知人的舌头大约有 8000 个味蕾,每个味蕾大约由 100 个味觉受体细胞组成。味蕾主要分布于舌头前半局部、后部和舌头两侧。科学家曾认为不同地方的味蕾感受到的味道不一样,后来却发现舌头上的味蕾都有能力感受到根本味道。

    味蕾中的味觉细胞感受到食物中味道的刺激后,一般会产生神经信号,这种信号传到大脑中,由大脑区分食物的味道。这就是味觉产生的过程。当然,唾液也是影响味道感知的一大因素。食物溶解在唾液里后,化学物质才能被味蕾上的接收器感知。

    感冒时为什么吃饭不香

    如果味觉只有六种,那我们感受到的千千万万种味道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还有鼻子的功绩。我们每个人大 概有 384 种不同的嗅觉细胞。鼻子闻到的味道大约占我们感受到味道的 80%-90%,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味觉感受。所以如果你感冒了,会发现吃饭不香,这是因为鼻子被堵住了。

    肥胖会改变味觉吗

    实验发现,严重超重的肥胖老鼠比正常体型的老鼠品尝甜味的味觉细胞更少,同时对苦味的反响能力也很弱。 但是不管胖瘦,老鼠对鲜味的反响都一样,这种味道多与美味的肉类食物有关。因此有科学家推测,这可能是胖人更爱吃肉食的原因。

    色彩会影响味觉吗

    人们对颜色的期许味道,影响了人们对食物真实味道的品鉴。增加或改变食物的颜色,相当于变相增加食物的美味程度。美丽的食物容器在这方面的效用,与颜色类似。

    噪音会降低食欲吗

    飞机、火车餐不好吃,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飞行的噪音和行驶的轰鸣声影响了我们的味觉,大家或许有过打雷时吃东西会觉得没什么味道的经验。

    口味差异为什么大

    有的人喜欢吃臭豆腐,有的人想想就受不了,这就是味觉的原因。味觉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基因 通过影响味蕾接收器的结构来影响我们对食物的选择,这决定了人的先天喜好。研究说明,差不多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更喜欢甜食,我们天生就对甜味有更积极的响应,而母亲在怀孕早期的晨吐失去电解质和钠的严重程度,会影响胎儿对咸味的偏好程度。

    环境则决定了人的后天喜好,会让我们接受一些原本可能并不喜欢的味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味觉也会退化,因此老人的口味一般更重。

    (科技日报 2022 年 8 月 21 日)

    1. (1) 第六种味道指什么?( )
      A . B . C . D .
    2. (2) 吃菜时,常常感觉舌头的两侧被辣着、中部却没啥感觉,为什么?( )
      A . 舌头中部味蕾分布少、两侧分布多 B . 舌头中部是凹下去的、两侧凸起来 C . 舌头中部颜色更浅些、两侧更深些 D . 舌头中部接触菜更少、两侧接触多
    3. (3) 以下是人们吃东西时感受食物味道的过程图。“产生神经信号”应该处在什么位置?( )

      ①食物溶解在唾液→②味觉细胞感受到→③传到大脑→④大脑区分到

      A . 在 ①之前 B . ①-②之间 C . ②-③之间 D . ③-④之间
    4. (4) 影响人们味觉的主要因素,除了有先天基因的外,还有什么?( )
      A . 性格 B . 环境 C . 身高 D . 肤色
    5. (5) 小明、爸爸、爷爷和奶奶常常抱怨妈妈做的菜不合口味。一家人都很苦恼。

      请你根据文本内容,给妈妈提两条做菜的建议。

    6. (6) 你认为“有科学家推测”(第6自然段)中,用“推测”准确还是用“认定”准确?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7. (7) 《味道是怎么来的?》这篇说明文很有意思,标题是问句、小标题也是问句。你觉得好不好?根据文本内容说明理由。
  • 3. (2022七上·长沙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飞舞的线条——书法

    ①今天,对中国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中国有书法这种独特的艺术。书法艺术与写字有关,但不等于说,将字写得好看一些,就是书法艺术了。

    ②汉字书写的形式有很多种,早期刻在龟甲上的叫甲骨文,后来镌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叫金文,又叫大篆。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也随之统一,称为小篆。汉代以后又有隶书,后来在隶书的基础上产生了楷书、草书、行书。行书和草书是书写的快捷化,实用性强,又有流畅的节奏,是人们平时很喜欢的书法形式。

    ③中国有书法艺术,得力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汉字,汉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的方块文字,它具有独特的优美形式,为书法艺术的形式感提供了条件。一是毛笔,毛笔的发明,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事件,它不仅是书法艺术产生的基础,中国绘画的独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来自于毛笔。由兔毫、羊毫、狼毫等做成的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可以产生丰富的变化,为书法艺术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④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当代中国台湾舞蹈家林怀民领衔的“云门舞集”舞蹈团,曾创作《行草》组舞,享誉世界。他的灵感来自中国书法。在舞蹈过程中,舞者如同一个即兴创作的书法家,挥毫泼墨,时而停顿,时而激越,时而流动婉转,时而迟缓柔媚。虽然布景上没有书法,舞台上没有字迹,但使人感受到书法的气脉在流动。

    ⑤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大书法家张旭整天沉浸在他的行草世界中,他日日临摹前代大师的书迹,但进步不大。一日,他到长安街头,看到人头攒动,凑前一看,见一位女舞蹈家,姿容曼妙,身材纤秀,挥舞着长剑,凌空飞舞,柔美的身躯,飘拂的衣带,随着剑起伏。舞蹈家的身体、长剑和外在的世界几乎合为一体。她就是当时京城著名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张旭看得如醉如痴,从中悟出了书法妙道,从此书艺大进。

    ⑥一个是 甲  , 一个是 乙  , 说明书法和舞蹈有共通的因素。这共通的因素,就是无影无形又无处不在的内在气脉。书法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⑦有的人说,看中国书法,就像看太极拳,拳手以优游回环的节奏,在茫茫虚空之中,舞出一条流动的线。

    ⑧中国书法所说的“一笔书”,就是就这一内在线条而言的。一笔书,不是说一笔写成,笔与笔不间断地连在一起,而是一气相连。外在的笔迹可以是缺断的,但内在的气脉不能断,内在气脉断了,就没有了生机。

    “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我们读这样的作品,不知不觉中就会被它内在的线条所折服。

    1. (1) 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题目既点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也点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简明生动,一目了然。 B . 文章第②③段采用时间顺序说明了汉字书写形式的演变和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条件。 C . 通过阅读本文,我们知道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以流动的气脉为灵魂。 D . 文章第①段中加点词语“或多或少”是“多少不一,多多少少”的意思,突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广泛。
    2. (2) 简要概括④⑤段内容,将第⑥段段首句补充完整。

      甲:乙:

    3. (3)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一笔书”的提倡者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他的存世名作《鸭头丸帖》,就是气脉不断之作,一气呵成,气韵流荡,线条之间时断时连。

  • 4. (2022七上·宝山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别拖动物下水

    ㅤㅤ①你肯定听过这样的说法:不要当团队里“懒惰的沙丁鱼”,要当“敢闯敢拼的鲇鱼”;如果选择了安稳的状态,就会听到善意的警告:小心成为“温水里的青蛙”;还有,不要当“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要当“勇于自我重生的老鹰”……这些说法有个共同特征:都和动物有关,都揭示了某些人生的哲理。但这些故事是真的吗?

