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者 | 名句 | 出处 |
老子 |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 《老子》 |
管仲 |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 《管子·牧民》 |
孟子 | 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 《孟子·离娄上》 |
类别 | 吏部直接任命 | 察举和学校考试 |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 其他 |
比重 | 50.2% | 25.4% | 14.2% | 10.2% |
①分工明确,效率提高 ②相互监督,彼此牵制
③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④严格保密,临时机构
材料一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官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考课郡守,郡守考课县令长。
——摘编自李治安《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材料二 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一 董仲舒建议:“臣愚以为使诸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
——《资治通鉴》
材料二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
材料三 科举制包含着这样几种基本精神:一曰公开平等,二曰竞争择优,三曰量才使用,四曰内行管理。这些精神也是西方现代组织理论所强调的普遍主义与感情无涉原则。科举制为统治阶层源源不断地输送了具有很高人文素养的行政管理人才,它打破了贵族对权力的世袭垄断,限制了皇帝、宰相的权力,极大地提高了平民知识分子投身政治活动的积极性。
——2013年12月4日人才交流网
材料管仲向齐桓公说:“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管仲理财以此为指导原则,在农业上,他实行“相地而襄征”政策,次地轻征,增产多得,经济上给耕者以前所未有的好处(“与之分货”),这是“予”;由于生产增加,国家所得租税收入也随之增加,这就变成了“取”。在商业上,他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统制流通环节,生产放给民营,生产者可得7/10的纯利,生产积极性提高,产量增加,税收(寓税于价)也相应增加。他实行轻重敛散政策,在“轻”(物多而贱)时以较市场略高的价格收购粮食,而在“重”(物稀为贵)时以略低的价格出售,调节粮食的供求和价格,给予人民好处,但予中有取,在一买一卖中国家获得了相当大的差价来增加财政收入。
——摘编自吴慧《中国商业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