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浙教版(2024) /九年级上册 /第2章 物质转化与材料利用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二章 第5节 物质的转化同步...

更新时间:2024-09-04 浏览次数:3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2024八下·嵊州期末) 用作漂白剂的过二硫酸钾()在高于100℃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中的硫元素显+7价 B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 . 生成物属于氧化物 D . 反应前后固体中的硫元素质量不变
  • 2. 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用酚酞试液鉴别 NaCl溶液和盐酸 ②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③用燃烧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④用水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③④
  • 3.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①②③
  • 4. 以下四种物质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的“”表示某种物质可一步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丁顺序,符合要求的一组是(    )

    A . B . C . D .
  • 5. (2024·宁波模拟)  现有一定质量的铁粉和氧化铜固体混合物,小宁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根据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 操作A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B . 滤渣B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氧化铜 C . 滤渣B的质量一定小于原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D . 滤液C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加入NaOH后会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 6. (2024·宁波模拟)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NaOH溶液中少量的Na2CO3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

    B

    测定空气中O2的体积分数

    用铁丝代替红磷做实验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

    加入BaCl2和过量HNO3

    D

    鉴别羊毛和棉花

    点燃后闻气味

    A . A B . B C . C D . D
  • 7. (2024·宁波一模) 小科向盛有盐酸和MgCl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为判断反应后溶液的成分,他分别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用下表中的试剂进行实验,下列现象和结论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现象和结论

    A

    Zn粉

    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一定有MgCl2

    B

    CuO粉末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C

    NaOH溶液

    无明显现象,则溶液可能有NaOH

    D

    CuSO4溶液

    有蓝色沉淀,则溶液一定有两种溶质

    A . A B . B C . C D . D
  • 8. (2024九上·诸暨月考) 一包混有杂质的Na2CO3 , 其杂质可能是Ba(NO32、KCl、NaHCO3一种或几种,今取10.6g样品,溶于水得澄清溶液,另取5.3克样品,加入足量的盐酸,收集到2gCO2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只含有NaHCO3 B . 样品中一定混有NaHCO3 , 可能有KCl C . 样品中有NaHCO3 , 也有Ba(NO32 D . 样品中混有KCl,也可能有NaHCO3
  • 9.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固体,其中除了碳酸钠,还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钠、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①:取少量白色固体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足量水并不断搅拌,固体部分溶解。步骤②:接着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并不断搅拌,此时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无气泡冒出 B . B→C段对应溶液pH逐渐变大 C . C点对应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硝酸钠、硝酸钡 D . 原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氢氧化钠
  • 10. 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 2 中可能会有  B . 若气体1 为纯净物,则原固体 X一定不含碳酸钙 C . 若滤液 2 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 . 若气体1 为混合物,则滤渣1 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 11. (2024九下·浙江模拟) 如图是小科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转化,“—”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关于该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该图中的X可以是CO2 B . 反应①是一个放热反应 C . 反应②的转化中必须有盐类物质参加 D . 反应⑤不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 12. (2024·金东二模) 下列各组物质中,只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能鉴别的是( )
    A . 溶液、溶液、KOH溶液 B . 溶液、溶液、稀盐酸 C . 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 D . 溶液、溶液、溶液
  • 13. (2024·杭州模拟) 一包混合均匀的不纯碳酸钠固体,杂质可能是CuSO4、KNO3、CaCl2、NaH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取该样品溶于水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另取样品10.6g,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气体4.2g。(已知H2SO4+2NaHCO3=Na2SO4+2H2O+2CO2↑),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 样品中一定没有CuSO4 、CaCl2                 B . 样品中一定含有KNO3 , 可能含有NaHCO3 C . 样品中一定含有NaHCO3 , 可能含有KNO3     D . 所加的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9.8%
  • 14. (2024·杭州模拟) 如图是A、B、C、D、E五种不同类别物质卡片组成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或转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C+E 发生置换反应 B . 若 B为氢气,与E反应可生成新的单质 C . A+C、C+D、A+D两两反应一定能生成盐和水 D . 若E能与D发生化学反应,则E一定最CO2
二、填空题
  • 15. (2024九下·柯桥会考) 如图是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 (1) 该实验利用氢气的性。
    2. (2) 试管口需略向下倾斜, 目的是
    3. (3) 实验结束后,先停止通氢气,再撤去酒精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写出一条)。
  • 16. (2024·宁波模拟) 英国学者R.坦普尔论证了我国古代冶铁技术世界第一。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已广泛利用铁矿石与木炭生产生铁,并加入“黑土”以降低生铁的熔化温度;公元前2世纪,中国人发明了“充氧”等炼钢法,“充氧”的过程主要目的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提高品质。这一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1. (1) “黑土”含有磷酸铁其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炼钢中“充氧”过程,氧气被(选填“氧化”或“还原”)。
  • 17. (2024·宁波模拟)  小宁通过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来测定水的组成,实验流程如图所示,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试回答以下问题:

    1. (1) 为测定水的组成,应测量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填装置字母)
    2. (2) 下列情况会影响测量结果是

      A.氧化铜未反应完 B.省略B装置 C.省略E装置 

  • 18. (2024·浙江模拟) 小宁欲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回收流程如图所示。
    1. (1) 步骤Ⅱ中,想得到金属Ag要通过实验基本操作实现。
    2. (2) 若溶液X中只含有一种溶质,该溶质为(填化学式)。
  • 19. (2024·东阳模拟) 有一包固体粉末A,可能含有碳酸钠、氧化铁、硫酸钠、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小金进行了如下实验,现象如图所示(部分生成物未标出,假设每步反应都充分反应)。

    1. (1) 写出红褐色沉淀 B 的化学式 
    2. (2) 固体粉末 A 中存在的物质是 (写化学式)。
    3. (3) 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20. (2024八下·义乌月考) 自然界中存在着氧循环、碳循环、水循环等。如图所示为水循环,其中A、B、C 是水循环中水的三种自然状态,A为水密度最大时的状态。D能支持燃烧并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G是暗紫色固体,加热时生成D和另外两种固体,其中一种固体可作F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写出 A的化学式;若C 为分子间间隔最大时的状态,请写出B状态时物质的名称
    2. (2) 写出E物质的化学性质
三、实验探究题
  • 21. 某兴趣小组为证明CO作还原剂表现还原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查询资料】

    Ⅰ.用甲酸与浓硫酸微热可生成CO,化学方程为HCOOHCO↑+H2O。

    Ⅱ.HCOOH:熔点8.6℃,沸点100.8℃。

    【实验装置】

    请回答:

    1. (1) 仪器a的名称是,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2. (2) 该兴趣小组方框A中需选择(填“A1”、“A2”或“A3”)装置生成CO气体,然后与B装置对接完成实验;
    3. (3) 写出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B装置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从C装置中出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现象同样可以证明CO具有还原性;
    5. (5) 该小组经过交流讨论,得出该装置存在一定缺陷,具体是
  • 22. (2024·温州三模) 铁是人类社会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图1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装置。

    1. (1) 利用装置 A 制备 CO,反应原理是该加热方式相较于用酒精灯加热的优点是。(写1点)
    2. (2)  装置E 的作用是
    3. (3) 加热时C玻璃管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2。据图分析:若反应温度600℃<t<700℃,得到的固体有(填化学式)
    4. (4) 为提高铁的产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 23. (2024·鹿城模拟) 生石灰(氧化钙)是常见的干燥剂,小明对久置的生石灰干燥剂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久置后生石灰样品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可能是CaO、Ca(OH)2和C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