    鲇鱼效应

    ㅤㅤ②鲇鱼效应,据说来自北大西洋渔夫的捕鱼小秘____ (jué):在沙丁鱼桶里放一条鲇鱼。据说是因为活的沙丁鱼比死的贵,但沙丁鱼懒,在桶里不愿意动,经常懒着懒着就懒死了……这时,如果有一条精力旺盛的鲇鱼在桶里到处乱窜,就会让懒惰的沙丁鱼被迫翻涌起来,最终活着上岸,卖出高价格。听起来是不是很有道理?

    ㅤㅤ③不过,稍有生物学知识储备的读者就已经发现了问题:沙丁鱼生活在近海,鲇鱼则生活在河里。把两种鱼放在一起,桶里到底灌咸水还是淡水呢?而且鲇鱼虽然看上去老老实实的,却是一种特别凶猛的杂食性动物,不仅小鱼、小虾,泥鳅,鲤鱼和鲫鱼也是它的盘中餐。如果活的鲇鱼和沙丁鱼在桶中相遇了,那么鲇鱼一定会特别开心。

    ㅤㅤ④鲇鱼效应的假设是,一条横冲直撞的鲇鱼,能让懒惰的沙丁鱼群活跃起来,实现续命的目的。但是,如果你养过鱼,那么一定知道,鱼命在于静止。狭小空间内的剧烈活动,会极大消耗水中的含氧量。没有氧气,沙丁鱼很快就会一命呜呼。

    ㅤㅤ⑤这个故事最尴尬的一点在于,绝大部分讲述者都把故事的背景放在挪威。但是,北大西洋没有鲇鱼,挪威人也从来没有听过这个故事……

    ㅤㅤ⑥没错,这是一则编出来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要把故事背景设在挪威,主角是沙丁鱼,可能只是因为挪威足够远,沙丁鱼又有一些异域风情吧。

    人类一厢情愿的想象

    ㅤㅤ⑦除了这个,人类往往还会将一些动物的行为放大,并赋予其特殊的意义

    ㅤㅤ⑧比如有种说法是,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会把头扎进沙子,假装自己看不见。其实,作为一种敏捷而凶猛的大型鸟类,鸵鸟在遇到危险时要么隐藏自己,要么迈开两条大长腿远远跑开。如果实在避之不及,鸵鸟会勇敢地上去打一架!把头埋进沙子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存在。

    ㅤㅤ⑨另外一个迷思是,旅鼠在迁徙的过程中会集体跳海自杀:通过自杀,它们控制着种群数量,维护着脆弱的生态平衡。其实,这种萌萌的小动物完全没有自杀倾向。纪录片里所谓的“集体自杀”镜头,其实是拍摄人员为了剧情造出来的。而且,就算想自杀,跳海也不是一种好的方式:旅鼠会游泳。

    ㅤㅤ⑩这么明显的假故事,为什么还有许多人相信?与其说是对大自然好奇,倒不如说,是人类在为自己的行为“找相同”。遇到危险喜欢逃避的,不是鸵鸟,而是人类;沉溺在舒适温水中不想出来的,不是青蛙,而是我们自己。我们一边把自己的不聪明合理化一边提醒自己:千万不能这样!

    ㅤㅤ⑪自省是优秀的品质,就别拖动物们下水了吧。

    (内容有删改)

    1. (1) 在第②段的横线上根据拼音写汉字。

      jué 

    2. (2) 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____
      A . 开篇提到的说法都和动物有关。 B . 第①段明确提出了作者的疑问。 C . 开篇的“说法”有个共同特征。 D . 第①段点明沙丁鱼是银色小鱼。
    3. (3) 阅读选文第②—⑥段内容,完成下表。                                                                                                                                                                   

      梳理作者对“鲶鱼效应”这种说法正确与否的思考过程

      “鲶鱼效应”的概述

      从生物学角度发现问题

      沙丁鱼和鲶鱼②不同;两种鱼如放在一起,桶中咸水淡水难放置,且凶猛的鲶鱼会把沙丁鱼吃掉。

      从目的角度发现问题

      狭小空间内鲶鱼剧烈活动,会消耗水中含氧量,沙丁鱼因缺氧会死去。

      从背景角度发现问题

      作者得出的结论

      “鲶鱼效应”这种说法④

    4. (4) 细读第⑩段画线句,紧扣加点字“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一边……一边……”,说说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5. (5) 对结尾“自省是优秀的品质,就别拖动物们下水了吧”的理解最适切的两项是 和 

      A.结尾强调这些动物生活在陆地上,提醒人们不要把这些动物拖到水里生活。

      B.结尾处作者的号召是在第⑩段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提出的,凸显本文的主题。

      C.结尾点到“自省是优秀的品质”,既是对人类的提醒,也是对动物的警示。

      D.文章结尾提醒人类自身要学会自省,而且还提出建议,与本文题目相照应。

    6. (6) 有同学认为,第⑦段画线句删去,不影响选文的结构。对此,你是否赞成?请简述理由。

      是否赞成?

