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苏轼)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释】①涂潦:道路泥泞积水。②畚锸(běn chā):泛指挖运泥土的用具。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徙知徐州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甲】黄州安国寺记 元丰二年①十二月,余自吴兴守得罪,上不忍诛,以为黄州团练副使,使思过而自新焉。其明年二月至黄。舍馆粗定,衣食稍给,闭门却扫,收招魂魄,退伏思念,求所以自新之方。 (选自《苏轼文集》,有删改) 【注释】①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在吴兴任太守期间因“乌台诗案”获罪,被贬黄州。②罪垢:指罪孽。③染污:烦恼。④翛(xiōo)然:超脱的样子。⑤附丽:附着,依附。⑥赐衣:指朝廷对佛教高僧的赐衣和赐封号制度。⑦汝:汝州,指今河南郏县。 |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丙】行香子·述怀①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② , 梦中身。 |
一切景语皆情语 :李白在 “①,江入大荒流 ”的开阔景象中抒发了外出游历的喜悦;“②,终岁常端正”,刘桢借松柏的刚劲表明志向之坚贞;王绩在“③,④”的山林秋景中流露出彷徨惆怅;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中借富有生机的“⑤,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的朝暮之景表达对人间仙境的痴迷;苏轼眼中的“空明”月色,又何尝不是心境志趣的影射呢?
文言词句 | 方法 | 解释 |
求所以自新之东方 | 课内迁移: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
私窃乐之 | 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 | |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 成语类推: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 |
七年,余将有临汝之行 | 语境推断:①从高处往低处看;②到;③面对;④对着书画范本摹仿学习 。 | (填序号) |
得 城 南 精 舍 曰 安 国 寺 有 茂 林 修 竹 陂 池 亭 榭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游沙湖
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①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②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③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④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⑤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⑥是日,剧饮而归。
【注】:①相田:看田地好坏。②庞安常:当时名医。③颖悟:聪颖有悟性。④辄:就。⑤王逸少:王羲之。⑥休将白发唱黄鸡:不要在老年时期歌咏青春易逝的诗。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 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 。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②间,以红粉笙歌③一两 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予尝秋夜坐钓月矶④昏黑无人往来时闻风铎⑤声及见佛灯隐现于林梢而已。
又今年春中,予与无际偕访仲和⑥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⑦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予生平过⑧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 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榭:这里指树木。③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④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⑤风铎(duó) :悬于檐下的风铃。⑥无际、仲和:都是作者的朋友。⑦趺(fū) 坐:两脚盘腿打坐。⑧过:造访。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欣然起行
③但少闲人
④遂至承天寺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
予 尝 秋 夜 坐 钓 月 矶 昏 黑 无 人 往 来 时 闻 风 铎 声 及 见 佛 灯 隐 现 于 林 梢 而 已。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④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苏轼《方山子传》,有删节)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诗夜游》)
【乙】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①。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
注释:①临皋:亭名,在黄风南长江边上。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③盖竹柏影也
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有 客 无 酒 有 酒 无 肴 月 白 风 清 如 此 良 夜 何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① , 予在儋州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③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④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⑤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地名。这是苏轼被贬在海南儋州时写的一篇小品文。③民:指汉族人;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过:苏轼的小儿子。⑤韩退之:唐文学家韩愈。
①念无与为乐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小文:这两篇文章虽然都是苏轼被贬后所写,但作者的心情都是达观的。
小语:虽然苏轼仕途不如意,但我也能读出他跟韩愈的不同。不过我觉得自己对乙文中的“笑”理解还不深刻,你能和我分享一下你的感悟吗?
小文:我从“放杖而笑,孰为得失”和“然亦笑韩退之”这两句中,读出了①
小语:你说的对,甲文的“闲”字也用得妙!我从这个词读出了②
小文:看似平常的词语意蕴是这么的丰富啊!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① , 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②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③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 《宋史·苏轼传》)
【注释】①涂潦,泥沼雨水。②畚锸,箕畚铁锹。③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①相与步于中庭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轼诣武卫营 ④卒全其城
河 将 害 城 事 急 矣 虽 禁 军 且 为 我 尽 力。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②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