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生物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4年中考生物实验探究专项复习17 动物行为的研究

更新时间:2024-04-01 浏览次数: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2022·英德模拟) 对动物行为研究方法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法和观察法是同等重要的两种方法 B . 应用实验法时可以没有观察法 C . 单纯的运用观察法时可以没有实验法 D . 应用观察法时不仅可以用肉眼看,还可以借助仪器进行观察
  • 2. (2022·娄底) 观察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下列观察笔记合理的是(  )
    A . 幼小的黑猩程模仿成年黑猩猩用蘸水的树技从蚊穴钓取白蚁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B . 蝶蛾类昆虫的雌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虫的行为属于社会行为 C . 刚从受精卵孵化出来的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子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D . 马蜂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进攻,其行为属于攻击行为
  • 3. (2024八上·新乡期中) 某实验小组探究三种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得到如下结果。

    动物

    成功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130

    50

    12

    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高等到低等的顺序最可能是(            )

    A . 甲→乙→丙 B . 乙→丙→甲 C . 丙→乙→甲 D . 丙→甲→乙
  • 4. (2022·澄城模拟) 为了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平均分成2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①随着实验的进行,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错误次数逐渐减少

    ②在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作用下,A组小鼠形成了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③若在10天后给予B组小鼠食物奖励,其错误次数也不会发生改变

    ④A组小鼠通过学习能迅速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是非条件反射

    A . ②④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③④
  • 5. (2024八下·衡阳开学考) 如图是“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的装置图,下列关于实验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实验时蚂蚁处于饥饿状态 B . 从甲、乙两蚁穴各捕10只蚂蚁进行实验 C . 木条AB和BC的粗细、长短应保持一致 D . 实验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移动木条
  • 6. (2024八下·秦都模拟) 某兴趣小组安排的科学探究活动,蚯蚓需要200多次尝试而小白鼠只需要几次就能成功。该实验不能说明( )
    A . 蚯蚓的学习能力比小白鼠弱 B .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生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C . 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 后天学习行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 7. (2024八上·八步期末) 某校实验小组探究四种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下表结果,分析数据可知四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

    动   物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

    75

    158

    32

    6

    A . 甲→乙→丙→丁 B . 甲→丁→丙→乙 C . 乙→甲→丙→丁 D . 丁→丙→甲→乙
  • 8. (2024八上·柳州期末) 科学家用涡虫进行了研究动物行为的实验,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涡虫遇光照身体伸长是先天性行为 B . 涡虫被电击身体收缩是学习行为 C . 经过③后,涡虫遇光照收缩身体是学习行为 D . 经过④后,涡虫在光照下身体收缩的行为不会慢慢消退
  • 9. (2024八上·东莞期末) 如图所示的迷宫出口位置设置了食物箱。小鼠经多次尝试,学会在无堵塞情况下走路径A。关于小鼠该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B . 使小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C . 学会走路径A是一种学习行为 D . 1、2均堵塞后,小鼠无法再找到食物
  • 10. (2024八上·榕城期末) 某小组同学在做“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时,选取甲、乙、丙3只小鼠,经过饥饿处理后,让它们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分别走相同的迷宫,测得如下数据:分析表中实验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小鼠

    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6分45秒

    5分30秒

    2分40秒

    5分33秒

    4分10秒

    2分03秒

    4分20秒

    3分13秒

    1分30秒

    A . 甲小鼠的学习能力最强 B .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 C . 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D . 甲、乙、丙三只小鼠的学习能力是相同的
  • 11. (2024八上·福田期末)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对近1000种哺乳动物进行分析后发现,群居物种普遍比独居物种寿命更长,这为理解哺乳动物的适应性辐射提供了新的思路。以下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 . 复杂的社会行为为群居物种提供很多优势 B .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和实验法 C . 群居物种依靠语言、气味和动作进行通讯 D . 生物与环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整体
  • 12. (2024八上·榕城期末)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 )
    A . 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 B . 用孵化箱代替母雁孵蛋,观察幼雁出壳后的行为 C . 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 D . 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
  • 13. (2024八上·抚松期末) 下列研究海豚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
    A . 用照相机拍摄海豚的运动 B . 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确定海豚的活动位点 C . 用摄像机录制海豚生育的过程 D . 探究海豚对不同频率声波的反应
  • 14. (2023八上·雷州月考) 生物小组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并获取了如下实验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 . 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多 B . 小鼠第三次用时最少,说明小鼠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C . 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会减少 D . 小鼠学会走这一迷宫后,就不会忘记
  • 15. (2023八上·深圳期中) 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下列实验记录中不正确的是( )
    A . 实验用的木条无味且宽窄、长短要一致 B . 蚂蚁在实验开始前要充分进食 C . 失去触角的蚂蚁行为变得紊乱无序,说明触角与蚂蚁的通讯有关 D . 蚂蚁无法在酒精笔标记过的木条上正常通讯,说明蚂蚁通讯方式之一是气味
  • 16. (2023八上·城阳期中) 如图是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数据。在迷宫中有几处“T”形接头,小鼠可右转也可左转。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分成数量相同的两组,每天进行相同次数的实验。A组小鼠走完迷宫会得到食物奖励,而B组小鼠走完迷宫不会得到食物奖励。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小鼠走迷宫属于学习行为;