      简述理由:

  • 5. (2022七上·安溪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篇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动物的眼睛 

     欧阳军 

     ①夏天傍晚,一只蚊子悄然进屋,围绕着屋里的人们伺机下口。在它的眼中,前方是充满诱惑的晚餐,后方则是自己振动的双翅,这两个景物同时出现在它的视野里,这让我们感到惊异,因为当我们注意前方的时候,无法看到自己的后背,但蚊子可以做到。 

     ②我们都知道,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顾名思义,复眼就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的,这些小眼睛独自感光成像,使得各个方向的物体都可以在视网膜上成像,这种眼睛可以获得超大的视野和清晰的图像,比我们使用的广角照相机更加厉害。 

     ③蜻蜓的复眼是由许多“眼睛”简单地并列在一起工作,每只眼单独成像,但是它们只需要把图像的一部分传给大脑即可,而不用将看到的所有信息都交给大脑处理,这样蜻蜓有限的大脑就能迅速处理环境中瞬息万变的信息。因此靖埏具有极强的机动能力,在高速运动时,能敏锐地捕捉到同样高速运动的猎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④蝴蝶在花间穿梭,我们可以看见它美丽的外形和鲜艳的色彩。可是反过来,蝴蝶眼里看到的人又是什么样子的呢?当蝴蝶看到你的脑袋,它会认为是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你的头发就像一捆绳子,每一根绳子都粗粗的,足以让它停得住脚。但如果蝴蝶不飞,或者人不动,那么蝴蝶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动物所看见的主要是物体的动作。 

     ⑤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米,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一只蛤蟆一动不动地呆在草地上。一只苍蝇飞了过米,等苍蝇飞近时,蛤蟆突然发起攻击,射出它的舌头攫住苍蝇送进自己嘴里,接着它又一动不动地呆着,看上去好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似的。对一只蛤蟆来说,花园就是一张灰色的屏幕,只有这张屏幕上的东西轻轻晃动的时候,蛤蟆才看得见。当蛤蟆跳跃的时候,它自身的运动让它看到了周围的景象;当它停下来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又会变成一片空白。 

     ⑥动物的眼睛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狐狸的瞳孔是上下长、左右窄。因为它更需要看清它上方和下方的东西,比如树丛里的一只鸟,草地里的一只鸡。马的瞳孔是左右宽、上下扁,像一个平放着的纺锤体。由于马大多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这种左右宽上下扁的瞳孔能够帮助它们老远就能看见两边的敌人。猫的眼睛一日三变:在白天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它的瞳孔可以缩得很小,像线那样;在黄昏中等强度照射下,瞳孔又会变成枣核般的形状;在晚间昏暗的条件下,又会变得像满月那样圆。 

     ——选自《学问窗》2021年第12期 

    1. (1) 本文一共介绍了几种动物的眼睛?( ) 
      A . 5种 B . 6种 C . 7种 D . 8种
    2. (2) 第二自然段中划横线的部分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 
      A . 举例子 B . 列数字 C . 作比较 D . 打比方
    3. (3) 下列哪种动物被称作“昆虫中的战斗机”?( ) 
      A . 蚊子 B . 蜻蜓 C . 蝴蝶 D . 苍蝇
    4. (4) 蝴蝶和蛤蟆看物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 
      A . 物体不美看不见 B . 物体不热看不见 C . 物体不亮看不见 D . 物体不动看不见
    5. (5) 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 
      A . 动物的眼睛能与它们的需要和环境相适应 B . 动物的眼睛在昏暗的晚间变得像满月那样圆 C . 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奇特多样,能一日三变 D . 动物眼睛里的瞳孔样式及变化是为了适应不同气候
    6. (6) “有些昆虫有特殊的眼睛,被称为‘复眼’”。这句话中的“有些”这个词可以删去吗?请说明理由。 
    7. (7) 文章围绕“动物的眼睛”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写下来。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①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叶圣陶的童话《稻草人》和冰心的书信体儿童散文《寄小读者》,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紧扣社会重要事件。如《鸡毛信》《小英雄雨来》塑造的小英雄形象脍炙人口,成为一代人的共同回忆。五六十年代,既有向少年儿童普及科学知识的《小蝌蚪找妈妈》《我们的土壤妈妈》等,也有《宝葫芦的秘密》等富有教育意义的作品,成为滋养儿童生命的丰厚精神养料。改革开放后,更为广阔、多样的生活内容纳入儿童文学的视野。小说、童话、科幻故事等不同体裁多样共生,郑渊洁的童话、叶永烈的科幻小说等,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②21世纪以来,儿童文学迎来了它迄今为止最为兴盛的创作与出版时期。一批体现时代特征的原创精品不断涌现。如《北斗牵着我的手》《蓝海金钢》《中国轨道号》等作品,聚焦“中国故事”,彰显民族特色,展现出新时代儿童文学的中国风貌与中国精神,成为中国儿童文学最亮眼的底色。据有关数据显示,居于少儿出版读物品种数量之首的中国儿童文学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①2022年12月1日,2022年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一批年轻作家榜上有名。作为儿童文学界权威的文学赛事,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每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33届,支持和鼓励了各种体裁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出版。近年来,多个具有专向性的作品评选先后启动,如少儿科幻星云奖、“长江杯”中国现实主义原创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征集等。越来越多的评选立足于鼓励原创,为文学新人提供了崭露头角的机会,新人佳作不断涌现,年轻的声音显示出不同凡响的力量。

    ②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资深儿童文学家开始助力中小学语文教育。有的参与主编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有的走进中小学进行公益阅读和写作讲座。金波、秦文君、王一梅等作家将自己的阅读和写作心得分享给中小学生们,以满足他们的阅读和写作需求。儿童文学加快推进与语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儿童文学进步的标志,也是儿童文学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体现出的教育情怀。

    【材料三】你想与故宫里的“神兽”做朋友,去故宫“探秘”吗?《故宫里的大怪兽》可以带你实现这个愿望。深受少年儿童喜爱的故宫题材的童话《故宫里的大怪兽》目前已改编成动画片、电影等,音乐剧也已开启全国巡演。由中国神话故事《哪吒闹海》改编而成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以独特的形象设计和民族化的审美风格,给孩子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近年来,伴随互联网与媒介融合程度的日益加深,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通过改编的方式转换成电影、戏剧、动画、短视频等形式,不仅优化了儿童文学的传播效果,扩大了儿童文学的影响力,而且满足了孩子们不同阅读场景的需求。

    1. (1) 阅读上述三则材料,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儿童文学作品,都紧扣社会重要事件。 B . 不同体裁多样共生的大好局面,给少年儿童带来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 C . 儿童文学作品的创作和出版,源于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的长期推动。 D . 只有借助改编,儿童文学作品才能优化传播效果,满足孩子的需求。
    2. (2) 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和图一的信息,在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3. (3)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近年来儿童文学的发展体现在: 、新人佳作不断涌现、。(每空限15字以内)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各题。

    【材料一】伴随着三星堆重大考古新发现的揭晓,人们对三星堆的关注度再次空前高涨。2022年5月12日,“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福建博物院开展,展示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青铜文化遗存,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观展。

    除了可以近距离参观外,不少市民还被展厅外的文物周边产品吸引,驻足选购。现场当即“拆盲盒”的刘女士说:“感受过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光辉和璀璨成就后,买件‘小玩意儿’做纪念,把‘青铜文明’带回家。”

    【材料二】三星堆出土的眼形器数量多、形制多样、种类丰富。眼睛,确实是三星堆文化最特殊的表现形式。或许因为对太阳的崇拜,代表光明的眼睛成为图腾之一。不过,关于三星堆的青铜纵目面具,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纵目作为特征被提及。

