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产业就业占国民经济总就业比重(%)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
1952年 | 50.5 | 20.9 | 83.5 | 7.4 |
1957年 | 40.3 | 29.7 | 81.2 | 9.0 |
1978年 | 28.1 | 48.2 | 70.5 | 17.3 |
2000年 | 15.9 | 50.9 | 50.0 | 22.5 |
2010年 | 10.2 | 46.8 | 36.7 | 28.7 |
2019年 | 7.1 | 38.6 | 25.1 | 27.5 |
职业大类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 1.56 | 1.75 | 1.67 | 1.77 |
专业技术人员 | 5.08 | 5.31 | 5.7 | 6.84 |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 | 1.3 | 1.74 | 3.1 | 4.32 |
商业人员服务业 | 3.03 | 5.41 | 9.18 | 16.17 |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 16.46 | 15.16 | 15.83 | 22.49 |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 72.48 | 70.58 | 64.45 | 48.31 |
其他人员 | 0.09 | 0.05 | 0.07 | 0.10 |
职业大类 | 1982年 | 1990年 | 2000年 | 2010年 |
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 | 1.56 | 1.75 | 1.67 | 1.77 |
专业技术人员 | 5.08 | 5.31 | 5.7 | 6.84 |
办事员和有关人员 | 1.3 | 1.74 | 3.1 | 4.32 |
商业人员服务业 | 3.03 | 5.41 | 9.18 | 16.17 |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 16.46 | 15.16 | 15.83 | 22.49 |
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 72.48 | 70.58 | 64.45 | 48.31 |
其他人员 | 0.09 | 0.05 | 0.07 | 0.10 |
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商业、饮食服务业体制改革的报告 省委、省人民政府: 我市商业、饮食服务业推行经营责任制工作,是于1980年9月先在集体饮食行业实行浮动工资制开始的,同年10月又在全市最大的零售商店市百货大楼实行利改税,以后逐步推开。到1982年底,市一商局、二商局、供销社、粮食局系统938个网点,已有491个网点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占百分之52.3%。 |
材料 潍坊柴油机厂大事记
1946年,环海铁工厂(其前身)创建于威海。
1948年,12名环海铁工厂工人筹建潍县坊子大华机器厂。1950年,生产了25台15马力柴油机支援治准工程。
1953年,企业收归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并更名为潍坊柴油机厂,建成了金工、铆锻、装试等车间,扩大了生产能力。
1957年底,工厂生产柴油机达到574台,提前两年完成工厂计划。
1958年,进行扩建。
1961年,开始进行全面整顿。
1965年,工厂扭亏为盈,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70个大庆式企业之一。1978年,各项生产指标基本恢复。
1984年,定点生产从奥地利引进的斯太尔重型汽车用发动机,对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将技术标准进行“中国化”。
1986年,对市场需求量大的老款柴油机进行一系列的技术改造。1994年,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精简改革。
2002年,成为本行业内首家完成混改的企业,正式成立潍柴动力集团。2004年,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9年,入选“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入选亚洲品牌500强。2022年,弹柴动力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9%柴油机,刷新全球纪录。——摘编自《潍坊柴油机厂厂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潍坊柴油机厂的发展见证新中国经济的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
1979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登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条广告(图5),“本厂各种精密、高效单轴自动车床专供钟表、仪器仪表、无线电元件、照相机、打火机、玩具等各种行业加工轴类零件时使用……承接国内外用户直接订货"。
据当时厂长刘伦宝回忆:为了进一步扩大产品销路和更好地为国内用户服务,厂里作出打广告的决策。当时就在厂党委会议室里,我们党委班子讨论会持续了好几个晚上。从酝酿、讨论到诞生这个广告,我们前后总共花去了近3个月时间,对我而言也做好了最坏打算。当年8月5日,《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的形式发表了《产销直接见面供需双方满意》的文章,并配发了专门的"编者按":"宁江机床厂广告一登,情况大变,产品积压变产品畅销,产销脱节变双方满意。"但报纸上又刊登出了持反对意见的文章,认为我厂的做法“是和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国民经济的原则相违背的”。
——摘编自陈晖《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资料广告》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加以阐释。
文物一《第一个五年国民经济计刻草案图表》——1953年,我国开给了以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中心的大规模轻济建设,这一年,党正式提出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把这条总路线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指针。
