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卡片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 |
地点 | 优势 |
洛阳 | 是汉族政治文化中心,是所谓的“中夏正音”所在之地 |
邺城 | 是中原最富庶的地区,集中了北方财富 |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三: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
材料四:《晋书•食货志》记载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是:“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给人足矣。”(大意:天下太平,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物产丰富)
请回答: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秦朝时全国共设三十六郡,每郡有守(相当于省长)、尉(相当于防区司令)和监(相当于监察专员)各一。郡下设县,万户以上大县设县令;不足万户小县设长。
材料三: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请回答:
【华夏之形成】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民族之交融】
材料二:除匈奴外,东汉末年以来,迁入中原的北方民族还有鲜卑、羯、氐、羌等族。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向汉族农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习惯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业经验,又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
材料三:胡人政权的统治者中汉化最积极、最彻底的当属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为了促进鲜卑社会的汉化,他以非常坚决的态度将都城迁到了中华文化的中心地带洛阳。他对反对派进行了毫不留情的镇压,甚至处死了坚持民族服装打扮的皇太子。他认为如果是中华文化的正统继承者,生活习惯必须与汉人一致,血统上也应该推进鲜卑人的彻底汉化。
——摘编自王珂《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中华之复兴】
材料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促进民族团结、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在扩大各民族交往交流中促进民族交融,将推动各民族在各个方面融会贯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华民族复兴》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