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数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武汉武珞路初级中学2023-2024年春季八年级下册数...

更新时间:2024-06-11 浏览次数:6 类型:期中考试
一、<strong><span>选择题</span></strong>(共10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 1. 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 B . C . D .
  • 2.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 3. 若△的三边分别为 , 下列给出的条件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 B . C . D .
  • 4. 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 .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B .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C . 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 D . 矩形是轴对称图形
  • 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 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 . AO=OD B . AOOD C . AO=OC D . AOAB
  • 6. 如图1,位于重庆云阳龙缸景区的“亚洲第一悬崖秋千”,建在距离河面将近700米高的悬崖边缘上,该秋千的荡出距离可达百米,提升高度可至80米.将其抽象成数学图形,即:如图2,OA=OBBDOABD=100米,AD=80米,秋千的绳索始终保持拉直,则绳索OA的长度为( )

     

    A .  80米 B . 100米 C . 102.5米 D . 100.5米
  • 7. 如图,点在矩形的延长线上,连接 , 若 , 则的度数是( )

    A .   B . C . D .
  • 8. 已知 , 且 , 则的值是( )
    A . B . C . D .
  • 9. 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过点ABD的平行线交CD的延长线于点E , 则下列结论:①DA=DE;②∠ABC=2∠E;③∠EAC=90°;④BD=CE .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  1个 B . 2个 C . 3个 D . 4个
  • 10. (2022八下·景县期中) 图中的两个图形都是由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的,甲、乙两名同学将它们分别沿着两条垂直的虚线(乙:分别是小正方形一边上的中点)剪开,准备拼一个与原来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则(   )

    A . 甲、乙都可以 B . 甲、乙都不可以 C . 甲不可以、乙可以 D . 甲可以、乙不可以
二、填空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三、解答题(共9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 16. 计算:
    1. (1)
    2. (2)
  • 17. 已知: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在对角线上,且.

    求证: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18. (2023八下·大冶期中) 先阅读,再解答.由可以看出,两个含有二次根式的代数式相乘,积不含有二次根式,我们称这两个代数式互为有理化因式,在进行二次根式计算时,利用有理化因式,有时可以化去分母中的根号,例如: , 请完成下列问题:
    1. (1) 的有理化因式是
    2. (2) 化去式子分母中的根号:
    3. (3) 比较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 19. 如图,在△ABC中,点分别是的中点,点上一点,且 , 若 , 求的长.

  • 20. 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 , 点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l分别与ADBC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EF . (点E不与点D重合)

    1. (1) 求证:△DOE≌△BOF
    2. (2) 当直线lBD时,连结BEDF , 试判断四边形EBF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21. 如图是由小正方形组成的7×6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叫做格点,△ABC的三个顶点都是格点,仅用无刻度的直尺在给定网格中完成画图,画图过程用虚线表示.

                    图1                            图2                            图3

    1. (1) 在图1中,作平行四边形ABCE;点D是边AB与网格线的交点,过点D作直线平分四边形ABCE的周长;
    2. (2) 在图2中,P是边AB与网格线的交点,在BC边上画点Q , 使PQAC
    3. (3) 在图3中,P是边AB与网格线的交点,在BC边上画点Q , 使PQAC.
  • 22. 感知图形

    P是矩形ABCD的边BC上一动点,连接APDP , 将△ABP、△DCP分别沿APDP翻折,得到△ABP、△DCP

    1. (1) 问题探究

      如图1,PBAD于点MPCAD于点N , 点N在点M的右侧,求证:PM+MN+PN=AD

    2. (2) 问题拓展

      将图1特殊化,当点PBC共线时,称点PBC边上的“叠合点”.如图2,在矩形ABCD中,AB=4,BC=10,点PBC边上的“叠合点”,且BP<CP , 求DP的长;

  • 23.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PBD上的一点,点EAD的延长线上,且PA=PEPECDF

    图1 图2

    1. (1) 求证:PC=PE
    2. (2) 求∠CPE=
    3. (3) 如图2,把正方形ABCD改为菱形ABCD , 其他条件不变,当∠ABC=120o时,连接CE , 试探究线段AP与线段C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24.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0,a),B(b , 0),ab满足关系式+|+b—4|=0,Cmm)在第一象限,点Dn , 0)在x轴上B点右侧,且CACD

        图1                               图2                                      备用图

    1. (1) 直接写出AB两点坐标AB
    2. (2) 请你探究mn的数量关系;
    3. (3) 如图2,C点关于直线AD的对称点是F点,当F坐标为(1,—1)时,连接AB并延长,交CD的延长线于点E , 连接DF并延长,交y轴于点G

      ①请求出D点和E点坐标;

      ②请直接写出EG的长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