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

更新时间:2024-11-15 浏览次数: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 1.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据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穿孔骨针,还有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据此推断山顶洞人(     )
    A . 使用磨制石器 B . 掌握成熟的纺织技术 C . 有了审美意识 D . 懂得交换生活用品
  • 2. (2024九下·南山期中) 榫卯(sǔn mǎo),是利用凹凸结构相互咬合实现连接的木构件工艺(见下图)。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榫卯木构件出土于浙江河姆渡遗址。河姆渡人可能利用这项技术( )

    A . 制作精美玉器 B . 制作青铜农具 C . 建造干栏式房屋 D . 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 3. (2023七上·金平期末) 请你为下图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     )

    A .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B . 农业水平领先世界 C . 原始社会商业繁荣 D . 中原地区国家出现
  • 4. (2023七上·金平期末) 《史记·五帝本纪》将部落首领黄帝、颛顼、喾、尧、舜合列为五帝。颛顼为黄帝之孙,喾为黄帝之曾孙,尧为黄帝之玄孙,而舜也与黄帝有血缘关系。司马迁意在(     )
    A . 强调中华文化同源共祖 B . 为世袭制度提供理论依据 C . 说明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D . 说明中央集权的历史渊源
  • 5. (2023七上·南海期中) 据《史记》记载周厉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根据西周青铜器“宗周钟”的铭文记载,周厉王长期勤劳治理疆土,打退了濮子国入侵,濮子国臣服厉王,同时东夷南夷二十六国也前来臣服。这表明(  )
    A . 实物史料丰富研究周厉王的视角 B . “宗周钟”的记载存在造假 C . 《史记》对周厉王的记载不可信 D . 实物是研究历史的唯一依据
  • 6. (2023七上·金平期末) 在恩格斯看来,“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必然使社会分裂为阶级时,国家就由于这种分裂而成为必要了”。恩格斯旨在强调(     )
    A . 政治斗争推动阶级分化 B . 阶级分化推动国家产生 C . 经济发展导致战争频繁 D . 国家出现推动阶级分化
  • 7. (2023七上·中山期中) 如图是汉字“鱼”字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

    A .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 . 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 . 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 . 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 8. (2024九下·金川模拟) 春秋战国时期蓬勃发展的体育项目,都与军事训练有密切关系。如射箭、举重、武艺、摔跤、田径、游泳、赛马、击剑尤为兴盛。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  )
    A . 经济富足,娱乐多样 B . 体育发达,人才辈出 C . 战争影响,强兵治国 D . 严格训练,竞赛频繁
  • 9.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   )

    A . 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 . 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 .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 .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 10. (2023七上·南海期中) 下面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

    墓葬名称

    墓主身份

    墓道数

    面积(㎡)

    金村大墓

    周天子

    1

    148.6

    固围村魏国墓地

    魏王

    2

    756

    胡庄韩王陵

    韩王

    2

    954

    邯郸赵王陵

    赵王

    2

    1600

    A . 墓葬规制严整 B . 等级制度消亡 C . 贵族阶层开始没落 D . 周王室衰微
  • 11. (2023七上·潮南期末) 某中学刚调来一位风趣的历史老师,他在自我介绍时说:“我与战国很有缘,我的姓是战国七雄中最东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字是战国七雄中最西边的一个国家的名称。”由此推断,这位老师的姓名是( )
    A . 秦楚 B . 赵魏 C . 齐晋 D . 齐秦
  • 12.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各提出不同的思想主张,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

    ——《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A . 以民为本 B . 崇德尚贤 C . 天人合一 D . 兼爱非攻
  • 13.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下图反映出的水利工程(     )

