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佛山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更新时间:2024-12-03 浏览次数: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 共60分)
  • 1. (2024七上·佛山期中)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化石和旧石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某小组以“我国境内的古人类”为主题进行研讨,如下选项史料价值最高的是(     )
    A . 研究郧县人的论文 B . 有关蓝田人的纪录片 C .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D . 有关丁村人的科普读物
  • 2. (2024七上·佛山期中)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筹备“北京人遗址”专刊时,搜集到了头盖骨化石、动物烧骨、灰烬堆等图片作为素材。以下图片也能作为此专刊素材的是(     )
    A . B . C . D .
  • 3. (2023七上·金平期末) 据考古发现,山顶洞人遗址中出土了石器、穿孔骨针,还有很多兽牙、石珠等装饰品。据此推断山顶洞人(     )
    A . 使用磨制石器 B . 掌握成熟的纺织技术 C . 有了审美意识 D . 懂得交换生活用品
  • 4.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山东沂水跋山遗址出土石制品3万余件,包括锤击、砸击石核及各类石片,工具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据此可知,该遗址所处的时代是(     )
    A . 旧石器时代 B . 新石器时代 C . 青铜时代 D . 铁器时代
  • 5.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下列哪些现象表明了原始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磨制石器        ④人工取火       ⑤制作陶器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⑤ D . ①②④⑤
  • 6.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原始农业出现后,人类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农作物,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发展(     )
    A . 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 B . 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 C . 仰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 D . 促使原始居民中出现明显的贫富分化
  • 7. (2024九上·广州期中)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这些演进的根本因素是(     )
    A .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 生活方式转变 C .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 生产力的发展
  • 8. (2024七上·长春月考) 下表是大汶口遗址部分墓葬出土的随葬品情况,表中内容反映的现象是(     )

    号数

    随葬品数量

    10号

    陶器82件、石器4件、玉器2件、象牙器5件等,共289件·

    61号

    只有1件陶鼎和1块砺石

    70号

    两位成年人合弊,总共只有1把石斧(钱)

    A . 商业交换频繁 B . 社会生活奢侈 C . 性别差异突出 D . 贫富分化明显
  • 9. (2024九下·北京市模拟) 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遗址出土了骨器、陶器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等文物。该遗址是(     )
    A . 元谋人遗址 B . 北京人遗址 C . 河姆渡遗址 D . 半坡遗址
  • 10.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2024年4月4日上午,马英九率台湾青年在陕西省黄陵县参加“甲辰(2024)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活动。被后人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传说人物是(     )
    A . 黄帝和炎帝 B . 黄帝和大禹 C . 黄帝和蚩尤 D . 炎帝和蚩尤
  • 11.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 由炎帝和黄帝创立 D .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 12.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用于祭祀的精美玉器和乐器、青铜酒器、镶嵌绿松石的龙形器,它们大都是王室使用的高贵礼器。这反映了(     )
    A . 夏朝时期的文明发展水平 B . 商代青铜制造的繁盛 C . 旧石器时代城市建筑水平 D . 西周王权的衰落过程
  • 13. 史书上记载,商汤伐夏桀时,各地人民欢迎商军“若大旱之望云霓”。这说明(    )
    A . 商军联合了周边各部落起兵 B . 商军伐夏是正义之举,深得人心 C . 商朝的制度比夏朝民主 D . 夏朝的奴隶制远比商朝残酷
  • 14. (2024七上·迁安期中) 《史记》记载“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注:敌人)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表明受封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     )
    A . 定期到周室朝觐 B . 派兵随从周王作战 C . 定期向周王纳贡 D . 对下属再分封
  • 15. (2024七上·长春月考) 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6. (2024九下·大连模拟)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逐渐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这反映出( )
    A . 诸侯国走向衰落 B . 西周由盛而衰 C . 分封制逐步瓦解 D . 中央集权制确立
  • 17. (2024八下·连山期中) “春秋时期齐先后灭了三十余国,成为东方大国。楚先后灭四十余国,成为南方大国。晋先后灭掉二十余国,征服四十余国,成为中原大国。秦并十余国,成为西方大国。”由此可见争霸战争(    )
    A . 促进了民族交融 B . 实现了局部统一 C . 导致了朝代更替 D . 加速了西周灭亡
  • 18.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下列文物的出现反映出春秋时期(       )