    ②实验说明A组小鼠学习能力强,B组小鼠学习能力弱;

    ③小鼠走迷宫行为与遗传因素无关;

    ④A组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形成后还会改变。

    A . ①④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7. (2023八上·永春期中)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不同月龄的小鼠为实验对象,开展“小鼠走迷宫取食”学习能力的研究实验,记录的数据如图。由图可知( )

    A . 小鼠月龄越小,学习能力越强 B . 小鼠用时越长,学习能力越强 C . 随着研究实验次数的增多,小鼠用时越短 D . 每次实验中试错次数越少,小鼠用时越短
  • 18. (2023八上·福田期中) 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野外采集生长状态一致的幼虫进行实验 B . 将滤纸统一裁剪为形态大小一致的纸片 C . 选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榨成汁涂抹在滤纸上 D . 实验的结果说明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 19. (2023八上·福田期中) 买回家的白菜、卷心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经常有菜青虫咬过的痕迹,而芹菜等有特殊气味的蔬菜却基本没有。李红对菜青虫的这种行为进行了探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 . 为排除学习行为对实验的影响,最好选择虫龄较大的菜青虫幼虫为实验对象 B . 为保证实验变量唯一,除叶子的种类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 C . 用多只菜青虫进行重复实验,可以避免偶然性 D . 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二、实验探究题
  • 20. (2024八上·南昌期末) 为探究蚂蚁的通讯行为,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
    步骤一: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A、B、C三个小岛。A、B岛与A、C岛间用等长的木条连接起来,形成桥①和桥②(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饥饿的蚂蚁放在A岛处,B岛放食物,C岛不放食物,让蚂蚁自由通过桥①和桥②,大多数蚂蚁爬向了B岛。
    步骤三:一段时间后将桥①和桥②对换,大多数蚂蚁爬向了C岛。

    1. (1) 实验前对蚂蚁进行饥饿处理的目的是
    2. (2) 完成步骤二后,桥①和桥②的唯一区别是:
    3. (3) 完成步骤三后可以推测,蚂蚁靠进行通讯。
    4. (4) 完成步骤二后在不干扰蚂蚁活动的情况下给桥①滴洒香水,蚂蚁队伍出现混乱状态,短时间内不能准确走向目的地
    5. (5) 该小组完成步骤三后进行了几次重复实验,目的是
  • 21. (2024八上·永川期末) 某兴趣小组开展“训练小白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探究实验。选取三只生长情况一致的一天未进食的同种类小白鼠A、B、C,分别走同一个迷宫。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测得如下数据。请分析:

    小白鼠

    小白鼠找到食物的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5分55秒

    4分34秒

    2分9秒

    B

    4分27秒

    3分13秒

    1分40秒

    C

    7分51秒

    5分34秒

    2分25秒

    1. (1) 从行为获得途径上看,小白鼠通过训练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行为。动物的这种行为可以使动物更好地
    2. (2) 探究中“分别走同一个迷宫”,目的是
    3. (3) 根据表中数据,发现三只小白鼠获取食物的三次时间有共同规律,即,可见此类行为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强化。
    4. (4) 若把小鼠换成蚯蚓,蚯蚓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食物,说明动物越,学习能力越强,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 22. (2023七上·明水月考) 实验人员想了解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它们的母亲的情感的.他们选择了2只刚孵化的小鸭.小鸭甲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了,使得它们没有见到自己的母亲.小鸭乙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实验人员给小鸭甲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小鸭甲模仿母鸭的行为,并随时跟随在气球左右.请回答:
    1. (1) 本实验有一个步骤不严谨,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不严谨之处:

      改正措施:

    2. (2) 小鸭甲的行为发展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个术语描述.____
      A . 先天行为 B . 简单反射 C . 学习行为 D . 本能
    3. (3) 小鸭乙最好被称为____
      A . 同一变量 B . 实验模型 C . 实验组 D . 对照组
    4. (4) 如果不是把小鸭甲放在气球周围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播放母鸭叫的录音,则小鸭甲:____
      A . 它们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 B . 它们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 C . 它们会吓唬其他的小鸭 D . 它们会失去繁殖能力
  • 23. (2023八上·贵阳期中) 菜粉蝶的幼虫是菜青虫。菜青虫总是取食白菜、甘蓝等十字花科植物。有人采集菜粉蝶的虫卵,进行室内培养,观察虫卵孵化成菜青虫后取食植物叶片的类型,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此探究实验应分为以下步骤:

    ⑴提出问题: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⑵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

    ⑶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①在十字花科植物(如白菜、油菜、萝卜、卷心菜、荠菜等)叶片上找有菜粉蝶虫卵的叶片,带回实验室。

    ②如图所示,将带有虫卵的叶片分别放入不同的烧杯中,每个烧杯中再分别放入不同种的植物叶片

    ③在以上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将虫卵隔离饲养,同时实验中设置了许多个烧杯(A、B、C、D),其他条件都 ,这样做的目的是 

    ⑷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①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②实验过程中,能不能用长大的菜青虫进行实验?。为什么?