文物二 1955年国家粮食部发行的全国粮票——新中国成立初期,物资极度匮乏,粮食自然无法做到敞开供应。中央政府开始酝酿粮食的计划供应,以满足全国人民的温饱。1953年,中央政府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1955年8月25日,国务院通过《市镇粮食定量供应凭证印制暂行办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物资逐渐丰富起来,票证制度越来越松动。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后,全国各地先后放开粮食及其他产品价格,实行购销同价。1993年,粮油实现敞开供应,粮票已无用武之地,被正式宣告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
解说词是口头解释、说明事物的文体,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渲染、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实情、状态和意义,力争达到宣传效果。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件文物为其写一段解说词,(要求:围绕与文物相关的历史事件展开,介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权制互动”
农村基层政权、村民自治权、农村土地产权共同构成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三个关键变量,“三权”的同构共变是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显著特征。而国家建制、社会创制、产权改制则成为驱动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深层制度逻辑与推动力量,“三权”的变革是“三制”彼此借用、交错并进的结果。我国农村基层治理势必立足“权制互动”的实践逻辑,逐步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善治之路。
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权”“三制”框架图
——据李燕凌、高猛《新中国农村基层治理变革的三重逻辑》
结合改革开放后的相关史实,对农村基层治理变革中的“权制互动”予以说明。(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材料:时代精神,以歌相和
歌曲一:《社会主义好》(创作于1957年)
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共产党好,共产党好!共产党是人民的好领导,说得到,做得到,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坚决跟着共产党,要把伟大祖国建设好,建设好!
歌曲二:《春天的故事》(创作于1992年底)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座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结合所学知识,以“时代精神,以歌相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一: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时间 | 大事记 |
1—2月 | 邓小平第一次南巡,视察深圳、珠海、厦门三个经济特区和上海,充分肯定试办经济特区和对外开放的决策 |
3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将社队企业改称乡镇企业,提出发展乡镇企业的若干政策;福建55位厂长的呼吁书《请给我们松绑》刊发,要求增加企业经营自主权 |
4月 | 中国开始颁发第一代身份证,"职业"等没有成为身份证内容 |
5月 |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 |
10月 | 国务院发出《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支持农民进入集镇经营工商业,放宽落户政策,统计为非农业人口;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实现了党在经济理论上的新突破,规定了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性质和各项方针政策 |
11月 | 上海飞乐音响发行股票 |
12月 | 年终盘点:"我们都下海吧"成为民间热词,中国现代企业诞生和企业家创业最为集中的一年,被称为“中国公司元年” |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84年)》编制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以"释放的活力"为题,对这一年的改革开放大事记写一个历史述评。(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材料 建国后共青团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 | 共青团活动 |
1954年 | 在北京苏联展览馆工地上诞生了全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活动是以提高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
1955年 | 团中央发出《关于组织青年参加边疆建设问题的一些意见》,广大青年热烈响应号召,迅速掀起一个全国性的垦荒热潮。 |
1957年 | 党中央要求共青团“团结全体青年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的劳动,以便尽快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共青团积极响应号召,带领广大团员和青年积极地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各项事业中。 |
1963年 | 共青团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青少年中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教育活动的通知》,广大青年提出了“像雷锋那样工作、学习和生活”等口号,此后学习雷锋活动的持续开展,一直延续至今。 |
1983年 | 共青团在企业团组织和青年中开展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五小”智能杯生产竞赛活动。 |