    A . 连接珠江和长江水系 B . 发挥防洪和灌溉作用 C . 加强秦朝边疆的管辖 D . 消除旱灾发生的可能
  • 14. (2024七上·内黄期末)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 . 王室衰微的表现 B . 商靹变法的背景 C . 秦灭六国的过程 D . 秦朝统一的意义
  • 15. (2023七上·潮南期末) 《里耶秦简》记载了秦朝有一名叫小欬的男子因触犯法律而被判处罚金11271钱,因无钱偿还被遣往洞庭郡迁陵县充当戍卒,按照当时人工作一天的报酬是8个钱计算,他要服役近三年零十一个月,其所述现象表明秦朝( )
    A . 赋税负担沉重 B . 思想控制严重 C . 违法现象频发 D . 刑法细致严苛
  • 16.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下图为西汉不同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丞相出身的统计图。引起图中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社会流动加快 B . 丞相权力削弱 C . 儒学地位提升 D . 外戚干权严重
  • 17.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接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要求不使用金、银、铜。这说明汉文帝(     )
    A . 轻徭薄赋 B . 提倡节俭 C . 减轻刑罚 D . 以德化民
  • 18.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下面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 . 秦汉经济社会发展 B . 中央官制的变化 C . 地方行政制度演变 D . 监督体系的发展
  • 19.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     )
    A . “文景之治” B . 大一统盛世 C . 百家争鸣 D . “光武中兴”
  • 20.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汉武帝在长安离宫门口的石狮子,是按照安息狮子的样子雕成的。离宫殿内,屏风画着开屏的印度孔雀,陈列着安息鸵鸟蛋以及安息国的水晶盘子,离宫较远的地方种着葡萄。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甘英出使大秦 C . 卫青北击匈奴 D . 班超出使西域
  • 21. (2024九下·吉安月考) 《新全球通史》中写道:商路上交换的最主要商品是中国高质量的丝绸。另外,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来到远方。作者主要在说明丝绸之路(   )
    A . 是一条完备的商业通道 B . 推动了佛教向中国传播 C . 起到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作用 D .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 22. (2023七下·湛江期末) 《汉书•地理志》记载某路线“从徐闻(今广东徐闻县)、合浦(广西合浦县)出发,经南海进入马来半岛、暹罗湾、孟加拉湾,到达印度半岛南部的黄支国和已程不国(今斯里兰卡)。”史料说明汉代开辟了(     )
    A . 陆上丝绸之路 B . 海上丝绸之路 C .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 通往夷洲的道路
  • 23.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东汉黄巾起义爆发前的10多年,领袖张角就创立了太平道,在社会底层传教并收纳信徒数十万人。由此可见,与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而起相比较,黄巾起义的突出特点是(     )
    A . 人民参与起义的积极性高 B . 沉重打击了当时的统治 C . 起义前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D . 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
  • 24.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东汉的大将军从明帝初年至灵帝中平六年共有梁商、梁冀、窦武、何进等七位外戚,大将军也因此成为东汉官僚体系中地位最高、权力最为关键的官职之一。据此可知,东汉(     )
    A . 中央集权受到破坏 B . 权力制衡体制建立 C . 军事体系发生变化 D . 外戚专权现象突出
  • 25. (2024七上·期末) 魏、 蜀、 吴三国鼎立期间, 虽然兼并战争仍旧继续进行, 但这种局部统一和之前东汉末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相比, 仍是又前进了一步。 “又前进了一步”是指 ( )
    A . 为以后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B . 避免出现军阀混战的状况 C . 促进三国疆土的继续扩展 D . 南北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
  • 26.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 27.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下图所反映的事件(     )

    A . 为统一北方准备条件 B . 使用火烧粮仓的计谋 C . 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D . 使北方再次陷入混乱
  • 28. (2023七上·金平期末) 北魏孝文帝铸“太和五铢钱”,但是“京师及诸州镇或铸或否,或有止用古钱,不行新铸”,“太和五铢钱”无法在全国范围正常流通,这个现象表明(     )
    A . 中央集权仍需加强 B . 汉化改革无法落实 C . 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D . 君主专制日渐衰落
  • 29.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东晋时期,有一位人物变革行书笔法,摒弃隶书遗意,创造出流美捷便、极富韵致的行书书体,这个人物是(     )
    A . 顾恺之 B . 锺繇 C . 王羲之 D . 胡昭
  • 30.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下列历史史实与历史结论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序号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祖冲之创制《大明历》