    “眼睛崇拜”还有一种和烛龙有关的说法。烛龙的眼睛就是纵目,更重要的是,甲骨文中的蜀字,与烛龙蛇身人面的形象大同小异。眼睛代表着光明,对烛龙的崇拜慢慢演化为对眼睛的崇拜,这也是一种可能性。

    【材料三】

    【材料四】下面是小语和小文的对话:

    小语:我关注了“三星堆遗址连拆6个盲盒”的话题,考古就像拆盲盒,遗迹就是古人留下的惊喜,太好玩了。

    小文:我喜欢看“央视频”原创的三星堆动画短片《三星记》,历史人物被绘制成动漫人物,他们说的话融入了网络流行语,超有意思。

    小语:我之前去过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360°环绕投影、裸眼3D影像、沉浸式展厅……太有科技感了。我还想再去一次。

    1. (1) 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三星堆新出土文物,再次掀起了大众对三星堆文物的关注热潮。 B . 人们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可以领略到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的历史和成就。 C . 代表光明的眼睛成为图腾之一,就是因为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D . 眼睛是三星堆文化最特殊的表现形式。
    2. (2) 你从【材料三】中得出了哪些结论?请简要概括。
    3. (3) 如果要让文物“活”起来,你有哪些建议?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四】,仿照示例,从不同的角度简要回答。

      示例:推出文物相关产品,如盲盒。

  • 8. 阅读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

    ①纵观我国历史,疫情并不少见。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蛊”“疾”等文字的记载,“疠”字亦多见于《尚书》《山海经》中,这表明,中国人很早就对疫病有了初步了解。

    ②但中国古人的智慧之处在于,他们懂得防疫以预防为先。中国是礼仪之邦,衣食住行,宴饮坐卧,礼仪无处不在,在古代传统礼仪中,也处处体现着防疫的智慧。

    ③相较国际通用的握手礼,中国古人传统的拱手礼更悠久,也更有历史底蕴。甲骨文上记录的象形“人”字,就是由拱手的人演化

    而来。

    ④作为颇具中国特色的一种问候礼仪,拱手礼俗称作揖。“揖礼”源于周代以前,于今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揖”就是以站立姿势、不用跪拜的礼节。诸子百家先贤们的画像,老子、孔子、孟子、庄子无一不是行着拱手礼。

    ⑤古人见面拱手作揖,一般在一米开外,保持一定距离,无形中降低了疾病传染风险,且显得有礼有度。所以很多礼学专家都认为,拱手礼不仅是最体现中国人文精神的见面礼节,而且也是最恰当的一种交往礼仪。

    ⑥最早中国古人穿着的衣服是紧袖子的,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着为上衣下裳制,上穿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布满花纹,是紧袖子的,直到西周中期才开始流行宽袍大袖。

    ⑦说到袖子,很多人会认为,古人把东西都藏进袖子里,所以大袖是用来装东西的。这个说法有些片面,因为不是所有汉服的袖子都可以装东西,一般来说只有琵琶袖才可以在里面放东西,垂胡袖也可以放一些,但窄袖、剑袖、直袖、方袖是无法放东西的,广袖也很宽大,却也放不了东西。

    ⑧但说话时习惯性地用广袖掩鼻,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飞沫的传播。从“掩涕”“掩面”“掩泣”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在古代生活习俗中,宽大的衣袖真能当毛巾、手帕,用来拭泪、擦汗、遮面、挡阳等。“掩袖工馋”说的就是一个以袖掩鼻的故事。当然,宽袍广袖今天已无必要,但古人那种互不相扰的公共意识则是必需的。

    ⑨《马可·波罗游记》中提到,“元制规定,向大汗献食者,皆用绢巾蒙口鼻,以防唾沫污染食品”,表明中国人元代便有使用“口罩”的习惯。

    ⑩由于防疫的需要,“分餐制”的用餐方式开始被提倡。很多人以为分餐制是西方的礼仪,但其实,我国很早就有分餐而食的传统。

    ⑪比如,《周礼》记载:“设席之法,先设者皆言筵,后加者为席。”古人席地而坐,筵和席都是宴饮时铺在地上的坐具,筵长、席短。铺设好坐具后,作用类似小餐桌的“案”“几”等分别放置在筵席之上,一人一案,西周时期的贵族们按礼仪分开落座、分开进食。两汉时期,分餐制得以继续传承。在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上,经常可以看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

    ⑫有些古代的分餐制度为了突出地位的不同,会根据宾客身份,准备规格不同的食物,但也有一些贵族为了表现自己礼贤下士,采取规格相同的食物分餐。

    ⑬此外,今人一直呼吁大家“勤洗手”以保持个人卫生,古代同样如此。《礼记·玉藻》中记载:“日五盥。盖谓洗手不嫌频数耳。”说的是每天要洗五次脸,而洗手的次数那是越多越好了。

    1. (1) 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藏在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防疫智慧?请简要概括。
    2. (2) 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第几段末尾?说明理由。

        《史记》记载:“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

    3. (3)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4) 第⑦段中加点的“一般来说”体现了说明文语言怎样的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 9. 阅读

    无人机:从遥不可及到即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①正在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使人类进入“无人机时代”,各种类型的机器人纷纷问世,其中会飞的机器人——“无人机”异军突起,频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②无人机,实际上就是具有飞机形状的遥控飞行装置,主要由机身、动力、螺旋桨、录音、摄像、遥控、传输以及感应等部件构成。

    ③无人机的发展始于军事领域。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率先使用无人机进行运输、侦查、攻击等。之后,无人机被许多国家运用到军事领域,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目前,我国的军用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能够通过遥控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

    ④无人机不但在军事领域大显身手,而且在民用领域也是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无人机一由军用进入民用领域,它就立刻受到了许多行业的青睐。地质勘探、电网巡检、交通流量统计、大气污染检测等,都可以借助无人机的一臂之力。当地震、洪水、爆炸等灾害发生,无人机可快速飞至救灾人员无法抵达的现场,实施救援。A.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后,在交通中断的情况下,就是通过无人机航拍灾区情况,为救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⑤今天,只要你登录知名的电商平台,就可以搜索到各种型号的玩具无人机,其中数千元的就有GPS定位和图传功能,通过手机APP就能操控,航拍图像清晰,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⑥科学技术的发展总是双刃剑。民用无人机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公共安全带来隐患。美国白宫的草坪上,就曾有小型无人机坠落。自2016年以来,上海、重庆、南京等地的国际机场都遭遇过无人机的干扰,动辄就影响百余次航班起降,经济损失巨大。我国从2017年6月1曰起,已正式对质量在250克以上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注册。

    ⑦B.近年来,随着纳米、仿生机器人技术的突飞猛进,出现了外形似鸟或昆虫的微型无人机,如纳米蜻蜓无人机,翼展仅5厘米,可从窗户飞进飞出,一旦飞进普通人的住宅,个人隐私就会受到侵犯。也许数年之后,停在你书房角落里的一个蜘蛛,飞到你眼前的一只苍蝇,或者落在你窗口歌唱的美丽小鸟,正是一架微型的仿生无人机呢!

