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创新初级中学2021-2022学年八年...

更新时间:2022-05-26 浏览次数:67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案填在答题卡内。)
  • 1. (2021八下·黄骅期中) 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从“人民解放军”“人民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 .   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 .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 . 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
  • 2.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等标志“新中国”的核心元素大量出现在各阶层的游行队伍中。这(     )
    A . 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B . 宣告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 C . 寓意着中华民族统一大业完成 D . 表明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 3.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半月多次召开会议,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 . 土地改革 B . 抗美援朝 C . 一五计划 D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 4. 下表为1951年6月至1952年底全国捐献战斗机统计情况。这一情形出现的原因是(    )

    群体或个人

    捐献战斗机(架)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1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2

    豫剧演员常香玉

    3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7.5

    ……

    ……

    全国总计:3710

    A . 土地革命 B . 抗美援朝战争 C . 三大改造 D . 人民公社化运动
  • 5. 疫情突发,成千上万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示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
    A .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 .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 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 D . 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 6. (2021·奈曼旗模拟) 21世纪的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于2020年2月发布,70年前,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令的实施(   )
    A .   摧毁了封建的土地制度 B . 激发了农民参加合作社的热情 C . 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D . 推动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施
  • 7. 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
    A . 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 . 实行土地改革 C . 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 D . 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 8. “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这表述的是土地改革的(    )
    A . 背景 B . 目的 C . 性质 D . 作用
  • 9. 新中国诞生时,旧时代遗留下来不多的工业70%集中于全国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大型项目中80%在内地,694项重点工程中有472项在中、西部地区,占68%。这说明“一五”计划(     )
    A .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 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C . 大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 . 调整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
  • 10.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大庆市某中学准备举办一场“一五”计划成果图片展,下列哪项适合采用?(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C . 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D . “辽宁舰”交接入列
  • 11. “共产党中国的工业成长是迅速的、动人的……到1957年为止……是一个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的时代。”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
    A .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B . “一五计划”的成就意义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D . 进行改革开放的必然趋势
  • 12. 1954年,《人民日报》记者这样写道:“代表们走进会场,坐上最高权力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该记者报道的会议是(      )
    A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 中共八大 C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 13. 1956年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 .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
  • 14. 1954年宪法颁布后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1954年宪法具有这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 . 新民主义革命尚未成功 B .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C . 第一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 D . 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 15. (2020·黔东南) 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
    A . 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 . 改革开放、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 .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D . 阶级斗争、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 16.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 .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 着力推行三大改造 C . 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D .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17. (2019·岳阳) 习近平称赞他“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兰考人民评价他“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唯独没有他自己。”材料中的他是(    )
    A . 焦裕禄 B . 王进喜 C . 雷锋 D . 邓稼先
  • 18.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南方谈话 D . 中共十二大
  • 19. (2019八下·郑州期末)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双百”方针的提出 B . 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C . 经济特区的建立 D .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 20.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中反映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新气象的是(        )
    A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 21. 他多次成为美国影响最大,有世界“史库”之称的《时代》杂志封面人物……以为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材料中的他指的是(     )
    A . 华国锋 B . 邓小平 C . 江泽民 D . 胡锦涛
  • 22. 据有关数据的统计: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5919元,而1978年则是133.6元;农民人均住房面积2010年是34.1m2 , 1978年是8.1 m2 , 农户彩色电视机拥有量每一百户有111.8台,1978年每百户只有0.29台,以上数据说明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主要得益于(    )
    A . 土地改革 B . 农业合作化 C .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3. “1979年以来的两年时间中,小岗村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村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
    A . 土地革命的作用 B . 包干到户的成效 C . 国企改革的意义 D . 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 24. 1981年7月,首钢集团在党中央的辅助下承包出去。即便当年全行业不景气,首钢依然在上缴了2亿元的配额后,仍留在4000万元的利润。此举在当时有利于(    )
    A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B . 过渡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逐步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 25. 改革开放初期,有学者认为经济特区会沦为过去“租界”,利用外资创办中外合资企业是西方国家资本输出、经济侵略的表现。这反映初当时(    )
    A . 经济全球化的逆转 B . 对特区的认识存在分歧 C . 全面开放格局形成 D . 国有经济失去主导地位
  • 26. 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经历了被迫融入世界、主动融入世界、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三个阶段。其中“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阶段始于(     )
    A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创办经济特区 C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 . 开放五口通商
  • 27. 1992年陪同邓小平巡视的陈开枝这样比喻:“南巡就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它看着船的方向有问题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航船摆正了。”“航船摆正了”的含义是( )
    A . 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 . 回归单一计划经济模式 C . 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D . 广东设立首批经济特区
  • 28. 被称为当代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理论是(     )
    A . 马克思主义 B . 毛泽东思想 C . 邓小平理论 D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29. (2021·广东) 2018年,我国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19657亿元,比2012年增长90.9%,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8%,比2012年提高0.21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   )
    A . 建成独立自主工业体系 B . 脱贫攻坚战略取得突破 C . 加大力度支持科技创新 D .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30. “天宫、神舟、天舟、嫦娥、蛟龙等相继涌现,几年来中国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以上内容反映的是新理念中的(     )
    A . 绿色 B . 创新 C . 协调 D . 共享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31小题16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这些政策给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

    材料一 到1952年底,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一定的生产资料;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0%,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材料二   1953—1957年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材料三 到1956年底,全国加入农业合作社的农户占农户总数的96.3%,加入手工业合作社的人数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1.7%;全国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都实现了公私合营。

    材料四

    材料五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1. (1) 材料二其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一的历史事件与材料二的现象有什么联系?
    2. (2) 材料三反映了我国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其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
    3. (3) 根据材料四,图1、图2分别反映了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什么严重失误?
    4. (4) 材料五中小岗村农民的这一冒险举动,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这项政策的实施有什么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 32. 从中国共产党党史学习中找寻成功的密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土地政策显示党对国家繁荣富强理想的追求和对中国现实不断适应的过程,蕴含丰富治国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条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四条保护工商业,不得侵犯。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材料二 据山西省忻县地委对143个农村的调查,土改后,已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出卖土地占卖地户每户平均土地的28%,占总土地的5.57%……从出卖土地的时间来看,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调查认为:“三年来农村阶级分化的速度是迅速的,从地区上说是普遍的。分化的面也很大。”

    --摘编自史敬棠等编《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史料》(下册)

    材料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过程简表

    时间

    重大事件

    1978年11月

    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冒险在“包产到户”契约上按下红手印

    1979年3月

    中央31号文件对“包产到户”松绑,允许在不影响社会主义性质的前提下,适当

    进行“包产到户”试点

    1980 年5月

    邓小平同志肯定“小岗经验”,随后,中央出台文件认可“包产到户”

    1983年1月

    中央一号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

    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的目的并概括保护地主兼营的工商业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的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问题的解决方法。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归属。谈谈你对该政策确立过程的认识。
  • 33.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实行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时代特色。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统计数据(部分)

    年份

    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村居民年均消费水平

    农作物业

    林、牧、副、渔业

    1970年

    82%

    18%

    117元

    1985年

    69%

    31%

    345元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经济出现的新变化。
    2. (2) 根据材料二,总结对外开放的特点?中国现代的开放与近代的开放有何区别?
    3. (3)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