    东汉时期最先进的历法

    B

    司马迁撰写《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

    华佗发明“麻沸散”

    奠定中国医学理论基础

    D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为黄巾起义准备了条件

    A . A B . B C . C D .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3分,32题13分,33题14分)
  • 31. (2023七上·金平期末) 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人们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商鞅铜方升

    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铭文,左壁刻:“十八年,齐率卿大夫众来聘,冬十二月乙酉,大良造鞅,爰积十六尊(寸)五分尊(寸)壹为升”。

    (孝公)十年,卫鞅为大良造。

    ——《史记·秦本纪》

    注:大良造是秦孝公时期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军政大权。

    材料二:商鞅变法则是战国变法运动中最辉煌的篇章。商鞅变法规模大、措施全、历时久、推行力度大,从而收到大的成效,取得大的成功,不但帮助秦国走上了富国强兵的正确道路,为秦国日后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面貌。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资料》

    材料三:

    时间

    评价

    参考文献

    战国

    秦国宰相范雎:“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无二,尽公不还私。”

    《史记·李斯列传》

    西汉

    思想家董仲舒:“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书·食货志上》

    1912年

    毛泽东:“务耕织以增进国民之富力,尚军功以树国威,孥贫怠以绝消耗。”

    《毛泽东早期文稿》

    1. (1) 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商鞅变法中富国强兵的措施。
    3. (3) 根据材料三,分析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至少两个,4分)。
  • 32. (2023七上·金平期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各式各样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厚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河北景县封氏墓群出土。左为侍从俑,穿宽袖上衣,头戴笼冠;右为武士俑,上身穿小袖、大开领“胡服”

    陕西西安半坡出土。此纺轮为石制品,是我国古代发明的最早的捻线工具

    浙江绍兴出土。青铜鸠杖顶端站立一鸠鸟,属于中原风俗;底端则跪坐一人像,其穿着明显不同于中原风俗

    ①南北朝时期的两个陶俑

    ②半坡遗址出土的纺轮

    ③春秋青铜鸠杖

    材料二:何尊(如图)是西周早期周成王时的青铜器,内底铸铭文12行122字,提到周武王灭商后决定建(东)都于天下的中心(雒邑),“余其宅兹中国”(我且安顿在这个称为中国的地方)。这是目前所见“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材料三: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在造纸术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竹木简笨重,帛的价格昂贵。……东汉时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为纸……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于纸的发明,引发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对传播科学文化知识起了巨大的作用,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

    1. (1) 从材料一中找出能说明以下主题的文物。(写序号,多选、错选不得分)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______;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______;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_____。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内涵及其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
    3. (3) 根据材料三归纳“蔡侯纸”的优点,并分析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原因。
  • 33. (2023七上·金平期末)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民族形成、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巩固,在中央政府集中了强大的武力和财力,为中央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民族之间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政治保障。发达的封建思想文化,是中国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的精神文化基础。这里说的文化,主要内容一个是儒家政治思想,一个是书面文学。

    ——摘编自齐犁,王戈柳等编《民族理论论文汇编民族关系》

    材料二:随着北方各族的内迁与征战,北方衣冠士族和下层民众的南渡,给江南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文化。官府实施一系列劝督农耕的政策,也有很大促进作用。东晋时期,田园、庄墅一类封建大地产在江南地区普遍化,土地兼并出现了争占山川湖泽的新趋势,农民破产加剧,纷纷成为大地主的私属人口,农业劳动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日渐深化。

    ——摘编自蒋锡金《文史哲学习辞典》

    材料三:《北魏帝王出御图》

    图中的帝王和大臣们,都穿着长袍宽袖的汉族服装。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有利条件

      史实

      说明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与巩固

      ①秦朝

      开创我国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加强中央集权。

      西汉设西域都护

      发达的封建思想文化

      秦朝统一文字

      ④西汉

      加强思想统一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相关的历史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历史意义。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