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东罗马帝国也叫拜占庭帝国
②14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崛起
③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500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④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帝国所灭
经好望角 | 经地中海 | |
胡椒 | 100万~200万磅 | 300万~400万磅 |
丁香、靛蓝、肉豆、药品 | 35万~65万磅 | 70万~100万磅 |
①俄国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把社会主义理想变成了现实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优势地位
③摧毁了法西斯集团,人类迎来了和平与进步
④苏联在战争中遭受了巨大损失,但军事力量和政治地位迅速提高
美国《租借法》的主要供应类别及主要对象国(1941—1945年)
主要供应类别 | ||||
类别 | 武器和军舰 | 机器设备和材料 | 粮食 | 石油产品 |
金额(亿美元) | 221 | 97 | 61 | 23 |
主要对象国 | ||||
国家 | 英联邦国家 | 苏联 | 法国 | 中国 |
金额(亿美元) | 303 | 108 | 14 | 6 |
备注:同输出租借物资相联系,战时美国出口实物量增长近2倍,进口仅增加20%,1945年资本输出比1939年增长34.1%。 |
①为同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提供了必要的战略物资
②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
③有助于美国资本进入各国市场
④提出法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材料一:16世纪,中国商品经济繁荣,使用白银交换成常态。欧洲上流社会、逐步富裕起来的市民阶层对中国奢侈商品怀有极大的兴趣,愿意出高价购买来自中国的丝绸、瓷器、漆器。……无论是开辟新航路且广扩贸易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荷兰,在与中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结构性的贸易逆差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逆差,不得不支付硬通货——白银。因此,美洲和日本的白银源源不断地流入中国,成为当时全球经济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摘编自樊树志《明史讲稿》
材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在1820年左右仍然继续增长,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正是在中国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原本以大西洋沿岸为中心的近代西欧的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又来了荷兰人。这些新来者无非是进入远东的商业流通网,并利用这一地区的繁荣局面。多亏了他们,中国才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的大交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以及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中国和东亚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开始接近近代气息。而欧洲的这一革命,则促使了以后的社会变革转型。
——摘编自(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材料一、1787年宪法确立的三权分立制和联邦制开创了世界一先例,它有利于维护美国的独立、统一和经济发展。但是,土著居民印第安人和处在南方种植园奴隶制下的广大黑人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南北不同经济体制之间的矛盾并未解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杰克逊总统实行强迫印第安人西迁的政策,印第安人在迁徙中约减少了三分之一的人口。美国的大陆扩张是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上。
——杨生茂、陆镜生《美国史新编》
材料
关于冷战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冷战的起源:大国对抗》、《冷战1947—1991:一个极端时代的历史》、《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冷战年代的危机和冲突》、《长和平:冷战史考察》《冷战启示录》、《冷战的历史遗产》等。这些书名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对冷战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冷战的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自拟一个书名或直接采用材料中已有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