20世纪90年代以来 | 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服务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共青团主要开展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和青年文明号活动等活动。 |
——摘编自李星《浅析建国后不同历史时期共青团活动及其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的青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材料:1976年,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队长孙少安因给社员分自留地受到公社批判⋯⋯1978年初,在孙少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 “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
1979年春,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把赚来的第一桶金和借来的钱放在一起创办了一家砖厂,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并在选举中成为新一届村委会主任。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变化进行合理解读。
材料:
时间 | 土地政策 |
1931年11月 |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基本内容有:规定无偿没收“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平均分配一切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禁止高利贷债务剥削,废除农民欠地主的旧债务,取消一切佃租契约等等。 |
1942年1月 | 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在未实行土改的地区,允许地主出租土地,但原则上须按照战前的原租额减低25%,承认战前的借贷关系,但年利息一般不得超过一分半。对富农的办法等同地主,故在实行减租减息后,又得交租交息。这就是停止没收地主土地,普遍实行减租减息政策的具体内容。 |
1947年1月 | 《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以前的债务;分配给人民的土地,由政府发给土地所有证,并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为贯彻土地改革的实施,对于一切违抗或破坏本法的罪犯,应组织人民法庭予以审判及处分。 |
1953年12月 |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营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集体农庄)。 |
1992年10月 |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党中央尊重群众愿望,积极支持试验,几年功夫在全国推开。废除人民公社,又不走土地私有化道路,而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体制的重大问题。 |
上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制定的土地政策内容节选。任选两个时期的土地政策,结合时代背景,比较说明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如何与时俱进的。要: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至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部分词汇出现次数统计(位:次)
会议 | 召开时间 | 社会主义建设 | 社会主义改造 | 社会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民主 |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 社会主义法制 |
八大 | 1956.9 | 26 | 49 | 6 | 0 | 0 | 0 | 0 | 0 |
九大 | 1969.4 | 4 | 3 | 10 | 0 | 0 | 0 | 0 | |
十大 | 1973.8 | 3 | 0 | 4 | 0 | 0 | 0 | 0 | 0 |
十一大 | 1977.8 | 9 | 4 | 23 | 0 | 0 | 0 | 0 | 1 |
十二大 | 1982.9 | 10 | 0 | 2 | 16 | 11 | 0 | 0 | 2 |
十三大 | 1987.1 | 13 | 3 | 0 | 17 | 6 | 0 | 14 | 3 |
十四大 | 1992.1 | 7 | 0 | 0 | 6 | 10 | 14 | 0 | 1 |
十五大 | 1997.9 | 0 | 0 | 6 | 5 | 10 | 6 | 15 |
——摘编自村田忠禧、张会才《通过对字词使用的计量分析研究中共党史》
从材料中选取至少两个相关联的统计结果,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走合作化道路”——1955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通知》
“工业学大庆”——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1964年,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的讲话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1981)”——80年代初,中央在农业改革中提出此口号,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邓小平1986年8月在天津视察过程中提出“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
“发展才是硬道理”(199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992)——摘编自《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标语口号》