    【实验探究】小明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加水溶解, 用手触摸试管壁

    试管壁发热

    有 CaO

    ②将①所得溶液过滤得到滤渣, 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

    有 CaCO3

    【结论与解释】

    1. (1) 步骤②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器材有。 (列举2个)
    2. (2) 写出步骤②的实验现象:
    3. (3) 为证明样品中含有Ca(OH)2 , 小红提出可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样品中含有Ca(OH)2。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 (4) 【拓展延伸】 小明针对Ca(OH)2和CaCO3的性质,又查到如下资料:

      CaCO3—900℃→CaO+CO2; Ca(OH)2—500℃→CaO+H2O

      根据资料信息,写出一种判断生石灰样品中是否含有 Ca(OH)2的方法:

  • 24. (2024·浙江模拟) 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

    1. (1) 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2. (2) 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 (3) 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4. (4) 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取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
  • 25. (2024·龙港模拟)  《天工开物》中记载在用黏土高温烧制砖的过程中,砖窑内氧气含量的不同导致了红砖和青砖颜色的差别。黏土中的Fe元素在O2充足时会充分氧化生成Fe2O3而形成红砖,在 O2不足的情况下,部分 Fe2O3就会转化成FeO而形成青砖。若想要更多的青砖,需要在焙烧工作完成时,封闭窑顶和窑门并从窑顶慢慢浇水(喷水)以加快冷却,高温下发生如下反应:H2O+C 高温 H2+CO, 
    1. (1)  Fe2O3转化成FeO 的过程,体现了 CO 的性。
    2. (2) 请通过计算若最终要产生 14.4 千克的FeO,则理论上在整个过程中至少需要浇灌多少升的水?
  • 26. (2024·杭州模拟) 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含有CO和CO2的废气,为了确认这种废气的组成,他们在实验室按图1中装置进行了实验。

    1. (1) 为了将氧化铁还原成铁,C、E点燃的顺序是
    2. (2) 该小组同学认为废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于是设计如图2装置替代图1中的框线内装置,来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的探究,则瓶内盛放的液体是
    3. (3) 该组同学通过上述实验得到C中完全反应后减少0.32g,集气瓶中的气体质量为0.44g。请计算原废气中CO的质量为
  • 27. (2024·浙江模拟) 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有a克部分生锈的铁粉样品,小金同学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铁锈按氧化铁处理)

    1. (1) 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之处,请改正
    2. (2) B装置中,在导管口连接一只带孔玻璃球泡的目的是
    3. (3) 实验过程中,小金认为CO气体起到多个作用:①作为氧化剂;②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③将反应生成的CO2气体完全压入B装置中。你认为以上说法合理的是
    4. (4) 完全反应后,小金同学称得装置B 增重c克,则该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 28. (2024九下·浙江模拟) 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碱溶液“捕捉”二氧化碳的过程。他用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碳酸钙遇溶有二氧化碳的水时,化合生成溶解性较大的碳酸氢钙。

    ②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

    【进行猜想】猜想一:氢氧化钙转变成氯化钙

    猜想二:氢氧化钙转变成碳酸氢钙

    猜想三:氢氧化钙变成了氯化钙和碳酸氢钙

    【实验探究1】

    根据提出的猜想,小科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成相关内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实验后烧杯中的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猜想二、三均不成立

    【实验探究2】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利用氯离子传感器对猜想一进行了探究。

    两个烧杯中各加入75 mL蒸馏水,分别将两个氯离子传感器探头浸没于蒸馏水中,同时搅拌并采集数据:用等量的浓盐酸和稀盐酸与等量的大理石(颗粒完全相同)反应,将产生的气体同时分别通入两个烧杯的蒸馏水中。采集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曲线a表示浓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曲线b表示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蒸馏水前后采集到的数据。

    【实验分析】由上图可知,一段时间后,两个烧杯中的液体里都检测到了氯离子,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液体里产生氯离子的原因:

    【得出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分析,猜想一成立,写出小科实验的烧杯中生成氯化钙的化学方程式:

    【交流反思】结合【实验探究2】的数据,说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用稀盐酸而不用浓盐酸的理由:

四、解答题
  • 29. (2024·瑞安模拟) 海水晒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经过滤除去不溶性的固体杂质后,可能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杂质。为验证食盐中杂质的成分,某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注:实验过程中微溶算是可溶)

    1. (1)  步骤①中加入 NaOH溶液的目的是
    2. (2) 根据步骤②的现象说明杂质中不含
    3. (3) 有小组成员提出该设计存在问题,不能得到准确结论。如果要得出准确结论,那么需要补充的操作是,再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判断。
  • 30. 金属钢的硬度大、熔点高、常温下酎酸䂸腐蚀,是航海、医疗等不可缺少的材料。钛铁矿(主要成分为)是工业冶炼金属钛的主要原料,制备金属钛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 (1) ②的反应方程式为 , 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这个反应体现了性。
    2. (2) 写出③中制取金属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1. (2024·富阳模拟) 构成物质之间相互反应的知识框架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图中的甲、乙、丙、丁是初中科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相邻两种物质可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B、C、D四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已略去)。其中乙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丙是一种蓝色溶液,丁常用于中和酸性土壤,B为硫酸盐,C是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2分)甲的化学式是C的化学式.
    2. (2) (2分)写出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2. (2024·义乌模拟) 食品干燥剂种类很多,被广泛应用在袋装食品中,可以更好地避免多余的水分对食品造成不良影响。
    1. (1) 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下,食品中的细菌和霉菌便会以惊人的速度繁殖,从而造成食品变质甚至腐烂。细菌与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2. (2) 碱石灰虽然吸水极快,效率高,但不能作为食品中干燥剂,理由是
    3. (3) 氧化钙是食品中常用的干燥剂,放置一段时间的干燥剂成分可能会发生变化,某同学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了实验。

      实验过程中加入足量水和足量Na2CO3溶液后进行了同样的操作,该实验操作名称为

    4. (4) 根据该实验结果,可知放置一段时间后的干燥剂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
      A . CaO B . CaO、CaCO3 C . Ca(OH)2、CaCO3 D . CaO、Ca(OH)2、CaCO3
  • 33. (2024·富阳模拟) 小金同学为了测定镁铜合金中镁的质量分数,取10克合金样品,将120克稀硫酸分6次加入样品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重,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稀硫酸用量

    剩余固体质量

    第一次加入20克

    m

    第四次加入20克

    5.2克

    第二次加入20克

    7.6克

    第五次加入20克

    4.2克

    第三次加入20克

    6.4克

    第六次加入20克

    4.2克

    1. (1) 分析数据可知,表中m=,第次加入稀硫酸后样品中的镁已完全反应。
    2. (2) 计算合金样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3. (3) 计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34. 小金为了探究氧化铜与氢气的反应和反应产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内装满氢气,并将注射器针头扎入橡皮塞中,将少许氧化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内并平铺于管底。将少量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送入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中并平铺于直管中部。然后将一个气球套在长柄U形石英玻璃管的直管出口处,连接好整个实验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1. (1) 为确保实验安全,在点燃酒精灯加热前的操作是
    2. (2) 装置末端连接的气球的作用是
    3. (3) 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现象时可判断一定有产物水生成。
    4. (4) 实验开始时加入ag纯氧化铜粉末,实验结束后取出U形管底的固体称量为bg,当b为(用含有a式子表示)时,可判断氧化铜已完全转化为铜。
  • 35. (2024·金东二模) 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由硫酸钠、氯化镁、碳酸钙、氢氧化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为了探究其组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取适量样品按如图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

    【实验过程】

     

    1. (1) 【分析与判断】
      经分析确定,滤渣a为(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 (2) 由产生白色沉淀b可推知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3. (3) 【变式应用】

      若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①“滤渣全部溶解”改为“滤渣部分溶解”,其它现象不变,则不能确定原样品中是否含有(填物质化学式);

      【总结提升】

      通过上述探究可知:在分析混合物成分时,可以结合实验现象做定性分析,也可以结合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做定量判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