    A . 冶铁技术的成熟 B .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 耕地面积的扩大 D . 开始使用金属器皿
  • 19. (2024七上·龙岗月考)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阅读小明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白处应该是(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战国 D . 东汉
  • 20. (2024七上·佛山期中) 树立时空观念是培养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四幅战国形势图中,战国七雄地理位置完全正确的一幅是( )
    A . B . C . D .
  • 21. (2024七上·佛山期中) 春秋初期,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这表明(     )
    A . 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 B . 变法推动分封制的瓦解 C . 各诸侯国间的矛盾消除 D . 县制推行加快祖国统一
  • 22.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商鞅变法造就了以军功和才干上升的官僚功勋系统,使秦国社会的动力驱动系统焕然一新。推动这一驱动系统建立的变法措施是(     )
    A . 确立县制 B . 鼓励耕织 C . 严明法度 D . 奖励军功
  • 23. (2024九下·通许模拟)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从北往南运动的物体会向右偏移,都江堰的主体工程体现了这一原理,并借助地势和弯道来排沙和泄洪。由此可见,都江堰 (  )
    A . 同时具备防洪和灌溉的功能 B . 是世界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 C . 体现了中国先民高超的智慧 D . 完全借助于地势因素而建造
  • 24. (2024九下·麦积模拟) 以下示意图表现的是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的主张,这位思想家是(       )

       

    A . 老子 B . 孔子 C . 墨子 D . 韩非
  • 25. (2024七上·佛山期中) 稷下的百家先生们在义利之辩、人性善恶之辩、世界本原之辩等争鸣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使秦以后的思想、学术、文化,几乎均可以在其找到源头。材料表明百家争鸣(     )
    A . 提高了秦国综合国力 B .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变革 C . 奠定了文化发展基础 D . 增强了地主阶级的势力
  • 26.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从下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甲骨文(     )

    甲骨文的象形字

    甲骨文的指事字

    甲骨文的会意字

    甲骨文的形声字

    A . 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 C . 记载了商朝灭亡的信息 D . 已经具备汉字的基本结构
  • 27.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商朝中期,青铜器种类逐渐丰富,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朝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的器型多种多样,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这体现了我国古代(     )
    A . 生产方式的变化 B . 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C . 社会风气的转变 D . 统治阶级的残暴
  • 28. (2024·潮南模拟) 吕思勉先生曾说:“秦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我们须注意:此时交通的便利,列国内部的发达,小国的被夷灭,郡县的渐次设立,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吕思勉先生旨在强调(   )
    A . 军事实力决定政权归属 B . 交通便利是统一的决定因素 C . 秦的统一是历史的偶然 D .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29.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尽管秦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建立了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和行政管理制度,但是它忘记了民心和民力,秦始皇用残暴的掠夺方式对付人民,这决定了秦朝的短命。”材料意在强调(   )
    A . 军事形势将恶化 B . 农民起义要爆发 C . 管理制度待完善 D . 残暴统治失民心
  • 30. (2024七上·南山期末) 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记 · 陈涉世家》认为是严苛的秦法,“失期,法皆斩”,并广为流传;1975 年,湖北省云梦县出土秦简,按照竹简中《秦律 · 徭律》规定,陈胜、吴广因为 大雨而延期,根本不会斩首。这表明(     )
    A . 私人修史的主观性太强可信度低 B . 考古资料比文献资料更加真实可靠 C . 多重史料互证可以丰富历史认知 D . 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接近历史的真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
  • 31. (2024七上·佛山期中)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七年级同学开展了以下历史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共同完成相关要求。

    活动一【了解先民生活】

    项目

    河姆渡人

    半坡人

    时空定位

    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距今约6000年;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自然环境

    温暖湿润

    寒冷多风

    生产与生活

    人工栽培水稻;饲养猪、狗;使用磨制石器;建造干栏式建筑

    种植粟;饲养猪、狗;制作精美的磨制石器;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1)依据表格内容概括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共同点。(写出两点即可)指出造成其房屋样式差异的主要原因。

    活动二【讲述先民故事】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

    (2)阅读活动二图示,请补全①②处。从中可看出华夏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可以看到大禹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3)请给这次探究活动拟一个主题。
  • 32. (2024七上·佛山期中)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摘自部编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遗址出土的是哪个朝代的文物?在这个朝代中王位继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 (2) 通过材料二中的信息,你认为商朝强大起来的因素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图一分封制是哪个朝代实行的制度?该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起到了什么作用?
    4. (4) 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请归纳出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从中给我们什么启示?
  • 33. (2024七上·佛山期中)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变法后)“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摘自《通典.食货》

    材料二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所谓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所谓九卿,实际上并不是九个,而是泛指政府部门的主要官员,因此也称为“诸卿”或“列卿”。从总体上看,诸卿的设置和职能体现了国家政务的诸多方面和分工制约,突出体现了中央集权的特点。诸卿由皇帝任免和调动,不得世袭。诸卿虽然有明确的分工,但又存在职无常守的混淆现象。

    ——摘编自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袭的,而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命,直接听命于国君,领取俸禄。......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全面推行郡县制。

    ——摘编自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 秦统一前,北方日益强大的匈奴成为中原政权的威胁……秦始皇认识到出于保卫边防目的,必须建立交通、通信和军需补给等快速反应体系,一旦战争爆发,中央能在最短时间内启动应战机制。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命蒙恬和扶苏在镇守边关的同时监修直道。

    ——摘编自高子期、周晓陆《秦直道建筑探究》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推行郡县制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秦直道”修建的目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