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记承天寺夜游》拓展提升训练

更新时间:2024-12-30 浏览次数:5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

      知徐州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3. (3) 结合两文,简要分析概括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
  • 2. (2023八上·浙江期末) 下面是学校八年级正在开展的“走进苏东坡”系列活动 ,邀请你 一起参加 。

    【甲】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垢所以生而不可得。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翛然 , 无所附丽 , 私窃乐之。旦往而暮还者,五年于此矣。
        寺僧曰继连,为僧首七年,得赐衣。又七年,当赐号,欲谢去,其徒与父老相率留之。连笑曰: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卒谢去。余是以愧其人。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连曰:寺未有记。具石请记之。余不得辞。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⑦汝:汝州,指今河南郏县。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行香子·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 , 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注释】①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被召还朝,但是政敌多次以类似乌台诗案之事欲再度诬陷苏轼,遂提笔抒怀。②指击石迸出的一闪即灭的火花。

    1. (1) 诗言志 ,文栽道 。根据提示完成下列的古诗文填空 。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在 “①,江入大荒流 ”的开阔景象中抒发了外出游历的喜悦;“②,终岁常端正”,刘桢借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之坚贞;王绩在“③,④”的山林秋景中流露出彷徨惆怅;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富有生机的“⑤,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朝暮之景表达对人间仙境的痴迷;苏轼眼中的“空明”月色,又何尝不是心境志趣的影射呢?

    2. (2) 参考表中所给的方法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自新之东方

      课内迁移: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私窃

      词类活用:渔人甚

      知足不辱,知止不

      成语类推:知彼知己,百战不

      七年,余将有之行

      语境推断: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到;③面对;④对着书画范本摹仿学习 。

       (填序号)

    3. (3) 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得  城  南  精  舍   曰  安   国  寺  有  茂  林  修  竹   陂  池  亭  榭

    4. (4) 请根据丙文中的内容判断配图是否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5. (5) 在甲文中,作者听了继连的话“余是以愧其人”。你如何理解其“愧 ”?请结合内容分析。
    6. (6) 乙、丙两文中“闲人”的含义是否相同?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理解。甲文中哪些地方也有“闲”的表现,请找出并分析与乙、丙两文中“闲的异同。
  • 3. (2023八上·綦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田:看田地好坏。②庞安常:当时名医。③颖悟:聪颖有悟性。④辄:就。⑤王逸少:王羲之。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时期歌咏青春易逝的诗。

    1. (1) 下列关于词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相与步于中庭”中的“相与”暗示了苏轼和张怀民的关系不凡。 B . 甲乙两文中“积水空明”“水极甘”两句都写出了水的特点。 C . 甲乙两文中“遂至”“遂往”的“遂”字含义相同,意为“于是,就”。 D . 乙文中“绝人”“异人”可以看出苏轼和庞安常的才情出众。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3. (3) 下面对甲乙两文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结尾句传达了作者因为闲来无事月下夜游的愉快心情。 B . 乙文最后苏轼所作的歌词牌名为《蝶恋花》,融抒情于写景中。 C . 甲乙两文都使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发读者的思考。 D . 从这两篇文章可以看出苏轼的交友有待人赤诚、不分贵贱的特点。
    4. (4) 《记承天寺夜游》和《游沙湖》都是苏轼遭受贬谪时所写的,但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写出你的理解。
  • 4. (2023八上·阳春期中) 课内外文言文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 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予尝秋夜坐钓月矶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声及见佛灯隐现于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予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予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榭:这里指树木。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④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⑤风铎(duó) :悬于檐下的风铃。⑥无际、仲和:都是作者的朋友。⑦趺(fū) 坐:两脚盘腿打坐。⑧过:造访。

    1. (1)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欣然起行

      少闲人 

      至承天寺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

    3.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甲文开头在点明事件时间后,即写月色,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富有人情味。 B . 作者描绘庭中景物极富特色:写月突出其明,写影突出其形,写水突出其清。 C . 《记承天寺夜游》 自然成文,不事雕琢,散句为主,节奏舒缓,读来有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D . 乙文中作者两访虎丘后,他认为在岁寒夜半安静的时候,才能领略自然风景的本色美。
    4. (4) 请用 “/”给文中的划线句子断句。

      予 尝 秋 夜 坐 钓 月 矶 昏 黑 无 人 往 来 时 闻 风 铎 声 及 见 佛 灯 隐 现 于 林 梢 而 已。

    5. (5)  同是夜游,承天寺和虎丘的月色有哪些共同特点?作者欣赏月景时的心情各有什么不同?
  • 5. (2023八上·余姚期中)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1. (1)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 岐亭       及鲁肃浔阳 B . 焉       两小儿辩日 C . 妻子奴婢皆有自得意    余告 D . 方山子亦矍     欣起行
    2.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 (3)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4. (4) 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 6. (2023八上·高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乙】

    岁十月之望,步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临皋:亭名,在黄风南长江边上。

    1. (1) 【甲】文中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也

    2. (2) 【甲】文中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 (3) 【乙】文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岁十月之望/实欲界之仙都 B . 雪堂/三峡七百里中 C . 今者暮/日西山 D . 安所得酒乎/野有麦场
    4. (4) 【乙】文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 客 无 酒 有 酒 无 肴 月 白 风 清 如 此 良 夜 何

    5. (5) 苏轼被贬黄州,却写出了若干流传千古的名篇,其中就有《记承天寺夜游》和《后赤壁赋》,【甲】文中“闲人”的复杂情感,在【乙】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 7. (2023八上·英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 , 予在儋州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这是苏轼被贬在海南儋州时写的一篇小品文。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文学家韩愈。

    1. (1) 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无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 (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____
      A . 有老书生数人来        及鲁肃寻阳 B . 予欣然之        择其善者而 C . 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        康肃忿 D . 远去        解衣
    4. (4) 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5. (5) 根据【甲】【乙】两篇选文,请你把下面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苏轼被贬后所写,但作者的心情都是达观的。

      小语:虽然苏轼仕途不如意,但我也能读出他跟韩愈的不同。不过我觉得自己对乙文中的“笑”理解还不深刻,你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吗?

      小文:我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和“然亦笑韩退之”这两句中,读出了①

      小语:你说的对,甲文的“闲”字也用得妙!我从这个词读出了②

      小文:看似平常的词语意蕴是这么的丰富啊!

  • 8. (2023八上·通道期中) 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 《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1. (1) 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相与于中庭      ②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武卫营     ④全其城

    2. (2)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3. (3) 下列各句中与“以虞水再至”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春冬时 (《三峡》) B . 无案牍劳形 (《陋室铭》) C . 大兄何见事晚乎 (《孙权劝学》) D . 实是欲界仙都 (《答谢中书书》)
    4. (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

    5. (5) 【甲】文表现了苏轼安闲自适的心境,还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乙】文记述了苏轼率领官兵抗洪筑堤、保城安民的事迹,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