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云南省昆明市三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10-31 浏览次数: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 1.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下表所示为河北邓槽沟遗址发现的四个阶段的文化堆积层风貌。该遗址的发现反映出(     )

    距今8000年左右

    既有新的考古学文化因素,又体现出发源于内蒙古兴隆洼文化的风貌

    距今6500年左右

    与河北地区的后岗文化相一致

    距今5100年左右

    与河套地区仰韶文化晚期文化极为相似

    距今4200—4000年

    发现起源于山东地区的龙山文化晚期的石城

    A . 早期文明的发展与成熟 B . 新石器时代部落战争激烈 C . 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D . 食物生产有了突破性进步
  • 2. (2024高一上·广元月考) 西汉初年的吴越地区,既有楚文化特征的墓葬,也有先秦越人特征的墓葬。西汉中后期,吴越地区所出土的汉族墓葬形式越来越多,取代了原有的墓葬文化形制。这表明西汉中后期(     )
    A . 吴越地区经济得到了开发 B . 政府加强了对吴越地区的管理 C . 汉人大举向吴越进行迁徙 D . 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
  • 3.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
    A . 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 . 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 . 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 . 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 4.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唐代前期,转运仓(负责供应官民和军队粮食与军饷的仓廪)都分布在黄河流域中游,规模和储量最为巨大。唐代中后期,江淮一带也出现重要的转运仓(     )
    A . 社会财富向官府集中 B . 税赋征收依据发生变化 C .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D . 南方经济得到较大发展
  • 5.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某学者的研究表明,秦汉以后,天子对天自称时不称姓,臣子给天子上表也不自称姓,这种现象意味着代表自己小家的姓在面对“天下”这个大家时必须隐去,天下人都共有一个姓,这个姓就是“天下号”,即汉、唐等王朝号。这体现出(       )
    A . 天下共同体的理念 B . 公天下的政治局面 C .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D . 家族政治走向衰落
  • 6.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隋唐以来,历朝在科举考试内容上都围绕儒家经典,但在科目设置上多有调整。一般认为,依据这一标准,有学者将考试内容与行政专业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统计(见如图)。图中宋代负值的成因最有可能是(     )

    注:图中负值代表考试内容,与行政能力无直接关系

    A .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 注重教化,推崇理学 C . 崇文抑武,提倡文治 D . 佛道融合,三教合一
  • 7.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如图所示为1541年景德镇烧制的一只青花徽章瓷碗,碗心有葡萄牙徽章,外壁有两个写着葡萄牙文“定制”的圆徽章。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传统手工业迎合欧洲市场需求 B . 中国被卷入世界分工体系 C . 官营手工业工艺水平比较高超 D . 异域文化深受国人的喜爱
  • 8.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针对王安石变法举措,司马光认为人们自身才性智愚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贫富,强调“大地主大商人‘蚕食细民’‘侵牟编户’的地租和高利贷剥削与致富无关”。这表明王安石变法(     )
    A . 富国政策没有得到全面贯彻 B . 承袭了宋初传统的经济政策 C . 侵害了平民利益而遭到反对 D . 抑商增税方式引发朝政争议
  • 9.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宣政院初名为总制院,统辖吐蕃军政事务。至元二十五年(1288),更名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不必经过中书省。这反映了元朝(     )
    A . 改土归流正逐步推进 B . 外交制度已基本完善 C . 宣政院与中书省平级 D . 中央直辖西藏的事务
  • 10.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南宋时期,政府规定在金宋榷场交易过程中南北客商不能直接见面交易,而只能由充当中间人的“牙人”往来评议;对客商过淮交易的人数、过淮的手续、交易商品的数量及种类、客商在榷场停留的时间都做了严格限定。这些规定意在(     )
    A . 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B . 极力缓和宋金之间的民族矛盾 C . 推动基层市场的繁荣 D . 将边境贸易置于政府管控之下
  • 11.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图1为河南禹县白沙1号出土宋墓壁画,画面正中位置砖雕桌案,两侧又雕出两把椅子,图2是禹县白沙2号墓《夫妇宴饮图》。这反映出当时(     )

    A . 男女家庭地位渐趋平等 B . 丰富多彩的市井娱乐生活 C . 儒家伦理影响艺术创作 D . 人物风俗画成为绘画主流
  • 12.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宋初,经历五代动乱后,书法传统一度断裂,“趋时贵书”的风气流行于世。一些科举士子为博得主考官员的欢心,竭力模仿其字体,而主考官员也借机拉拢士子,书法的政治意义得到强化。这表明(     )
    A . 书法反映了官方意识形态 B . 宋代书法艺术出现了倒退的趋势 C . 书法受到封建礼法的约束 D . 书法风格受时代和个人品格影响
  • 13.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下表为辽朝音乐主要种类表,据表可知(     )

    国乐

    契丹民族以及辽朝属国属部的音乐,包含了汉乐、渤海乐、回鹘乐、敦煌乐、女真乐以及突厥、吐浑、党项、小蕃、沙陀等诸部乐,甚至还融合了高丽和西夏的舞乐,种类十分繁杂。

    雅乐

    中原王朝的“国之正音”,是中国传统礼制中主要用于吉礼和宫廷重要礼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且只能对于高级别祭祀对象时与礼制相须为用的乐舞。