依据上述材料,确立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1982年初山东省委、省政府确定邹县为农村体制改革的试点。我们要触动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胆有多大,要是搞错了,该是什么罪名,我当时也是心有余悸。我们一班人经过反复研究讨论,确定公社改为区,为县的派出机构,乡为实体政府,大队改为行政村,建立村委会,由村民选举产生,生产队改为经营组。区、乡的三个组织均为科级。区乡机构改革后来又有二次调整完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组织和名称从此不见了。这在全省是第一家,在全国也未见资料记载。为了避免“取消”二字,这次改革名为“设区建乡”。3天之内,区、乡、联合公司全部挂牌办公,280名被调整的干部3天内全部到位。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第四部宪法。总纲第八条规定:“农村人民公社、农村经济合作社和其他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我的心才真正踏实下来
——冯钦河《邹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口述史》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材料: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指标比较表
| 20世纪50~70年代 | 20世纪80年代 | 20世纪90年代 |
发展导向 | 经济增长导向型 | 经济发展导向型 |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 |
发展目标 | 工业化 | 四个现代化 | 人的全面发展 |
发展标准 | 工农业总产值 | 国内生产总值 |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
发展途径 | 增长优先 | 增长为主,发展为辅 | 发展优先 |
发展重点 | 重工业 | 工业 | 国民经济与社会 |
发展方式 | 外延式与粗放式 | 外延式与粗放式 | 内涵式与集约式 |
发展形势 | 积累优先 | 积累和消费并举 | 积累和消费并举 |
区域发展 | 均衡发展 | 非均衡发展 | 协调发展 |
发展动力 | 生产关系革命 | 体制改革与开放 | 社会全面进步 |
发展层面 | 经济 | 经济兼顾社会 | 经济、社会、人、生态 |
提取表3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历史的轨迹:房地产权属性的变化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49- 1955 年,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对公共房产进行管理和分配,私有房产仍允许买卖,但应在政府房产管理机构登记,发给房产契证。
第二阶段;1956一 1965年,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阶段。将私有制土地和房屋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转变为集体所有制,归城乡合作社统一管理,不再进行确权登记。
第三阶段:1966- 1978 年,房地产权属登记全面停滞。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至今,依法建制、创新发展。1982 年颁布《关于城市(镇)房地产产权产籍管理暂行规定》重新开启房地产所有权登记工作。近年来,相继制定和颁发了《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我国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日趋规范化、法律化。
材料二:有关湖南省常德市房屋产权证明的一组材料
图1 1954年颁发的房屋买卖契 图2 1962年发放的房产证
图3 2019年颁发的不动产证书的样本
材料:
年份 | 粮食作物 | 经济作物 | ||
播种面积(万亩) | 占总播种面积(%) | 播种面积(万亩) | 占总播种面积(%) | |
1978 | 180881 | 80.3 | 21660 | 9.6 |
1979 | 178894 | 80.3 | 22152 | 9.9 |
1980 | 175851 | 80.1 | 23882 | 10.9 |
1981 | 172437 | 79.2 | 26341 | 12.1 |
1982 | 170194 | 78.4 | 28191 | 13.0 |
1983 | 171071 | 79.2 | 26641 | 12.3 |
1984 | 169326 | 78.3 | 28932 | 13.4 |
——《中国统计年鉴1991》
根据材料,对1978~1984年我国种植业面积的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
农村改革
材料一:农村改革受到的阻力是不小的 。1980 年 9 月 ,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座谈会 。会议纪要指出 :“就全国而论 ,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 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 , 而不是会脱 离社会主义轨道的 , 因而并不可怕。”会后 ,许多干部纷纷深入基层 , 带领群众研究措施 , 坚 持从各地具体实际出发 ,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 , 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可以并存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摘编自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 ,一步一步获得共 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 引导出农村 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放宽农村经济政策 ,使农民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自主权 和选择权;调整宏观农业政策 ,又使农民的选择得到了利益刺激 。于是 , 多数农民选择了包 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最终 ,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 己获得了合法性 。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材料:2008年7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织本校学生返乡开展了主题为“改革开放30年中国农村变迁”的专项调查活动。本次活动共调研了180个村,访谈了100多位村民,这些村民的年龄集中在50-70岁之间,长期生活在农村,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甚至有些还担任过村干部。调查结束后,收到了有效调研问卷100多份。2010年,本次活动的调查报告公开发表。在报告中,作者将“过去30年里,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有什么变化”这一问题的调查结果整理成了下面表。
