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题型复习:06文学常识题

更新时间:2020-12-28 浏览次数:135 类型:复习试卷
一、单选题
  • 1. (2020七上·萧山期中)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十二章》选自《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金色花》的作者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等,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 . “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令堂”这样的称呼。 D . “而立”“不惑”“知天命”“花甲”“古稀”分别指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
  • 2. (2020七上·萧山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整理有误的一项是(   )
    A . 《济南的冬天》是作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主要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 B . 《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古人称“令郎”“赐教”是敬辞。 C . 《金色花》的作者是印度作家、诗人泰戈尔。主要作品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在其《飞鸟集》影响下,冰心写出了《繁星·春水》。1913年成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第一人。 D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所写,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 3. (2020七上·滨州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江南逢李龟年》,作者唐代诗人杜甫,字子美,诗中江南指湖南一带。 B . 《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龟虽寿》、《短歌行》等诗歌。 C . 《世说新语》是宋朝刘义庆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D . 《天净沙 • 秋思》是一首小令,思是思绪的意思。作者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 4. (2020七上·滨州月考) 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B . 《次北固山下》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C .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 《世说新语》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 5. (2020七上·镇平期末) 下列对文学常识和作品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词性上看,清楚、宽阔是形容词;从感情色彩上看,行动、精致是褒义词。 B .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称自己的父亲,“垂询”是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见教”用来称对方指教自己,“惠存”用来称别人保存自己的东西。 C .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儒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D .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诫子书》是他劝勉儿子的一封家书。
  • 6. (2020七上·洛阳期末) 下列句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折不挠  精益求精  丰功伟绩  勇往直前  (这四个词语的感情色彩是相同的) B . 立夏过后,扬花的麦子,总是羞涩地将两点花瓣儿挂在穗头。(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C . ①她的话温暖了我的心。②奶奶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这两个“温暖”词性一致。) D . 令堂,是尊称对方的母亲,是敬辞;舍弟,是谦称自己的弟弟,是谦辞。
  • 7. (2020七上·邓州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分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唐代:李商隐、刘禹锡、王湾、岑参 B . 谦辞:家君、舍弟、愚见、寒舍 C . 敬辞:令爱、垂询、高就、贵庚 D . 散文:《春》《金色花》《秋天的怀念》《植树的牧羊人》
  • 8. (2020七上·安阳期末) 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荷叶·母亲》这首散文诗借雨天里勇敢慈怜的荷叶隐蔽着红莲,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和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B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学派一部重要的典籍,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C .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题目,诸葛亮《诫子书》中“书“意思是书信。《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D . 李白、杜甫、李商隐、岑参、刘禹锡都是唐代文学家,其中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
  • 9. (2020七上·舞钢期末) 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的一篇纪念性文章。作者对白求恩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悼念,高度赞扬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共产主义精神。 B .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如《皇帝的新装》《女娲造人》等。 C . 中心,是文章传达出来的作者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就是作者写作文章的主旨所在。因此,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为此,写作时要根据确定的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对选定的材料进行一定的剪裁和加工,并安排好先后的次序。 D . 《散步》是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全家三代四口人的散步事件,表现家人之问互敬互爱、其乐融融的美好氛围,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慨”。此文以小见大,意蕴丰富;语言朴实,耐人寻味。
  • 10. (2020七上·岳麓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孔子”“孟子”“荀子”称谓中的“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C .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D . 古代用语有敬辞和谦辞的区别,如“高朋”“垂爱”“奉送”“劳驾”等都属于敬辞。
  • 11. (2020七上·长沙期末)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同时也是农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的最佳时节。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B . 古代的称谓是很有讲究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卿”是古代君主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晚生”是旧时后进的人在前辈面前对自己的谦称。 C . 小明对好朋友小王说:“明天我将登门拜访你,请在家恭候。” D .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明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 12. (2020七上·湖南期末) 下列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天高气爽,月朗中天,正是观赏月亮的最佳时令。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B . 闹花灯是元宵节的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不一而足。“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这写的就是元宵节的景象。 C . “立冬”是一个寒冷的节气——北半球全年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数九寒天”的开始,从立冬到小寒、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D . “杨花柳絮随风舞,雨生百谷夏将至。”谷雨时节,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正是万物生长的最佳时节。这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 13. (2020七上·永定期末) 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比喻的基本类型有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一句属于借喻。 B . 拟人就是把物当做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向日葵摇着头微笑着,望不尽太阳升起处的红色天涯”属于拟人。 C . 动词是陈述动作、情况、变化的词,“走、跑、跳”“喜欢、想念、佩服”“能够、可以、应该”都是动词。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请人批评说“指教”,求人原谅说“包涵”,求人帮忙说“劳驾”,麻烦别人说“打扰”,对方来信叫“惠书”,称人赠予说 “惠存”。
  • 14. (2020七上·双清期末)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历正月初一,小明欢欢喜喜和家人共度春节,他说:“今天晚上我要通宵不睡,和大家一起猜谜下棋,一起守岁。” B . 周末,小明带着自己的妹妹和同学一起去看电影,他向同学介绍说:“这是舍妹小芳。” C . 语文课上,老师介绍说古代男子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当小明看到书上注解“孔子,名丘,字仲尼”时,猜测孔子在兄弟行辈中排第二。 D . 2018年的最后一场大雪让世界银装素裹小明和父亲一起登上岳麓山欣赏雪景。看着大雪覆盖下的山、水、洲、城,小明不禁感叹道:“江山多娇,引我折腰”!
