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 |
B | 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 加入BaCl2和过量HNO3 |
D | 鉴别羊毛和棉花 | 点燃后闻气味 |
选项 | 试剂 | 现象和结论 |
A | Zn粉 |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一定有MgCl2 |
B | CuO粉末 |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
C | NaOH溶液 |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可能有NaOH |
D | CuSO4溶液 | 有蓝色沉淀,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
A.氧化铜未反应完 B.省略B装置 C.省略E装置
【查询资料】
Ⅰ.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为HCOOHCO↑+H2O。
Ⅱ.HCOOH:熔点8.6℃,沸点100.8℃。
【实验装置】
请回答:
【提出问题】久置后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水溶解, 用手触摸试管壁 | 试管壁发热 | 有 CaO |
②将①所得溶液过滤得到滤渣,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 | 有 CaCO3 |
【结论与解释】
CaCO3—900℃→CaO+CO2; Ca(OH)2—500℃→CaO+H2O
根据资料信息,写出一种判断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的方法:。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碳酸钙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化合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②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
【进行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钙转变成氯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转变成碳酸氢钙
猜想三:氢氧化钙变成了氯化钙和碳酸氢钙
【实验探究1】
根据提出的猜想,小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实验后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 |
【实验探究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氯离子传感器对猜想一进行了探究。
两个烧杯中各加入75 mL蒸馏水,分别将两个氯离子传感器探头浸没于蒸馏水中,同时搅拌并采集数据:用等量的浓盐酸和稀盐酸与等量的大理石(颗粒完全相同)反应,将产生的气体同时分别通入两个烧杯的蒸馏水中。采集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曲线a表示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曲线b表示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
【实验分析】由上图可知,一段时间后,两个烧杯中的液体里都检测到了氯离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液体里产生氯离子的原因:。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猜想一成立,写出小科实验的烧杯中生成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结合【实验探究2】的数据,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理由:。
(注:实验过程中微溶算是可溶)
实验过程中加入足量水和足量Na2CO3溶液后进行了同样的操作,该实验操作名称为;
稀硫酸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稀硫酸用量 | 剩余固体质量 |
第一次加入20克 | m | 第四次加入20克 | 5.2克 |
第二次加入20克 | 7.6克 | 第五次加入20克 | 4.2克 |
第三次加入20克 | 6.4克 | 第六次加入20克 | 4.2克 |
【实验过程】
若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改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是否含有(填物质化学式);
【总结提升】
通过上述探究可知:在分析混合物成分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做定性分析,也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做定量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