    ③实验过程中,不能只用1只菜青虫进行实验,为什么?

    ⑸请预测你看到的实验现象:

    ⑹实验后你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 24. (2023八上·雷州月考) 学完了“蚂蚁的通讯”的知识,兴趣小组利用蚂蚁进行了下列的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表:实验现象记录

    塑料杯

    15min后的蚂蚁数量/只

     

    A

    1

    2

    1

    B

    12

    14

    15

    C

    3

    4

    3

    D

    2

    1

    1

    E

    5

    6

    5

    1. (1) 蚂蚁为典型的社会性群体,它具有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2. (2) 图一装置的塑料杯A与蚂蚁窝的巢穴口通过一根透明塑料吸管相连,作为中转站,塑料杯B、C与A也通过吸管a、b相连(两管长度一致);往B中放入白砂糖,C不作任何处理。C起到 作用,两管长度一致是为了。观察发现,开始两管都有蚂蚁散布,15min后,明显可以看到塑料杯蚂蚁较多。
    3. (3) 蚂蚁之间通过信息素进行通讯吗?为探究信息素(一类化学物质)与蚂蚁通讯的关系,兴趣小组清空探究装置一吸管内的蚂蚁后,调换a、b管位置,连接方向保持不变,同时撤去B、C杯,15min后观察现象。蚂蚁在通讯过程存在以下三种可能:①存在信息素,且信息素起到引导作用;②存在信息素,但信息素不起引导作用;③不存在信息素。

      预期实验结果:若a管内蚂蚁仍然多于b管,则符合上述的分析(选择填写编号①、②、③)。通过实验结果推断,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来完成的。

    4. (4) 小组同学想探究蚂蚁的觅食口味,在探究装置二中A~E处分别放置等量的柠檬果肉、白砂糖、苦瓜、辣椒和食盐,分别代表酸、甜、苦、辣、咸五种口味。分析如表数据可知,蚂蚁最喜 味,最不喜欢味。为保证蚂蚁觅食口味的形成是先天的,那么在实验前应考虑选择的(填“刚孵化”或“长大的”)蚂蚁。实验后蚂蚁怎么处理:
  • 25. (2023八上·深圳期中) 经过训练的小鼠在“不利刺激”下,能够迅速进入“避难所”吗?某校学生社团开展了相关的探究。实验装置如右下图,实验时,先开放其中任意一个避难所(标记为A),其余的用透明胶带或保鲜膜封口。在“出发点”处放入小鼠,小鼠在光线刺激下会立即寻找避难所躲藏,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后会找到开放的避难所A的位置。

    寻找“避难所”所用时间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分55秒

    2分34秒

    1分09秒

    3分27秒

    2分13秒

    0分40秒

    5分51秒

    3分34秒

    2分27秒

    1. (1) 小鼠是重要的实验动物,它们体表被毛,通过方式生育后代,可以提高后代成活率。
    2. (2) 实验选用多只小鼠重复实验是为了
    3. (3) 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不同小鼠个体的学习能力;随着训练次数增加,小鼠进入避难所A所需时间越来越
    4. (4) 进一步实验:关闭避难所A,开放其他任意一个避难所(标记为B),小鼠经过若干“尝试与错误”后,能够找到正确的避难所B。该实验表明:学习行为形成后,(选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这有利于小鼠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 26. (2023八上·福田期中) 为了研究动物的行为,生物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探究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请将下面同学们的部分实验报告补充完整:

      ①根据仓鼠大小制作迷宫。

      ②实验前让仓鼠饥饿1天,仅提供水给仓鼠饮用。

      ③先在迷宫的出口处放适量鼠粮,再从迷宫的入口处放进仓鼠,同时用秒表计时。记录仓鼠从入口到达出口的时间。

      ④让仓鼠重复多次实验进行取食,直到仓鼠每次走迷宫所需的时间变化不大为止。

      ⑤将每次仓鼠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进行统计,绘制成柱形图,如图所示。

      ⑥分析图中数据,得出结论:仓鼠走迷宫的次数越多,走迷宫所用的时间越

      ⑦再选取几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仓鼠重复本实验。

    2. (2) 为了保证该实验的变量唯一,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
      A . 每次投放不同口味的鼠粮 B . 每次都减少投放鼠粮的量 C . 每次更换不同结构的迷宫 D . 每次在同一安静环境进行
    3. (3) 若小鼠在完成走迷宫后长时间不给予食物奖励,则小鼠之前已获得的走迷宫的行为(填“会”或“不会”)消退。

      实验启示:学习时,通过增加练习次数,可以更加熟练。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