调查地区 | 认为提高的村 | 认为降低的村 | 认为其他的村 | 调查村数 | |||
数量 | 占比(%) | 数量 | 占比(%) | 数量 | 占比(%) | ||
东部 | 31 | 55.4 | 22 | 39.3 | 3 | 5.3 | 56 |
中部 | 20 | 48.8 | 18 | 43.9 | 3 | 7.3 | 41 |
西部 | 11 | 61.1 | 4 | 22.2 | 3 | 16.7 | 18 |
合计 | 62 | 53.9 | 44 | 38.3 | 9 | 7.8 | 115 |
——据于乐荣左停《1978~2008年:中国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变迁——项来自中国150个村的调查报告》
材料一:
注:地区经济发展变异系数反映的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情况,数值越大,差异程度越大,反之亦然。中国工业总产值地区变异系数变动趋势图(1952-2008年)
材料二:各时期沿海与内地基本建设投资所占比重(单位:%)
甲 | 地区 | “一五”时期 | “二五”时期 | 1963——1965年 | “三五”时期 | “四五”时期 | “五五”时期 | “六五”时期 | ||
沿海 | 36.9 | 38.4 | 34.9 | 26.9 | 35.5 | 42.2 | 47.7 | |||
内地 | 46.8 | 56.0 | 58.3 | 64.7 | 54.4 | 50.0 | 46.5 | |||
注:由于全国统计购置的机车车辆、船舶、飞机等投资,未划到地区内,因此沿海与内地投资比重之和小于100%。——陆大道等著《中国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 ||||||||||
乙 | 表4东中西部地区外贸依存度比较(单位:%) | |||||||||
年份 | 全国 | 东部 | 中部 | 西部 | ||||||
1988 | 18.08 | 28.61 | 6.17 | 5.83 | ||||||
1996 | 31.02 | 46.29 | 9.71 | 11.40 | ||||||
2004 | 57.95 | 87.99 | 11.85 | 12.85 |
——据《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和《2004年中国经济普查年鉴》
提取材料二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现代中国的工业布局发展趋势进行阐释。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开展了带领人民反抗剥削压迫的革命运动,此时为激发农民阶级参与革命的主动性,我党转变了土地政策,将原本的“减租减息、限租限田”政策转变为消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受为农民土地所有制。20世纪30年代,国内开始了抗日战争,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要求建立起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喊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为动员社会中的一切积极分子参加抗日,中国共产党将土地政调整成“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抗战胜利后,国共之间的矛盾越发尖锐。为巩固群众基础,得到更多农民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颁布了《土地法大钢》,提出废止地主土地所有制。
——摘编自王玉《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演变研究》
材料二:第八条国家依照法律保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和其他生产资料所有权。国家指导和帮助个体农民增加生产,并且鼓励他们根据自愿的原则组织生产合作、供销合作和信用合作。国家对富农经济采取限制和步消灭的政策。——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党的农地政策变革效应趋势
——刘聪、张露露《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土地政策:演变历程、变革效应与后续展望》
中国科学管理之父:张兴让
“张联合”
1984年,张兴让调任石家庄第一塑料厂厂长、党委副书记。很快张兴让头脑中形成了成立“企业联盟”的构想。这种现在看来最简单的供、产、销联合体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管理”
1985年,他出国考察,看到本企业与外国同行在劳动效率上的巨大差距,深受触动。回国后,提出了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时尽其效”为核心的“满负荷工作法”。
1985年下半年,他领导企业实行包括物质指标、经营工作、设备运转、物资使用、能源利用、资金周转等方面“满负荷工作法”,取得成功。
1987年,张兴让的事迹被《人民日报》等媒体报道后,立即引起了中央领导和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在全国大力推广。
“张折腾”
1992年,张兴让开始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具有颠覆性意义”的第三次改革。他把全厂近千名在职工人全部解聘,成立“劳动服务公司”。不符合条件的员工,劳动服务公司将不再聘用。所有职工都必须交纳1-4万元的“风险抵押金”,否则不但不解决住宿问题、不发放医疗补贴和停业生活费,更不会按照长期工作安排。在重重压力下,“劳动服务公司”推行了不到两年便不了了之,张兴让的“劳动力社会化”梦想就此彻底破灭。
——摘编自《张兴让:国企围墙内的变革者》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张兴让前两次改革成功的原因,并谈谈“后张兴让们”的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