  • 15. (2020七上·怀化期末)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高朋满座、不吝赐教、敬请惠顾、欢迎光临”等词都向对方表达了恭敬之心。 B . 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C . 《雨的四季》是当代著名诗人刘湛秋的一篇优美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D . 古人的称呼语分为敬词和谦辞两种。称呼他人一般用敬词,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常用“家”“令”等谦辞,如家父、家母、令弟、令妹等。
  • 16. (2020七上·南京期末) 下列选项有错的一项是(    )
    A .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 围绕中心写作是作文的基本要求,所以必须在作文中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主旨。 C . 在“第一次,我看到一只这么丑的猫”中,“第一” “一”是数词,“次”“只”是量词。 D . 老师评价小钟的作文“你的描写很生动”,这里“描写”是名词,“生动”是形容词。
  • 17. (2020七上·嘉鱼期末)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 读《朝花夕拾》里的十篇回忆性小说,我们可以了解鲁迅先生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B . 《皇帝的新装》选自《安徒生童话和故事选》,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 C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 .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蒲松龄。这篇文章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
  • 18. (2020七上·竹山期末)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寓言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B .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容有《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穿井得一人》等。 C .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展示了当时的世态人情、民俗文化,流露了他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师友的真挚感情。 D . 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菩提祖师给取的法名。祖师笑道:“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
  • 19. (2019七上·杭州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志人小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历史人物的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比如我们学过的《陈太丘与友期行》。 B .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杞人忧天》的寓言就启示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担忧。 C . 散文诗有诗的情绪与想象,像诗一样精粹、凝练,但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而是以散文形式呈现,比如泰戈尔的《金色花》。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像“令尊”是尊称对方的母亲,“家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愚兄”是谦称自己的兄长等。
  • 20. (2020七上·天峨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 B . 泰戈尔,印度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C . 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他写的《狼》出自文言小说集《聊斋志异》。 D . 莫怀戚的《散步》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中“孝敬”“慈爱”观念的形象诠释。
  • 21. (2020七上·桂林期末)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 . 古代常用官职来称呼一个人,如杜甫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而也称他为“杜工部”。 C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令尊”“贵庚”“舍弟”就是属于尊称类。 D .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 22. (2020七上·安居期末)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B . 寿镜吾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三味书屋的先生,他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C .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D . “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 23. (2019七上·保山月考) 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法国作家让·乔诺在小说《植树的牧羊人》中虚构了牧羊人艾力泽·布菲的形象,通过牧羊人种树的故事,让人相信,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B .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个”“台”等,表示事物的单位;“千米”“千克”等,表示度量衡单位;“次”“遍”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C . 《论语》共20篇,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诗经》合称为“四书”。 D . 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哭鬼嚎”这几个成语可以看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狼的形象大多是贪婪、凶残和狡猾的,体现了汉文化对狼的排斥。
  • 24. (2020七上·无锡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短篇散文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 . 在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中,自由为僧的玄奘领唐太宗旨意到天竺国求取三藏大乘佛法,他发誓不到西天,不取真经,断不回国。 C .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对一些年龄有特殊的称谓,例如男子15岁被称为“志学之年”,40岁被称为“而立之年”。 D . 《诫子书》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这里的“子”,一般认为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 25. (2019七上·江阴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等。 C . 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职称为“左迁”,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叫“迁客”。 D . 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愚”是谦称自己,“子”是尊称对方,“尊君”“令堂”是尊称自己的父亲,“家君”“家母”是谦称自己的母亲。
  • 26. (2019七上·余杭月考) 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古代汉语中表示时间的词语非常丰富,如“日中”表示正午时分,“俄而”“少时”“顷刻”都表示一会儿时间,“久之”表示时间长了。 B . 大雄四十岁了,正值而立之年;儿子小雄刚读初中,正是豆蔻年华;二胎雄咪出生不久,尚在襁褓之中;而父亲老雄早已退休,年近古稀。 C . 《猫》的作者是郑振铎,笔名西谛,他善于写“平平淡淡的家庭琐事与脉脉温情中轻笼的哀愁”,主张文学作品要“质朴”“真率”。 D . 《植树的牧羊人》 作者是法国作家让·乔诺,《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两文都按照时间顺序叙述故事情节。
  • 27. (2019七上·宁波期中)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古时候,用“家君”“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 B . 古人的名字里隐藏着很多玄妙的秘密:孔子,字仲尼。根据孔子的字,你可以推测出孔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二。 C .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 40 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
  • 28. (2019七上·义乌期中)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小玲的做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小玲陪家里的老人一起登高望远,赏菊吟诗,遍插茱萸。 B . 小玲在预习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这一课时,搜集了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这两个故事来表现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C . 小玲向同学小明询问他母亲的姓氏,按照古代的礼仪应这么问:“令堂贵姓?” D . 老师提问:“农历二月份一般有哪些节气?”小玲回答:“惊蛰和春分。”
  • 29. (2019七上·义乌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有诗集《繁星》《春水》。 B .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论语》《尚书》合称为“四书”。 C .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主要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懂得“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提及。 D . 海伦·凯勒是美国女作家、教育家,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
  • 30. (2019七上·衢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学史上的“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曹植。 B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D .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