    ⑧无人机的时代正在到来,它会走向何方?这不单是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1. (1) 通读全文,从利弊两方面说说“无人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2. (2) 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随着生产技术的日趋成熟,无人机的造价大幅降低。有数据表明,目前迷你无人机的制造成本已降低到三年前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这类曾经带有神秘色彩的无人机,已经成为集实用与娱乐功能于一体的高端玩具,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3. (3) 从A、B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分析其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4) 任选角度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
  • 10. 课内阅读(一)

        ①有一段时期我正在做有关水鸭子的实验,想要解释存在我心中已久的疑问。疑问是这样的:刚刚从人工孵卵器孵出的小雁鹅,总是把第一个碰到的生物认作是自己的母亲,并且一心一意地跟随着她;但是水鸭子就不同了,凡是由人工孵卵器养出的小凫,总是极其羞怯,难以接近,每次一出壳,就赶紧逃开,躲到附近的暗角里不肯出来。这是什么缘故呢?

      ②记得有次我把一堆水鸭蛋拿给一只麝香鸭代孵,小凫的羽毛一干,也是马上就逃走了,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们抓了回来。又一次我让农场里的一只胖大白鸭代孵,那些小家伙却高高兴兴地跟在她后面,好像她是它们真正的母亲似的。我猜想关键一定在母鸭的叫声上,因为从外表看来,不管是那只家养的白鸭还是麝香鸭,都和真正的水鸭长得大相径庭;不过白鸭的叫声却和水鸭一样──这是因为农场的家鸭原是由野鸭驯养而来的,在这段驯养的过程之中,野鸭羽毛的颜色和身体的形状都已大变,但是叫法却还保持原样。

      ③我因此得到一个颇为清晰的结论:如果我要小凫跟着我走,我得学母凫一样叫才行。“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

      ④于是我立刻着手去做这个实验。就在复活节后的第七个星期天,我把一窝待孵的水鸭蛋放在人工孵卵器里。小凫一出壳,羽毛刚干,我就学着母水鸭的叫声,不停地唤着它们。果然,这一次这些小鸭子一点也不怕我,它们信任地望着我,挤成一堆,听任我用叫声把它们带走。我的猜想因此完全得到证实:新出世的雏凫只对母凫的叫声有本能的反应,却不知道母亲该像什么;只要会像母鸭一样叫唤,不管是只肥胖的北京鸭还是一个更胖的人,都成了它们的母亲。

      ⑤不过,这个代替物却不能太高。在实验开始时,我原和小鸭子一样匍匐在草中,后来我逐渐换成坐的姿势。可是,等我一旦站起来试着带它们走,它们就不动了;它们的小眼睛焦急地向四周探索,却不会朝上方看,没有多久,就像被弃的小鸭子一般,发出细细的尖叫,哭起来了。因此,为了要它们跟着我,我不得不蹲着走,这自然颇不舒服。尤其糟的是,做母亲的水鸭子得时刻不停地叫唤,只要有半分钟的时间忘了“呱格格格,呱格格格”地唱着,小凫的颈子就拉长了,和小孩子拉长了脸一样。要是这时我不继续叫唤,它们就要尖声地哭了。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

    ⑥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的需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嘎嘎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⑦不过为了探求真理,也只好忍受这种考验了。所以,那个星期天,当我带着那群小鸭子在我们园里青青的草上又蹲、又爬、又叫地走着,而心中正为它们的服从而暗自得意的时候,猛一抬头,却看见园子的栏杆边排着一排人,他们全都脸色煞白。

    1. (1) “他在脖子上挂个铃铛,嘴里发出哞哞的叫声,小牛就以为他是母牛。”布什的诗句正是这种情况的最佳写照。“这种情况”指哪一种情况?
    2. (2) 我在做人工孵化小水鸭这个实验前有一个猜想,这个猜想是什么?
    3. (3) 为什么说带小水鸭真是累人的差事?既然是累人的差事,我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4. (4) 好像只要我不出声,它们就以为我死了,或者以为我不再爱它们了?这真是值得大哭特哭的理由呢!这句调侃的话,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 1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动物的忧伤

    [苏联]谢尔盖耶夫

    ①动物是不是也会感到忧郁、苦闷和沮丧呢?

    ②人们长期以来就知道,不光只是人才有感情,动物也有。例如:雌天鹅死了,雄天鹅就会表现出极大的悲痛;如果把小狗从母狗身边拿走,母狗就会恼怒;受到宠爱的狗对主人的感情非常深厚,如果主人不在家,它就显得闷闷不乐,盼望主人早点儿归来。在米兰,曾经有过这样的事情:有一只狗十二年如一日,每天都到火车站去接它的主人,但它的主人早就死掉了。它每一次到火车站去,都要在那里耐心等待,一直要等到火车进站,等到乘务员全部离开火车站,它才拖着沉重的脚步,垂着头,怏怏不乐地往回走。

    ③对人来说,孤独和寂寞是一种可怕的折磨。有许多人都知道鲁滨逊的故事,鲁滨逊在一个孤岛上经受了长时间的折磨。这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而言,都是难以忍受的。甚至有些人曾由于过度寂寞而患精神病。这并不奇怪,因为人有社会性。

    ④至于动物,因为它们处于原始的群居状态,寂寞对于它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残酷的折磨。当原始生物离开“集体”以后,它们会感到非常难过。有许多动物被关进笼子以后,它们就会感到很忧郁、很孤独,因而它们很快就会死去。但是,如果你把很多只相同的鸟放进同一个笼子里喂养,它们就会生活得很快活。

    ⑤有很多鱼觉得跟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一种安慰。猴子也喜欢把我们人当成它们的兄弟。这种动物有些古怪,它跟我们人很合得来,即使不跟它们的同类在一起,也能生活得很好。

    ⑥寂寞对于低级动物来说就更难忍受了,因为我们人是无法和它们在一起的。有些小鸟,如戴菊鸟和长尾巴山雀就喜欢群居。把一条鲱鱼单独放在水族箱里,只几天的时间它就会因为孤独而死。这并不是因为它想回到大海里去而又回不去气死的(过去人们就是这样想的),而是由于没有其他鲱鱼的陪伴而死的。