    散乐

    在继承唐代俗乐的基础上形成的以戏剧、杂技、歌舞为主的俗乐,其内容十分庞杂。

    鼓吹曲

    以鼓、排箫和笳为主奏乐器,中间有歌唱的一种音乐形式。

    A . 民族交融推动文化汇流 B . 政权并立强化礼乐制度 C . 西学东渐丰富音乐内容 D . 国家政策决定文化方向
  • 14.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1521年,明武宗驾崩无嗣,明世宗即位。世宗是孝宗之侄,但内阁首辅杨廷和等大臣认为,世宗需称孝宗为“皇父”,后得到张璁等人相助,历经三年才达到目的。这说明(     )
    A . 君主的专制地位受到挑战 B . 传统伦理观念遭到破坏 C . 内阁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 D . 皇帝与内阁间矛盾尖锐
  • 15.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清朝嘉庆皇帝曾下《罪己诏》,其中指出:“当今大弊,在‘因循怠玩’四字,实中外之所同。朕虽再三告诫,舌敝唇焦,奈诸臣未能领会,悠忽为政,以致酿成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在这里,嘉庆皇帝(       )
    A . 深刻剖析满清统治的核心问题 B . 为皇宫遭天理教攻打推脱责任 C . 对自身治国理政能力勇于反思 D . 强调了晚清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 16.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明神宗实录》中这样描述17世纪初苏州丝织业发展的状况:“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这种现象反映了(     )
    A .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 . 明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 C . 新的经营方式工场出现 D . 大批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今贵州大部分地区已纳入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郡县体制,但所设郡县只不过是中央王朝的政治和军事据点,而广大地区仍为当地土著民族的上层直接统治,唐代实行羁縻州制而使这里变为经制州、羁縻州和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并存的“三管齐下”。

    ——摘编自黄才贵《独特的社会经纬——贵州制度文化》

    材料二   元代在今贵州一概取消地方民族政权并改羁縻州峒制,通过以地势分属的四川、湖广和云南3个行省,全面推行土司制。明代在今贵州境实行“土流并置,卫所和土司各有辖地,互有分工,土司主要管理当地少数民族。卫所插入土司地区,控扼军事要道,逐渐实行“改土归流”。清代在贵州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将各长官司置于府、州、县的管辖之下,或收为土舍、土弁听流官调遣,许多土司已是名存实亡。

    ——摘编自黄才贵《独特的社会经纬——贵州制度文化》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汉至唐时期贵州地区边疆治理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秦汉至唐时期相比,元代以后贵州地区边疆治理的变化。
  • 18.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有着极其广泛的影响,引起许多学者的共鸣,也有学者对此提出质疑。阅读材料

    材料一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的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政治上的变化。唐宋政治上的变化主要是贵族政治的式微和君主独裁的出现。第二、经济上的变化。由于唐宋处在实物经济结束和货币经济开始交替之际,学术和文学的变化。宋词等文学形式,不再以包含典故的古语为主而变为以俗语自由地表现。文学曾经属于贵族。

    ——摘编自【日】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材料二   唐宋时期,并非所有一切领域都发生了所谓“变”……实际上,唐宋之际有三个根本性的领域是延续和深化的:第一、在宗法一体化社会结构下,以租佃制为主的农业社会是延续和发展的,变化无多。第二、在政治体制方面;政治系统内虽因科举大盛而产生了社会流动,但就官僚队伍的整体构成而言(官僚世袭)依然占据了整个官僚队伍的大多数,唐宋两朝并无质的区别。第三、独尊儒术的状况也不曾在根本上发生改变。

    ——刁培俊《“唐宋社会变革”假说的反思与区域视野下的“历史中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任选一观点予以阐释。

  • 19. (2024高三上·顺德月考) 【古代经济伦理】

    经济伦理是伦理学与经济学的理论综合。中国古代经济伦理包含生产伦理、消费伦理、分配伦理和交换伦理等方面,侧重于经济和道德的整合,在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材料一

    思想家

    主张

    管仲

    “力地而动于时,则国必富矣。”

    “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老子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耕种、播种)。”

    “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孔子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材料二   自秦之后,以先秦诸子中道家、儒家为主整合其他思想,构成这一时期思想发展特色之一。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乘虚而入,成为经济伦理思想的另一资源,直至隋唐统一、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复苏。宋明时期,一方面产生了程朱理学影响下的经济伦理,另一方面在民族纷争日益严重的挑战下催生了“儒家功利主义”的经济理论。明清之际,“泰州学派”王艮创立“百姓日用之学”,李贽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命题,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的本末论,顾炎武也从同样的人性观点出发,提出圣人“用天下之私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的思想。

    ——摘编自唐凯麟、陈科华《中国古代经济伦理思想史》

    1. (1) 根据材料一、归纳春秋时期经济伦理的内涵。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两宋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经济伦理的嬗变,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 20. (2024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土地租佃关系中永佃制土地租佃关系占有一定的地位。永佃制下佃户拥有永佃权,即田面权(田皮),田面权是同田底权(田骨)相对立而存在的。田底权是指土地的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分离,对佃农的经济生活有一定的好处。在实行永佃制的情况下,而且有将田面权出卖典当的权利。地主对土地有田底权,因此地主有权收租,给小农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佃农有了永佃权

    ——摘编自严玲玲《中国封建社会的财政制度对资本主义萌芽的抑制》

    材料二   明清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土地所有制——股份制,这一制度下农民主要通过两条途径获得土地股份:一是为地主开垦荒地时,农民垦荒开拓投入了工本,这是以工本为形式的股份所有制;二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购买,以“永佃制”为典型代表的另一种土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以永佃制和土地股份所有制为代表的土地制度变革,促使土地关系进一步松解

    ——摘编自屈昕璐、叶普万《明清时期土地关系演变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时期土地关系变革的原因及影响。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时期永佃制和股份制的区别。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