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的响度变小;再次放入空气后,铃声的响度(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图乙:当游客在天坛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听到的声音格外响亮,这是建筑师利用声音的反射,使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加强造成的音响效果;
图丙: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每次拨开相同的幅度,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图丁:冰棍“冒”出的“白气”向(选填“上飘”或“下落”),这是冰棍周围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
为了比较不同材料隔音性能的强弱,将声源音量放到合适大小时,再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A、让同一个人站在距离声源相同的位置,感受被隔音材料隔音后声源发出声音的大小,作出判断;
B、人从离声源最近处慢慢后退,直到刚好声音为止,再记此时下人到声源的距离,如果离声源越远,说明隔声材料的隔声性能越;以上两种方法你认为最合适的是(选填相应序号“A”或“B”)。
隔声材料 |
①棉絮 |
②报纸 |
③泡沫板材 |
④布匹 |
A方法记录结果 |
较弱 |
较响 |
最弱 |
较响 |
B方法记录结果(m) |
10 |
25 |
8 |
22 |
(1)剪去易拉罐底部,蒙上橡皮膜,并把橡皮膜扎紧,如图甲所示,会看到近处火焰被吹灭,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2)如图乙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蜡烛的像,产生这个现象的原理是光的;
(3)如图丙所示,同学们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底部外有白霜形成,在形成水珠和霜的过程中都要热量。
实验一: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槽中的水,发现溅起水花;
实验二:用细线把一个小铃铛悬挂在软木塞的下面,并置入烧瓶中,轻轻摇一摇瓶子,会听到清晰的“丁当”声,然后取下软木塞,将点燃的酒精棉球放入瓶中,待火熄灭后,迅速塞紧软木塞,再摇瓶子,听到瓶子里的响声比原来小很多;
实验三:支起自行车,一手转动自行车的脚踏板,另一只手则拿一硬纸片并让纸片的一头伸进自行车后轮的辐条中,随着车轮转速的加快,纸片发出的声音会越来越尖。
以上三个实验中,
实验一表明发声体在;
实验二表明声音的传播;
实验三表明频率越大。
材料种类 |
聚酯棉 |
软木 |
泡沫 |
海绵 |
玻璃杯发声大小 |
最小 |
最大 |
较大 |
较小 |
最强 |
最弱 |
较弱 |
较强 |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v/(m.s-1) | |||
空气(0℃) | 331 | 冰 | 3230 |
空气(15℃) | 340 | 铜 | 3750 |
煤油(25℃) | 1324 | 铝 | 5000 |
水(常温) | 1500 | 铁 | 5200 |
(1)敲击后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另一端需要的时间;
(2)声音在金属管中的传播速度并说明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有一天雷雨交加,同学们在物理实验室中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进行下列探究活动.小单同学看见一个闪电尖叫起来,小挺同学看见闪电后又过4s听到了雷声.小挺同时也观察了实验室的温度计,室温为15℃,他们经过计算安慰小单同学,打雷处离他们很远,不要怕 。
(1)求出打雷处离他们距离为多少?
(2)已知人耳能分清两个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探究小组同学们都没有听到小单的尖叫声的回声,请你计算实验室墙壁离同学们的距离应满足什么条件?
(3)物理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利用回声测声速.测得某一障碍物离他们173m,经过1s听到了回声,则此时声速为多少?请你利用声速跟气温的关系图,求出当时的气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