    有些昆虫没有同类的陪伴也会死亡。在欧洲,变蛾子的毛虫(它是林业的一大灾害)就是群居生长的。它们一个个紧挨着,排成长长的纵队,从这根树枝爬到另一根树枝,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它们所到之处,一切绿色的树叶都会被吃得精光。但是,爬在后面的毛虫如果跟不上队伍而迷了路,就一定会死亡。当它知道自己掉队以后,它就感到垂头丧气,从此萎靡不振。它的食欲消失,代谢速率下降到最低限度,再也不能长为成虫。但是,如果让它隔着玻璃看见它的毛虫朋友(哪怕只是一个毛虫的模型),它的情绪马上就会好起来,代谢也就会恢复。

    ⑧这种社会性昆虫还有蜜蜂、蚂蚁和白蚁。在孤独的环境里,它们根本就不能活。只要它们单独在一起,或者有时只是朋友少了一些,它们就会不吃不喝,很快死亡。只有等到它们的伙伴多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使它们的某些机能开始恢复。蚂蚁和蜜蜂的伙伴不能少于25个,如果少于25个,这些习惯于正常群居的动物就会感到非常忧伤。

    1. (1) 认真阅读本文,说说动物忧伤的原因有哪些。
    2. (2) 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3. (3) 第⑦段中加点词语“有些”有什么作用?
    4. (4) 读了本文后,你一定对动物有了别样的情感吧,请以“善待动物”为主题,拟一则公益广告。(语言简洁、生动,不得超过25个字)
  • 12. (2023七上·江油开学考) 现代文阅读

    坐落在我国江西省南昌市的著名企业—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科研攻关和临床实验,终于成功研制出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它精选太子参、陈皮、 山药、麦芽(炒)、山楂,并用辅料蔗糖、糊精和硬脂酸镁配制而成。良好的口感 和效果受到脾胃虚弱、消化不良、厌食者的欢迎。本品为铝塑包装,每盒 4 板,每板8片,每片重0.8克。服用时要口服,也可以咀嚼,一次3片,一日3次。服用期间,应忌食生冷辛辣的食物,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向医师咨询。儿童服用本品可减量,一次1-2片,一日3次,且要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健胃消食片因良好的信誉和品质已成为江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知名品牌。

     根据以上文字材料,为健胃消食片写说明书。

    1. (1) 【药品名称】
    2. (2) 【成分】
    3. (3) 【功能主治】
    4. (4) 【用法用量】 
    5. (5) 【注意事项】 
    6. (6) 【规格】
    7. (7) 【包装】
    8. (8) 【生产企业】
  • 13. (2022七上·台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神秘黑洞终现身!首张黑洞照片面世

    【消息发布】

    ①北京时间2019年4月10日21时7分,世界上第一幅黑洞的照片终于在中国上海天文306会议室揭开了面纱,与上海一样,全球其他5个城市(比利时布鲁塞尔、智利圣地亚哥、中国台北、日本东京、美国华盛顿)也都在同一时间公布了这张令天文学家兴奋的照片,宣布已经成功获得了超大质量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该照片揭示了室女座星系团中超大质量星系M87中心的黑洞,这个黑洞距离地球5500万光年,质量为太阳的65亿倍。

    【科普一下】

    什么是黑洞?

    ②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宇宙空间内存在的一种密度极大体积极小的天体,它一般是由质量足够大的恒星在核聚变反应的燃料耗尽而死亡后,发生引力坍缩产生的。恒星的核心被压缩成一个体积几乎为零的数学点,在那里它有无限的密度,这个点被命名为奇点,发生这种情况时需要比光速还大的速度才能逃脱出去,因为理论上任何物体的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所以无论是物质还是辐射都无法逃逸,任何经过黑洞边界的东西,包括光,都永远被吞噬而无法逃脱了。

    ③虽然名字都叫黑洞,但长得可不一样,就像人有高矮胖瘦之分,黑洞家族也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

    小不点

    恒星级质量黑洞

    质量是太阳的几十倍到上百倍

    第二类

    中等身材

    中等质量黑洞

    质量大约是太阳的几千倍到几万倍

    第三类

    巨无霸

    超大质量黑洞

    质量在太阳的几百万倍以上

    ④恒星级质量黑洞太小了,以现有的技术,直接拍到它们的真容几乎不可能。4月10日亮相的主角,是超大质量黑洞。

    【热点一】

    为什么能给不发光的拍照?

    ⑤这些年,黑洞这个名词频频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想必很多人都已经对它有些了解,恒星级质量的黑洞是由大质量恒星演化到末期核心发生引力坍缩而成。中等质量黑洞和超大质量封黑洞形成的具体方式目前还没有定论,可能是由小黑洞合并形成,也可能是由黑洞通过吞噬物质逐渐形成,还可能是由大量气体物质直接坍缩形成。

    ⑥黑洞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吞噬一切,甚至光线。如果是孤零零的黑洞,我们真的是没办法采用电磁波手段进行拍摄了。

    ⑦但通常都有物质环绕在黑洞周围,组成一个盘状结构,叫“吸积盘”,吸积盘内的物质围绕黑洞高速旋转,相互之间由于摩擦而发出炽热的光芒,释放出包括从无线电波到可见光到X射线波段的连续辐射,吸积盘处于黑洞“视界”的外部,因此发出的辐射可以逃逸到远处被我们探测到。

    ⑧因此,我们拍摄到的不是黑洞本身,而是利用其边界上的物质发出的辐射勾勒出来的黑洞的轮廓,就像看皮影戏一样。

    【热点二】

    为什么选择银河系中心和M87星系中心的黑洞作为研究对象?

    ⑨本次首先公布的是星系M87中心黑洞的照片,银河系中的黑洞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据悉,在银河系内,人类已发现了20多颗恒星级质量的黑洞,距离我们最近的3400多光年,但为什么不选择这些相对较近的黑洞进行观测,而非要舍近求远选择26000光年之外的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和5500万光年之外的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呢?这是因为这些恒星级黑洞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因此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⑩计算表明,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M87星系中心黑洞的视界直径约390亿公里,看清银河系中心的黑洞,需要53微角秒的角分辨率,看清M87星系中心的黑洞,则需要22微角秒的角分辨率,都落在了事件视界望远镜的观测能力范围内,银河系中心黑洞的视直径比M87星系中心黑润的视直径要大一些。

    【热点三】

    照片是如何拍出来的?

    ⑪黑洞图像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EHT)”项目组织获得的。EHT把地球上的8台射电望远镜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口径如地球大小的“虚拟”望远镜,照片拍摄于2017年4月,是由事件视界望远镜合作项目在全球使用8台望远镜进行为期5天的观测结果,照片展示了一个中心为黑色得明亮环状结构,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阴影”,明亮部分是绕黑洞高速旋转的吸积盘,望远镜接收到的光是5500万年前发出的。天文望远镜获取的数据量非常大,一晚上就能收集到2PB(约2000TB)。如此庞大的数据难以用网络传输,必须装到硬盘里,空运到MIT,约半吨重的硬盘在2017年6月交给了凯蒂·布曼博士和她的机器算法团队。

    ⑫他们不仅需要整合数据,还需要过滤掉大气温度等因素产生的噪声,并且要精确同步各地望远镜捕获的信号,布曼领导了一系列精心测试,旨在确保EHT获得的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侥幸的结果,在某一个测试阶段,需要把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直到他们绝对确信各自的分析结果,原本预计一年洗好的照片,花了两年时间才让世界看到。

    1. (1) 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这张照片是首次获得的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润存在的直接视觉证据,2017年4月在全球6个城市同时公开对外发布。 B . 有很多恒星级质量黑洞距离地球相对较近,但是它们的质量太小,直径相对也较小,从地球上观测,张角反而不如较远距离的超大质量黑洞大。 C . 科学家们对银河系中心黑洞也进行了观测,这个黑洞距地球26000光年,视界直径约2400万公里,目前它的照片还在数据处理中。 D . 布曼搏士将合作组织拆分成4个独立的分析团队,各自独立分析数据,这样就可以确保黑洞照片不是某种技术故障或绕幸的结果。
    2. (2) 请根据文本内容,给“超大质量黑洞”下定义。
    3. (3) 为了能拍到黑洞并保证照片的可信度,科学家们是如何做的?请分点概括。
  • 14. (2023七上·开学考)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寒号鸟

    佚名

    ①一只鸟陷入到无休止的歌唱之中。命运赋予它歌唱的嗓子,以及一颗为歌唱而忘怀一切的心灵。从它生命的春天开始,从给人无限幻想的新绿开始,到它生命的秋天。芳草已然枯萎,青枝已然凋零。此时,一只鸟在歌唱。表面听来,它的歌声与众鸟无异,同一切具有生存本能的其它生物(包括人类)一样,为活着而歌唱。“我要做巢,我要做巢!”表面听来,这是一个浪漫的现实主义者。但冬天来了,寒冷的现实使它的羽毛也失去了温柔色泽。这只一生都没有去筑现实的巢的歌唱家,一只把行动赋予语言的幻想家,其哀惋的歌唱却震撼着一个诗人的心。

    ②这个诗人也许是爱伦·坡,也许是陶渊明,也许是任何一位贫寒一生的诗人。他像这只寒号鸟一样,把自己的一生用于艰难的歌唱。对于他而言,生活是更艰难的,相反诗歌显得如此简单,他乐于以歌唱代替现实生活,歌唱就是他的生活。他也感到了寒冷的来临,一只现实的巢是如此重要,必不可少。即使他不需要温暖,他的爱人和孩子也需要。诗人感到了歉疚,他只能歌唱:“我要做巢,我要做巢!”而巢只在心灵的树上开花结果呢!

    这样的人的心中总是有冬天。

    这样的人的心中总是有春天。

    ⑤这样的人少年老成,又一直拥有一颗童心。

    ⑥时间和空间在他的生命中是无隔的,他活在自己的青春里,孤独又自得,痛苦又欢乐,有所求又无所求。世界都与之无关,但他分明关切着整个世界。

    ⑦“我要做巢,我要做巢!”世界上有多少人死在贫困潦倒中,正是他们提醒了诗人冬天的冷酷!诗人也相信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更能从他的歌声中得到小小的慰藉!

    ⑧那只在冬天还在歌唱的鸟最终死在了寒冷的冬天。这结局可想而知。它不会苟且偷生,躲在人家的屋檐底下,仰人鼻息生活;更不会鹊巢鸠占,剥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它死于自己的懒惰中,实际上,它死于它的理想中。

    ⑨“我要做巢,我要做巢!”诗人的灵魂在歌唱。

    (选自文学刊物《大家》,原文有删改。)

    1. (1) 阅读全文,说说“寒号鸟”被赋予了哪些身份? 
    2. (2) 请你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形容词,并说说这些形容词的好处。

      但冬天来了,寒冷的现实使它的羽毛也失去了温柔色泽。

    3. (3) 第三段说“这样的人的心中总是有冬天。”而第四段却说“这样的人的心中总是有春天。”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4. (4) 阅读链接材料,说说寓言中的“寒号鸟”与上文中的“寒号鸟”有何异同

      链接资料:

      寒号鸟和喜鹊面对面住着,成了邻居。冬天快要到了,喜鹊一早飞出去,衔回来一些枯草,就忙着做窝,准备过冬。寒号鸟却整天出去玩,累了就回来睡觉。喜鹊说:“寒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寒号鸟不听劝告,躺在崖缝里睡觉。冬天说到就到,夜里寒风呼呼地刮着。第二天清早,风停了,太阳暖暖的。喜鹊来到崖缝前劝寒号鸟:“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寒号鸟伸伸懒腰,答道:“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过且过。”第三天,喜鹊在枝头呼唤寒号鸟。可是,寒号鸟已经在夜里冻死了。

      节选自寓言《寒号鸟》,有删改。

  • 15. (2022七上·香洲开学考) 【实用性阅读】

    ①蜘蛛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人类祖先很早就知道蛛丝强韧耐用,可以用它织成渔网。今天,波利尼西亚、汤加等太平洋岛国的居民,仍在使用这种原始工具捕鱼。获得一张这样的网比人工编织要方便多了,只需把特制的模型木架放入蜘蛛聚集出没的树林里,用不了一个月,密密的蛛丝就会把它包裹的严严实实,将蛛丝从模型上轻轻褪下,就是一张实用的天然渔网。

    ②科学家发现,蜘蛛腹部有六个丝腺,分泌着各不相同的蛋白质溶液或粘液。这些溶液或粘液,在蜘蛛腹下喷丝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六种丝。这当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猎网上另一种一圈一圈的螺旋状蛛丝,具有很强的粘滞性,也极富弹性,将其拉长3倍后,仍然可以弹回原状。蛛丝的承受力和强度也是惊人的。专家实验证实,亚马逊密林里的游走蜘蛛吐的丝是同类中最强劲的,每一根细细的蛛丝可以经得住90克的拉力。假如能制造出一根铅笔粗的这样的蛛丝,它就能够勾住在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其强度是同样粗细的合金钢缆的6倍,重量却轻得多。

    ③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所以人工养殖蜘蛛几乎是不可能的。科学家便想到用转基因的方法获取“蛛丝” ,造福人类。遗憾的是,几经努力,科学家也没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得到与蛛丝特性相同的纤维。经过研究,他们发现,蜘蛛在它的喷丝头里不知怎么地就把粘液变成了扯不断的细丝——不湿也不脆,而且相当坚韧和富有弹性。也就是说,模拟蜘蛛怎样吐丝是最难办的事。

    ④蛛丝的奥妙还有很多,科学家们将继续对神奇的蛛丝进行探索。

    1. (1) 阅读第①段,梳理岛国居民获得“蛛丝渔网”的步骤是:

      制作模型木架→→等待一个月左右 →

    2. (2) 文段“神奇的蛛丝也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可以放在( )
      A . ①和②之间 B . ②和③之间 C . ③和④之间 D . ④之后
    3.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蛛丝中最有韧性的一种是牵引丝,用来固定和支撑猎网。 B . 一根蛛丝能勾住航空母舰上降落的战斗机。 C . 人工得到蛛丝最大的困难是蜘蛛有吞食同类的习性。 D . 科学家已完全掌握蛛丝秘密,防生蛛丝制作了很多用品。
    4. (4) 防弹衣是在作战环境中用来保护生命安全的,科学家根据蛛丝的特性研制出性能较好的防弹衣。请你列出用蛛丝制作防弹衣有哪些好处?
  • 16. (2022七上·佛冈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生物学家预言,21 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 1910 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养液中,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 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 80 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 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 10%的潜力可挖掘。

    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 1000 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 10 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 200 千克糖即可维持其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

    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料电池发电。

    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 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 (1) 本文第(2)—(4)段运用的说明顺序是,依据是

      A.空间顺序

      B.时间顺序

      C.逻辑顺序

    2. (2) 第(2)段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是,其作用是
    3. (3) 第(5)段加点的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4. (4) “生物学家预言,21 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细读全文,“细菌发电”有哪些优势?

      ②绿色环保(即不污染环境)

  • 17. (2022七上·德州期末) 现代文阅读

    民间艺术中的“兔”

    刘莹

    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兔不仅是十二生肖之一,还被赋予了生育、祥瑞、长寿等文化内涵,是具有多重吉祥寓意的瑞善。

    ②在我国,与兔相关的最重要的文化现象莫过于人们对月中之兔的想象。银兔,玉兔玄兔等词汇成为古人诗赋中月亮之代称,“玉兔捣药”的形象也逐渐融入民间拜月活动之中。明清时期流行于京津地区祭月仪式上的“月光马”便是一种印有玉兔持杵捣药之月宫图景的符纸。与“月光马”一同出现在拜月活动中的还有大名鼎鼎的泥塑“兔儿爷”。在清乾隆时期的一幅杨柳青年画《柱序昇平》中,就用艺术手法形象到画了儿童中秋拜兔神的场景。山东济南的泥塑“兔子王”,是以黄河股泥塑兔将军之形,制作颇为精巧,内置拉线机关,牵引可使其做出挥臂捣药等动作,增加了玩要的趣味性。现实中小巧温顺的免,在民间文化语义中却被赋予了广大神通,并成为一方“名产”,此中足见人们对兔这一形象的偏爱。

    ③民间女子还常缝制以兔为形的衣饰物品,如兔儿枕、兔儿鞋、兔形香包、兔形布玩具等,一针一线中寄托了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制作兔儿鞋,鞋前端似兔子头,绣鼻唇、红眼睛,鞋口两侧组附兔耳造型,口沿后端则缀绣带以象征免尾。中秋节给儿童穿兔儿鞋,其意义不言而喻,希冀幼儿如小兔般腿脚利落行动灵活。

    ④民间丰富多彩、天真质朴的兔形作品,体现了民间艺术所特有的朴素浪漫情怀,散发着恒久的艺术魅力。

    1. (1)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涉及到与兔相关的文化现象有:“玉兔捣药”“月光马”“兔儿爷”“兔子王”“兔子灯”。 B . 文中画线句“逐渐”一词,体现了语言的严谨和准确。 C . “月光马”上印有玉兔持杵捣药的月宫图景,说明儿童中秋拜兔神的风俗已普及。 D . 第③段运用了举例子、打比方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兔形衣饰物品,寄托了人们对生命的呵护与期许。
    2. (2) 在2023年1月,艺术大师黄永玉发行了《癸卯年》特种邮票。其中的“蓝兔子”邮票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说“想起了童年阴影”,有人说“它很酷”,媒体评价“不妨交给时间去评判”。对于这张邮票,你怎样评价?

  • 18. (2022七上·祁东期末)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各题。

    ①红树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泥滩上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如红树、海揽雌、海桑、红茄冬等。适宜生长在风平浪静、淤泥深层的海滩、湿地或河口地区。红树林四季常绿,故称为“红树林”。

    ②红树林与其他类型的树林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为了适应盐分高的海洋环境,叶片上有排盐孔,其功能类似于人皮肤上的汗毛孔。另外,红树林扎根于海底淤泥,所以大多发育有突出地面的呼吸根,形状万千。最为奇特的是红树林的繁殖为“胎生”方式,待成熟后,先在母树上萌发成芽,数小时内即可扎根成长为独立植株。红树林最引人注目的是有密集的支柱根,这些支柱根多在树干基部生出,插入土中形成纵横交错、抵抗风浪的弓形支架。

    ③以红树林为中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通过食物链维持自身的生态平衡。红树林吸收海底土壤中的养料而生存,其树叶、树枝是鱼虾的食物,淤泥中的微生物又将植物、动物的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土壤中。

    ④红树林是重要的海洋生物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以海南岛的红树林为例,该系统内有鸟类114种(占全岛的40%以上)、昆虫100多种、水生动物100多种,所以海南自古有“万亩红树养万人”的说法。红树林的树皮中含有地单宁,可作鞣(róu)料和染料,耐腐蚀,是建筑物和船舶的优质用材。某些红树植物还可入药,能治疗淋巴结核、皮肤病、癌症等。

    ⑤红树林还有很高的环保价值。红树林的根部深扎于海水中,可防御海风,抵制海浪侵袭,被誉为“天然的海防卫士”。同时,红树林根系发达,还可以大量吸收海洋中的污染物,净化海水。另外,红树林还有较高的生态学研究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

    ⑥由于红树林的生长环境特殊,所以种类相对贫乏。全世界共有23科、34属、81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东方型,种类较为丰富;西方型,种类相对贫乏。我国的红树林共有13科、24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和福建沿海,其面积占全国的70%以上。

    (节选自苏宗棋《最具生命力的四大海洋生态系统》)

    1. (1) 第①段文字依次介绍了红树林哪三方面的内容?
    2. (2) 请根据第②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红树林的生物特点。
    3. (3) 第④段画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